2022-2023学年豫北名校高二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豫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体内含有很多液体,但这些液体并非都属于体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之外的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B.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酶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均可发挥作用
D.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其含量小于细胞外液
【答案】C
【分析】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B、细胞之外的液体不一定都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如消化液,A、B错误;
C、酶在细胞内外都可以发挥作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都存在酶,C正确;
D、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其含量大于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C。
2.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图,a、b、c、d代表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b代表血浆,d可代表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b和c
D.稳态是指a、b和c中化学物质的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C
【分析】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
【详解】A、根据a、b与a、d之间的双向关系,且b中成分一部分会转化到c中并最后回到a中,可确定b为组织液,a为血浆,d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c为淋巴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A错误;
B、a代表血浆,d可代表血细胞的细胞内液,B错误;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和c淋巴液,C正确;
D、稳态是指机体在调节作用下,内环境(主要由a、b和c构成)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等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
故选C。
3.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生活在血浆中
B.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②中水分相对增多
C.③细胞可能是肝细胞或骨骼肌细胞
D.④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血管壁细胞,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组织细胞,④表示淋巴,⑤表示血浆,⑥表示红细胞。
【详解】A、细胞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它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
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②组织液中水分相对增多,B正确;
C、③表示组织细胞,可能是肝细胞或骨骼肌细胞,C正确;
D、④表示淋巴,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D正确。
故选A。
4.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处于动态平衡中
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D
【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稳态表现:
①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血糖和血氧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物质的供应。
②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体温的相对稳定和pH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正常;渗透压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稳定。
2、内环境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会引起机体相应系统的剧烈反应,并且可能会致使部分器官有所损伤,从而改变内环境的稳态,尤其是免疫能力较弱的人群,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体温的相对稳定和pH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正常,从而有利于细胞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例如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也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C正确;
D、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致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成分发生剧烈变化,由此引起细胞代谢所需物质无法供应或细胞代谢酶的活性不正常,或细胞形态结构不稳定,从而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的紊乱,D错误;
故选D。
5.红细胞破裂常被称为溶血,会破坏血浆内环境稳态。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中的糖类进入人体后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B.人体对pH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要合理饮食
C.正常人体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会因年龄、性别等出现微小差异
D.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作为诊断急性溶血性疾病的指标之一
【答案】A
【分析】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食物中的糖类进入人体后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而不是在内环境中,A错误;
B、人体对pH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的pH还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要合理饮食,B正确;
C、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D、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只在红细胞破裂的情况下才进入血浆,故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作为诊断急性溶血性疾病的指标之一,D正确。
故选A。
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Ⅱ、Ⅲ、Ⅳ、V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Ⅱ是消化系统,食物中的大分子在I中被水解成小分子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
B.Ⅲ是呼吸系统,O2和CO2通过Ⅲ在空气与内环境间进行交换
C.Ⅳ是泌尿系统,细胞的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该系统排出体外
D.V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该器官的分泌物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依次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依次是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依次是淋巴、血浆和组织液。A表示淋巴转化为血浆,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
【详解】A、由图可知,Ⅱ是消化系统,食物中的大分子在消化道中被水解成小分子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A正确;
B、Ⅲ是呼吸系统,O2和CO2通过呼吸系统在空气与内环境间进行交换,B正确;
C、Ⅳ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是代谢废物等的主要排出途径,C正确;
D、V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分泌物是汗液,汗液分泌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D错误。
故选D。
7.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反射是形成非条件反射的基础
B.反射活动都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C.学生听见铃声往教室中跑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即可完成
D.正常情况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均可形成或消失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详解】A、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A错误;
B、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活动都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B正确;
C、学生听见铃声往教室中跑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必须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发生,C错误;
D、正常情况下,非条件反射不会消失,D错误。
故选B。
8.取两个蛙的心脏(A和B,保持相同的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如图),结果B心脏跳动也减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A和B两个心脏的活性保持相同属于无关变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
D.A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神经递质,B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初期不含该神经递质
【答案】A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A错误;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两个蛙的心脏是否有神经支配,心脏的大小、活性等无关变量应尽量保持相同,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C正确;
D、A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神经递质,B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初期不含该神经递质,因此,在该神经递质的作用下B心脏跳动也减慢,从而证明了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使心脏跳动变慢是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导致的,D正确。
故选A。
9.如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可知,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与脊髓无关
B.据图可知,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倒置关系
C.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代表区,可见其右侧肢体的运动
D.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小
【答案】B
【分析】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交叉支配的特征。
【详解】A、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但往往要通过脊髓,所以也离不开脊髓,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倒置关系,B正确;
C、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代表区,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D错误。
故选B。
10.如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中
C.刺激b可观察到a和c的指针均会发生偏转
D.刺激b点可引起骨骼肌收缩,但这不属于反射
【答案】D
【分析】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详解】A、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A错误;
B、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之外,B错误;
C、刺激b可观察到a的指针发生偏转,c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C错误;
D、反射的发生要通过整个反射弧,所以刺激b点虽然可引起骨骼肌收缩,但这不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D。
11.据图1所示,在两个相邻神经元上安放电表I、II,在P点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I发生图2所示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P点电表I会发生两次图2所示的电位变化
B.刺激Q点电表I不会发生图2所示的电位变化
C.刺激P点或Q点电表Ⅱ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D.刺激R点电表Ⅱ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并最终恢复原状
【答案】D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电表I的两个电极置于同一个位置的膜内外,测定的是该点膜电位的变化,所以刺激电表I会发生1次图2所示的电位变化,A错误;
B、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刺激Q点电表I也会发生图2所示的电位变化,B错误;
C、刺激P点或Q点电表Ⅱ的指针会发生1次偏转,C错误;
D、R处的神经元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以从R点向左传递,所以刺激R点电表Ⅱ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并最终恢复原状,D正确。
故选D。
12.下图为反射弧中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兴奋由①传导至②,此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C.②处兴奋可由②处传到④处,一定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D.细胞a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③处一定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改变
【答案】C
【分析】本题为反射弧中部分结构,a、b为两个神经元,①、②、④指神经纤维上的位置,③指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在突触结构中单向传递,只能由a神经元细胞传递到b神经元细胞。
【详解】A、当刺激的强度大于该神经细胞的阈值强度时才能产生兴奋,因而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A正确;
B、兴奋由①传导至②,此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正确;
C、②处兴奋可由②处传到④处,但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故②处兴奋不一定引起骨骼肌收缩,C错误;
D、细胞a释放神经递质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故选C。
13.我国科学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发现河飩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结合,从而阻断Na+流入神经元。下列关于河飩毒素中毒病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盹毒素通过抑制细胞呼吸而阻断Na+内流
B.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神经细胞兴奋性丧失,会出现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等
D.抑制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飩毒素中毒症状
【答案】C
【分析】由题分析可知: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通道蛋白打开,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产生兴奋,使电位发生改变,而河飩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结合,从而阻断Na+流入神经元,使电位一直维持静息电位。
【详解】A、Na+通过Na+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进入神经元,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错误;
B、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于Na+的内流,因此Na+通道持续开放将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
C、神经细胞兴奋性丧失,会导致很多反射活动无法完成,从而导致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等,C正确;
D、河飩毒素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Na+通道蛋白结合,由此阻断Na+通道致人中毒,所以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鲀毒素中毒症状,D错误;
故选C。
14.近日,Nature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某蛋白质能控制神经递质的释放,该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设计开发新的药物,以改善脑细胞之间的沟通、有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下列有关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过程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B.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ATP
C.突触间隙中不存在使神经递质失活的酶系或摄取回收机制
D.用神经递质类似物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信号传递
【答案】C
【分析】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当突触小体兴奋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酶降解或被神经细胞重新摄取,其生理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详解】A、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而最简单的反射弧也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因此反射过程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A正确;
B、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属于胞吐过程,该过程是个耗能的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B正确;
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由突触间隙的组织液运输后能作用于肌肉或腺体,作用完成后神经递质会被分解或回收,因此在突触间隙存在使神经递质失活的酶系或摄取的机制,C错误;
D、神经递质起作用的过程包括释放、与受体结合而后被分解的过程,因此,用神经递质类似物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信号传递,D正确。
故选C。
15.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语言中枢的W区被破坏,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
C.人脑发出的脑神经不通过脊髓即可控制机体的各种活动
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各种感觉均在其中形成
【答案】D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详解】A、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其他高等动物的脑也具有该功能,A错误;
B、语言中枢的W区被破坏,则不能书写,B错误;
C、人脑发出的脑神经需要通过脊髓控制机体的活动,C错误;
D、人体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各种感觉均在大脑皮层中形成,D正确。
故选D。
16.如图所示为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膀胱等内脏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B.憋尿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若大脑不参与则排尿反射无法进行
C.大脑皮层对各级中枢的调节,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D.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
【答案】B
【分析】大脑为高级神经中枢,可通过对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控制,对内脏器官进行分级调节。
【详解】A、大脑通过脊髓对膀胱等内脏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正确;
B、憋尿是有意识地不发生排尿反射,所以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但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所以在没有大脑参与的情况下,排尿反射也能完成,B错误;
C、大脑皮层通过对各级中枢的调节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C正确;
D、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舒张,D正确。
故选B。
17.人在吃辣椒或触碰比较高温的食物,通常会感觉到痛和热,并且不断流汗。这是因为在口腔和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含有一种受体——香草酸受体,此受体会被辣椒素或者高温激活,从而得到烫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香草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
B.人触碰高温物体后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C.不断流汗包括下丘脑对人体的神经调节
D.辣椒素与神经元上的香草酸受体结合后,会使Na+内流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所以人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产生兴奋。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香草酸受体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感觉神经元的细胞膜不属于突触后膜,A错误;
B、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快,所以人触碰高温物体后先缩手后形成痛觉,B正确;
C、不断流汗包括下丘脑对人体的神经调节,C正确;
D、由题意可知,辣椒素可与神经元上的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A。
18.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中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都是激素
B.激素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浆并定向运输至靶细胞附近
C.各种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均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D.某细胞是否为某种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根据该细胞有无该激素的受体进行判断
【答案】D
【分析】激素作用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详解】A、体液调节中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不都是激素,如血液中CO2参与的调节为体液调节,A错误;
B、激素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B错误;
C、激素不都是蛋白质,因此其合成不都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C错误;
D、激素作用于靶细胞,首先要与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某细胞是否为某种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根据该细胞有无该激素的受体进行判断,D正确。
故选D。
19.如图所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下丘脑,其分泌的激素作用于B垂体
B.如果饮食中缺碘,则A分泌的激素会减少
C.如果切除C,则A和B分泌的激素均会减少
D.当A分泌的激素增加时,B和C分泌的激素也增加
【答案】B
【分析】由题图分析可知:A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A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C为垂体,A错误;
B、由题图分析可知,A为甲状腺,A甲状腺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甲状腺激素需要碘,所以饮食中如果缺碘,则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减少,B正确;
C、由题图分析可知,B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C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如果切除C垂体,则A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B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C错误;
D、由题图分析可知,A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当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时,由于负反馈调节,会抑制B和C的激素分泌,所以B和C分泌的激素减少,D错误;
故选B。
20.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调节过程中只有激素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B.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C.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增加
D.饭后半小时骨骼肌和肝脏中均会有糖原合成
【答案】A
【分析】人体内血糖有三个来源:一是来源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二是肝糖原的分解,三是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去路也有三条:一是血糖的氧化分解,二是血糖合成糖原(肝糖原、肌糖原),三是转变为脂肪、氨基酸等。
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而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
【详解】A、血糖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如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下丘脑中的某个区域,产生的兴奋会传至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血糖浓度升高也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B正确;
C、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由于大量消耗葡萄糖导致血糖浓度下降,进而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正确;
D、饭后半小时,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含量上升,进而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含量上升,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可在骨骼肌和肝脏中均会有糖原合成合成糖原,D正确。
故选A。
21.如图表示激素的分泌、运输及与靶细胞的结合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激素分子,甲分泌的激素可以作用于两种靶细胞
B.甲、乙分泌的激素可能在同一个调节过程中发挥相同的作用
C.激素和神经递质分泌后都需要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才能到达作用部位
D.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因此体内需不断产生激素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
【详解】A、由图可知,A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两种靶细胞,A正确;
B、甲、乙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相同的靶细胞,可能在同一个调节的过程中发挥相同的作用,B正确;
C、激素需经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而神经递质则通过组织液到达突触后膜起作用,C错误;
D、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因此体内需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22.如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可以分泌多种激素,且乙中含有多个调节中枢
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④过程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C.人体可通过甲刺激引发②③过程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如果甲刺激是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则图中①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乙表示下丘脑,①表示传出神经,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
【详解】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如TRH、抗利尿激素,还含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等,A正确;
B、通过④过程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下丘脑分泌,B错误;
C、人体可通过甲刺激引发②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③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
D、如果甲刺激是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则图中①过程属于下丘脑对胰岛进行的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B。
23.如图表示某同学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机体的产热量一定在下降
B.de段变化可能由剧烈运动造成
C.e点后的变化与汗腺的分泌无关
D.cd段人体细胞中的能量代谢停止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体温的变化与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有关,根据曲线可知,ab段体温下降,机体产热小于散热; bc段、de段体温上升,说明机体产热大于散热;cd段下降,机体产热小于散热。
【详解】A、ab段可能由机体的散热量增加导致,A错误;
B、de段体温升高,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由于机体的产热量大大增加,所以该段的变化可能是剧烈运动造成的,B正确;
C、e点后体温下降,与汗腺的分泌等活动有关,C错误;
D、cd段体温稳定,是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结果,能量代谢不会停止,D错误。
故选B。
24.下列关于水盐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吃了过咸的食物、饮水不足等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会导致尿量减少,但尿液中含氮无机物的浓度变大
C.当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会减少,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
D.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因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出现昏迷,应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和其他药物
【答案】C
【分析】1、人体水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和体液调节。
2、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3、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激素、垂体释放。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刺激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进入肾脏周围的血液,使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属于神经调节。当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加。
【详解】A、吃了过咸的食物、饮水不足等时,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一些列反应,如减少尿量等,A正确;
B、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进入肾脏周围的血液,使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尿量减少,尿液中含氮无机物的浓度变大,B正确;
C、当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的分泌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C错误;
D、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因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出现昏迷,出现缺水性休克等症状,需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和其他药物,D正确。
故选C。
25.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睡眠过程中人体中褪黑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B.图中的调节过程中,信息分子既有神经递质也有激素
C.有灯光存在会影响睡眠质量,因为松果体不能再分泌褪黑素
D.“下丘脑→松果体→褪黑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相似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该过程中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详解】A、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下丘脑,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故睡眠过程中人体中褪黑素不会一直增加,A错误;
B、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松果体,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属于激素,因此信息分子既有神经递质也有激素,B正确;
C、有灯光存在会影响睡眠质量,因为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减少,C错误;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过程,而图中的“下丘脑→松果体→褪黑素”不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
故选B。
二、综合题
26.喝水过多会导致水中毒现象。当机体所摄入的水总量大大超过排出的水量(或摄入水的速度远远大于排出水的速度),以致水分在体内滞留,引起血浆渗透压和循环血量发生变化,称之为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__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在剧烈运动后建议不能因口渴而大量饮水,若大量饮水,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使血浆渗透压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若饮水过量,可能会引发肌肉抽搐、痉挛等症状,请从血液中离子浓度变化的角度简述其原因:_______。
(3)“水中毒”最重要的化验指标是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二者的变化经常是一致的,其原因是_______。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患者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在1~2天内其血清钠浓度从140mmol/L迅速下降至115mmol/L,其水中毒症状较为严重,医生为其静脉滴注5%高渗盐水,目的是升高______浓度以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水中毒”症状。
(4)有些生产厂家在售卖饮用水时,称碱性水为“健康水”。若你的亲朋好友为了健康而长期购买、饮用碱性水,你会怎样做?______。
【答案】(1) 无机盐和蛋白质 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
(2) 降低 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低于正常值而出现肌肉抽搐、痉挛症状
(3) 维持血浆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 钠离子##Na﹢
(4)正常人体内环境酸碱度处于平衡状态,与饮食调节关系不大。若身边的亲朋好友长期购买、饮用碱性水,我会向他们讲解其中的科学理论,引导其理性消费(表述清晰且合理即可)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的主要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细胞外液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离子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与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1)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
在剧烈运动后建议不能因口渴而大量饮水,若大量饮水,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使单位体积的血浆中溶质微粒数目减少,从而使血浆浓度降低,即血浆的渗透压降低;若饮水过量,可能会引发肌肉抽搐、痉挛等症状,是由于饮水过量,会使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低于正常值,从而出现肌肉抽搐、痉挛症状。
(3)
“水中毒”最重要的化验指标是血浆渗透压和血清钠的稀释性,二者的变化经常是一致的,是因为在细胞外液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离子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而维持血浆渗透压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的患者在一次性大量饮水后,在1~2天内其血清钠浓度从140mmol/L迅速下降至115mmol/L,其水中毒症状较为严重,医生为其静脉滴注5%高渗盐水,目的是升高其血浆中钠离子浓度,以减轻细胞内水肿、改善“水中毒”症状。
(4)
正常人体内环境酸碱度处于平衡状态,与饮食调节关系不大。若身边的亲朋好友长期购买、饮用碱性水,我会向他们讲解其中的科学理论,引导其理性消费。
27.回答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相关问题:
(1)下图甲是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乙是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图。
①图甲中的反射弧由________种神经元构成,该反射弧________(填“是”或“不是”)完成望梅止渴的反射弧,理由是________。
②图乙中的A、B、C中属于兴奋区的是_______,该区的膜电位特点是_________,理论上神经纤维内兴奋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
(2)下图所示为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转运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量下降。据图可知,多巴胺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理由是______。毒品可卡因可使人持续保持兴奋状态的原理是_________。
【答案】(1) 3 不是 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发生 B 外负内正 从B区域向A和C传导##B→A和B→C
(2) 兴奋 多巴胺引起突触后膜处发生了钠离子内流 阻止了多巴胺运回突触前膜,使多巴胺持续在突触后膜处发挥作用
【分析】由题图分析:
(1)甲图为反射弧,图中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突触;反射弧中感受器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做出分析与综合,经过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③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改变,进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且兴奋在突触传递时为单向传递。
(2)乙图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中B区域处于兴奋状态,钠离子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而A、C区域处于静息状态,钾离子外流,膜电位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在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会由B向A传导,同时也会由B向C传导。
(1)
①由题图分析可知,甲图为反射弧,图中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突触;反射弧中感受器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做出分析与综合,经过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其中甲中的反射弧是由3种神经元构成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需要通过大脑皮层的参与,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图甲为非条件反射(脊髓参与),所以该反射弧不能完成望梅止渴这种条件反射。
②由题图分析可知,乙图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中B区域处于兴奋状态,钠离子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而A、C区域处于静息状态,钾离子外流,膜电位为静息电位,即外正内负;在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会由B向A传导,同时也会由B向C传导。
(2)
由题图分析可知,a为钠离子通道蛋白,多巴胺为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泡包裹着,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多巴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打开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并且结合后的多巴胺会通过相应的运载体,被突触前膜回收;而可卡因会阻止多巴胺运回突触前膜,使多巴胺一直在突触后膜处发挥作用。
28.排便是人体正常的反射活动,基本过程如图所示。正常人的结肠将粪便推入直肠后会引起排便反射。回答下列问题:
(1)结肠中有粪便时不会引起排便反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某人受到创伤后出现排便障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某人受到创伤后出现大便失禁,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如环境不允许,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下,阴部神经传出的神经冲动增加,肛门外括约肌____,制止粪便排出。外括约肌的紧缩力比内括约肌大30%~60%,因而能制止粪便由肛门排出,这可拮抗排便反射,一段时间后直肠内粪便又返回乙状结肠或降结肠,一定范围内,这种结肠逆蠕动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____(填“有利的”或“不利的”)。但若经常抑制便意,则可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的敏感性_____,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多的吸收而变干硬,产生排便困难,这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根据上述分析,从生活习惯方面给便秘患者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
【答案】(1)结肠壁上缺乏排便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2) 排便反射弧[或答出排便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中的任一项均可]受损 控制排便的高级中枢或高级中枢下传神经受损
(3) 收缩 有利的 降低(或减弱)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1)
结合图示可知,结肠中有粪便时不会引起排便反射,因为结肠壁上缺乏排便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2)
某人受到创伤后出现排便障碍,应该是排便反射弧出现障碍,即可能的原因是排便反射弧某一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受损引起的,若某人受到创伤后出现大便失禁,即排便反射不受大脑皮层控制,原因应该是控制排便的高级中枢(大脑)或高级中枢下传神经受损引起。
(3)
排便条件不允许时,人可控制排便,这表明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过程,即人体排便的低级中枢受大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阴部神经传出的神经冲动增加,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制止粪便排出。条件许可后,在盆神经和阴部神经的作用下,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舒张及结肠和直肠肌肉收缩,完成排便反射,做出相应的效应。外括约肌的紧缩力比内括约肌大30%~60%,因而能制止粪便由肛门排出,可拮抗排便反射,一段时间后直肠内粪便又返回乙状结肠或降结肠,一定范围内,这种结肠逆蠕动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有利的。但若经常抑制便意,则可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多的吸收而变干硬,产生排便困难,这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根据上述分析,从生活习惯方面来看,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9.图甲表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中的作用;图乙为血糖平衡调节曲线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激素①和激素②分别是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激素靶器官种类较多的是激素_____;激素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会引起细胞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
(2)图乙A中的两条曲线中,如果其中一条是糖尿病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则应该是______曲线。结合激素调节的特点,除了A曲线中的糖尿病类型外,说明另外一种糖尿病的患病原因:______。
(3)图乙B曲线中,a曲线表示的一定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吗?_______,原因是_____。如果C曲线表示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则a和b分别对应图甲中的激素________和激素_______。
【答案】(1)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② 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变成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
(2) b 胰岛素的靶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受损
(3) 不一定 一次性摄取糖类过多也会引起血糖浓度在一段时间内高于正常值 ② ①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过程为,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下丘脑再会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调节血糖;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下丘脑再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或肾上腺等,调节血糖。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中激素①为胰高血糖素,激素②为胰岛素。
(1)
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等。高血糖下分泌激素②胰岛素,低血糖下分泌激素①胰高血糖素。据图分析可知,激素②胰岛素作用的器官种类较多;激素①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2)
糖尿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靶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受损。图乙A图中,a曲线为正常进食后胰岛素的变化曲线,而b曲线显示胰岛素分泌不足,故如果其中一条是糖尿病患者进食后的胰岛素浓度变化,则应该是b曲线,符合1型糖尿病的特点。则2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靶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受损。
(3)
图乙B曲线中,a曲线表示的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因为一次性摄取糖类过多也会引起血糖浓度在一段时间内高于正常值。进食最开始,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降低血糖;当血糖下降后,又会刺激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升高血糖,故a和b分别对应图甲中的激素②和激素①。
30.研究人员对运动员运动前后的体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过程中体温会发生变化,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但体温没有一直升高,这是因为机体通过调节增加了散热过程,散热过程增加具体表现有_______。
(2)运动过程中会形成热觉,同时还会产生渴觉,请用文字和箭头写出产生渴觉的过程:______。
(3)图2中的冷觉感受器主要位于________,如果乙是骨骼肌,则乙的表现是_______;如果丙是某种腺体,则丙可能是_______。
(4)某同学受病毒感染的影响出现发热现象,在体温升高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______;持续在39℃高温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_______。
【答案】(1) 骨骼肌细胞呼吸强度增大,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了热能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2)流汗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3) 皮肤 不由自主地战栗 甲状腺或肾上腺
(4)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分析】人体体温维持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1)
体温的来源主要是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呼吸强度增大,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成了热能,但体温没有一直升高,这是因为机体同时通过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来增大散热量,进而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维持体温不变。
(2)
热觉和渴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所以产生渴觉的过程为:流汗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3)
图2中的冷觉感受器主要位于皮肤,收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后,若乙是骨骼肌,会不由自主地战栗增加产热;同时也能调节甲状腺或肾上腺分泌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所以丙可能是甲状腺或肾上腺。
(4)
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升高;若体温维持在39℃,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_生物|河南省豫北名校2024届高二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备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_生物|河南省豫北名校2024届高二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备考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0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二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二上学期10月教学质量检测生物PDF版含答案,共6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二年级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 wrod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豫北名校高二年级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 wrod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