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调研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调研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选项不能证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
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摄食和分裂
B.人体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D.用笔写字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答案】C
【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详解】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其单个细胞就能进行运动和分裂,可以体现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正确;
B、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可以体现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正确;
C、叶绿体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叶绿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错误;
D、用笔写字需要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可以体现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C。
2.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常炒菜使用的植物类食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B.口服某些特定的核酸可增强人体基因的修复能力
C.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利于维持人体细胞活性
D.高温煮熟鸡蛋、肉类后会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B
【分析】1、油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植物油是液态的,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2、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都会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
【详解】A、植物食用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菜籽油等,A正确;
B、口服某些特定的核酸,核酸经过消化被分解成核苷酸,其原有的功能会丧失,故不能增强人体基因的修复能力,B错误;
C、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可以保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维持细胞活性,C正确;
D、高温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3.关于ATP和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酶是有机催化剂,需要在适宜的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下发挥作用
B.过氧化氢酶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原因是酶提供了能量
C.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中ATP含量会增加
D.蛋白质的合成是吸能反应,伴随着ATP的合成
【答案】A
【分析】1、酶是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温度、酸碱均会影响蛋白质的活性。
2、ATP在人体内含量不多,易再生。
【详解】A、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最适温度、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大,A正确;
B、过氧化氢酶具有降低反应的化学能的作用,因此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B错误;
C、人在剧烈运动时ATP与ADP相互转化速度快,因此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C错误;
D、合成蛋白质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伴随着ATP的水解,D错误。
故选A。
4.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酿酒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B.包扎伤口需要选用透气的“创口贴”,有利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
C.提倡有氧运动可避免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
D.无氧环境更适合水果、粮食储藏
【答案】A
【分析】1、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2、温度和氧气浓度都会影响水果、粮食的储藏。
【详解】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产生酒精和CO2,因此可用来酿酒,A正确;
B、包扎伤口需要选用透气的“创口贴”,防止厌氧菌在人体伤口处大量繁殖,人体细胞不管有没有被“创口贴”包裹,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提倡有氧运动可避免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错误;
D、水果的储藏在低温、低氧、低湿的环境中,粮食储藏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D错误。
故选A。
5.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生物个体的生命历程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细胞凋亡是一种基因调控的程序性死亡,对生物体有利
C.细胞衰老会出现水分增多、代谢快等明显特征
D.正常的细胞衰老不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
【答案】B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衰老的生物体中,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其中也有幼嫩的细胞,A错误;
B、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使细胞自主有序地死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细胞衰老会出现水分减少、代谢变慢等明显特征,C错误;
D、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对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
B.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有非等位基因都发生自由组合
C.分裂前复制的基因一般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
【答案】A
【分析】1、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
2、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为等位基因,A正确;
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B错误;
C、分裂前复制的基因一般会随着丝点断裂而分开,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属于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为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A。
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前的物质准备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不均等分裂,但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C.受精卵中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DNA分子各占一半
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同一双亲子代表型呈现多样性
【答案】C
【分析】1、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A、减数分裂前的物质准备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会发生不均等分裂,但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B正确;
C、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C错误;
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不同,导致同一双亲子代表型呈现多样性,D正确。
故选C。
8.如图是用32P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的DNA分子
B.过程②应短时保温,有利于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过程③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过程④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C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A错误;
B、过程②应短时间保温,保证噬菌体将DNA全部注入细菌内部,又避免时间长了导致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错误;
C、过程③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正确;
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过程④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进入了细菌,不能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9.染色体是核DNA的载体,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正确表示染色体、核DNA、核基因三者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1.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
3.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4.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5.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在细胞核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DNA的片段,所以核DNA包含核基因。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所以染色体包括DNA。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刚孵化的残翅果蝇幼虫放在31℃的环境中培养,产生的后代翅长接近正常,将这些翅长接近正常的幼虫置于25℃下培养,所得后代仍然是残翅果蝇。上述信息表明( )
A.生物体的性状与环境无关
B.生物体的性状只由基因控制
C.残翅果蝇幼虫在31℃的环境中发生了基因结构甲基化
D.温度可能影响了果蝇体内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翅的发育
【答案】D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培养温度不同,果蝇的翅型不同,题中的温度即是体现了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A错误;
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的性状,B错误;
CD、残翅果蝇幼虫在31℃的环境中不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结构甲基化,可能是温度影响了果蝇体内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翅的发育,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 )
A.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B.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测交后代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1:1
【答案】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内容有: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孟德尔为了验证他的假说,进行了演绎推理,做了测交实验验证,所以“测交后代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的数量比应为1:1”是验证的实验结果,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2.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设计和步骤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B.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彩球各20个,分别代表D和d的雌配子或雄配子
C.分别从两个桶中凭喜好选取一个彩球组合,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从小桶中取出的小球不用放回去
【答案】B
【分析】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小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A错误;
B、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彩球各20个,分别代表D和d的雌配子或雄配子,B正确;
C、分别从两个桶中随机选取一个彩球组合,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错误;
D、每次从小桶中取出的小球统计好之后都要放回去,D错误。
故选B。
13.某伴性遗传病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I2号
B.Ⅱ2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
C.Ⅱ3生育过健康孩子,再次怀孕仍需产前诊断
D.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女儿患病概率为1/4
【答案】D
【分析】1、“无中生有”,有为隐性,则II2是隐性遗传病。
2、保障生殖健康的措施主要有: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
【详解】AB、该遗传病是伴性遗传病,图中I1和I2不患病,“无中生有”,有为隐性,并且II1不患病,II2患病,因此为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中I1不患病,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b,则I1基因型为XBY,I2基因型为XBXb,因此II2的致病基因来自I2,A正确,B正确;
C、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b,II3生育过健康孩子,II3不患病,因此II3的基因型为XBXb或者XBXB,所以再次怀孕有可能产生XbY孩子,因此再次怀孕需要产前诊断,C正确;
D、结合C选项,Ⅱ3的基因型为XBXb或者XBX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BY,因此则所生的女儿的基因型不可能是XbXb,因此所生女儿的患病概率为0,D错误。
故选D。
14.普通小麦的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配子染色体组数目是3,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目、配子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63、21 B.6、21 C.2、21 D.6、14
【答案】B
【分析】1、正常的减数分裂得到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2、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的一半。
【详解】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数目是21条,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是3,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比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加一倍,所以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6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下列关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种多样
C.地球上的原始大气是没有氧气的,最早的光合生物出现使原始大气有了氧气,这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D.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种群,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答案】C
【分析】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逐渐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并不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还可以通过种间互助等种间关系实现,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错误;
C、地球上的原始大气是没有氧气的,最早的光合生物出现使原始大气有了氧气,为需氧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C正确;
D、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种群,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D错误。
故选C。
16.我国种植的水稻有粳稻和籼稻,研究发现,粳稻的bZIP73基因通过一系列作用,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水稻的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bZIP73基因的1个核苷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B.bZP73蛋白质的1个氨基酸的差异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
C.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失去活性
D.bZP73蛋白质的1个氨基酸的差异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
【答案】A
【分析】根据“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一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两种水稻相应蛋白质存在一个氨基酸差异”可知,粳稻和籼稻的差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详解】ABD、bZIP73基因的一个核苷酸差异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属于基因突变,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也不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A正确,B、D错误;
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活性改变,C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
17.对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C.当植物细胞不断吸水时,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会逐渐分离开
D.实验材料选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AD
【分析】1、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质壁分离复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A正确;
B、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B错误;
C、当植物细胞不断吸水时,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会贴合得更紧密,C错误;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大液泡,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D正确。
故选AD。
18.对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表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类囊体上有巨大的膜面积,分布着许多色素分子,利于吸收光能
B.只有叶绿体基质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C.线粒体的内膜形成峭,增加了内膜表面积,可附着更多利于有氧呼吸的酶
D.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答案】ACD
【分析】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详解】A、叶绿体类囊体上有巨大的膜面积,分布着许多色素分子,有利于吸收、传递、转换光能,A正确;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也有ATP合成酶,B错误;
C、线粒体的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峭,增加了内膜表面积,可附着更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正确;
D、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正确。
故选ACD。
19.下列为同一动物体内的4个细胞分裂图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④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细胞②③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①②中染色体数目均是8个
D.细胞④为两个染色体组的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CD
【分析】图中细胞①②③④分别所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①②③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细胞②③分别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细胞①②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8个和4个,C错误;
D、细胞④为两个染色体组的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CD。
20.以下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进化观点的是( )
A.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B.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C.所有细胞中的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一样的
D.人与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的祖先来解释
【答案】ABCD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统一性是因为生物有共同祖先。
【详解】A、“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支持所有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进化观点,A正确;
B、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共用同一套密码子,这支持所有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进化观点,B正确;
C、所有细胞中的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一样的,这支持所有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进化观点,C正确;
D、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说明人与鱼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即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D正确。
故选ABCD。
三、综合题
21.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还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中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蛋白ACE2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其宿主细胞。
(1)2019-nCoV通过胞吐、胞吞进出宿主细胞,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2019nCoV的变异来源是______________。该变异毒株表面的S蛋白存在30多处改变,请从蛋白质多样性分析2019-nCoV表面的S蛋白有可能是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答:__________(写两点即可)。
(3)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请写出日常生活中的防疫措施:______________(写两点即可)。
【答案】(1)一定的流动性
(2) 基因突变 组成S蛋白的氨基酸的种类发生改变;组成S蛋白的氨基酸的数目发生改变等
(3)出行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等
【分析】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2、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1)
2019-nCoV通过胞吐、胞吞进出宿主细胞,说明物质可以出入细胞,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
2019nCoV属于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2019-nCoV表面的S蛋白有可能是组成S蛋白的氨基酸的种类改变,组成S蛋白的氨基酸的数目发生改变等。
(3)
日常生活中的防疫措施:出行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去人员密集区域。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变异的类型等,要求学生熟记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功能,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并结合新冠热点解决相关问题。
22.CO2补偿点通常是指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环境CO2浓度。下图表示水稻光合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水稻整体表现出的单位时间吸收CO2和释放CO2量的状况。请分析回答:
(1)水稻光反应产物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三种)。
(2)夏季晴朗的白天,在12时左右光合速率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破坏了叶绿素,从而影响________________阶段;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暗反应阶段。
(3)据图可知,当CO2浓度达______________时(填字母),为水稻的CO2补偿点;如果白天CO2浓度较长时期在此状态,植物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O2、ATP、NADPH(或[H])
(2) 光反应 气孔关闭导致叶肉细胞周围CO2浓度降低
(3) a 不能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植物体不能有效积累有机物
【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图表示水稻光合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曲线表示水稻的净光合速率。
(1)
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所以光反应产物有O2、ATP、NADPH(或[H])。
(2)
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起吸收、传递、转换光能的作用,若光破坏了叶绿素,就会影响光反应阶段;也可能是夏季中午12时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叶肉细胞周围CO2浓度降低,从而影响暗反应阶段。
(3)
由图可知,a点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是水稻的CO2补偿点。如果白天CO2浓度较长时期在此状态,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植物体不能有效积累有机物,不能正常生长。
23.酸性α-淀粉酶在酸性条件能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该酶被广泛应用于淀粉工业中,可以降低淀粉深加工的生产成本。为了研究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分别向浓度为0.6mg/mL、1.0mg/mL、1.4mg/mL的等体积淀粉溶液中加入等量的酸性α-淀粉酶,在反应进行的不同时间测定反应体系中的还原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酸性α一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实验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包括_______(答出两点)等。
(2)图中显示,加入0.6mg/mL淀粉溶液的实验组,10min以后反应体系中还原糖的含量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据图分析,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答案】 降低淀粉水解的活化能 酶浓度、温度、PH 10分钟内淀粉已经完全水解,10分钟后反应停止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底物浓度过高时,会对酶促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分析】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酶的浓度、底物浓度等。分析图示可知,一定时间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还原性糖的量逐渐增加,反应10分钟后,不同浓度的淀粉基本都已经被完全水解。
【详解】(1)α—淀粉酶能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因而能催化淀粉的水解。研究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淀粉的浓度,因变量是反应速率,除淀粉浓度外,凡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的无关变量都应该严格控制,如酶浓度、pH、温度、反应时间等。
(2)图中显示,加入0.6mg/mL淀粉溶液的实验组,10min以后反应体系中还原糖的含量基本不变,原因是10min内淀粉已经完全水解,l0min后反应停止。由图可知,1.0mg/mL淀粉溶液的实验组的反应速率大于0.6mg/mL淀粉溶液组和1.4mg/mL淀粉溶液组,该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底物浓度过高时会对酶促反应产生抑制。
【点睛】此题考查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4.1966年,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的,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如图1,再补上缺口相互连接)。
(1)据图1分析,DNA分子的复制与解旋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半不连续复制”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
①图2中,与3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最有力证据是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每个时间内,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
b.随着时间的增加,放射性峰值离试管口的距离减少
c.放射性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3)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边解旋边复制
(2) 短链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 a
(3)细胞核、细胞质(或叶绿体、线粒体)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
(1)
据图1分析,随着复制叉向上移动,合成的子链在延长,因此DNA分子的复制与解旋的关系是边解旋边复制。
(2)
①图2自变量有时间、离试管口的距离,因变量是放射性的强度。与30秒结果相比,120秒时有些短链片段连接成长链片段,所以短链片段减少了。
②冈崎片段假说是指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在实验时间内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故选a。
(3)
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其次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25.某种开花植物,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F1全开紫花,F1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定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表现型为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中有一定比例的白花个体。则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型为红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为鉴定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①若用测交法鉴定,则用表现型_______________的植株与该红花植株杂交;②若用自交法鉴定,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红花植株为杂合子。
【答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 aabb AaBb或者Aabb 2 白花 红花:白花=3:1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可判断:含A基因的个体开紫花,不含A基因但含B基因的个体开红花,不含A、B基因的双隐性个体开白色。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杂交所得F1,基因型是AaBb,F1自交得F2,根据F2中表现型比例可知,紫花植株基因型A_B_和A_bb,种类分别是4种和2种,共6种。
【详解】(1)据分析可知,该种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可产生aabb(白花)。同理亲本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可产生aabb(白花)。故若表现型为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中有一定比例的白花个体。则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者Aabb。
(3)表现型为红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是aaBb和aaBB。为鉴定一红花植株(aaBb和aaBB)的基因型。
①若用测交法鉴定,红花植株(aaBb和aaBB)与白花(aabb)测交,后代全为红花,说明红花基因型为aaBB,如果后代出现白花和红花,说明红花基因型为aaBb;
②若用自交法鉴定,红花植株(aaBb和aaBB)自交,后代全为红花,说明红花基因型为aaBB,如果后代出现白花:红花=1:3,说明红花基因型为aaB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普高联盟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普高联盟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南宁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