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01
    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02
    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快乐阅读,快乐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44分)
    1.(1分)按要求写句子。
    (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2)“冬天,岷江河清澈。”(把画面写具体)
    (3)“夫君子之行,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补充完整)
    (4)写一句话,用上顿号。
    (5)“不饱食以终日, ”(补充完整)
    (6)用“温和”写一个句子,形容气候。
    (7)“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补充完整)
    (8)“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补充完整)
    (9)美哉,我少年中国, ;壮哉,我中国少年, !(补充完整)
    2.(8分)阅读古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规范书写前两行诗句。
    (2)“元”字在诗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首的
    B.同“原”,本来
    C.主要:根本
    D.构成一个整体的
    (3)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乃”字在古诗或文言文中可作人称代词,在这里结合语境可理解为“你们的“。
    B.第二行诗句的意思是“但是遗憾和悲愤的是没有看到九州相同。”
    C.这首诗是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4)根据这首诗的题目,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3.(9分)阅读课文片段。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héng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kuī 天,jiē 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quē 一不可。
    (1)根据拼音,填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写出“断”和“下流”的意思。
    (3)对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识”与“默而识之”中的“识”,读音相同,读“zhì”。
    B.划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C.这段话是曾国藩关于读书的言论。
    D.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kuī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4)再读文中划“____”的句子,说说对你的启发。
    4.(6分)阅读课文片段。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 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 叫人 。
    (1)回忆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2)找出上面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动态的词语。
    (3)你从上面第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夏天夜晚的宁静?
    5.(12分)阅读课文片段。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您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1)我一眼就看出葡相如的话是在说 。
    (2)廉颇的话主要表明 。
    (3)从这两段话中,我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
    (4)通过本期学习,你知道了要提高阅读的速度有哪些方法?
    (5)《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二、快乐阅读(26分)
    6.(10分)文言文阅读。
    ㅤㅤ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②”,弃去。过小溪,逄老媪③方④磨铁杵⑤,问之⑥里,曰:“欲作针。”白笑其拙⑦。老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⑧其意,还⑨卒业⑩。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注释》
    ①眉州:地名,今四川眉山一带。
    ②成:完成。
    ③媪:妇女的统称。
    ④方:正在。
    ⑤铁杵:铁棒,铁棍。杵,压米或锤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棒。
    ⑥之;代词,指代老妇人磨铁棒的事。
    ⑦拙:笨。
    ⑧感:被……感动。
    ⑨还:回去。
    ⑩卒业:完成学业。
    (1)联系上下文,猜测“欲作针”的“欲”的意思,选择正确答案。
    A.欲望
    B.需要
    C.想要
    (2)根据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未成,弃去。
    ②逢老媪方磨铁杵。
    ③还卒业。
    (3)这个故事让你想到的一句谚语是 。
    7.(16分)课外阅读。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①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人称八仙。
    ②一天,八位仙人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诸仙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洞宾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大家一听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便答应了。
    ③吕洞宾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扔,说了一声“变”,顿时拐杖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唱歌,热闹极了。
    ④船在海上航行着,几位大仙觉得速度太慢,吕洞宾就说:“我们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宝物,使船加快速度。”说完,吕洞宾拔出宝剑,扔进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动船往前走。船走出了几里后,吕洞宾便收回宝剑。
    ⑤铁拐李见吕洞宾收回了宝剑,马上摘下自己的宝葫芦,对着船的后面,只听“砰砰”两声,船又加快了速度。汉钟离也不甘示弱,举起大扇子,扇了几下。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⑥蓝采和一见也着了急,拿起快板抛入水中。可是过了一会船又慢了下来,并没有加快。几位大仙笑着说:“怎么你的快板不灵了呢!”蓝采和一看自己的宝物不见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结果一看是被龙王太子给偷了。蓝采和追了上去,与龙王太子大战起来。
    ⑦其他七位大仙正谈论着蓝采和的仙术失灵。突然,平静的海面掀起一个浪头,将大船打翻了。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钟离打开蒲扇垫脚底;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吕洞宾踩着宝剑;何仙姑坐在莲花上,都没有落水。
    ⑧他们看蓝采和与龙王太子打了起来,便知道是龙王太子偷了快板。龙王太子见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⑨八位仙人本来想去游玩,偏偏遇上这事,非常生气,便跳入水中直奔龙宫追去。
    ⑩龙王太子知道八仙不会善罢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淹来。汉钟离挺着大肚子,飘然降落潮头,轻轻扇动蒲扇。只听“呼呼”两声,一阵狂风就把虾兵和蟹将都扇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其他海怪连忙关了龙宫大门。龙王太子见汉钟离破了他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蹿出一条大鱼,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钟离。
    ㅤㅤ⑪汉钟离急忙扇动扇子,不料那大鱼毫无惧色,嘴巴越张越大。这下,汉钟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时,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大鱼听了,竟然斗志全无,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
    ㅤㅤ⑫吕洞宾挥剑来斩大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ㅤㅤ⑬仔细一看,眼前哪儿有什么大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洞宾气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眯眯地说:“待我来收拾它!”
    ㅤㅤ⑭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拐杖“刷”地飞了过来。铁拐李把拐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却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条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那大礁和章鱼都是龙王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连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一只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ㅤㅤ⑮龙王太子现出原形,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权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八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龙王太子。
    ㅤㅤ⑯龙王太子斗不过八仙,只得向龙王求救。龙王知道后,把龙王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亲自把快板还给了蓝采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ㅤㅤ⑰八仙经过一番大战,各自的本领大增,又一同去游蓬莱岛。八仙一到,只见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灿烂。这正是历经风雨,才见彩虹。
    (1)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推测这篇文章会写什么?
    (2)连线题。大船被海浪掀翻过后,八仙分别用什么宝物过海?
    (3)如果把第⑧自然段至⑯自然段划为一段,请用一两句话写出段意。
    (4)八仙与龙王太子大战的起因是什么?
    (5)你认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用来比喻什么?
    (6)发挥想象,把“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这个画面写得更具体。
    三、快乐写作(30分)
    8.(30分)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一种事物。
    ㅤㅤ要求:(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用上两种以上说明方法; (3)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4)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400字。
    五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44分)
    1.(1分)按要求写句子。
    (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冬天,岷江河清澈。”(把画面写具体) 冬天,岷江河水十分清澈,清澈得连河底得沙石都可以清晰可见。
    (3)“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补充完整)
    (4)写一句话,用上顿号。 我得笔盒里放着铅笔、中性笔、尺子等学习用品。
    (5)“不饱食以终日, 不弃功于寸阴。 ”(补充完整)
    (6)用“温和”写一个句子,形容气候。 温和的太阳照在人身上,冬天有这样的天气,真是太暖和啦!
    (7)“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补充完整)
    (8)“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补充完整)
    (9)美哉,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补充完整)
    【解答】(1)例句是比喻句。比喻贴切就可以。关于“书籍”的比喻很多,也可以用上背诵的名人关于书籍的比喻。
    (2)把画面写具体,就是句子的扩写。
    (3)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4)正确使用顿号。顿号为并列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物。
    (5)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
    (6)温和,可以表动物或人物的性情,也可以指气候等。
    (7)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8)出自《论语》。
    (9)出自康有为的《少年中国说》。
    故答案为: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冬天,岷江河水十分清澈,清澈得连河底得沙石都可以清晰可见。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我得笔盒里放着铅笔、中性笔、尺子等学习用品。
    (5)不弃功于寸阴。
    (6)温和的太阳照在人身上,冬天有这样的天气,真是太暖和啦!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8)不知为不知。
    (9)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2.(8分)阅读古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规范书写前两行诗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元”字在诗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为首的
    B.同“原”,本来
    C.主要:根本
    D.构成一个整体的
    (3)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B 。
    A.“乃”字在古诗或文言文中可作人称代词,在这里结合语境可理解为“你们的“。
    B.第二行诗句的意思是“但是遗憾和悲愤的是没有看到九州相同。”
    C.这首诗是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4)根据这首诗的题目,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这是一封写给儿子的诗。
    【解答】(1)考查书写。注意字词结构,笔画,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2)考查古诗中字词的理解。第一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元”是本来的意思,故选B。
    (3)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B选项错误。第二行诗句意思是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来眼看到相国的统一。其中“同”是统一的意思,故选B。
    (4)考查对题目意思的理解。《示儿》中“示”的意思是告诉,交代。收导。示儿:交代儿子们,告诉儿子们。故根据这首诗的题目,你能了解到的信息是这是一首写给儿子的诗。
    故答案为: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B;
    (3)B;
    (4)这是一首写给儿子的诗。
    3.(9分)阅读课文片段。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héng 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kuī 窥 天,jiē 皆 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quē 缺 一不可。
    (1)根据拼音,填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写出“断”和“下流”的意思。 断:绝对,一定。下流:下等,劣等。
    (3)对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这里的“识”与“默而识之”中的“识”,读音相同,读“zhì”。
    B.划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C.这段话是曾国藩关于读书的言论。
    D.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kuī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4)再读文中划“____”的句子,说说对你的启发。 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解答】(1)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的能力。首先拼音的拼读要准确,其次,汉字的书写要联系词语意思正确书写。故答案为:恒、窥、皆、缺。
    (2)考查了对文言文字词的积累。结合译文作答,断:绝对,一定。下流:下等,劣等。
    (3)考查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选项中,这里的“识”指的是“学识”,应读“shí”,“默而识之”中的“识”意思是记住,应读“zhì”。所以,A说法错误。
    (4)考查了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赏析。结合译文和自己的理解,说说启发或感受即可。如: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故答案为:
    (1)恒 窥 皆 缺;
    (2)断:绝对,一定。下流:下等,劣等。
    (3)A;
    (4)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4.(6分)阅读课文片段。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漆黑漆黑 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 蒙蒙细雨 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 愈发 叫人 心旷神怡 。
    (1)回忆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2)找出上面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动态的词语。 夕阳斜照、急急匆匆、飞去、比翼而飞、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3)你从上面第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夏天夜晚的宁静? “漆黑漆黑的暗夜”“萤火虫”“蒙蒙细雨的夜晚”“朦胧的微光”可以感受到夏天夜晚的宁静。作者笔下的夏天是漆黑的,黑暗中唯有萤火虫在翩翩起舞。夏天的夜晚的雨是蒙蒙细雨,无声的萤火虫在雨中闪烁着微光,更衬托此时雨夜的宁静美好。
    【解答】(1)考查了课文默写。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内容,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晰,不要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了查找文段关键词语的能力。根据第二自然段“夕阳斜照”“急急匆匆”“飞去”“比翼而飞”“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可知,这是文中表示动态的词语,从景物的动态变换突出了夏天夜晚的美丽。
    (3)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第一自然段中“漆黑漆黑的暗夜“萤火虫”“蒙蒙细雨的夜晚”“朦胧的微光”等词句描写了漆黑的夜晚,无声的萤火虫默默地发出光亮。偶有几个雨夜,蒙蒙细雨不停地下着,雨声微小,无声的萤火蚊发出朦胧的微光。这里描写的景物是宁静而又美丽的,“蒙蒙细雨”表示雨声不大,“萤火虫飞舞”暗示无声的光亮,让人感受到夏天的夜晚宁静而又美好。
    故答案为:
    (1)漆黑漆黑 蒙蒙细雨 愈发 心旷神怡;
    (2)夕阳斜照、急急匆匆、飞去、比翼而飞、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3)“漆黑漆黑的暗夜”“萤火虫”“蒙蒙细雨的夜晚”“朦胧的微光”可以感受到夏天夜晚的宁静。作者笔下的夏天是漆黑的,黑暗中唯有萤火虫在翩翩起舞。夏天的夜晚的雨是蒙蒙细雨,无声的萤火虫在雨中闪烁着微光,更衬托此时雨夜的宁静美好。
    5.(12分)阅读课文片段。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您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1)我一眼就看出葡相如的话是在说 和氏壁已送回赵国,不会拿出来了,除非用城池来交换 。
    (2)廉颇的话主要表明 对蔺相如不服气,认为自己强多了 。
    (3)从这两段话中,我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以国为重、机智勇敢 的人。
    (4)通过本期学习,你知道了要提高阅读的速度有哪些方法? 阅读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不要重读页面上的词语,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注意抓住关键字进行阅读,避免内心独白,扩大视距提高阅读速度。
    (5)《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 B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选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壁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可知,蔺相如知道秦王向来不守信用,故早已让人把和氏壁送回了赵国,除非秦王兑现诺言用城池交换,不然不会把和氏壁交出。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选文中廉颇说的话“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可知廉颇认为自己立下了很多战功,不是那个靠一张嘴就爬到自己头上的蔺相如可比的。说明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认为自己强多了。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中内容,当蔺相如发现秦王没有以城换壁的诚意后,就以命相搏,迫使秦王约定时间举行典礼,从而赢得逃走的时间。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敢无畏、能随机应变的人;当蔺相如听到廉颇对他的不服后,就请病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力。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可知,提高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阅读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不要重读页面上的词语,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注意抓住关键字进行阅读,避免内心独白,扩大视距提高阅读速度等。
    (5)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选文选自课文《将相和》,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讲述了战国时期,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壁”“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故选B。
    故答案为:
    (1)和氏壁已送回赵国,不会拿出来了,除非用城池来交换;
    (2)对蔺相如不服气,认为自己强多了;
    (3)以国为重、机智勇敢;
    (4)阅读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不要重读页面上的词语,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注意抓住关键字进行阅读,避免内心独白,扩大视距提高阅读速度。
    (5)B。
    二、快乐阅读(26分)
    6.(10分)文言文阅读。
    ㅤㅤ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②”,弃去。过小溪,逄老媪③方④磨铁杵⑤,问之⑥里,曰:“欲作针。”白笑其拙⑦。老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⑧其意,还⑨卒业⑩。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注释》
    ①眉州:地名,今四川眉山一带。
    ②成:完成。
    ③媪:妇女的统称。
    ④方:正在。
    ⑤铁杵:铁棒,铁棍。杵,压米或锤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棒。
    ⑥之;代词,指代老妇人磨铁棒的事。
    ⑦拙:笨。
    ⑧感:被……感动。
    ⑨还:回去。
    ⑩卒业:完成学业。
    (1)联系上下文,猜测“欲作针”的“欲”的意思,选择正确答案。 C
    A.欲望
    B.需要
    C.想要
    (2)根据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未成,弃去。 李白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②逢老媪方磨铁杵。 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③还卒业。 回去完成学业。
    (3)这个故事让你想到的一句谚语是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欲作针”的意思是想把它磨成针。“欲”的意思是想要。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①“未成,弃去”的意思是李白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②“逢老媪方磨铁杵”的意思是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③“还卒业”的意思是回去完成学业。
    (3)本题考查谚语的积累。“铁杵磨针”的故事演变成当今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故答案为:
    (1)C;
    (2)①李白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②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③回去完成学业。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7.(16分)课外阅读。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①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人称八仙。
    ②一天,八位仙人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诸仙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洞宾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大家一听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便答应了。
    ③吕洞宾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扔,说了一声“变”,顿时拐杖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唱歌,热闹极了。
    ④船在海上航行着,几位大仙觉得速度太慢,吕洞宾就说:“我们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宝物,使船加快速度。”说完,吕洞宾拔出宝剑,扔进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动船往前走。船走出了几里后,吕洞宾便收回宝剑。
    ⑤铁拐李见吕洞宾收回了宝剑,马上摘下自己的宝葫芦,对着船的后面,只听“砰砰”两声,船又加快了速度。汉钟离也不甘示弱,举起大扇子,扇了几下。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⑥蓝采和一见也着了急,拿起快板抛入水中。可是过了一会船又慢了下来,并没有加快。几位大仙笑着说:“怎么你的快板不灵了呢!”蓝采和一看自己的宝物不见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结果一看是被龙王太子给偷了。蓝采和追了上去,与龙王太子大战起来。
    ⑦其他七位大仙正谈论着蓝采和的仙术失灵。突然,平静的海面掀起一个浪头,将大船打翻了。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钟离打开蒲扇垫脚底;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吕洞宾踩着宝剑;何仙姑坐在莲花上,都没有落水。
    ⑧他们看蓝采和与龙王太子打了起来,便知道是龙王太子偷了快板。龙王太子见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⑨八位仙人本来想去游玩,偏偏遇上这事,非常生气,便跳入水中直奔龙宫追去。
    ⑩龙王太子知道八仙不会善罢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淹来。汉钟离挺着大肚子,飘然降落潮头,轻轻扇动蒲扇。只听“呼呼”两声,一阵狂风就把虾兵和蟹将都扇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其他海怪连忙关了龙宫大门。龙王太子见汉钟离破了他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蹿出一条大鱼,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钟离。
    ㅤㅤ⑪汉钟离急忙扇动扇子,不料那大鱼毫无惧色,嘴巴越张越大。这下,汉钟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时,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大鱼听了,竟然斗志全无,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
    ㅤㅤ⑫吕洞宾挥剑来斩大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ㅤㅤ⑬仔细一看,眼前哪儿有什么大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洞宾气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眯眯地说:“待我来收拾它!”
    ㅤㅤ⑭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拐杖“刷”地飞了过来。铁拐李把拐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却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条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那大礁和章鱼都是龙王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连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一只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ㅤㅤ⑮龙王太子现出原形,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权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八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龙王太子。
    ㅤㅤ⑯龙王太子斗不过八仙,只得向龙王求救。龙王知道后,把龙王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亲自把快板还给了蓝采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ㅤㅤ⑰八仙经过一番大战,各自的本领大增,又一同去游蓬莱岛。八仙一到,只见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灿烂。这正是历经风雨,才见彩虹。
    (1)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推测这篇文章会写什么? 八位仙人路过大海,各自施展自己的神通。
    (2)连线题。大船被海浪掀翻过后,八仙分别用什么宝物过海?
    (3)如果把第⑧自然段至⑯自然段划为一段,请用一两句话写出段意。 龙王太子偷了蓝采和的宝贝,引发八仙与其大战,最后,龙王训斥儿子,并归还宝贝。
    (4)八仙与龙王太子大战的起因是什么? 龙王太子偷了蓝采和的宝贝,又与蓝采和大战打翻了八仙的船,打扰了八仙游玩的兴致。
    (5)你认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人们做事各有本领,各人有各人的办法。
    (6)发挥想象,把“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这个画面写得更具体。 韩湘子把仙笛往海上一丢,一阵烟雾散去,只见仙笛化作一匹飞马。飞马通身雪白,背部一对羽翼不停地扑打着,仿佛站立于水上一般。韩湘子又在空中轻踏两步,就骑在了飞马上。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题目揣测文章内容。本文题目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根据字面意思推测写的内容应该是八位仙人路过大海,各自施展自己的神通。
    (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由句子“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钟离打开蒲扇垫脚底;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吕洞宾踩着宝剑;何仙姑坐在莲花上,都没有落水”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大意。通读第八自然段到十六自然段可知,主要写的龙王太子偷了蓝采和的宝贝,引发八仙与其大战,最后,龙王训斥儿子,并归还宝贝。概括的大意正确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问的是八仙与龙王太子大战的起因,可由第六到八自然段概括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竞赛。
    (6)本题考查发挥想象写句子。开发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想象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八位仙人路过大海,各自施展自己的神通。
    (2)
    (3)龙王太子偷了蓝采和的宝贝,引发八仙与其大战,最后,龙王训斥儿子,并归还宝贝。
    (4)龙王太子偷了蓝采和的宝贝,又与蓝采和大战打翻了八仙的船,打扰了八仙游玩的兴致。
    (5)比喻人们做事各有本领,各人有各人的办法。
    (6)韩湘子把仙笛往海上一丢,一阵烟雾散去,只见仙笛化作一匹飞马。飞马通身雪白,背部一对羽翼不停地扑打着,仿佛站立于水上一般。韩湘子又在空中轻踏两步,就骑在了飞马上。
    三、快乐写作(30分)
    8.(30分)写一篇说明文,介绍一种事物。
    ㅤㅤ要求:(1)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2)用上两种以上说明方法; (3)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4)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400字。
    【解答】范文:
    健身锤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我妈妈常用的健身锤。从外观来看,它像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蝴蝶结”。它大概有30厘米左右长,6~7厘米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健身器材。
    其实,在生活当中,有多种形状各异的健身锤,有木制健身锤、塑料健身锤。虽然木制健身锤的体积看起来很小,但它的作用很大。妈妈下班回来,累得腰酸背痛,妈妈便在背上锤一下,肩上敲一下。它可以消除疲劳,缓解疼痛。塑料健身锤,有弹性,方便携带。它价廉物美,很多人都喜欢用它。你也许会问我,木制健身锤比塑料健身锤硬,捶起来不痛吗?不会,它虽然比塑料健身锤硬,但你绝不会感到非常痛。
    健身锤比那些坐在按摩器的椅子上按摩方便得多,健身锤它体积虽小,但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做“自我按摩”;可按摩器呢?它那么大,怎么能随身携带呢?所以它只有放在家里,只有回家才能做按摩。所以说,健身锤是物有所值,经济实用。
    今天我就介绍到这,希望这些健身锤能给更多的人缓解疲劳,能给更多人带去欢乐和轻松。
    4:17;蓝采和
    巧板
    张果老
    蒲扇
    曹国舅
    宝剑
    韩湘子
    莲花
    汉钟离
    葫芦
    铁拐李
    毛驴
    吕洞宾
    快板
    何仙姑
    仙笛
    蓝采和
    巧板
    张果老
    蒲扇
    曹国舅
    宝剑
    韩湘子
    莲花
    汉钟离
    葫芦
    铁拐李
    毛驴
    吕洞宾
    快板
    何仙姑
    仙笛
    相关试卷

    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 这是一份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汉语拼音,词句段运用,解答题,日积月累,阅读与思考,习作平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2): 这是一份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2),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7): 这是一份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7),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积累运用,阅读实践,习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末模试卷(试题)-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