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1.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B.
C. D.
2. 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A. B.
C. D.
3. 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历史上是用马德堡半球实验首先测出来大气压强的值
B. 医生用注射器把药水推进病人肌肉中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C.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
D. 茶壶盖上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无关
4.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B. 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
C. 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
D. 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
5.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到衰,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军一直很关注,多次强调“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潜水艇是海军的战略重器,如图是我国海军某舰队的“强国号”潜水艇在海水中悬浮,上浮、漂浮的训练过程,下列对此潜水艇分析正确的是( )
A. 悬浮和漂浮时受到的厚力相等 B. 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C. 漂浮时排开的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 D. 漂浮时潜水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大
6.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如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A. 水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B. 水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
C. 水的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系
D. 水产生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7. 2013年6月2日中午,一列G38由杭州南开往北京的高铁,在镇江被一只鸟撞到了挡风玻璃,导致玻璃大面积开裂,如图所示,飞鸟撞裂挡风玻璃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鸟撞高铁的力大于高铁撞鸟的力
B. 鸟撞高铁的力小于高铁撞鸟的力
C. 飞鸟相对于高速运动的高铁具有较大的动能
D. 飞鸟相对于高速运动的高铁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
8. 如图所示,一个圆柱形玻璃管,下端用一个很轻的薄片盖住,浸入水中深度为h,若向管中倒水,在薄片刚好落下时,管中水的深度应为( )
A. 大于h时
B. 等于h时
C. 小于h时
D. 以上种情况均有可能
9. 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已知AB>AC,施加的力分别为F1、F2,拉力做的功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F1=F2W1>W2 B. F1=F2W1
10. 下列实例中,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 自由下落的雨滴 B. 水平行驶的汽车 C. 向上投出的篮球 D. 向坡底滑行的小车
11. 下列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筷子 B. 钢丝钳
C. 羊角锤 D. 起瓶器
12. 壮乡“三月三”俗称“歌圩节”,当天,饮州的人们会登上游船,在铁江举行山歌对唱。小明发现当人们登上游船后,船会下沉一些,那么( )
A. 游船的重力将会减小 B. 船排开水的体积增大
C. 水对船的浮力将减小 D. 水对船的浮力将不变
13. 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示意图.小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在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d处停下.下面的一些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从a到b小球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 到达c处,小球的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C. 从c到d处,小球的机械能增大
D. 到达d处,小球的动能为零,小木块的动能为零
14. 我们虽然看不到空气,但可以通过它运动产生的效应--树叶的摆动“观察”到它的存在。这种通过其效应对看不到的事物进行研究,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实例中用到了这种方法的是( )
A. 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
B. 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C. 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探究平面成像规律
D. 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保持质量不变
15. 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 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 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16. 某深海探测器利用“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其两侧配备多块相同的压载铁,当其到达设定深度时,抛卸压载铁,使其悬浮、上浮等,并通过探测器观察窗观察海底世界.这种深海探测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动中,经过下潜、悬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任务.如图所示为该探测器在理想状态下观察窗所受海水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探测器在AB、CD两个阶段,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AB
C. 探测器在BC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对探测器的压力
D. 探测器在AB、BC、CD三个阶段,所受重力的关系是GAB
18.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为ρA、ρB两种液体,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A、B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容器内液面相平,两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甲、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F甲、F乙,A、B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A、pB,则F甲______F乙;pA______pB。(=/>)
19. 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水平地面压强大于乙对水平地面压强,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m甲______△m乙和甲、乙的密度的关系是ρ甲______ρ乙。(均选填“>”、“<”或“=”)
20. 如图所示,沿斜面匀速向上拉一个重为5N的物体到斜面顶端,斜面长1.2m,高0.3m,拉力为2N,则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
21. 如图,甲、乙是底面积分别为0.02m2和0.01m2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甲容器盛有0.2m高的水,乙容器盛有0.3m高的酒精.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取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两容器中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两容器内剩余的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为______,抽出质量m为______ kg。(ρ酒精=0.8×103kg/m3)
22. 用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的相同硬杆把长方体A和B分别固定后放入水中,B物体刚好浸没,如图甲。其中,A物体密度ρA=0.9g/cm3,高度hA=10cm,B物体底面积SB=100cm2,高度hB=8cm,重力GB=12N.则硬杆对B物体的作用力为______N.把物体A、B取出,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连接后,重新放入水中(忽略水量损失),如图乙;此时,细线拉直,水面比甲图升高0.5cm,若甲图中,硬杆对A的作用力为1.5N,容器底面积为500cm2,则乙图中,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Pa。
23. 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M,它随传送带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M受力情况的示意图。
24. 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搬动一个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的作用点,若要用最小的力搬动石块,请标出杠杆的支点O,并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25. 在如图的装置中,双锥体放在倾斜的轨道上,释放以后,似乎看到双锥体自动“向上滚”,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理由是什么?
26. 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
(1)为了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小明先后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四个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出她改进的先后顺序是:______,其中在如图乙所示的方案中,当木块静止时左右两边所受的拉力______相等(选填“可能”或“一定”);
(2)如图丁所示是她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若卡片的重力对实验造成了影响,主要影响的是二力平衡条件中力的______(选填“大小”或“方向”);
(3)实验中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______,松手后观察______(选填“释放瞬间”或“最终”)小卡片能否平衡;
(4)为了探究只有作用在同一直线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兰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卡片______平衡,小洋也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在相同的高度(如图戊所示),你认为能否用小洋的装置进行实验______(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
27. 两只杯子分别盛有甲、乙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ρ甲>ρ乙),小刚利用微小压强计对它们进行了区分。请结合小刚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当压强计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小刚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侧玻璃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地环境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______。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刚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b)和(c)所示。他发现图(c)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c)杯子中盛的是甲液体。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是______。
28. 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有关;
(2)分析图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煤油的密度是______kg/m3。
29. 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球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h1 (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
(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质量______,重力势能______。
(3)比较______和______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______(有关/无关)。
(5)铅球在陷入沙面之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__能。
30.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两个探究实验。实验一:探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楼层
1
2
3
4
5
6
7
高度差(cm)
5.0
5.5
5.8
6.1
6.4
6.7
7.0
(1)小强自制了一个气压计,从玻璃管的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使管内水面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所示;
(2)在一楼至七楼的过程中,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将均匀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请分析该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______与______之和;
(4)表中高度差为什么在一楼至二楼的阶段变化比其它楼层大?______。(答二种原因)
31. 如图所示,在一个封闭薄容器中装满体积为1dm3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容器的质量为100g,容器的下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2cm.(g取10N/kg)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32. 将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所示,当木块静止时(g=10N/kg,ρ水=1.0×103kg/m3,ρ木=0.8×103kg/m3)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33. 如图是工人将重160N的物体匀速放下的过程,已知物体下降的距离为2m,用时4s,工人的拉力为50N,工人质量为60kg。(物体未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
(1)求工人放绳的速度
(2)求滑轮组的效率η1
(3)如果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η1:η2=4:3(物体在水中仍匀速下降,动滑轮不会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g=10N/kg)。求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茶壶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锅炉水位计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是利用液体压强的原理来工作的,本选项符合题意;
D、乳牛自动喂水器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原来的应用,同时干扰选项设计到液体压强的应用,属于简单题目,考试需要准确区分各物理知识点及其应用。此点中考出现概率很高。
2.【答案】A
【解析】解:A、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A选项正确;
B、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选项不正确;
C、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选项不正确;
D、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A.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二力平衡的辨别关键就是抓住平衡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即可判断.
3.【答案】C
【解析】解:A、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故A错误;
B、医生用注射器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是靠外力,与大气压无关,故B错误;
C、通常情况下,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水的沸点也随着降低,故C正确;
D、茶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茶壶盖上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有关,利用小孔里外气压相同,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故D错误。
故选:C。
(1)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测出了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2)医生用注射器吸药水是利用大气压;
(3)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4)茶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茶壶盖上小孔的巧妙设计与大气压有关。
此题举出的与大气压有关的生活现象,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过的,所以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留心这类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4.【答案】B
【解析】解:
A、饮料管的一端剪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C、切蛋器装有很细的钢丝,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注射器的针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本题考查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强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5.【答案】C
【解析】解:
A、由图可知,悬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大于漂浮时排开海水的体积,由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悬浮时所受浮力大,即F悬浮>F漂浮;故A错误。
B、潜艇上浮过程中,露出水面前,V排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潜艇所受浮力不变;逐渐露出水面时,V排减小,潜艇所受浮力减小,故B错误。
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由A项可知F悬浮>F漂浮,所以漂浮时浮力最小,其排开海水所受的重力最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潜艇漂浮时其底部所处深度最小,根据p=ρgh可知,此时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最小,故D错误。
故选:C。
(1)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根据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大小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知道了浮力的大小关系也就知道了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关系;
(3)根据p=ρgh判断潜艇底部所受海水压强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注意潜艇悬浮和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并不相等,虽然都处于平衡状态,但水舱中水的重、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故这两种状态下浮力不相等。
6.【答案】D
【解析】解:
A、根据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即G=mg,因此水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不符合题意;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由物质本身所决定的,不随体积的改变而变化,其图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不符合题意;
C、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其图象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不符合题意;
D、由p=ρ液gh知,水产生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成正比,其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符合题意。
故选:D。
(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mg,用g表示G、m的比值,g值不变,图象应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由物质本身所决定的,对于某种物质,它的比热容是一定的;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4)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本题利用图象分析物理学中一些与水有关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涉及的知识点多,考查的细致,需要学生把这些物理量的概念理解透彻,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来描述它们的关系。
7.【答案】C
【解析】解:
AB、小鸟撞高铁的力与高铁撞小鸟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AB错误;
CD、物体动能的大小是由速度和质量决定的,所以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虽然鸟的飞行速度并不太大,但飞鸟与高铁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飞鸟相对于高铁所具有的动能很大,它对高铁玻璃的破坏力也就很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有关。
本题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物理知识的应用,需要注意相互作用力,以及影响动能的因素,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解:
在薄片刚好落下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薄片上下受到水的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相同,
由p=FS可得薄片上下受到的压强相同。
p管内=p管外,
因为p=ρgh,
所以h内=h外,
即,在薄片刚好落下时,管中水的深度应为h。
故选:B。
在薄片刚好落下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薄片上下受到水的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相同,由p=FS可知薄片上下受到的压强相同。再利用p=ρgh比较深度关系。
本题考查了压强定义式、液体压强公式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知道:在薄片刚好落下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薄片上下受到水的压力相同。
9.【答案】C
【解析】解:
(1)由图知,斜面AB的倾斜角度小于斜面AC,且分别拉动同一物体,所以物体沿AB运动时拉力F1较小,即:F1
(3)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物体的速度相同,且F1
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小,越省力;
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即使用光滑的斜面没有做额外功。
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物体的速度相同,且F1
10.【答案】C
【解析】解: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必然是动能减少而重力势能增加。
A、自由下落的雨滴,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则动能增加;高度变小,则重力势能减少,所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
B、水平行驶的汽车,质量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所以动能没有转化为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
C、向上投出的篮球,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则动能减少,高度变大,则重力势能增加,所以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符合题意。
D、向坡底滑行的小车,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则动能增加,高度变小,则重力势能减少,所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必然是动能是逐渐减少的,重力势能是逐渐增加的。动能的变化一般都体现在速度的变化上,重力势能的变化一般都体现在高度的变化上。
在做能量的转化这种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析哪种能量增加了,哪种能量减少,因为总是减少的这种能量转化为增加的那种能量。
11.【答案】A
【解析】解: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合题意;
C、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合题意;
D、起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结合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12.【答案】B
【解析】解:人们登上游船过程中,船的重力变大,故A错误;
登上游船过程中,游船一直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
所以,游船受到的浮力变大,故CD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船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故B正确。
故选:B。
(1)登上游船后,船和人总重变大;
(2)在人们登上游船过程中,由于船都为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分析船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判断出船排开水体积的变化。
两种情况下,游船均为漂浮,理解并用好漂浮条件是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
A.从a到b,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A正确;
B.到达c处,小球到达平面c处时,小球的质量不变,小球的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B正确;
C.从c到d处,小球高度和质量不变,重力势能不变,速度逐渐减小,动能减小,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所以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
D.到达d处,小球质量不变,小球撞击木块后,速度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减小,到d点停止,速度为零,动能为零,木块到达d处速度为零,动能也为零,故D正确。
故选:C。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本题考查了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变化,关键是分析物体的速度和高度的大小变化。
14.【答案】A
【解析】解:空气虽然看不到,但通过树叶的摆动“观察”到它的存在,采用的是转换法。
A、分子运动看不到,但通过扩散现象知道分子在运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
B、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到牛顿第一定律,采用的是科学推理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探究平面成像规律,可以确定虚像的位置,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动能与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保持质量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对每个选项中的探究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探究方法,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推理法、等效法等是物理探究常用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识别和应用。
15.【答案】C
【解析】解:因为都是漂浮,铅笔所受浮力都等于铅笔重(浮力相等),所以A和B都错;
∵F浮=ρ液V排g∴ρ液=F浮V排g,
∴当F浮相同时,V排大的液体密度小,由图知甲V排的大,所以甲的密度小,D错;
故选:C。
铅笔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所受浮力都等于铅笔重,受浮力相等,再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即可
一、漂浮条件:F浮=G物;二、下端带橡皮泥的铅笔就是简易液体密度计,浸入体积大的液体密度小,浸入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
16.【答案】A
【解析】解:A、探测器在AB、CD两个阶段,深度h变化相同,tAB>tCD,由v=st可知,vAB
C、海水对探测器压力差是产生浮力的原因,所以探测器在BC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受到重力、浮力两个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探测器在AB、BC、CD三个阶段,浮力不变,探测器在AB段下沉时,F浮
故选:A。
(1)探测器在AB、CD两个阶段,深度变化相同,时间不同,根据v=st比较出速度大小关系;
(2)上浮过程中,探测器一直处于浸没状态,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液gV排可以分析浮力变化情况;
(3)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4)探测器实现上浮和下沉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比较出重力大小关系。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浮力计算公式、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很强,难度较大,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7.【答案】等于;增大
【解析】解:(1)僵持状态下,布带处于静止状态,甲对布带的拉力和乙对布带的拉力等大、反向、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2)参赛队员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增大了鞋底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
故答案为:等于;增大.
(1)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本题通过一种拔河比赛,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18.【答案】=>
【解析】解:
(1)由图可知,甲球漂浮,乙球悬浮,且甲、乙两个小球完全相同,即两球重力相等,所以甲、乙小球受到的浮力:F甲=F乙=G。
(2)甲球漂浮,则ρA>ρ球,
乙球悬浮,则ρB=ρ球,
所以两种液体的密度:ρA>ρB;
由于两球静止时,容器内液面相平(深度h相同),所以由p=ρgh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pA>pB。
故答案为:=;>。
(1)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漂浮和悬浮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重力,由此可知两小球受浮力大小关系;
(2)根据漂浮和悬浮时液体密度和球的密度关系,得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又知道当两球静止时,容器内液面相平(深度h相同),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漂浮条件、悬浮条件运用(密度关系、浮力与自重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19.【答案】<>
【解析】解:(1)因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GS=mgS=ρVgS=ρL3gL2=ρgL,
由图可知,L甲
所以,ρ甲gL甲>ρ乙gL乙,则ρ甲>ρ乙;
(2)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h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
由F=G=mg=ρVg=ρShg=ρL2hg可得:ρ甲L甲2hg=ρ乙L乙2hg,即ρ甲L甲2=ρ乙L乙2,
甲、乙切去的质量分别为:
△m甲=ρ甲L甲2(L甲−h),△m乙=ρ乙L乙2(L乙−h),
由L甲
故答案为:<;>。
(1)由图可知两正方体的边长关系,根据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GS=mgS=ρVgS=ρL3gL2=ρgL得出甲、乙的密度的关系;
(2)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h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根据F=G=mg=ρVg=ρShg=ρL2hg得出等式,根据m=ρV=ρSh=ρL2h表示出甲、乙切去的质量,然后综合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和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的综合应用,利用好规则、均匀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对水平面的压强公式p=ρgh是关键。
20.【答案】62.5%0.75
【解析】解:拉物体时所做有用功:W有用=Gh=5N×0.3m=1.5J;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2N×1.2m=2.4J,
所以斜面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1.5J2.4J×100%=62.5%;
额外功:W额=W总−W有用=2.4J−1.5J=0.9J,
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为额外功,即W额=fs,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W额s=0.9J1.2m=0.75N;
故答案为:62.5%;0.75。
已知物体重力和提升的高度,根据公式W=Gh可求有用功;已知总功,根据η=W有用W总可求得机械效率;求出额外功,利用W额=fs求摩擦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1.【答案】4:50.8
【解析】(1)两容器中剩余的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h=pρg可得:
两容器内剩余的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h水剩h酒剩=h酒h水=45
故答案为:4:5
(2)依题意可得:h水剩h酒剩=h水−mρ水S甲h酒−mρ酒S乙
代入数据的:m=0.8kg
故答案为0.8
根据以内部压强公式p=ρgh知:在压强一定时,液体的深度(也是本题中的高度)之比与其密度成反比;根据V=mρ表示出液体的体积,根据h=VS表示出柱状液体的高度。
用字母表示待求的物理量,建立等式求物理量的值,是解物理题的一般思路。
22.【答案】4 300
【解析】解:(1)图甲中,物体B排开水的体积:
V排=VB=SBhB=100cm2×8cm=800cm3=8×10−4m3,
物体B受到的浮力:
F浮B=ρ水gV排=1.0×103kg/m3×10N/kg×8×10−4m3=8N,
因GB>F浮,
所以,物体B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硬杆对B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由物体B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F浮B+F支持B=GB,
则硬杆对B物体的作用力:
F支持B=GB−F浮B=12N−8N=4N;
(2)由图甲可知,A浸入水中的深度h=hB=8cm,
物体A受到的浮力F浮A=ρ水gV排A=ρ水gSAh,物体A的重力GA=mAg=ρAVAg=ρASAhAg,
因ρ水h=1.0g/cm3×8cm=8g/cm2,ρAhA=0.9g/cm3×10cm=9g/cm2,即ρ水h<ρAhA,
所以,F浮A−GA=ρ水gSAh−ρASAhAg=(ρ水h−ρAhA)gSA<0,即F浮A
此时A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硬杆对B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由物体A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F浮A+F支持A=GA,
图乙中,物体A和B受到的浮力增加量:
△F浮=ρ水g△V排=ρ水gS容△h=1.0×103kg/m3×10N/kg×500×10−4m2×0.5×10−2m=2.5N,
把A和B看做整体,则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GA+GB−F浮A−F浮B−△F浮
=F浮A+F支持A+F浮B+F支持B−F浮A−F浮B−△F浮
=F支持A+F支持B−△F浮
=1.5N+4N−2.5N
=3N,
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FSB=3N100×10−4m2=300Pa。
故答案为:4;300。
(1)根据V=Sh求出图甲中物体B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浮=ρgV排求出物体B受到的浮力,然后与物体B的重力相比较判断出硬杆对B物体的作用力为支持力,此时物体B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硬杆对B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物体B受到的合力为零求出硬杆对B物体的作用力;
(2)由图甲可知,A浸入水中的深度等于B浸入水中的深度,物体A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ρgSh,物体A的重力G=mg=ρVg=ρShg,比较两者的大小判断出硬杆对A的作用力方向,此时A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硬杆对B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由物体A受到的合力为零得出等式,图乙中排开水体积的增加量等于容器的底面积乘以水面上升的高度,根据F浮=ρgV排求出图乙中物体A和B受到的浮力增加量,把A和B看做整体,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A和B的重力之和减去它们再图甲中受到的浮力、图乙中浮力的增加量,利用p=FS求出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压强定义式、重力公式、密度公式的应用等,正确的判断出甲图中杆对A和B作用力的方向是关键。
23.【答案】解:由于物体和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相对静止,所以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然后过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表示出重力和支持力。因为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作图时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解析】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物体受到重力G和传送带对它的支持力F,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平衡力的长度要相等。
2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在力与力臂乘积一定的情况下,若支点与力的作用点成为力臂,此时的力臂最大,使用杠杆最省力。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向上作用时,杠杆应绕杠杆与地面的接触点转动;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在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将越小。
【解答】
由图示可知,当杠杆与地面的接触点为支点时,作用在A点的动力力臂最大,此时动力最小,力垂直于杠杆向上,支点O与最小作用力F如图所示:
。
25.【答案】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理由:由轨道的形状可以看出,图中右侧虽然边缘变高了,但其两个边的距离变大,双锥体在滚动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其重心实际是下降的,“向上滚”只是一种错觉。
【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仔细观察双锥体重心高低的变化,可解释其看上去“向上滚”的原因。
本题考查双锥体在倾斜轨道上的实验分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科学实验,找出其形状的“秘密”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26.【答案】乙、甲、丙、丁 可能 方向 大小 释放瞬间 不能 能
【解析】解:(1)乙图为滑动摩擦,甲图为滚动摩擦,丙和丁图只有滑轮间的摩擦,但丙图中小车的重力不能忽略不计,所以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改进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丁;
图甲中,木块在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木块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木块会受到桌面向右的摩擦力;若木块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木块会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所以左右两盘中砝码总重不一定相等;
(2)如图丁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若卡片的重力对实验造成了影响,则卡片会下坠,会使两个拉力的方向不是相反的,但不会影响两个拉力的大小;
(3)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当小卡片平衡时,改变一边拉力的大小,两个拉力大小不相同,松手后释放瞬间不能平衡;
(4)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设计此步骤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因为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小卡片还是处于静止状态,照样能完成实验。
故答案为:(1)乙、甲、丙、丁;可能;(2)方向;(3)大小;释放瞬间;(4)不能;能。
(1)怎样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来分析解答;
探究水平方向拉力的大小关系时,尽可能减小摩擦力对实验过程的影响;
(2)由于卡片的重力比较小,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若卡片的重力对实验造成了影响,则卡片会下坠,会使两个拉力的方向不是相反的;
(3)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4)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此题探究的是二力平衡的条件,注意从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进行分析;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需要掌握。
27.【答案】大于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不可靠的 没有控制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解析】解:
(1)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作用时,U形管中两侧液面应是相平的,而由图(a)可知,此时U形管中左侧液面高度低于右侧液面高度,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就说明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重新安装,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同,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因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与所处深度均有关,故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而由图中(b)和(c)可知,两次实验中压强计金属盒的深度不同,故无法判断哪种液体的密度较大,故小明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故答案为:(1)大于;取下软管重新安装;(2)不可靠的;没有控制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1)根据微小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分析作答;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28.【答案】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D、E2.40.8×103
【解析】解:
(1)由图B、C可知,金属块浸入水的体积不同,即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由F浮=G−F示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这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种类不同,
由图D和图E可知,金属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两烧杯中液体不同,液体密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即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因此图D、E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由图A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FA=10N,由图E可知,金属块浸没在煤油中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FE=7.6N,
则金属块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F浮=G−FE=10N−7.6N=2.4N;
由AE知物体排开煤油的体积:V排=V=800mL−500mL=300mL=300cm3=3×10−4m3,
根据F浮=ρ煤油gV排得,煤油的密度为:
ρ煤油=F浮gV排=2.4N10N/kg×3×10−4m3=0.8×103kg/m3。
故答案为:(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D、E;(3)2.4;0.8×103。
(1)分析图B、C,看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2)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种类不同,分析各图,找出符合条件的图片。
(3)由图A求出物体的重力,由图E求出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然后由平衡条件求出物体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
根据图AE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算出煤油的密度。
考查了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时找准什么量在变,什么量不变;题中还涉及到了利用称重法计算浮力以及密度的计算等。
29.【答案】球陷入沙的深度 .越大 .越大 .A.C无关 .动
【解析】解:(1)本实验应用了转换法,即用球陷入沙的深度代表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
(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因为两球高度相同,而B球质量大,故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比较A和C两球,质量相同,而C球高度更高,所以得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因为通过比较C、D两球,质量和高度相同,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故可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5)铅球下落时,高度降低,而速度增大,所以: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故答案为:(1).球陷入沙的深度;(2)越大;(3)越大;(4)A;(5)C;(6)无关;(7.动。
(1)实验中通过球陷入沙面的深度来反映铅球重力势能的大小,用到转换法;
(2)(3)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结合控制变量分析得出结论;(4)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运动路径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改变运动路径;
(5)动能和势能合称机械能,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本题考查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此因素有关,重点是掌握控制变量法,难度适中。
30.【答案】减小 大气压 管内外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 ①玻璃管倾斜了,②楼层高度不同
【解析】解:(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二楼至七楼,随距地面的高度每增加一层,管内外水柱高度差就减小0.3cm,即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将均匀减小。
(3)对水柱进行压强分析,如图所示
由图知,瓶内外的气压差支撑着水柱,即瓶内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和管内外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之和。
(4)由表知,当大气压一定时,瓶内水柱的高度是一定的,若玻璃管倾斜了,水柱的高度不变,长度变长,实验中可能测量了水柱的长度,使得一楼至二楼的阶段变化比其它楼层大;或者一层到二层的高度比其他楼层大。
故答案为:(2)减小;(3)大气压;管内外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4)①玻璃管倾斜了,②楼层高度不同。
(2)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对水柱进行压强分析即可解答;
(4)当大气压一定时,瓶内水柱的高度是一定的,若玻璃管倾斜了,水柱的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大气压的变化不仅与高度有关,而且还与天气有关,一般情况下,冬天比夏天气压高,晴天比阴天气压高。
31.【答案】解:(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1=ρgh=1×103kg/m3×10N/kg×0.12m=1.2×103P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1=p1S=1.2×103Pa×100×10−4m2=12N;
(2)容器重:
G1=mg=0.1kg×10N/kg=1N;
水重:
G2=ρgV=1×103kg/m3×10N/kg×1×10−3m3=10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2=G1+G2=1N+10N=11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2=F2S=11N100×10−4m2=1.1×103Pa。
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12N、1.2×103Pa;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11N、1.1×103Pa。
【解析】(1)水对容器底的:先计算压强(p=ρgh),后计算压力(F=pS);
(2)容器对桌面的:先计算压力(F=G),后计算压强(p=FS)。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同时出现固、液体压力压强,要注意先后顺序:液体,先计算压强(p=ρgh),后计算压力(F=pS);固体:先计算压力(F=G),后计算压强(p=FS)。
32.【答案】解:
(1)正方体木块的体积:V木=(0.1m)3=1×10−3m3,
因为木块漂浮,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G木=m木g=ρ木V木g=0.8×103kg/m3×1×10−3m3×10N/kg=8N;
(2)由F浮=ρ水gV排可得,排开水的体积:
V排=F浮ρ水g=8N1.0×103kg/m3×10N/kg=8×10−4m3,
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V露=V木−V排=1×10−3m3−8×10−4m3=2×10−4m3,
(3)木块的表面积:
S=a2=(10cm)2=100cm2=1×10−2m2,
木块漂浮,则木块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F上=0,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F浮=F下−F上=F下=8N,
则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F下S=8N0.01m2=800Pa。
答:(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8N;
(2)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2×10−4m3;
(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800Pa。
【解析】(1)知道正方体木块的边长求出木块的体积;根据漂浮条件求出木块重力,然后可知其浮力;
(2)根据F浮=ρ水gV排变形可求得排开水的体积,然后可知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求出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再根据压强公式求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虽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综合性强。
33.【答案】解:
(1)物体下降速度为:
v=ht=2m4s=0.5m/s;
由图知,n=4,绳子上升的速度为:
v绳=4v物=4×0.5m/s=2m/s;
(2)绳子运动距离s=4h=4×2m=8m;
放绳子的有用功:
W有用=Gh=160N×2m=320J;
放绳子的总功:
W总=Fs=50N×8m=400J;
滑轮组的效率:
η1=W有用1W总1=320J400J×100%=80%;
(3)物体未浸入水中时,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受到重物对它的拉力、本身的重力、绳子的拉力,
由F=14(G动+G)可得,动滑轮重力:
G动=4F−G=4×50N−160N=40N;
已知η1:η2=4:3,
则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2=34η1=34×80%=60%;
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做的功为有用功,不计绳重及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
则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2=W有用2W总2=F拉hF拉h+G轮h=F拉F拉+G轮=F拉F拉+40N=60%,
解得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
F拉=60N;
完全入水后,动滑轮受到重物对它向下的拉力、本身向下的重力、4段绳子向上的拉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4F=F拉+G动,
则人对绳子的拉力:
F=14(F拉+G动)=14(60N+40N)=25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绳子对人的拉力也为25N;
人的重力为:G人=m人g=60kg×10N/kg=600N,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人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下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则人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G人+F=600N+25N=625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625N。
答:(1)工人放绳的速度为2m/s。
(2)滑轮组的效率η1为80%;
(3)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625N。
【解析】(1)根据v=st算出物体下降的速度,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时n=4,工人放绳的速度等于物体下降速度的4倍;
(2)根据W有用=Gh算出有用功,根据W总=Fs算出总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3)根据入水前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根据F=14(G动+G)算出动滑轮重力;根据η1:η2=4:3算出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的机械效率η2
根据η=W有用W总×100%表示出对物体的拉力;根据G=mg算出人的重力,对人受力分析得出人对地面的压力。
本题考查了速度、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滑轮组拉力的计算,其中动滑轮重力不变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难题。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立志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立志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练习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