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河南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为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发生在① 过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 过程
B.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
C.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16
D.F1中不同于亲本性状表现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7/16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能产生4种配子,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中①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②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
【详解】A、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①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A错误;
B、雌雄配子各有4种,所以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B错误;
C、亲本为AaBb,子代纯合子为1/2×1/2=1/4,则杂合子为3/4,C错误;
D、亲本为AaBb,F1中与亲本性状表现相同的占3/4×3/4=9/16,则不同于亲本性状表现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7/16,D正确。
故选D。
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开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小于稻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种类更多
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
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的翘嘴鱼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量的一部分
D.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作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C
【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2、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稻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种类更多,A错误;
B、变异发生在环境改变之前,环境只能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B错误;
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的翘嘴鱼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因此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
D、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D错误。
故选C。
3.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用样方法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以估算其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答案】A
【分析】1.种群密度的计算: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
2.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后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3.繁殖前期(幼年期)、繁殖期(成年期)和繁殖后期(老年期)的个体在种群中的分布情况称为种群的年龄组成(年龄结构)。
【详解】A、在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错误;
B、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正确;
C、由题干信息“无瓣海桑幼苗在隐蔽环境中成活率低”可知逐渐被本地植物代替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没有天敌抑制其快速繁殖,导致本地物种缺乏资源而灭绝,D正确。
故选A。
4.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芽既能合成赤霉素也能合成生长素
B.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够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D.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答案】C
【分析】1、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运输到侧芽,造成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抑制侧芽生长。
2、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合成脱落酸使叶片脱落。
【详解】A、赤霉素的合成部位:幼芽、幼叶、顶芽和根的分生组织等;生长素的合成部位:顶芽、幼芽、胚,A正确;
B、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够合成较多的脱落酸使叶片脱落,减少蒸腾作用,提高植物抗逆性,B正确;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侧芽,C错误;
D、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筛管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C。
5.猴痘是由猴痘病毒(遗传物质为DNA)引起的一种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病毒性疾病,通过呼吸道和接触等途径传播,还可以人传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猴痘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B.猴痘病毒的每个脱氧核糖可以连接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
C.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猴痘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D.患者皮肤出疹形成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组织液
【答案】A
【分析】1、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2、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3、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生活在细胞内。
【详解】A、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没有细胞,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所以不可在内环境中大量繁殖,A错误;
B、脱氧核糖可以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B正确;
C、猴痘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故戴口罩可阻止传播,C正确;
D、皮肤出疹形成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来自组织液,D正确。
故选A。
6.学习与记忆、情绪等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此外,学习和记忆还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B.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会影响神经递质作用的发挥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
【答案】B
【分析】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根据神经递质的化学组成特点,主要有胆碱类(乙酰胆碱)、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氨基酸类(兴奋性递质如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抑制性递质如γ氨基丁酸、甘氨酸和牛磺酸)和神经肽类等。
【详解】A、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边听课边做笔记是一系列的反射活动,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A正确;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就发挥作用,不需要进入突触后膜内才发挥作用,B错误;
C、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相结合,若受体数量减少,则递质作用减弱,C正确;
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肾上腺素能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D正确。
故选B。
7.图甲是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是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B.图乙中的神经递质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C.图乙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只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图甲中的刺激会引起电流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C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是一致的,与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故图甲中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A正确;
B、图乙中的神经递质会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发挥作用,B正确;
C、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图乙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后可能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
D、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信号先传导到电位计左侧,再传导到右侧,所以电位计会偏转两次,先左偏后右偏,D正确。
故选C。
8.下列对于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改变的结果
B.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C.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和生理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D.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C
【分析】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这是细胞分化在细胞水平上的表现,A正确;
B、从细胞亚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B正确;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有所不同,因此从蛋白质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的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直接原因,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时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
9.下图为某植物细胞内某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实线代表H+的运输路径,虚线代表电子的传递路径。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物膜属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B.图中ATP的合成所需的能量是化学能或光能
C.图中H+的运输会导致膜两侧的pH发生改变 D.H+从a侧运输至b侧需要消耗ATP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该生物膜B侧可以发生H++O2→H2O的反应,且同时有ATP的生成,故应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A、图中所示的生物膜属于线粒体内膜,A错误;
B、图中ATP的合成所需的能量是细胞呼吸中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错误;
C、H+的浓度a侧> b侧,则a侧pH低于b侧,H+从a侧运输到b侧,会导致a侧pH增大,b侧pH减小,B正确;
D、据图可知,H+从a侧运往b侧需要ATP合成酶的协助,且在此过程中还能产生势能合成ATP,说明H+在此过程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B。
10.下图为糖类概念图,图中①~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糖类供应充足时,若甲能转化为①,则①可表示为脂肪
B.若构成物质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甲应为核糖
C.若物质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③可以表示为糖原
D.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则④可以进一步形成腺苷三磷酸
【答案】B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蔗糖、麦芽糖等)、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等)。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可以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详解】A、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概念图可知,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若甲能转化为①,则①可表示为脂肪,A正确;
B、物质②表示核苷酸,若构成物质②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说明物质②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某种单糖甲应为脱氧核糖,B错误;
C、物质③由单糖甲缩合而成,则物质③为多糖,若物质③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物质③可以表示为糖原,C正确;
D、若④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则④可以进一步形成腺苷三磷酸(ATP),D正确。
故选B。
11.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
B.图示表示体液免疫过程,细胞b只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C.当新冠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直接产生大量物质乙
D.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短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记忆细胞,细胞e是浆细胞,物质甲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物质乙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是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新型冠状病毒并暴露出抗原的过程,过程②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
【详解】A、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
B、细胞b是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错误;
C、细胞d是记忆细胞,当新冠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细胞d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物质乙,C错误;
D、物质甲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
故选D。
12.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一经获批上市,就开始为全民免费接种。生产灭活疫苗己经有较为成熟的工艺,其制备及免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B能分泌细胞因子
B.图中B、C、D、E四种细胞均可特异性识别病毒多肽
C.细胞C可长时间存在并保持活性,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D.注射新冠疫苗会导致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阳性
【答案】B
【分析】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疫苗属于抗原。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为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D细胞为B细胞,C为记忆B细胞,E为浆细胞。
【详解】A、B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
B、E为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毒多肽,B错误;
C、C为记忆B细胞,可以长时间存在,并且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的时候迅速增殖分化,产生二次免疫,C正确;
D、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属于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故注射新冠疫苗会导致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阳性,D正确。
故选B。
13.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实验过程中,“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属于假说内容
B.“F1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且比例接近1:1”是演绎推理的结果
C.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也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答案】C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在实验过程中,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内容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A正确;
B、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B正确;
C、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但没有证实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
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是测交实验,即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D正确。
故选C。
14.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对野牛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两种激素的不同浓度均设置3个重复组。待种子萌发后对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组,以3个重复组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B.在野牛草幼苗的生长过程中,IAA和GA3均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GA3主要促进幼苗茎的生长,IAA主要促进幼苗根的生长
D.实验结果表明IAA、GA3对野牛草幼苗的生长调控均具有两重性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因变量是苗长、根长,无关变量包括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表明IAA、GA3对野牛草幼苗的生长调控均具有促进作用。
【详解】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野牛草幼苗生长的影响,因此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并以3个重复组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A正确。
B.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细胞代谢作用,而是给细胞传达信息,对细胞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B正确。
C、根据题可知,GA3主要促进幼苗茎的生长,IAA主要促进幼苗根的生长,C正确。
D、植物激素的两重性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但题目所示结果只体现了植物激素的促进作用,因此实验结果不能表明IAA、GA3对野牛草幼苗的生长调控均具有两重性,D错误。
故选D
15.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a)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由图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呼吸作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能量的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③残体等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④未被利用的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呼吸作用,A正确;
B、该生态系统中肉食动物从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0.25+0.05+5.1+2.1-5.0)×103=2.5×103 kJ/(m2·a),植食性动物从生产者处同化的能量为:(2.5+4+9+0.5-2)×103=1.4×104 kJ/(m2·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23+70+3+14)×103=1.1×105kJ/(m2·a)。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2.1+5.1+0.25+0.05-5)÷(4+9+0.5+2.5)]×100%=15.625%,B正确;
C、根据B项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1.1×105kJ/(m2·a),C错误;
D、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C。
16.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没有ATP酶活性。通道蛋白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两大类: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与水通道蛋白有关;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特定刺激时才瞬间开放。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
B.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
C.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K+通道开放,K+顺浓度梯度流出细胞
D.水通道蛋白的空间结构与离子通道蛋白的相同
【答案】A
【分析】题意分析: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没有ATP酶活性,说明依靠通道蛋白运输的物质不需要消耗ATP,因此是协助扩散。通道蛋白有两种,一是水通道蛋白,二是离子通道蛋白。
【详解】A、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其可能会使靶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开启,进而促进水的重吸收,A正确;
B、通过题干信息可知,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故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升高,B错误;
C、神经元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顺浓度梯度流进细胞,C错误;
D、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不同,因而,二者的空间结构的存在差异,D错误。
故选A。
1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O2、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K+在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
C.人体血浆中钙盐过少时会出现肌肉轴搐现象
D.人体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答案】C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糖原是多糖,在肝细胞或肌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K+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Na+在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作用,B错误;
C、钙离子对于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人体血浆中钙盐过少时会出现肌肉抽搐,C正确;
D、人体疾病的发生不都是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如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18.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答案】B
【分析】1、人体体温恒定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CO2不能够及时排放出去,使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
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排尿量减少”,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多,则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19.如图是一种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隐性遗传病,Ⅱ-4是纯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儿子可能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女儿会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中的
【答案】C
【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患子必患。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父患女必患。
【详解】A、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致病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且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则4号患病,所有儿子都应该患病,与图示6个体正常不符,因此该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该病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
B、根据A项分析可知,该病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Ⅲ-7表现正常,不含致病基因,与正常男性结婚,儿子不可能患病,B错误;
C、Ⅲ-8患病,与正常女性结婚,Ⅲ-8的致病基因会传给女儿,女儿会患病,C正确;
D、根据A项分析可知,该病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低于女性人群中,D错误。
故选C。
20.热量限制是指在提供充分的营养成分、保证不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限制每日摄取的总热量,理论上,不但能延缓肿瘤生长,还能延缓衰老、延长实验动物的寿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热量限制可以减少癌细胞的能量来源,抑制原癌基因向抑癌基因进行转化
B.热量限制的前提是保证氨基酸、维生素等的摄入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
C.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减小,热量限制可以使动物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
D.实验动物寿命的延长意味着每个细胞的存活时间延长,细胞的分裂能力增强
【答案】B
【分析】1、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分裂增殖;(2)形态结构变化(3)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胞膜表面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
【详解】A、热量限制可减少癌细胞的能量来源,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本来就存在的基因,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制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热量限制是指在提供充分的营养成分、保证不发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限制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因此热量限制的前提是保证氨基酸、维生素等的摄入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B正确;
C、热量限制能延缓衰老,而不是使动物体内没有衰老的细胞,C错误;
D、实验动物寿命的延长可能是细胞的代谢活动缓慢导致细胞存活的时间延长,细胞的分裂能力因能量的供应不足而减弱,D错误。
故选B。
21.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细胞内的待降解成分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包裹,在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待降解成分进入自噬体需要穿过四层磷脂分子
B.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在细胞自噬中起主要作用
C.自噬体的膜结构可能来自于内质网等具膜细胞器
D.细胞自噬异常不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C
【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能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而废物则被排出体外。
【详解】A、细胞内的待降解成分被细胞自身的双层膜,包裹形成自噬体,不需跨膜进入,A错误;
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
C、由于内质网等具膜细胞器可以形成囊泡结构,因此推测自噬体的膜结构可能来自于内质网等具膜细胞器,C正确;
D、细胞自噬异常,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等无法清除,会导致细胞生命活动紊乱,D错误。
故选C。
22.下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可在该过程的细胞中观察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不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果蝇卵巢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细胞中可能会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有丝分裂特点:⑴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⑵分裂期(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①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②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不是真实的结构,因此赤道板在显微镜下看不到)上。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④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赤道板只是一个空间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不会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A错误;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某阶段,则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而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B正确;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
D、若图丙表示果蝇卵巢内的几种细胞,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一样,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出现联会和形成四分体,D正确。
故选A。
23.已知某种细胞器的生物膜上能合成ATP,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此ATP能为细胞内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在产生ATP的同时该生物膜上还能产生[H]
C.温度是影响膜上ATP合成的唯一环境因素
D.该细胞器具有双层膜且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答案】D
【分析】ATP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组成,含有高能磷酸键。
【详解】A、若该细胞器是叶绿体,则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为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B、若该细胞器是线粒体,在该生物膜为线粒体内膜,其上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产生ATP的同时会消耗[H],B错误;
C、温度、pH等均会影响ATP的合成,C错误;
D、该细胞器可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线粒体可以参与有氧呼吸,叶绿体可以参与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D。
24.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热能形式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答案】C
【分析】细胞呼吸释放能量的去向:
(1)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这一部分能量使生物体具有一定的温度,同时保证了细胞代谢的顺利进行。
(2)少部分储存在ATP中:用于生物合成、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
【详解】A、植物在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热能散失,还有一部分合成ATP,B正确;
C、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C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阶段可以产生ATP,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D正确。
故选C。
25.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用18O标记O2,则18O不会出现在C6H12O6中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
C.植物缺镁于①过程会受到影响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②过程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过程为光反应,③过程表示暗反应,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②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A、若用18O标记O2,18O会进入水中,经过有氧呼吸18O进入二氧化碳,经暗反应会出现在C6H12O6中,A错误;
B、③过程表示暗反应,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光反应)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暗反应)C3的还原,B正确;
C、植物缺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①过程会受到影响,C正确;
D、②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因此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②过程,D正确。
故选A。
26.下图为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释放②的过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②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降解或回收
C.神经递质与③结合后,会使④处产生动作电位
D.⑤处Na+和Cl-浓度的变化可影响兴奋的传递
【答案】C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①突触前膜释放②神经递质的过程为胞吐,需要细胞提供能量,A正确;
B、②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降解或回收,B正确;
C、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若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与③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则不会使④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
D、钠离子内流,会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Cl-内流会使突触后膜不易形成动作电位,因此,⑤处Na+和Cl-浓度的变化可影响兴奋的传递,D正确。
故选C。
27.下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其中b为刚形成的溶酶体,e为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可判断c、d分别为内质网和线粒体
B.b和e融合成f的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b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这些酶的合成场所是a
D.图中所有膜结构的基本支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a是高尔基体;b表示溶酶体;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表示膜包裹的衰老细胞器线粒体;f表示b与e正在融合;g表示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正在清除衰老的细胞器。
【详解】A、由图判断a是高尔基体,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A正确;
B、b与e演变成f,反映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也证明了组成各种膜的成分有相似性,B正确;
C、b是溶酶体,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由于这些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这些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图中所有膜结构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构成这些膜结构的基本支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C。
28.下图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过程图,细胞色素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多肽。正常情况下,外源性CytC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但在缺氧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外源性CytC便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提高氧的利用率。若给相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人体肌细胞补充外源性CytC,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补充外源性CytC会导致细胞质基质中[H]的减少
B.进入线粒体的外源性CytC促进①②③过程的进行
C.进入线粒体的外源性CytC参与②过程中生成H2O的反应
D.CytC在临床上可用于组织细胞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①②表示有氧呼吸,①③表示无氧呼吸。
【详解】A、缺氧条件下,外源性CytC便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提高氧的利用率,说明补充外源性CytC会导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H]的减少,A正确;
B、正常情况下,外源性CytC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缺氧条件下补充外源性CytC后,提高氧的利用率,会促进细胞有氧呼吸②过程,该过程有水的生成,不能促进③过程,B错误,C正确;
D、补充外源性CytC可提高氧的利用率,故在临床上可用于组织细胞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D正确。
故选B。
2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单向的
B.利用台盼蓝染色剂判断细胞的死活时,活细胞会被染液染成蓝色
C.当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会吸水膨胀
D.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与烧杯内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C
【分析】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情况下,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
动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是,细胞内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有差异,导致细胞吸水或失水。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有,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A、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水分子自由可进出细胞,因此水分子在根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双向的,A错误;
B、台盼蓝染色剂不是细胞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可被台盼蓝染色成蓝色,B错误;
C、当当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水分子进入细胞内数量多于从细胞中出来的,表现为细胞会吸水膨胀,C正确;
D、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的渗透压与水柱对水分子的压力相等,表现为水分子进出半透膜数量相等,此时漏斗内溶液浓度大于烧杯内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C。
30.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有高度的专一性
B.“分子伴侣”溶于盐水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C.“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则不可逆转
D.“分子伴侣”介导加工的直链八肽化合物中至少含有9个氧原子和8个氮原子
【答案】D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使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蛋白质变性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即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并不发生改变。
【详解】A、由题意可知, “分子伴侣”对靶蛋白没有高度专一性,同一“分子伴侣”可以促进多种氨基酸序列完全不同的多肽链折叠成为空间结构、性质和功能都不相关的蛋白质 ,A错误;
B、“分子伴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NaCl溶液如果是生理盐水0.9%的浓度,那就不会丧失活性,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 “分子伴侣”在发挥作用时会改变自身空间结构,并可循环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的改变是可以逆转的,C错误;
D、每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直链八肽化合物由8个氨基酸脱去7个水形成,其中8个氨基酸中至少的氧原子数为8×2=16,7分子水(H2O)包含的氧原子数7,则直链八肽至少有氧原子8×2-7=9,直链八肽化合物至少含有氮原子数为8,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31.广东省的徐闻盛产菠萝,该地生产的菠萝占我国总产量的40%。菠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维生素和菠萝蛋白酶等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菠萝直接食用,会产生“蜇嘴”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菠萝蛋白酶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下图表示从菠萝皮中提取蛋白酶的过程。
上述过程中A、B分别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酶重复利用,可以采用固定化酶技术,该技术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将酶进行固定。
(3)在使用菠萝蛋白酶时,需要注意反应的温度、pH、反应时间等因素,若要探究酶的最适温度,请写出相关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菠萝蛋白酶放入口中时,蛋白酶会分解口腔黏膜中的蛋白质,从而产生痛感
(2) 过滤 酶活力测定 物理吸附 化学结合
(3)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将蛋白质和菠萝蛋白酶分组(,在各温度下分别保温后混合,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蛋白质的剩余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
【分析】1、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
(1)
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或者小分子多肽,菠萝中的蛋白酶会分解口腔黏膜中的蛋白质,从而使人产生痛感,产生“蜇嘴”的现象。
(2)
压榨得到的产物中,有固体残渣,需要过滤才能得到上清液,得到的酶提取物,需要测定其酶活力,才能用于最终的生产,故图示过程中A、B分别表示过滤和酶活力测定;固定化酶技术可采用物理吸附法或者化学结合法将酶进行固定。
(3)
在使用菠萝蛋白酶时,需要注意反应的温度、pH、反应时间等因素,若要探究酶的最适温度,请写出相关的实验思路:可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将蛋白质和菠萝蛋白酶分组,在各温度下分别保温后混合,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蛋白质的剩余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固相化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2.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
(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需同时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基因,方可产生紫色物质。
(2)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规律。
(3)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_。
(4)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_。
(5)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A B
(2)基因的自由组合
(3) 紫色 白色
(4) 9/16 7/16
(5)一个性状有多种基因控制
【分析】分析图示:A_B_表现为紫色,aaB_表现为白色,A_bb表现为白色,aabb表现为白色。
(1)
根据题意分析,甜豌豆要表现了紫色就必须有能完成图中所示的反应的条件,即要能合成相应的酶,而紫色素合成的酶由基因A和B共同控制,缺一不可,如少一种则为白花。
(2)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已知A_B_表现为紫色,aaB_表现为白色,A_bb表现为白色,aabb表现为白色,所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紫色和白色。
(4)
aBb×AaBb的子代中,A_B_表现为紫色(9),aaB_表现为白色(3),A_bb表现为白色(3),aabb表现为白色(1),所以AaBb自交后代中,后代中紫色与白色比为9:7。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9/16、7/16。
(5)
图中紫色性状需要同时具有A、B基因,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一个基因可控制两个或多个性状,一个性状可能受到2个或多个基因控制。
33.如图1是某雌性动物(2N=4)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图2是该动物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①至④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②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一定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______(填序号),其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CD段对应于图1中的细胞__________(填序号),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的______________段。
(4)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期。
(5)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XBXb,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的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②③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2) ②④ 极体
(3) ② DNA分子进行复制 CD(或:CE)
(4)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5)AXb、aXB、aXB
【分析】分析图1: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分析图2:图2表示该生物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减数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BC段表示DNA分子复制。C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E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1)
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图1的①至④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由于存在于雌性动物体内,所以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2)
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图中②④一定属于减数分裂;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为雌性动物,故其中细胞④的名称是极体。
(3)
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故CD对应图1中的细胞②。因为DNA分子进行复制,故BC段DNA数量加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于图2的CD段。
(4)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或减数分裂Ⅰ后或减Ⅰ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减数分裂Ⅱ后或减Ⅱ后)期。
(5)
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Xb的配子,说明含A与Xb的染色体组合在了一起,则含a和X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Xb、aXB、aXB。
34.下列图示中,图甲表示Ⅰ、Ⅱ、Ⅲ三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图丙表示在种植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中,CO2浓度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图丁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三种植物中最适合间作的两种是____________;叶肉细胞在a、b点时都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________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从图丙曲线变化分析,图中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为____________。
(4)图丁中,如果温度上升5 ℃,b点将向________(填“左上”“右下”“左下”或“右上”)方移动。
(5)植物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可通过测定不同____________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25 ℃降为5 ℃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________(选填:<、≤、=、≥、>)25 ℃。
(6)请用化学反应式来概括光合作用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Ⅰ和Ⅲ 线粒体
(2) 三 叶绿体基质
(3)b、c
(4)左下
(5) 光强度 ≥
(6)CO2+H2O (CH2O)+O2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既能光合作用又能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水和二氧化碳,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此分析。
(1)
由图甲可知,I需要强光条件,Ⅲ需要弱光条件,Ⅱ介于二者之间,因此I和Ⅲ最适合间作,图甲中a点光合作用等于细胞呼吸强度,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b点无光,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因此在a、b点时都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2)
图乙中Ⅰ是光反应阶段,Ⅱ是暗反应阶段,Ⅲ是有氧呼吸,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
从图丙曲线变化分析,图中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为b、c,光照弱时,呼吸作用速率高于光合作用速率,密封玻璃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加,直到b点两者速率相等;bc段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大于呼吸作用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直至c点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4)
图丁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浓度的关系,因此如果温度上升5℃,麦芽糖酶的活性将下降,催化速率降低,b点将向左下方移动。
(5)
光饱和点是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来确定,温度由25℃降为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应该大于或等于25℃。
(6)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表示为:CO2+H2O (CH2O)+O2。
2023届河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河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二10月联考(实验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二10月联考(实验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