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再创造中,最需要的是创作者“才、胆、识、力,四者交相为济”,特别是作为主创,“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缺乏“才、胆、识、力”,难以产生令人刮目的“心思”,难以在既有本文前“取舍”自如,更难以成就“自成一家”的风骨和神韵,也就难有上乘的改编与搬演。
    成功改编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尊重原作。经典改编首要的美学原则就是忠实于原作的创作精神。近10年多数创作已证明,原作照搬未必是尊重,大幅改动未见得就是背离。尊重不是机械复制,更不是曲意逄迎或肢解;而是在契合经典文本精神的前提下,与原作者深度对话,是两者间的会意与神交;而且,一定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再创造。如贝拉·巴拉兹所言,“如果一位艺术家是真正名副其实的艺术家而不是个劣等工匠,那么他在改编小说为舞台剧或改编舞台剧为电影时,就会把原著仅仅当成未经加工的素材,从自己的艺术形式的特殊角度来对这段未经加工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而根本不注意素材所已具有的形式”。曹禺对巴金小说《家》改编的经验同样道出了经典改编成为新的经典往往被忽视的二度创作中的原创性。曹禺说:“应该把改编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改编同样需要有生活。”布鲁姆认为:“一部文学作品能够赢得经典地位的原创性标志是某种陌生性。”经典改编只有拥有了创造性元素,即具有了再生性,才能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新的经典。我国古典戏剧中的《赵氏孤儿》是,《牡丹亭》是,现代小说《生死场》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改编与舞台呈现也是。
    经典是记忆艺术,是人文思考与审美价值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传递着时代精神又超越时代的局限性,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抵达。纵观近10年内地现当代文学经典改编,不难发现,老实厚道者不在少数,很多编剧和导演似乎认认真真地当起了原作的“搬运工”,把剧本中的文字复制在了舞台上,二度创作中主创者的艺术创造力乏善可陈。究其原因,除了创作能力不足外,难以排除的就是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一旦困顿于既得利益之中,被其捆绑,戏剧作品往往充满了功利性,造成灵魂审视与精神关怀的缺失,这样的创作在当代舞台比比皆是。经典改编中也不乏实例。
    (摘编自张荔《经典改编何以成为新的经典》)
    材料二:
    林冲是《水浒传》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作为“逼上梁山”的代表人物,人们对其惨烈的悲剧命运给予了深深的同情与理解。
    明代李开先的《宝剑记》重新塑造了林冲的形象,他由一位隐忍的豪杰英雄演变为坚贞的忠臣义士,最终的结局也被改写为大团圆的结局。显然,作品的改编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和道德信念,作者将自己的谏官经历融入到了戏剧创作中,将小说中的个人恩怨上升为戏剧中的忠奸斗争。
    在现代文学史中,也有不少作家以林冲的故事为题材进行全新的改编,包括吴永刚的话剧《林冲夜奔》,杨绍萱等人集体创作的京剧《逼上梁山》、吴祖光的话剧《夜奔》等作品。而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水浒传》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幕,引发了一次次的收视热潮,这种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由于其震撼的视听效果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满足了大众文化的消费性,也从一个层面验证了《水浒传》的无尽魅力。这些作品对于林冲形象的改编有两大亮点:一是加强了林冲与娘子夫妻感情深的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真实丰满。二是对于人物结局的改编,作品的观赏性更强,更能感动广大观众。透视不同作家对同一题材的现代改编,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政,治权力机制的制约和时代文化语境的影响。
    从人的层面来看,新戏力图展示温暖的人情与健康的人性,人物形象更为饱满立体。吴祖光在《夜奔·序》中说:“我爱这一群人,这一百零八个大孩子,他们有的是互爱、互助、坦白、天真;重义气如山斗,视生命如鸿毛;这一切一切不都是现代人所缺欠、所不屑为的么?世情的浇薄使我们更倾心于《水浒》里的同情与温暖。”作者显然看重的是这群“可爱的强盗”身上所凝聚的纯真质朴的人性,而这些都在功利世俗的现代社会中消失殆尽。在林冲与老兵交接草料场时,两人的交谈如此质朴真诚,表现出患难之中人情的可贵。这位身份卑微的老兵出于善良温厚的本性,给予林冲这位落难英雄力所能及的关照,使这位苦命的好汉在严寒中感受到了一丝人间的温暖。
    从社会的层面来看,新戏汲取民族精神力量,呼吁反抗一切强权暴政。吴永刚的剧本《林冲夜奔》突出了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细致描绘出林冲的性格由委曲求全到决绝复仇的转变过程。作者坦言改编的动机除了喜爱《水浒》人物外,还有现实因素的刺激。“自幼生长在现代高俅军阀势力压迫下的北方,在农民当中那些血淋淋的故事,是常常听得见见得着的。水浒中人的印象,便常常活跃在童年的心中。”“想把水浒传中的血淋淋的故事,写成活生生的教训!”
    (摘编自程娟娟《论林冲形象的现代改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改编,只要创作者“才、胆、识、力,四者交相为济”,就能有上乘的改编与搬演。
    B.明代李开先开启了重塑林冲形象的先河,其《宝剑记》中的林冲是个坚贞的忠臣义士。
    C.《水浒传》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满足大众文化的消费性,这也得益于影视艺术的发展。
    D.不少改编后的《水浒传》人物性格更真实丰满,观赏性更强,比原著更具艺术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著改编不拘一格,既可以改人物的形象,也可以改故事的结局。
    B.《水浒传》多次被搬上荧幕,是对其具有的无尽魅力的充分验证。
    C.新戏展示温暖的人情与健康的人性,所以每个人物形象更为饱满。
    D.经典改编要成为新的经典,就必须拥有创造性元素,具有再生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材料所说的经典改编范畴的一项是(       )
    A.曹雪芹的《红楼梦》拍成电视剧
    B.司马迁的《史记》出版白话文版
    C.莫言的《红高粱》)拍成电影
    D.孔尚任的《桃花扇》>改编成黄梅戏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经典改编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答案】1.C
    2.C
    3.B
    4.经典改编是改编者在忠实于原作的创作精神的基础上,在契合经典文本精神的前提下,与原作者深度对话,对经典进行的符合艺术规律的再创造活动。
    5.①首先总体介绍后世对名著(水浒传》的改编情况;②接着从人的层面论述改编出来的新戏力图展示温暖的人情与健康的人性,人物形象更为饱满立体;③最后从社会的层面论述改编出来的新戏汲取了民族精神力量,呼吁反抗一切强权暴政。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只要……就能”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最需要的是创作者‘才、胆、识、力,四者交相为济’”分析可知,原文说的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此项表述绝对了。
    B.“开启了重塑林冲形象的先河”理解错误。原文中没有说李开先是最早的改编者。
    D.“比原著更具艺术价值”理解错误。原文只有“作品的观赏性更强,更能感动广大观众”的信息,并无“比原著更具艺术价值”的表述,故此项曲解作者观点了,于文无据。
    故选C。
    2.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新戏展示温暖的人情与健康的人性,所以每个人物形象更为饱满”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新戏力图展示温暖的人情与健康的人性,人物形象更为饱满立体”分析可知,原文前后句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另外,“每个人物形象”说法也扩大范围了,原文无此表述。故选C。
    3.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B.“司马迁的《史记》出版白话文版”不属于材料所说的经典改编范畴,依据文意,经典改编是改编者忠实于原作的创作精神,在契合经典文本精神的前提下,与原作者深度对话,对经典进行的符合艺术规律的再创造活动,而“司马迁的《史记》出版白话文版”属于古文翻译成现代文,不属于材料所说的经典改编。故选B。
    4.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这类题,首先找到种差和属差,然后根据被定义对象辨析关键词,突出被定义对象的性质和特征,最后按照“……是……”的句式整合作答,即“小概念=特+大”的形式。第一步,先筛选出有效信息:此信息集中于材料一的第二段,关键信息如下:从“成功改编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尊重原作。经典改编首要的美学原则就是忠实于原作的创作精神”可提出下定义的关键信息“改编者忠实于原作的创作精神”;从近10年多数创作已证明,……而是在契合经典文本精神的前提下,与原作者深度对话,是两者间的会意与神交”可提取关键信息“在契合经典文本精神的前提下”“与原作者深度对话”;从“而且,一定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再创造”可提取关键信息“再创造”;从“曹禺说:‘应该把改编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可提取关键词“劳动(活动)”。第二步:确定下定义的主干,即“经典改编是……的再创造活动”,然后把有效信息整合即可,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考生的答案是下定义的形式,意思对都可。
    5.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做本题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文本,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材料二摘编自程娟娟《论林冲形象的现代改编》,全文共有五个文段,围绕“林冲形象的现代改编”这个话题展开论述的,文章第一段引出话题,文章第二段先从总体上介绍了后世的创作者对原著《水浒传》的改编情况;文章的第三段从个人层面展开论述的,作者引用吴祖光在《夜奔•序》的文句论证说明了“新戏力图展示温暖的人情与健康的人性,人物形象更为饱满立体”之观点;文章第四段从社会的层面展开论述,作者以吴永刚的剧本《林冲夜奔》为例证,得出“改编出来的新戏汲取了民族精神力量,呼吁反抗一切强权暴政”之观点,文章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论证,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情
    (美)霍桑
    一座小屋二楼的客厅里,陈设朴素。两位年轻漂亮的女人共坐炉旁,各自怀有相同的哀伤。
    她俩不久前才成为两兄弟的新娘,哥哥是老水手,弟弟初次出海。可是接连两天噩耗不断,一个丧生于加拿大海战,另一个葬身于大西洋的暴风雨。丧亲之痛引起普遍同情,来新寡的妯娌俩家中吊唁的客人络绎不绝。两位未亡人虽对朋友们的好意深为感激,却还是巴不得他们走开。两人都觉得,不论多大的伤痛,都能在对方的心中找到慰藉。于是她们默默流泪,沉浸于悲痛之中。但一个小时后,其中个性温和安详,却并不脆弱的那位,开始顺从天命,率先恢复被打乱的生活秩序,动手在炉前摆好餐桌,端来简单的饭莱,握住弟妹的手。
    “亲爱的妹妹,今天你一口东西还没吃呢。”她说,“站起来吧,求你了。”
    她这位弟媳性格热烈急躁,凶信传来,她又是尖叫又是号哭,悲痛欲绝。此刻,一听玛丽的话就往后缩,如同受伤者害怕别人触痛伤口一样。
    “我再也没福分了,也不想再祈求!”玛格丽特又一阵热泪涔涔。
    时间飞逝,平日安歇的时辰到了。两兄弟成亲时,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只能住在一起,共用客厅,只对与客厅相连的两间卧室各自享有特权。两位未亡人,用柴灰盖住炉中余火,将一盏点着的灯放上炉台,各自回房。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两妯娌并未同时入梦。玛丽默默忍受伤痛,很快就坠入梦乡。然而夜越深,玛格丽特越辗转不宁,卧听雨声点点滴滴。她时时从枕上探头,张望玛丽的卧室与中间的客厅。两把椅子,空空荡荡,在炉旁的老地方相对而望。两兄弟曾坐在上头,青春勃发,笑逐颜开。玛格丽特满腹辛酸,呻吟叹息,忽听街门被人敲响。
    敲门声缓慢而有节奏。玛格丽特看看嫂嫂卧室,见她仍沉睡不动,就爬起来,稍稍整整自己,恐惧和急切使她瑟瑟发抖。
    “老天保佑!”她叹口气。
    抓起炉台上的灯,她赶紧走到俯临街门的窗前,这是扇安着铰链的格子窗。她推开窗户,把头稍稍探到外面潮湿的空气中。但见门前有盏灯笼,红彤彤地照着,灯光融入附近一滩滩水洼之中,其余一切都被沉沉黑夜所笼革。窗户在铰链上吱嘎一响,突出的屋檐下就走出一个人来,抬头往上看,想弄清他敲门叫醒的是哪一位。玛格丽特认出是城里一位为人和善的客栈老板。
    “古德曼·帕克,你有啥事?”寡妇喊道。
    “是玛格丽特太太吧?”老板回答,“我还担心是您嫂嫂玛丽呐。”
    “看在老天份上,你到底有啥消息?”玛格丽特尖声叫道。
    “半点钟以前,有个专差从城里过,”古德曼·帕克道,“他在我店里歇了一会,我跟他打听前线的消息,他说你知道的那场小仗我们打赢了,十三个本来传说被打死的人都还好好地活着,你丈夫也在内。估摸着你不会怪罪我打扰你休息,就过来告诉你一声。晚安。”
    说完,好心人动身走了,灯笼一路闪着微光,照亮两旁景物,若隐若现。然而玛格丽并未逗留在窗前观看这如画的场面,欢乐闪电般穿过心房,把她心儿照亮。她气喘吁吁飞一般奔向嫂嫂床边,可才到卧房门口又打住了。
    “可怜的玛丽!”她自忖着,“我要把这消息藏在心里,等到明天再说。"
    她走到床边,瞧瞧玛丽是否安睡。只见她脸半朝里侧,曾躲在那儿暗自流泪。不过眼下脸有种平静的满足,仿佛她的心就是深深的湖水,逝去的已沉入湖底,湖面变得风平浪静。玛格丽特退了回去。
    夜更深,玛丽猛然惊醒,迷迷糊糊听到两三阵急促热烈的敲门声。担心弟妹也被惊动,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端起炉台上的灯,急忙走到窗口。碰巧窗户没扣上搭扣,一碰就开了。
    “是谁呀?”玛丽颤抖着向外张望。
    狂风暴雨已经过去,月亮高悬,照亮头顶破碎的云团,照亮脚下黝黑潮湿的房屋。地上那一滩滩的雨水,微风吹来,便发出扭曲的银光。一位水手打扮的青年,正独自站在窗下。玛丽认出是那个靠短途航行挣饭吃的人,也没忘记自己出嫁之前,此人曾是她失败的追求者之一。
    “斯蒂芬,你来这儿想干啥?”她问。
    “打起精神来,玛丽,我只想安慰安慰你。”遭过拒绝的追求者答道,“十分钟前我才到家,我娘告诉我的头一件事就是你丈夫的坏消息,来不及跟老人家多说一句,我就抓起帽子,一路跑了来。玛丽,不跟你说上句话,我就睡不着觉。”
    “斯蒂芬,我本来对你的看法还好得多!”寡妇大声道。泪水夺眶而出,打算关上窗户。
    “听我把话说完嘛。”年轻的水手喊道。“昨天下午我们跟一艘从老英格兰来的帆船打过招呼,你猜我看见谁站在甲板上呀?他平平安安,就是比五个月前瘦了一点儿。”
    玛丽探出身去,无言以对。
    “就是你丈夫嘛。”宽宏大量的水手接着说,“祝福号翻船的时候,他抓住了桅杆,保住了性命。只要风顺,帆船天亮就能进港,明天你就能见到他啦。好啦,晚安。”
    他匆匆走了。玛丽看着他的背影,不知自己是梦是醒。水手时而隐入房屋的暗影,时而出现在道道明亮的月光下面,忽强忽弱。然而,一股确信不疑的幸福洪流渐渐涌上她的心。她头一个冲动就是叫醒弟妹,与她分享这新生的欢乐。打开她卧室的门,这门是夜来关上的,没上闩。走到床边,正要把手放到熟睡者的肩头,却冷不丁想到,玛格丽特醒来时想到的会是死亡与悲恸。玛丽用灯照照丧亲者毫无知觉的身体,弟妹睡得并不安宁,周围帐幔乱成一团。年轻的脸蛋红扑扑,樱唇半开半闭,露出生动的笑容。
    “可怜的弟妹!你的梦可别醒得太早。”玛丽心想。
    离开之前,她放下灯,尽量理好床单,不让寒气侵袭兴奋的熟睡者。可手刚一挨玛格丽特的脸就发抖,一颗泪珠也坠落到她的脸上,于是她猛然苏醒。
    (选自《霍桑短篇作品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位丧夫的年轻女人表面上对客人的吊唁深表感激,实际上不堪其扰,“希望他们赶快离开”。
    B.玛格丽特性格热烈急躁,她因悲伤过度不肯进食,并认为玛丽的劝解和安慰是对她的伤害。
    C.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暗示着两位未亡人在相同的遭遇中心意相通,希望能给与对方慰藉。
    D.两位好心的报信人最后都道了“晚安”,表现了他们的礼貌和修养,暗示妯娌俩深受人们尊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描写了听到敲门声后妯娌俩的不同动作,玛格丽特“稍稍整整自己”,而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两人不同的性格。
    B.小说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不仅主要人物的命运发生突转,对次要人物的描绘也非平铺直叙,比如巧用误会表现斯蒂芬来访的目的,读来引人入胜。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叙述者洞悉一切,呈现了玛格丽特和玛丽在夜晚各自的经历,使读者全面客观地了解到事情的过程与真相。
    D.小说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主题,“沉沉黑夜”“月亮高悬”“扭曲的银光”表明了命运的变幻莫测和亲情的复杂矛盾,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悲悯。
    8.得知丈夫生还的消息后,妯娌俩产生了相似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
    9.小说多次写到人物的“醒”,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其丰富的意蕴。
    【答案】6.C
    7.D
    8.突如其来的喜悦分享幸福的冲动欲言又止的顾虑,对不幸姐妹的恻隐。
    9.玛丽被深夜敲门声惊醒意味着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走出悲痛;玛丽得知喜讯后,不知是梦是醒,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迷惘;玛格丽特在玛丽的泪珠下猛然苏醒,暗示在亲情的慰藉下将重新恢复原来的生活。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表面上对客人的吊唁深表感激,实际上不堪其扰”说法有误,原文为“两位未亡人虽对朋友们的好意深为感激,却还是巴不得他们走开。两人都觉得,不论多大的伤痛,都能在对方的心中找到慰藉”,两位未亡人“巴不得他们走开”不是不堪其扰,而是觉得客人不一定能深刻理解她们的悲痛。妯娌两觉得只有彼此能在对方的心中找到慰藉。B.“并认为玛丽的劝解和安慰是对她的伤害”曲解原文,原文为“此刻,一听玛丽的话就往后缩,如同受伤者害怕别人触痛伤口一样”,玛格丽特因为太过悲伤,所以不愿意玛丽提及噩耗,她在逃避,因为太痛苦了,不愿碰触,并不是认为玛丽的劝解和安慰是对她的伤害。D.“暗示妯娌俩深受人们尊重”于文无据,属于过度解读原文。两位好心的报信人最后都道了“晚安”,缘于他们的礼貌和修养,也表现了他们的善良。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表明了……亲情的复杂矛盾”说法有误。“沉沉黑夜”“月亮高悬”“扭曲的银光”这些景物有暗示人物心理及情节的作用,但并不能表明亲情的复杂矛盾。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心理的能力。结合原文“然而玛格丽并未逗留在窗前观看这如画的场面,欢乐闪电般穿过心房,把她心儿照亮”“‘可怜的玛丽!’她自忖着,‘我要把这消息藏在心里,等到明天再说’”“然而,一股确信不疑的幸福洪流渐渐涌上她的心”“走到床边,正要把手放到熟睡者的肩头,却冷不丁想到,玛格丽特醒来时想到的会是死亡与悲恸”“‘可怜的弟妹!你的梦可别醒得太早。’玛丽心想”可知得知丈夫生还的消息后,妯娌俩都产生了突如其来的喜悦,分享幸福的冲动欲言又止的顾虑,对不幸姐妹的恻隐的心理变化过程。
    9.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相关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由“夜更深,玛丽猛然惊醒,迷迷糊糊听到两三阵急促热烈的敲门声”“‘就是你丈夫嘛。’宽宏大量的水手接着说,‘祝福号翻船的时候,他抓住了桅杆,保住了性命。只要风顺,帆船天亮就能进港,明天你就能见到他啦。好啦,晚安’”可知玛丽被深夜敲门声惊醒意味着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走出悲痛;“玛丽看着他的背影,不知自己是梦是醒”,玛丽得知喜讯后,不知是梦是醒,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迷惘;“可手刚一挨玛格丽特的脸就发抖,一颗泪珠也坠落到她的脸上,于是她猛然苏醒”,玛格丽特在玛丽的泪珠下猛然苏醒,暗示在亲情的慰藉下将重新恢复原来的生活。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侍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阯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
    B.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
    C.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
    D.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即加冠,男子满二十岁之后,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可以取“字”了,同于“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冠”。
    B.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而“东宫”则是太子居住的地方。
    C.“更衣”是上厕所的“讳饰”说法,即说话时,遇有不良的连带意义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比如李密《陈情表》中用“慈父见背”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舅夺母志”来婉称母亲的改嫁。
    D.《易》指《易经》,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和《论语》同属“五经”。
    12.下列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储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时“四杰”。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口服心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坐勃故,左迁交趾令。
    ②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
    14.王勃的创作过程是什么样的?从中可见王勃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0.B
    11.D
    12.B
    13.①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址令。②都督在滕王阁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
    14.王勃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可见王勃洒脱的性格特点。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献颂阙下”是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应该理解为“献颂(于)阙下”,“(于)阙下”是后置状语,与前面的谓语之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C;“论次”意思是“评论编次”,是动词,宾语是《平台密略》一书,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和《论语》同属‘五经’”错误,“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并不包括《论语》。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储王,结果差点被诛杀”错误,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坐”,因为;“故”,缘故;“左迁”,(被)降职,含被动。
    (2)得分点:“都督大宴滕王阁”应为“都督(于)滕王阁大宴(宾客)”,是状语后置句也是省略句;“宿”,预先;“夸客”是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在宾客前夸耀。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信息,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首先找到王勃创作的表现,即“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由此可知,王勃创作的时候,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然后根据其表现概括他的性格特点,王勃的创作“不精思”却能“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显示出他惊人的才华;他磨磨数升之后就“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则是显示出了他性格中爽朗洒脱、率性而为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指瑕》来挑出它的错误。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刘祥道写了一封信,展示自己的才学。刘祥道上表给朝廷推荐王勃,王勃的对策成绩优秀。当时他还不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多次献上精美的颂文给皇帝。皇子沛王听说了他的名气,就把王勃请到自己的府中,担任专门的著作工作,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写成以后,沛王对王勃更加宠爱信任。当时,皇子们喜欢玩斗鸡游戏,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檄文声讨英王的斗鸡,高宗皇帝大怒道:“这么下去将会挑起皇子之间的矛盾。”把王勃轰出了王府。王勃被轰走后,游历到四川剑南,曾登上葛愦山远望,感慨地怀念起三国诸葛亮的功绩,写下诗篇展露情怀。(王勃) 听说虢州盛产草药,求托门路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便于研究医学)。他倚仗自己的才华,傲视同僚下属,被他们共同嫉妒。官府的奴才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的寓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把他杀了。事情泄露之后,本该问死罪,正好赶上大赦,只免除了他的职名。父亲王福畸,为雍州司功参军,因为王勃的缘故降职至交趾县令。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海时溺水,惊悸而死,享年二十九岁。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都督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大家都不敢接受,到王勃那里,王勃轻松、愉快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 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中写稿”。王勃还特别喜欢著书立说。当年,王勃的祖父王通,隋末住在白占溪,门人很多。王通曾经从汉、魏写起终到晋朝作书一百二十篇,以接续古代的《尚书》,后来丢失序,有目录无书的十篇,王勃补全缺漏遗失,定为二十五篇。王勃曾说为人之子不能不懂医术,当时长安人曹元有秘术,王勃和他往来,完全掌握了其中精要。王勃曾经读《周易》,夜里做梦好像有人告诫他说:“《易》有太极,你要努力思考。”醒来后写了几篇名为《易发挥》的文章,写到《晋卦》,遇到生病停止。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因为文章而齐名天下。天下人称“王、杨、卢、骆”四杰。杨炯曾说:“无愧在卢前,耻居于王后。”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16.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颈联和下面诗句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答案】15.C
    16.①本诗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有对弱小的燕子的关心和怜悯,燕子居无定所,这与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非常相似,能表现所有的物都是朋友的思想。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本身处境艰难,不自悲自怜,反想到如何让“天下寒士”“得广厦千万间”“俱欢颜”,他心忧他人,能体现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的思想。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的能力。C.“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错误,颈联“故园尝识主”指在诗人的心目中,这燕子被看作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它还记着自己的主人,远道来舟中相会,不觉为之一喜。然而,燕纵识主,一叶扁舟,终不似昔日故园的有屋可巢,故尔,燕子既欲亲近,又怀疑豫,只是远远看看。“远看人”既写出了燕子对诗人的同情与疑问,也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在这烟水渺渺之处,前途茫茫之际,诗人无依无靠,独有燕来相就,倍感身世的凄凉。所以,燕子看的对象是“诗人”而不是“别人”;表达的是“孤寂无依的凄凉之感”而不是“对世态炎凉的批评”。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的能力。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题目要求结合本诗颈联和所给的杜甫的诗句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本诗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意思是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巢居室”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作者对其的关心和怜悯;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举家迁徙,后曾投靠老友,十年间寄人篱下漂泊无依的生活,实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无异,怜燕实是哀己,表现出所有的物都是朋友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吾庐独破受冻死”表明杜甫本身处境艰难,“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却是作者的愿望;“眼前突兀见此屋”“死亦足!”说明作者不自悲自怜,反而心忧他人,充分体现了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的思想。
    五、情景默写
    17.名篇名句默写。
    ①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发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羁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赤壁赋》中描写音乐,以侧面烘托的手法凸显乐曲高妙的名句:______,______。
    ③《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说理:______,不能十步;______,功在不舍。
    【答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摧”“事”“壑”“嫠”“驽”。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湾是一个古村。它位于苏州太湖西山岛南端,面朝湖水,背依青山,地形似一弯明月。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美人西施曾在此共赏明月,因而得名。唐宋时期,随着人口增加,明月湾村域逐渐扩展,形成了街巷纵横、状如棋盘的 。
    走进古村,河渠曲折环绕,驳岸青石水迹斑斑。盈盈春水倒映着白墙、黛瓦、灯笼、小桥。岸边一棵巨大的樟树,盘曲多姿, 。古樟植于唐代,树龄约1200年,虽苔藓满身,却裹不住岁月沧桑。(     ),渐成“爷爷背孙子”之妙趣。
    街道宽宽窄窄,两边明清时期留下的建筑斑斑驳驳。南宋时,金兵南侵,一些高官贵族为躲避战乱,迁移西山,隐居明月湾。明清时期,形成了吴、邓、秦、黄四大家族,一直 、和睦相处。许多明月湾人外出经商,发家致富,陆续兴建了一批大宅院和宗族祠堂,至今保存完好。正如古诗赞曰:“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格局   亭亭玉立   相濡以沫 B.格局   亭亭如盖   和衷共济
    C.布局   亭亭如盖   和衷共济 D.布局   亭亭玉立   相濡以沫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遭受雷击后,树的一侧神奇地发出枝干,倚背而生
    B.遭受雷击后,树的一侧神奇地发出倚背而生的枝干
    C.树的一侧曾遭雷击,后神奇地发出倚背而生的枝干
    D.树的一侧曾遭雷击,后神奇地发出枝干,倚背而生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B
    19.D
    20.顶真使“山”“花”“人家”环环相扣,流畅连贯:突出明月湾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特点。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布局”重在人为的物质实体排布放置,有可调控性,人为操作性的结果或状态。“格局”多为某些力量实体相互交往形成的关系对比和体系状态。这里指“明月湾村域”自然形成了街巷纵横、状如棋盘的体系状态,用“格局”,排除CD。“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亭亭如盖”,指树枝繁茂如同车盖。这里指樟树树枝繁茂用“亭亭如盖”,排除A。“相濡以沫”,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语境指吴、邓、秦、黄四大家族一直和睦相处、同心协力,用“和衷共济”。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后文“渐成‘爷爷背孙子’之妙趣”指的就是“倚背而生”的景象,可知“倚背而生”与此衔接最紧密,排除BC。“遭受雷击后,树的一侧神奇地发出枝干”表述不够严谨,容易引起读者误会,以为是雷击直接导致树的一侧神奇地发出枝干,不符合常识。而“树的一侧曾遭雷击,后神奇地发出枝干”表述就更符合逻辑,遭雷击还能发出枝干,所以才说神奇。排除A。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运用了顶真的手法。水抱着青山,青山抱着鲜花,深得桃花源意境,富有诗情画意。“花光深处有人家”,顶真的手法使“山”“花”“人家”环环相扣,明月湾的自然美景与人们的生活相得益彰。突出了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倒刺是怎么产生的?
    人的皮肤最外层是角质层,是构成皮肤天然防御的第一道屏障。我们都知道,皮肤有皮脂腺,它会分泌油脂,覆盖在角质层表面,以减少角质层水分蒸发,起到保湿作用。只有含有足量水分的角质层,才能跟下方的皮肤细胞紧密贴合。
    然而,生活中有些情况,如使用肥皂、洗涤剂、碱性物质及擦拭等, ① ,使得角质层原有水分过度蒸发,缺水干燥。尤其是北方秋冬季节气候干燥, ② 。如果再加上外力的逆向摩擦,如洗衣服、打球等,必然容易出现皮肤角质层的断裂和剥离, ③ 。
    为什么倒刺容易出现在指甲根部,而不是手指的其他部位呢?这跟甲根周围皮肤的特殊性有关。这部分皮肤没有毛囊和汗腺,因而这里的角质层易变得干燥。而且,面对外力摩擦时,这里的皮肤相对于手指握持面,弹性较小,也更为纤薄,角质层更容易断裂。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对于手指握持面,这里的皮肤更为纤薄,弹性也较小,面对外力摩擦时
    B.手指握持面的皮肤弹性较小,而这里的更为纤薄,相对而言,面对外力摩擦时
    C.面对外力摩擦时,这里的皮肤更为纤薄,弹性也较小,相对于手指握持面
    D.手指握持面的皮肤更为纤薄,而这里的弹性较小,相对而言,面对外力摩擦时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A
    22.①都会去除皮脂;②会加快水分蒸发;③因而产生倒刺。
    【解析】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面对外力摩擦时”的语序不当,应先陈述甲根周围皮肤的特点,然后交代“面对外力摩擦时,角质层更容易断裂”,应把“面对外力摩擦时”放到“角质层更容易断裂”前;“弹性较小,也更为纤薄”语序不当,递进关系错误,应该为“更为纤薄,弹性也较小”。对比选项,A项修改正确。故选A。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句前“如使用肥皂、洗涤剂、碱性物质及擦拭等”可知,第一空应填这样做的结果;根据句后“使得角质层原有水分过度蒸发”可知,擦拭破坏了皮脂。因此可填“都会去除皮脂”。第二空,第二段的陈述中心是皮肤失去水分,句前语境是“尤其是北方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可知,在这样的特殊“干燥”特殊环境中,第二空内容应该和加速皮肤水分流失有关,因此可填“会加快水分蒸发”。第三空,句前语境是“必然容易出现皮肤角质层的断裂和剥离”,因此判断第三句是这样做的结果,故可填“因而产生倒刺”。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发扬了光荣传统,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潜力、魄力和魅力,共收获金牌38枚,银牌32枚,铜牌18枚,以88枚奖牌总数位居共86个参赛国家队的第二名。
    中国运动员获得的每一枚奖牌,都凝结着坚韧,也绽放着青春。他们的荣耀启发我们:要牢记目标,担当责任;要不畏困难,坚持付出;要坚信自我,不断突破……
    上述材料给不断进取的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荣耀的背后是什么
    没有一座桥是专为你而架设,没有一扇门是专为你而开启,你要做的,不是艳羡,不是等待,而是努力在没有路的地方架上一座桥,在不透风的墙上开一扇窗。
    的确,奖牌看似踏着如梦似幻的翩跹舞步翩翩而来,但脚下却是擦不去的血汗交织的足迹。荣耀背后是奋斗与艰辛!
    有一个小男孩,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个智力低下的落后生。即使到了中学,他的成绩仍然没有起色:拉丁文、代数、英文全不及格。
    幸运的是,在这些挫败之后,小男孩还有一样聊以自慰的东西,他酷爱的绘画。尽管在中学期间,他的漫画全被拒用,但小男孩依然相信自己的艺术天赋,依然努力作画,从不放弃!等他告别学校,便斗胆来到迪士尼工作室,向他们递交了自己的画作,但再次遭到残酷地拒绝。历经一次次挫败,小男孩依然没有放弃,他决定用卡通的方式来记叙自己的遭遇——一个失败者和一无所成者。
    这个小男孩叫查尔斯舒尔茨。后来他画的史努比风行世界几十年,成为史努比永远的父亲。
    其实,查尔斯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没有机会展示自己。这时大多数人便默认了自己的普通,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而查尔斯与大多数人的区别在于,他绝不放弃,为了理想,与挫折作顽强的斗争,终获成功。
    一位哲人说:“做功不同,人生将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的确,付出的努力多,你才可能成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然而,当初的毛毛虫是从一个小小的卵开始,经历多次的蜕皮,成长,然后成蛹,最后冲破束缚,破茧而出,变成金色的蝴蝶。
    酒只有在无数次的酝酿发酵之后,才能散发出诱人的醇香,花只有在经历黑暗的洗礼之后,才能在黎明的朝晖中绽放晶莹璀璨的笑颜。
    奥运奖牌金光闪耀,但每一枚背后是汗水和付出,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风里来雨里去,以及不屈的意志,不改初衷的坚持……成功只有在艰辛的奋斗后才能实现。
    荣誉的光环只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手中,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荣誉必将伴随着艰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荣誉就像一家商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标明:不付出者,请勿入内!荣誉背后是什么?——是艰辛,是磨难,也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的不懈精神。所以,当你想要接近荣誉时,也许它会说:要荣誉,先付出!这是真理!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1.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以首要的是审题确定最佳立意。结合“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潜力、魄力和魅力”,可以提炼出大国实力(底气、硬气等)。结合“中国运动员获得的每一枚奖牌,都凝结着坚韧,也绽放着青春”可以提炼出“青春风采”,金牌的获得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结合“他们的荣耀启发我们:要牢记目标,担当责任;要不畏困难,坚持付出;要坚信自我,不断突破……”,提取出列举的这些四字短语,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立意写作均可,除了列举的,省略号提示考生还可以自行把握,只要是金牌的获得需要的精神品质人格魅力等等,都可以。
    2.要点:“上述材料给不断进取的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可见写作时要扣住“不断进取”,让写作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冰心老人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孟子亦言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见,任何一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他们艰辛的努力和付出。那么,如果我们渴望成功就去做辛勤付出的蜜蜂,而不是怯于远行的苍蝇,因为成功的名字叫付出。因为付出,才有了千古传颂的史家绝唱,于是,忍辱负重的卑微生命开出了尊严的花朵;因为付出,才有了百代敬仰的红楼奇书,于是,穷困潦倒、命途多舛过后终会万古流芳。因为付出,才有了居里夫人的成就;因为付出,才有了史铁生的动人。正是在这一次次艰苦卓绝的付出中,卑微者书写了伟大,平庸者书写了不凡。天道酬勤,持之以恒,胜利的曙光就会灿然向你招手。
    【立意】
    1.汗水浇开成功花;
    2. 让坚持绽放出迷人的色彩;
    3. 慕而畏难,一事无成(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 成功的名字叫付出。
    【素材】
    1.苍蝇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羡慕不已:蜜蜂的工作环境,总是那么花香四溢,馥郁芬芳;再瞅瞅自己,生活的这片天地总是乱糟糟、臭烘烘的,更让人恼火的是,几乎所有的生灵都对蜜蜂大加赞赏,而对自己却鄙夷不屑。于是它找到造物主,要求他把自己变成一只蜜蜂。造物主真的把它变成了一只蜜蜂。接下来的日子,它像一只真正的蜜蜂那样,每天早出晚归,采集一囊花粉,送回蜂房,放下,然后再飞出来,马不停蹄地飞向另一朵花。工作单调乏味不说,每天累个半死,却只能得到一点点食物。一天两天,它还觉得新鲜,可到了第三天,它就受不了了。它悄悄地溜开,飞回了垃圾堆。
    2.曾几何时,你看到街上的名车而艳羡不已;曾几何时,你为别人站在领奖台举起奖杯而心怀嫉恨;曾几何时,你为看到别人平步青云而抱怨上天的不公。也许你心里一直回荡着一句话:为什么不是我!但我却想反问你一句:荣誉背后是什么?也许你会说荣誉背后是鲜花,是掌声,是别人崇拜的目光。但我却说:荣誉背后是艰辛。正如蜜蜂,虽表面光鲜,整日游荡于花草之间,备受众人赞美,但它的辛苦恐怕也只有自己和那只飞回垃圾堆的苍蝇知道。
    你只看到别人穿着大牌开着名车,殊不知他曾经在商海尔虞我诈中沉沉浮浮多久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你只看到别人站在领奖台上志得意满笑容灿烂,殊不知他在你自在悠闲安逸享乐时焚膏继晷废寝忘食;你只看到别人仕途上平步青云飞黄腾达,殊不知他风里来雨里去从不翘班、每天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从不懈怠。所以当你抱怨命运的不公时,你也应该思考: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否端正,行动上是否从不打折扣,肯于付出乐于奉献。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每一份荣誉的背后必定有一段艰辛的回忆,艰辛承载着荣誉,也酝育了荣光。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没错!不经历艰辛,何来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经历艰辛,何来曹雪芹“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的《红楼梦》;不经历艰辛,又何来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

    相关试卷

    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0,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三中高二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三中高二3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