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精品作业ppt课件
展开第三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新课导入
有一个经典故事道理十分深刻,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洗得好呀!结果呢?——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在温水中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舜(shùn) 孙叔敖(áo)
畎亩(quǎn) 傅说(yuè)
鬲(gé) 奚(xī)
法家拂士(bì)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节奏划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理解词语
1.重点实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3)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4)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5)征于色(征验、表现)
(6)而后喻(了解、明白)
(7)入则无法家拂士(指在国内)
(8)出则无敌国外患(指在国外)
2.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2)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3)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3.词类活用
(1)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2)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3)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4)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
(5)所以动心忍性(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
4.一词多义
①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1)拂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2)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③而死于安乐也(在)
(三)翻译句子
(四)整体感知
1.找出文中阐述作者观点的语句。
【交流点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第一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交流点拨】第一段用排比句式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担负重任并做出了成绩的人物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经过一番艰苦磨炼的,为下文得出结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论据。
3.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事,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磨炼,以及人处于困境中才能奋发,无忧惧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五)深层探究
1.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交流点拨】围绕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进行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接着由个人沦及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第一段哪些句子讲述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讲述的是一个什么道理?现在人们常说的哪些话与这个道理相同?
【交流点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讲的是一般人的成长历程,讲述了一个“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与之相同。
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交流点拨】就造就人才而言,一方面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当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在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就国家的治理问题而言,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诫谏,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是极其重要的,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臣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三)比较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都是小短论,请从主题、结构等方面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点。
【交流点拨】生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由战争的因素推及治国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由成才的因素推及治国的道理,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生乙:两篇小短论提出论点的方式和行文结构是不同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先提出论点,再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属于“总起—分承—阐述—结论”的演绎式的结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先讲述历代名臣成长史,再论述一般人的成长历程,然后由成才推及治国的道理,最后归纳出论点,属于“层进”的归纳式结构。
生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属于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一般,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还是属于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路。
四、课堂小结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希望同学们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孟子〉两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五、板书设计
历代名臣成长史——才能从磨炼中来
造就人才 生于忧患
一般人成长历程——才能从奋斗中来
入则无法家拂士
治理国家——居安思危 死于安乐
出则无敌国外患
六、拓展延伸
百里奚和五张羊皮
百里奚少时家境甚贫,颠沛流离到齐国,不被任用;又至周,仍不被任用;后被虞国任用为大夫。公元前655年,虞国被晋国所灭,百里奚和虞君都当了晋国的俘虏,成了奴隶。这时,秦穆公向晋献公求亲,晋献公就把女儿嫁给他,同时把百里奚也作为陪嫁的奴仆之一送往秦国。百里奚不甘心做奴隶,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国的奴隶。秦穆公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一直在收罗人才,他听说百里奚是个有才干的人之后,决心把他追回来。他怕用重金去赎会引起楚国对百里奚的重视,就按照当时奴隶的身价,拿了五张羊皮,并谎称:“我们有个奴隶叫百里奚,逃到贵国,请让我们将他赎回办罪。”楚成王不知底细,就答应了秦国使者的要求。这时的百里奚已50多岁,秦穆公一连和他交谈三天,对他大加赞赏,封他为大夫,故称“五羖大夫”。后来,百里奚成为秦国一代名相,卒时,“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背景图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论证,道理论证,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PPTpptx、核心素养目标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docx、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分层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