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乌鲁木齐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阶段考试
地理问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2018年11月3日,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阻断了金沙江。下图示意金沙江某段河流及附近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山体滑坡之前,河流①②段
A. ①处流向②处 西南流向东北
B. ①处流向②处 东北流向西南
C. ②处流向①处 西南流向东北
D. ②处流向①处 东北流向西南
2. 山体滑坡发生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滑坡处的相应等高线
A. 没有变化 B. 向高海拔处凸出
C. 向低海拔处凸出 D. 趋于平直
3. 若堰塞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堰塞体在自然崩溃之前,则①处水位变化为
A B.
C. D.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向与穿过河流处的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中中北部有一条等高线穿过河流,等高线向左下方凸出,说明该河段河流流向右上方,由此推断,①处河水流向②处,结合指向标,可确定东北流向西南,B符合题意,排除A、C、D。
【2题详解】
山体滑坡发生后,滑坡处山体滑落,往往形成负地形,形似谷地,因此相应等高线向高海拔处凸出,B符合题意。滑坡处地形发生改变,等高线不可能没有变化,排除A。向低海拔处凸出,表示形成正地形,与滑坡处的地形不一致,排除C。滑坡处原有地形和滑坡体形态决定等高线变化特征,有可能趋于平直,也有可能更加弯曲,排除D。
【3题详解】
根据前明判断可知,河水由①处流向②处,①处位于堰塞体上游,在堰塞体在自然崩溃之前,①处水位持续上涨,排除C、D。结合沟谷下窄上宽的特点,在河流流量稳定的前提下,①处河流水位上涨先快后慢,A符合题意,排除B。
【点睛】河流流向与穿过河流处的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这是因为河流发育在河谷,而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处,而河流流向低处。
阿联酋迪拜政府发布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因其形如花瓣,昼开夜合并智能追光,命名为“智能太阳花”。我国引进“智能太阳花”,并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安装调试完毕,正式并网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相比传统光伏电池板,“智能太阳花”的发电效率大幅提高,是因为其能够( )
A. 增大太阳高度 B. 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 C. 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D. 增长日照时间
5. 在夏至日,相比起新疆,迪拜的“智能太阳花”( )
A. 水平转动角度更小 B. 仰角变化幅度更小 C. 正午影子更长 D. 展开时间更长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智能太阳花“昼开夜合且智能追光”,可知智能太阳花随太阳光线的移动而移动,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吸收最大的热能;而传统光伏电池板,主要选择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早上和下午的吸收很少,B正确;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长短,是随地球公转不断变化,不是该设备能改变的,A、D错误;太阳辐射的增强或者减弱,受天气和云层厚度影响,不会被该设备改变,C错。故选B。
【5题详解】
迪拜纬度大致是25°N,新疆纬度大致34°N,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迪拜距离北回归线较近,因此智能太阳花的正午影子和转动的角度都小于新疆,A正确、C错误;迪拜海拔低于新疆,距离太阳较远,“智能太阳花”仰角变化幅度较大,B错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昼,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迪拜昼长比新疆短,“智能太阳花”展开时间更短,D错。故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图1为2021年11月8日某时刻某区域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图2为虚线框内不同高度气温分布状况图,I、II、III代表不同高度,a-h为气温数值。完成下面小题。
6. 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 B. 下垫面性质
C. 气压 D. 气压梯度力
7. 正确表示图1中虚线框内由近地到高空排序或气温数值大小的是( )
A. II、III、I B. a C. I、II、III D. e>f>g>h
【答案】6. B 7. B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强,而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应该弱,但图中显示乙地有六级以上大风,甲地风力相对较小,表明气压和气压梯度力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CD;气温高低并不直接影响风力大小,气温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A;图中显示,甲位于陆地,乙位于海洋,乙地摩擦力较小,因此下垫面性质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B符合题意。故选B。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框内是冷锋系统,西北是冷气团,东南是暖气团,锋面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气温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因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图中等温线a、b、c、d数值的大小排列是:a 【点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梯度力:它是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高空: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低空: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调查发现,横断山区某山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可知( )
A. 随海拔升高,木本植物丰富度持续减少
B. 2800米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一致
C. 2800~3100米,草本植物丰富度与海拔呈负相关
D. 3800米左右,木本植物物种最少,草本植物种类最丰富
9. 造成海拔2800~3100米木本和草本物种丰富度差异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该地( )
A. 土壤湿润 B. 降水增多 C. 热量充足 D. 坡度减小
10. 据图推测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大的因素最可能是( )
A. 光照 B. 气温 C. 降水 D. 土壤
【答案】8. C 9. A 10. A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A选项的描述“持续减少”显然是不符合图片中的信息的,故A选项错误; B选项中,其变化趋势在图中明显是不一致的,故B选项错误;C选项2800~3100米,草本植物丰富度与海拔呈负相关符合图中信息;D选项中,使用“最”等词眼,显然从图中只能看出草本植物丰富度远大于木本,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C。
【9题详解】
海拔2800~3100米木本植物丰富度大于草本,显然有适合木本植物生长的条件,影响物种丰富程度的主要因素为水分和热量,所以排除D选项;而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降低,蒸发减少,降水减少,所以B错误;随着海拔高的上升,热量降低,所以C选项不正确;选A。
【10题详解】
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3100 米以上增多,说明草本物种生存条件在某些方面变好,由图看出该海拔段木本植物丰富度急剧减少,说明木本植物生存条件变差。由于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高,该海拔段木本植物的减少,从而减少了遮挡,使得草本植物获得了更多的光照,所以草本物种增多。气温条件、蒸发条件和土壤条件不是该段草本植物在木本植物减少的情况下,丰富度增多的原因。故本题选择A。
【点睛】山地降水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到一定高度以后又出现减少的趋势。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是因为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到一定高度以后,大气中的水汽因在此高度以下的降水消耗而减少,再往上,降水出现减少趋势。
海洋锋是指在温度、盐度等性质方面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北欧海是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最主要的海洋通道,大西洋水和极地水在北欧海中部相遇,形成北欧海海洋锋(下图),其强弱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海洋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锋附近会形成剧烈的天气变化 B. 海洋锋可以在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形成
C. 形成海洋锋的水体水量均较大且稳定 D. 海洋锋的形成有利于石油污染的消除
12. 推测北欧海海洋锋最显著的月份是( )
A. 3月 B. 6月 C. 9月 D. 12月
【答案】11. B 12. C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北欧海海洋锋的定义和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洋流的形成、分布和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洋锋是指在温度、盐度等性质方面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可知,海洋锋是海洋中的现象,会在海面形成海雾,但对大气影响有限,不可能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A错误。不同纬度地区水体的温度、盐度均有所差异,利于形成海洋锋,B正确。形成海洋锋的水体水量规模可大可小,C错误。海洋锋是不同水体的狭窄过渡带,水体水平方向相对静止,流动性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由于7-9月是北极地区的暖季,积温导致的冰雪融化总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海冰面积最小),大量冷而淡的水从北冰洋经丹麦海峡南流,东格陵兰寒流势力达到最强,减弱了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使海洋锋较为稳定。此时可观察到较强大且连续的海洋锋面。故选C。
【点睛】海洋锋是不同水体的分界带,存在于海洋的表层、中层和近底层。海洋锋的规模可小至几分之一米,大至 104公里。海洋锋的强弱与季节有关,如河流流量随季节变化引起海洋锋的强弱变化,风海流因风力强弱引起的海洋锋强弱变化。此外也与纬度有关。海洋锋附近因温度、盐度差异,会形成限制鱼类活动的水障,搅动海水使底层营养盐类上泛,因而渔业资源丰富。
北美圣劳伦斯河中游,日出和日落时刻水位较高。冬季的日出前后,在一些河段上空常见几十米高的“雾墙”。大西洋普拉蒙鱼入冬后开始逆流洄游到支流圣安娜河。圣诞节后一个半月的冰钓期间,该支流河畔圣安娜德村建起数百小木屋,以满足众多冰钓者享爱冰钧的乐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冬季,圣劳伦斯河一些河段上空“雾墙”形成的原因是
①水流速度快,水温比气温高 ②河面宽阔,水量大
③河面上下层大气温差大 ④太阳照射,气温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 小木屋建在较厚的冰冻河面上,为使冰层能承受其重量,可采取
A. 在河冰上大量浇淡水 B. 在河冰上大量浇盐水
C. 在河冰中大量打桩加固 D. 在主航道上大量堆木头
15. 受潮水和水温(水温有所上升,鱼类相对活跃)等因素影响,冰钓者在一天中钓鱼最忙碌的时间可能是当地
A. 日出前后 B. 正午前后 C. 子夜前后 D. 日落前后
【答案】13. B 14. A 15. D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美圣劳伦斯河中游地区的人类生产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雾的形成、地方民居、渔业生产等问题,通过调动运用课本相关知识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13题详解】
雾是水汽凝结形成的,冬季,圣劳伦斯河一些河段水流速度快,水温比气温高,蒸发的水汽多,①正确。河面上下层大气温差大,河段上空的气温低,水汽凝结成雾,③正确。河面宽阔,水量大,不一定蒸发水汽多,②错误。太阳照射,气温高,水汽在河段上空无法凝结成雾,④错误。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14题详解】
小木屋建在较厚的冰冻河面上,为使得冰层能承受其重量,可采取在河冰上大量浇水,使冰层加厚的办法,故A项正确。在河冰上大量浇盐水,冰层会融化,故B项错误。在河冰中打桩加固,会导致冰层破裂,故C项错误。在主航道上大量堆木头与增加冰层承受力无关,故D项错误。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日出和日落时刻受潮水影响,水位较高,利于捕鱼;而日落前的水温较高,鱼类相对活跃。所以,冰钓者在一天中钓鱼最忙碌的时间可能是当地日落时刻,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对于这类材料背景较新的试题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尤其是要注意括号中的文字注释,这往往能成为解题的关键。
长津湖地区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面为面积广大的玄武岩,长津湖是在断裂下陷的河谷上形成的人工湖,最终注入鸭绿江。下图为长津湖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推测长津湖形成的地质过程( )
A. 岩浆喷出——断裂下陷——汇水成河——人工堵塞
B.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人工堵塞——汇水成河
C. 地壳抬升——岩浆侵入——汇水成河——人工堵塞
D. 断裂下陷——岩浆喷出——人工堵塞——汇水成河
17. 长津湖冬季极易出现严寒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除纬度外,还包括( )
A. 地形和洋流 B. 地形和海陆位置
C. 植被和海陆位置 D. 洋流和人类活动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读题干“长津湖地区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面为面积广大的玄武岩,长津湖是在断裂下陷的河谷上形成的人工湖,”可知,长津湖地区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喷出玄武岩,形成盖马高原,然后断裂下陷,形成地势低洼区,周围降水汇水成河,在经过人工堵塞形成长津湖,即是“岩浆喷出——断裂下陷——汇水成河——人工堵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长津湖冬季极易出现严寒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高,气温低;海拔高 ,气温低;靠近冬季风源地,气温低。故长津湖冬季极易出现严寒天气的主要影响因素除纬度外,还包括地形和海陆位置,B正确 。长津湖地处内陆,受洋流影响小,AD错误。植被跟气温关系小,C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①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③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⑤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等。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地断层形成时间大约在( )
A. S2与T之间 B. S1与S2之间 C. O2与S2之间 D. J之后
19. 甲乙间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堆积 B. 流水堆积 C. 风化、侵蚀 D. 岩层挤压
【答案】18. A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断层以上的岩层为T岩层,在T岩层与S2交界处以上为完整的岩层,因此断层发生在S2岩层形成之后与T岩层形成之前,A正确,BCD错误。本题应选A。
【19题详解】
甲乙之间为背斜谷,背斜成谷主要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而AB项为堆积作用,故AB错误;岩层挤压为内力作用,D错误;材料未说明此区域位置,不能判断是何种外力侵蚀,但岩石在受外力侵蚀前一般会经历风化作用,由此可知C正确。本题应选C。
【点睛】背斜、向斜统称为褶皱,它们都是在挤压作用下,岩层受力弯曲形成的。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所以,年代较新的背斜一般形成褶皱山脉,年代较新的向斜一般形成谷地。而在褶皱形成过程中,背斜顶部受张力,发生张裂,物质不坚实,易受外力侵蚀,最终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受侵蚀,最终成为山岭。这叫做地形倒置,一般发生于年代较老的背斜与向斜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工程建设上,背斜处适合建隧道,向斜处适合建水库。
臭氧是高空卫士,低空杀手。近地面臭氧的浓度增加,会危害人体健康。近地面臭氧为二次污染物,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和NOx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2021年7月1日(晴朗无风)一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绘制了福州市某街区的臭氧浓度与某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如下图),探讨臭氧的浓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5所示信息表达正确的是( )
A. ①为臭氧浓度变化曲线 B. ②为汽车尾气排放量变化曲线
C. 某地理要素为太阳辐射强度 D. 某地理要素为NOX浓度
21. 该地理学习小组在检测臭氧浓度时,选择最佳街区位置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是存在于平流层的物质,主要吸收太阳辐射光中的紫外线,根据材料可知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增加属于二次污染物,是挥发性有机物和NOx在大阳光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因此日出以后浓度会增加的为臭氧,图中②曲线在白天浓度总体较夜间高,因此为臭氧浓度,A、B错误;由材料可知,挥发性有机物和NOx在大阳光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会使臭氧浓度增加,因此某地理要素为NOx浓度,C错误,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要检测到臭氧的浓度,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在人流量和产业活动密集的地区进行、并且还要考虑通风的街道,且气流无阻挡的条件,A选项中,南北侧高楼林立,气流在南北方向不通畅,会影响检测结果,A错误;B区域为十字路口,气流通常,且交通以及产业较为密集,可以全方位的检测,提高准确性,B正确;C区域检测站以北为绿地,会降低准确性,C错误;该小区主要为居住功能,产业活动不密集,因此也会降低数据的准确性,D错误。故选B。
【点睛】臭氧通常存在于距离地面30公里左右的高层大气中,它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所谓的臭氧污染永远和光化学烟雾分不开,日常所说的臭氧污染其实就是指的光化学烟雾。
乡村六次产业可以表示为:1次产业(农林渔业)X2次产业(加工业等)X3次产业(流通、销售、旅游业等)=6次产业,即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东北作为“天下粮仓”,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外调量常达全国60%以上。然而东北地区乡村经济较为落后,截至2018年,东三省乡村二、三产业比重之和与第一产业持平,约占49%。为破解这种困境,多地采取“接二连三”的政策,大力发展六次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东北乡村实现六次产业化的优势包括( )
①生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劳动力解放③农民可支配收入多,经济基础雄厚④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3. 推测目前东北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困境是( )
A. 区域间分工合作能力弱,区域合力不足 B. 东北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C. 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 D. 东北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农业产值下降
【答案】22. A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优势条件明显,①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劳动力需要数量较少,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②正确;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对于六次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小,③错误;东北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④正确。所以选A。
【2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区域内分工合作能力较强,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开发历史较早,交通条件较为优越,B错误;东北地区为传统重工业基地,受传统工业城市衰退的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萎缩,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制约六次产业发展,C正确;东北地区的农业产值没有出现大规模下降,D错误。故选C。
【点睛】“六次产业”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与我国一直提倡的让农业“接二连三”内涵一致,即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条,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流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开辟光明前景。“1+2+3”等于6“1x2x3”也等于6“六次产业”给农业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某生产冲锋衣、徒步鞋等户外用品的知名服装品牌,诞生于加拿大西海岸的温哥华(49°N,123°W)。该品牌的设计总监称:温哥华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测试户外产品性能的“天然试验场”。目前,该品牌已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90%的产品在缅甸、越南、孟加拉国等21家制造工厂生产,但在温哥华设计中心附近仍保留着自有工厂。该品牌倡导尊重自然,最近推出ReBirdTM计划,加强可再生材料的研发和废料的循环利用等。下图示意该品牌产品的一般生产流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该品牌的设计总监所说的“天然试验场”的是指( )
A. 地形平坦 B. 路面湿滑 C. 风力微弱 D. 冬季严寒
25. 该品牌在设计总部附近保留自有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减少运输成本②保障产品质量③满足当地市场④促进产品研发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从材料我们可知,加拿大的这家知名服装品牌公司主要生产的是冲锋衣、徒步鞋等户外用品,而材料当中说温哥华是测试户外产品性能的“天然试验场”。户外条件应包含各种复杂的地形条件,地形平坦不能成为实验的条件,A错误;根据经纬度信息可判断温哥华位于北美洲西海岸,地处西风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路面湿滑,适合试验户外服装产品的效果,B正确;温哥华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较大,C错误;温哥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自有工厂可对设计方案提出反馈意见,及时的信息交流利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促进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和自有工厂合作给出新产品的样品和生产标准流程,利于海外工厂按统一标准制造产品,从而使产品质量稳定一致,②④正确。因90%的产品在缅甸、越南、孟加拉国等21家制造工厂生产,本地产量很低,对减少运费和满足本地市场的作用有限,①③错误。故选D。
【点睛】温带海洋性⽓候成因:本区位于中纬度(40°~60°)⼤陆西岸,终年盛吹偏西风,风从西⾯海上吹来,沿岸⼜有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即能⼤量降⽔。第 1 页温带海洋性⽓候的特征冬暖夏凉,年温差⼩海洋性⽓候区内愈靠近⼤洋,⽓候的海洋性愈强。特别是在冬季,因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吹来,⽓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温⽐同纬度的⼤陆中⼼和⼤陆东岸暖得多。最冷⽉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温仍较⼤陆温度低,海上要⽐陆上凉得多,这⾥受西风带影响最热⽉均温在22℃以下。由于冬暖夏凉,年温差要⽐同纬度其它地区⼩得多。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班牙和法国交界处的比利牛斯山脉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物种丰富、独特,是欧洲独特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该山地南侧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季多洪水。
材料二:下图西班牙位置简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年降水量数据。
地点
年降水量(mm)
甲
1267
乙
436
丙
335
(1)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比利牛斯山脉成为欧洲物种丰富地的自然原因。
(3)分析比利牛斯山脉南侧河流春季易发洪水的自然原因。
【答案】(1)该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空间差异大;由西北向东南减少;东、(中、)南部地区降水较少;西、北部沿海地区降水较丰富。(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
(2)是欧洲各地纬度位置较低地区,热量条件较充足;受大西洋影响更显著,降水条件好;山地地形,落差大,垂直分异明显;处于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交界地带,气候条件复杂。
(3)南坡冬季受西风影响,山地降雪(水)量较多;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水量大;支流众多,汇聚到干流后由于地势平坦排水缓慢。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描述,物种丰富的原因,洪水发生的原因。
【详解】(1)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图示区域的西、中、东部,结合表格中甲、乙、丙三地的年降水量可以推测该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空间差异大,由西北向东南减少,东、(中、)南部地区降水较少,西、北部沿海地区降水较丰富。
(2)本题考查某地物种丰富的原因,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比利牛斯山脉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较充足;受大西洋影响更显著,降水条件好;山地地形,落差大,垂直分异明显;处于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交界地带,气候条件复杂。
(3)比利牛斯山脉南侧河流春季的河流补给类型应该是主要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比利牛斯山脉南侧冬季受西风影响,山地降雪(水)量较多,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水量大。此外,该区域支流众多,汇聚到干流后由于地势平坦排水缓慢,容易引发洪水。
【点睛】1.物种丰富的原因答题模板:①热雨,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物种丰富温海,全年温和多雨,水热充足,物种丰富;②纬度较低且跨度较大,热量南北差异大;③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垂直带谱多;④远离大陆,位置偏远,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人迹罕至,人为破坏小;⑤交通不便和建设保护区,受干扰和破坏小,植被保存好。
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如: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台风等)——降水集中,多暴雨。②水系形态(如:流域广,支流多,干、支流汇合处,河水暴涨;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河床抬高)。③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调蓄能力降低)。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布沙漠被称为变色沙漠,是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海雾有时深入内陆50千米。研究发现,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纳米布沙漠内有呈新月形、线形以及星形的高大沙丘,其中星形沙丘“随风摆动”并不断长高。左图示意纳米布沙漠位置,右图示意星形沙丘景观及风向。
(1)简述沙子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至纳米布沙漠的外力作用过程。
(2)分析沙丘海岸向内陆逐渐由白色增深至红色的原因。
(3)推测沙丘在“随风摆动”过程中形成星形并长高的原因。
【答案】(1)上游山区的岩石风化后,经(奥兰治河)侵蚀,搬运至河口沉积;再经北上洋流搬运至纳米布沙漠沿岸沉积;受由沿海吹向陆地(西南)风的侵蚀、搬运,最后沉积于陆地形成沙漠。
(2)纳米布沙漠的沙子含有铁元素,遇空气和海雾中水汽易氧化呈红色;海岸带的沙子出露时间短,氧化程度低,颜色较浅;沙子经风从沿海搬运至内陆过程中,被氧化时间随之增长,颜色由白色逐渐增深至红色。
(3)当地盛行多种风向;沙丘在多风向影响下形成多条沙脊并组合成星形;星形沙丘在摆动过程中,风从多个方向搬运沙子向沙丘中部堆积,并不断向上推移,沙丘逐渐长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纳米布沙漠为材料,涉及外力作用、风成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可知,纳米布沙漠的沙子来自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岩石,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碎屑物质,经过河流的搬运作用,在河流入海口处,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在河口处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后经过沿岸洋流的搬运作用,在纳米布沙漠沿岸地区沉积下来;根据材料信息“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可知,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将沿岸地区沉积的物质带到纳米布沙漠沉积下来,形成沙漠。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可知,纳米布沙漠的沙子来自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富含铁元素的岩石,所以富含铁元素,被氧气氧化之后,会呈现红色;根据材料信息“海雾有时深入内陆50千米”可知,沿海地区海雾弥漫,分布时间较长,沙子受氧化的时间较短,氧化时间较短,颜色较浅;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沙漠的沙子是由沿海地区吹入内陆的,在被风从沿海吹倒内陆的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氧化,颜色较深,逐步由白色演变到红色。
【小问3详解】
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而形成,沙丘呈星形,说明当地具有多个风向,沙丘在多个风向的风力作用下,形成多条沙脊,组合到一起,形成星形;沙丘在随风摆动的过程中,沙子在风力的作用下,沿着沙脊不断向星形的中部推移,逐渐爬高,沙丘逐渐长高,星形沙丘逐渐发育。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省淅川县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后,当地的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处于“守水守穷”的困境。随着丹江口水库蓄水,大面积耕作层被水淹没。耕作层富含有机质和氮磷矿物,是不可再生的耕地精华,而水中的有机质、总氮磷含量超标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2013年淅川县采取移土培肥措施,在库区蓄水之前,将水库淹没区坡度6°以下40cm厚的耕作层剥离,转移至库区周边裸露的瘠薄坡地之上,改造形成了“层层梯田绕山转、道道山梁披绿装”的美丽景观。移土培肥等措施的实施使淅川县逐步从“守水守穷”走向“生态富民”。下图示意淅川县和丹江口水库位置。
(1)指出淅川县被确定为水源地后“守水守穷”的原因。
(2)分析移土培肥多选在平缓地带进行耕作层取土的主要原因。
(3)说明移土培肥给丹江口库区及淅川县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为保护水质,产业发展受限:矿产开采和工矿业发展受限;库区水产养殖业受限;耕地面临被淹没,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耕作业受限。
(2)地形平缓易堆积,土壤肥沃,取土品质高;坡度小,剥离土层后不易产生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小,不易出现坡体滑塌现象,有利于湖岸稳定;施工难度小,成本较低
(3)保护耕作层资源,保证粮食产量,提高农业收益;减少进入库区的有机质和氮磷含量,降低水质污染;剥离40Cm土层,增加库区库容量,提高丹江口水库蓄水能力;提高库区周边坡地的土壤肥力,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库区泥沙淤积。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和水库的开发建设
【详解】(1)南水北调的水源地要求水质清洁干净进而限制当地农业的生产过程中施肥和农药的使用;矿产开采和工矿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废气、废渣,因此会受到限制;淡水养殖因饲料和鱼类废弃物污染,也会受限;也会限制当地其它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2)地势平缓地带是河流泥沙沉积之处,形成肥沃的土壤,在加之当地常年耕种,耕作层富含有机质和氮磷矿物,在平缓地带取土转移至库区周边裸露的瘠薄坡地之上,效率高,节省化肥的的使用量;平缓地带坡度小,在此取土,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平缓地带坡度小,后不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平缓地带取土,难度小施工成本低。
(3)有利影响从提高水质、清理淤泥、扩大耕地面积和提供肥沃土壤等方面考虑。耕作层富含有机质和氮磷矿物,是不可再生的耕地精华,而水中的有机质、总氮磷含量超标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移土培肥可以减少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利于改善水质。库区的淤积减少,蓄水能力提高,减轻洪涝灾害。耕作层的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土壤费力,保证粮食生产,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
【点睛】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区,是河北省羊绒产业集聚区之一。清河县在其自然禀赋不明显、区位优势不突出的情况下,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加工销售集散中心。在传统羊绒产业形成初期,清河县的羊绒产业具有“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
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托当地羊绒产业基础,东高庄村快速成长为淘宝村,并通过农区特有的社会网络关系扩散至相邻村镇,后出现全国首批淘宝镇,并连续4年入围中国淘宝百强县,其电子商务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全国涉农电子商务三大模式之一“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清河模式”。
(1)分析清河县羊绒产业形成初期呈现“小规模,大群体”特征的原因。
(2)清河模式的形成条件。
(3)简述淘宝村的发展给清河县带来的效益。
(4)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当地羊绒产业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来降低损失。
【答案】(1)小规模:初期生产基础弱,没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生产规模小;大群体,生产羊绒的个体众多,集聚在清河县,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
(2)能人带动与社会关系网络;产业杰出和电子商务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政策支持等。
(3)淘宝村的发展能增加就业,提升工业化水平;促进当地城市化的发展;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经济收入等。
(4)改善乡镇交通条件;加强产品宣传;增加技术投入;打造自主名优品牌;延长羊绒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清河县羊绒产业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条件、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羊绒产业的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多为单户生产,生产规模小且较为分散;当地羊绒加工总量大,吸引大量生产商、企业聚集由此,工业数量多,其关联产业、辅助产业随之发展,形成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体系,从而形成产业大群体。
【小问2详解】
有能人效应,有较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农区特有的社会网络关系扩散至相邻村镇;电子商务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
【小问3详解】
羊绒生产加工等工业企业的发展,提升了工业化水平;羊绒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和商业水平的发展;淘宝村发展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基础设施完善和城市化的发展。
【小问4详解】
淘宝村进一步发展要改善交通和物流条件,这样可以提高乡镇产品外运的能力;考虑加大技术投入开发新的羊绒制品,加强产品的宣传,扩大消费市场;增加技术投入,同时加强宣传和培训,带动更多的人从事电子商务产业,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提升羊绒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还需发展多元化的产业运行模式,打造自主名优品牌,延长羊绒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
2024乌鲁木齐第六十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乌鲁木齐第六十八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乌鲁木齐六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乌鲁木齐六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乌鲁木齐市六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新疆乌鲁木齐市六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