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1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2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3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1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2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解析版docx、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7 醛 酮

    醛和酮是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必考点之一,题型比较固定,通常以新材料、新药物、新颖实用的有机物的合成为载体考查醛和酮的官能团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有机物结构简式的确定、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等。考题中常常提供已知信息以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
    预计2023年的高考仍然在选择题中考查醛和酮的结构和性质,在非选择题中考查官能团的转化。

    一、乙醛的化学性质
    二、醛类
    三、酮
    乙醛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可燃性
    乙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H3CHO+5O24CO2+4H2O。
    (2)催化氧化
    乙醛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酸的化学方程式:+O2。
    (3)与银氨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①中滴加氨水,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澄清,加入乙醛,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中:AgNO3+NH3·H2O==AgOH↓(白色)+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
    ③中:CH3CHO+2Ag(NH3)2OH2Ag↓+CH3COONH4+3NH3+H2O
    (4)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中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滴入乙醛,加热至沸腾后,③中溶液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中:2NaOH+CuSO4==Cu(OH)2↓+Na2SO4;
    ③中: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5)乙醛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强氧化剂氧化。
    2.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乙醛中的碳氧双键和烯烃中的碳碳双键性质类似,也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H3CHO+H2CH3CH2OH。
     (3)催化氧化
    乙醛在有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为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O+O22CH3COOH。
    (4)燃烧反应方程式:2CH3CHO+5O24CO2+4H2O。
    2.加成反应
    乙醛蒸气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H+H2CH3CH2OH。
    【小试牛刀】
    例1 下列关于乙醛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通常情况下乙醛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
    (2)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
    (3)乙醛的密度比水大,且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
    (4)乙醛能被银氨溶液氧化( )
    (5)乙醛催化氧化可生成乙醇( )
    (6)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  )
    (7)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  )
    (8)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乙醛和乙醇,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  )
    (9)用溴水可以检验CH2===CH—CHO中的醛基(  )
    (10)在酸性条件下,乙醛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
    答案:(1)×  (2)×  (3) × (4)√ (5)× (6)× (7)√  (8)× (9)× (10)×
    【典例】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醛和甲醛分子中都有醛基
    B.乙醛由乙基和醛基组成, 甲醛由甲基和醛基组成
    C.乙醇催化还原可生成乙醛
    D.乙醛的官能团是醛基,醛基的符号为 —COH
    【答案】A
    【解析】乙醛甲基和醛基组成醇CH3CHO,甲醛分子中没有甲基它的结构简式为HCHO;醛基的符号为 —CHO不能写成—COH。
    例2 下列有关银镜反应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先用热烧碱溶液洗,然后用蒸馏水洗涤
    B.向2%的稀氨水中加入2%的硝酸银溶液,制得银氨溶液
    C.可采用水浴加热,也能直接加热
    D.可用浓盐酸洗去银镜
    【答案】A
    【解析】做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必须洁净,如果内壁上有油污,则产生的银不易附着在试管壁上,一般用NaOH溶液促使油污发生水解反应而除去。配制银氨溶液一定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改变。水浴加热保证试管受热均匀,产生的银容易附着。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排在H的后边,用浓盐酸不能使其溶解,应用硝酸。
    【对点提升】
    对点1 关于银镜反应实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试管必须洁净,若试管内壁有油污,可用碱液煮沸试管后再洗净
    B.银氨溶液可现用现配,也可久置再用
    C.配制银氨溶液时,在氨水中加入少量 AgNO3溶液即可
    D.此实验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答案】A
    【解析】A项,油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在做银镜实验准备洁净试管时,加氢氧化钠加热几分钟后,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用清水冲洗即可得到干净的试管,故A正确;B项,银氨溶液,银氨溶液因转化成易爆的雷酸银而不能长期存放,必须现用现配,故B错误;C项,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然后,滴加稀氨水,直到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得到的无色溶液称为银氨溶液,故C错误;D项,因为水的沸点是100℃,用水浴加热的温度不可能超过100℃,水浴加热的温度是使反应容器内试剂受热温度均匀,且易于控制反应温度,直接加热受热不均匀且温度太高,银镜反应需水浴,故D错误。
    对点2 丙烯醛的结构式为CH2=CH—CHO。下列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在一定条件下与H2充分反应,生成1-丙醇
    C.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氧化性
    D.在一定条件下能被空气氧化
    【答案】C
    【解析】由于在丙烯醛中含有C=C双键,又含有-CHO所以它既有C=C的性质也有醛的性质。①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②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③催化加H2生成饱和一元醇,④被O2氧化,⑤发生银镜反应等。答案中A、B、D的叙述是正确的,C中在与Ag(NH3)2OH发生银镜反应时,表现为还原性,故选C。
    【巧学妙记】
    醛基的检验及定量规律

    银镜反应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反应原理
    R—CHO+2Ag(NH3)2OHRCOONH4+3NH3+2Ag↓+H2O
    R—CHO+2Cu(OH)2+NaOHRCOONa+Cu2O↓+3H2O
    反应现象
    产生光亮的银镜
    产生砖红色沉淀
    定量关系
    R—CHO~2Ag;HCHO~4Ag
    R—CHO~2Cu(OH)2~Cu2O;HCHO~4Cu(OH)2~2Cu2O
    注意事项
    (1)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2)银氨溶液随用随配,不可久置;
    (3)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4)醛用量不宜太多;
    (5)银镜可用稀HNO3浸泡洗涤除去
    (1)新制Cu(OH)2悬浊液要随用随配,不可久置;
    (2)配制新制Cu(OH)2悬浊液时,所用NaOH必须过量
    醛类
    1.醛
    (1)醛: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RCHO。甲醛是最简单的醛。饱和一元醛分子的通式为CnH2nO(n≥1)。
    (2)甲醛、乙醛
    物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水溶性
    甲醛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气体

    易溶于水
    乙醛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液体
    比水小
    与水互溶
    2.醛的化学通性
    (1)醛可被氧化为羧酸,也可被氢气还原为醇,因此醛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还原的关系为R—CH2OH
    (2)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失去氢原子或加入氧原子的反应,即加氧去氢。
    ②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即加氢去氧。
    3.甲醛
    (1)结构特点
    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其分子可以看成含两个醛基,如下图:

    (2)甲醛氧化反应的特殊性
    ①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 —CHO,当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可存在如下量的关系:1 mol HCHO~4 mol Ag;1 mol HCHO~4 mol Cu(OH)2~2 mol Cu2O
    ②甲醛与苯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
    nHCHO+n+nH2O
    ③甲醛与尿素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材料脲醛树脂。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醛的官能团是—COH( )
    (2)甲醛是甲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醛( )
    (3)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式符合CnH2nO的通式(  )
    (4)甲醛、乙醛、丙醛均无同分异构体( )
    (5)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 )
    (6)醛类物质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的反应均需在碱性条件下(  )
    (7)1 mol甲醛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可得到4 mol单质银(  )
    (8)检验醛基用的银氨溶液和氢氧化铜悬浊液都可长时间储存(  )
    (9)1 mol HCHO与足量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最多生成2 mol Ag( )
    (10)已知甲醛是平面形分子,则苯甲醛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
    (11)可用新制的Cu(OH)2来区分甲醛和苯甲醛(  )
    答案:(1) × (2) )× (3) √ (4)× (5)×  (6)√ (7) )×  (8)× (9)× (10)√ (11)×
    【典例】
    例1 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醛的官能团是
    B.所有醛中都含醛基和烃基
    C.一元醛的分子式符合CnH2nO的通式
    D.所有醛都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D
    【解析】醛的官能团是醛基(—CHO);醛分子中都含有醛基(—CHO),醛基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还原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甲醛中无烃基;只有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nH2nO。
    例2 分子式为C5H10O,且结构中含有的有机物共有(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答案】D
    【解析】分子式为C5H10O满足饱和一元醛、酮的通式CnH2nO,且结构中含有,故可以从醛类、酮类两方面考虑。醛类:可写为C4H9—CHO,因为C4H9—有4种结构,故醛有4种形式。酮类:可写为CH3COC3H7,因—C3H7有2种结构,故此种形式有2种,分别为CH3COCH2CH2CH3、CH3COCH(CH3)2;也可写成C2H5COC2H5,此种形式只有1种,所以酮类共有3种形式。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有机物共有4种+3种=7种。
    【对点提升】
    对点1 已知两个醛分子在NaOH溶液作用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羟基醛:

    如果将甲醛、乙醛、丙醛在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最多可以形成羟基醛的种类是(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D
    【解析】该反应的原理实际上是醛基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与羰基的加成,乙醛、丙醛中醛基的邻位碳原子上均有氢原子,而甲醛没有。故乙醛、丙醛分子中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分别与甲醛、乙醛和丙醛中的羰基加成可以生成6种羟基醛。
    对点2 某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可得21.6 g Ag,等量的该醛完全燃烧时,可生成5.4 g H2O和17.6 g CO2,则该醛可能是(  )
    A.乙醛(CH3CHO) B.丙烯醛(CH2==CH—CHO)
    C.丙醛(CH3CH2CHO) D.丁烯醛(CH2==CHCH2CHO)
    【答案】D
    【解析】n(Ag)=21.6 g÷108 g·mol-1=0.2 mol,一元醛的通式表示为R—CHO,由于选项中没有甲醛,则存在关系式:R—CHO~2Ag,故n(R—CHO)=0.1 mol,等量的该醛完全燃烧时,可生成5.4 g水和17.6 g CO2,水的物质的量为5.4 g÷18 g·mol-1=0.3 mol,根据氢原子守恒,该醛分子中含有H原子数目为6;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17.6 g÷44 g·mol-1=0.4 mol,根据碳原子守恒,该醛分子中含有C原子数目为4,综上分析该醛是丁烯醛(CH2=CH—CH2—CHO),答案选D。
    【巧学妙记】
    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注意事项
    1.银镜反应的注意事项
    (1)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2)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3)加热时不能振荡或摇动试管。
    (4)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加到沉淀恰好消失。
    (5)实验后,银镜用稀硝酸浸泡,再用水洗。
    2.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注意事项
    (1)新配制的Cu(OH)2悬浊液,配制时NaOH过量。
    (2)该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加热时须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
    (4)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出现黑色沉淀。

    1.酮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丙酮
    (1)丙酮是最简单的酮类化合物,结构简式为。
    (2)常温下丙酮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乙醇等混溶。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能催化加氢生成醇。
    【小试牛刀】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丙酮难溶于水,但丙酮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
    (2)水与丙酮能完全互溶的原因是两种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
    (3)环已酮()的一氯代物有3种(不包含立体异构) (  )
    (4)环己酮()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
    (5)酮类物质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不能被银氨溶液氧化,所以只能发生还原反应,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
    答案:(1) × (2)√ (3)√ (4)√ (5)×
    【典例】
    例1 有关醛、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醛和酮都能与氢气、氢氰酸等发生加成反应
    B.醛和酮都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C.碳原子数相同的醛和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D.不能用新制的Cu(OH)2来区分醛和酮
    【答案】A
    【解析】A项,醛的官能团为醛基,酮的官能团为羰基,醛基和羰基都能与氢气、氢氰酸等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B项,醛的官能团为醛基,酮的官能团为羰基,醛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而酮不能,故B错误;C项,碳原子数相同的醛和酮,其分子式可能不同,如CH2=CH—CHO与,只有分子式相同的醛与酮才是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项,醛的官能团为醛基,酮的官能团为羰基,醛基能与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发生氧化反应,酮的官能团为羰基,羰基不能与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发生氧化反应,能用新制的Cu(OH)2来区分醛和酮,故D错误。故选A。
    例2 下列关于醛、酮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的是( )
    A.CH3CHO+HCN
    B.CH3CHO+NH3
    C.CH3CHO+CH3OH
    D.
    【答案】C
    【解析】A项,CH3CHO与HCN发生加成反应,H原子加在醛基带负电荷的O原子上,—CN加在不饱和碳上,生成,故A正确;B项,CH3CHO与NH3发生加成反应,H原子加在醛基带负电荷的O原子上,—NH2加在不饱和碳上,生成,故B正确;C项,CH3CHO与CH3OH发生加成反应,H原子加在醛基带负电荷的O原子上,CH3O—加在不饱和碳上,生成,故C错误;D项,丙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丙醇,故D正确。
    【对点提升】
    对点1 醛、酮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原子,能与很多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下列试剂与醛、酮发生加成反应后不能增长碳链的是( )
    A.氨 B.甲醇 C.氢氰酸 D.甲醛
    【答案】A
    【解析】甲醇、氢氰酸、甲醛中均含有碳原子,与醛、酮发生加成反应后碳原子数增加,能增长碳链。氨不含碳,醛、酮与氨发生加成反应后碳原子数不变,不能增长碳链,故选A。
    对点2 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紫罗兰酮分子式是C13H22O
    B.1molβ—紫罗兰酮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β—紫罗兰酮属于酯类物质
    D.β—紫罗兰酮与等物质的量溴加成时,能生成3种产物
    【答案】D
    【解析】A项,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13H20O,故A错误;B项,碳碳双键和羰基都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β−紫罗兰酮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项,该有机物不含酯基,不属于酯类物质,故C错误;D项,分子中有2个位置不同的碳碳双键,可发生1,2加成或1,4加成,与1mol溴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3种不同产物,故D正确;故选D。
    【巧学妙记】
    1.常见的醛和酮
    名称
    结构简式
    状态
    气味
    水溶性
    用途
    甲醛
    HCHO
    气体
    刺激性
    易溶
    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
    乙醛
    CH3CHO
    液体
    刺激性
    易溶

    苯甲醛 

    液体
    杏仁味

    染料、香料的重要中间体
    丙酮

    液体
    特殊
    气味
    易溶
    有机溶剂、有机合成原料
    2.醛和酮的区别与联系

    官能团
    官能团位置
    结构通式



    醛基:
    碳链末端(最简单的醛是甲醛)
    (R为烃基或氢原子)

    羰基:
    碳链中间(最简单的酮是丙酮)
    (R、R′均为烃基)
    联系
    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脂肪醛和饱和一元脂肪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1.下列有机物不属于醛类物质的是(  )
    A. B.
    C.CH2==CHCHO D.
    【答案】D
    【解析】紧扣醛类物质的定义:醛是由烃基或氢和醛基(—CHO)相连构成的化合物。D项中不含醛基,故不属于醛类物质。
    2.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属于芳香烃
    C.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
    D.在加热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醇都能被空气中的O2所氧化,生成对应的醛
    【答案】C
    【解析】乙醛中含有—CH3,形成四个单键,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共面,A项错误;B中物质含有C、H、O三种元素,属于烃的衍生物,B项错误;只有分子结构中含有—CH2OH结构片段的醇才能被氧化为醛,D项错误。
    3.某同学用1mL2mol·L—1的CuSO4溶液与4mL0.5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0.5 mL4%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未见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乙醛量太少 B. 硫酸铜的量少 C. NaOH的量少 D. 加热时间不够
    【答案】C
    【解析】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醛基,必须在碱性环境下。而本题中:n(CuSO4)= 0.001mol ,n(NaOH)=0.002mol。根据:CuSO4+2NaOH = Cu(OH)2↓+ Na2SO4可知CuSO4过量而NaOH不足,所以实验失败。
    4.某3 g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为(  )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
    【答案】A
    【解析】因1 mol一元醛通常可以还原得到2 mol Ag,现得到0.4 mol Ag,故醛为0.2 mol,该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15,此题似乎无解,但可联想1 mol甲醛可以得到4 mol Ag,即3 g(0.1 mol)甲醛可得到43.2 g(0.4 mol)Ag,符合题意。
    5.有机物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KMnO4酸性溶液,再加银氨溶液,微热
    B.先加溴水,再加KMnO4酸性溶液
    C.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溴水
    D.先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微热,酸化后再加溴水
    【答案】D
    【解析】A项,有机物A中所含的官能团有和—CHO,二者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A错误;B项,有机物A中所含的官能团有和—CHO,二者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溴水褪色,B错误;C项,先加银氨溶液,微热,能检验出—CHO,但发生银镜反应之后的溶液仍显碱性,溴水与碱能发生反应,使之褪色,不一定是含有碳碳双键,C错误。D项,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微热后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能检验出—CHO,但发生反应之后的溶液仍显碱性,所以先酸化,再加入溴水,溴水褪色说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D正确。
    6.酚醛树脂具有绝缘、阻燃等性能,由苯酚和甲醛合成酚醛树脂的反应如下:
    n +nHCH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是2n-1
    B.常温下 比 更难溶于水
    C.1 mol HCHO与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以生成2 mol Ag
    D. 的单体是 和HCHO
    【答案】D
    【解析】A项,由氧原子守恒可知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是n-1,故A错误;B项,含有的羟基数目越多,越易溶于水,则 易溶于水,故B错误;C项,1mol HCHO含有2mol醛基,则最多可以生成4 mol Ag,故C错误;D项, 为苯酚和甲醛的缩聚产物,即单体为 和HCHO,故D正确。故选D。
    7.1,5一戊二醛(简称GA)是一种重要的饱和直链二元醛,2%的GA溶液对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戊二醛分子式为C5H8O2,符合此分子式的二元醛有5种
    B.1 mol戊二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得2 mol银
    C.戊二醛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戊二醛经催化氧化可以得到的戊二酸有4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戊二醛可以看作两个醛基取代了丙烷中的两个氢原子,丙烷的二取代物有四种。所以戊二醛有四种同分异构体。戊二醛具有二元醛的通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得4 mol银。
    7.化合物A是一种新型杀虫剂,下列关于化合物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显紫色
    B.能发生取代反应和银镜反应
    C.化合物A是芳香族化合物
    D.与H2完全加成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A分子中不含苯环,也没有酚羟基,则A、C错误;A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两个醛基和一个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银镜反应,B项正确;与H2反应时1 mol A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8.乙烯酮的结构简式为CH2=C=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可由乙酸分子内脱水得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mol乙烯酮与1molH2完全反应生成1mol乙醇
    B.乙烯酮中所有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C.乙烯酮与水反应生成乙酸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D.乙烯酮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A
    【解析】A项,碳碳双键、碳氧双键均可发生加成反应,1mol乙烯酮与1molH2完全反应生成1mol乙醛,故A错误;B项,乙烯酮中间的碳采用sp杂化,为直线形,另一个碳采用sp2杂化,平面三角形,乙烯酮中所有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内,故B正确;C项,乙烯酮与水反应生成乙酸的反应,碳碳双键与水加成,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D项,乙烯酮与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A。
    9.企鹅酮()可作为分子机器的原材料。下列关于企鹅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发生取代反应
    C.1mol企鹅酮转化为C10H21OH需消耗3molH2
    D.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可能共平面
    【答案】C
    【解析】A项,企鹅酮中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B项,含有单键碳原子上可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C项,1mol企鹅酮含2摩尔碳碳双键和1摩尔羰基,都能和H2加成,加成产物为C10H19OH,需消耗3molH2,C错误;D项, 环上有一个碳原子连有两个甲基,这个碳原子以碳碳单键和四个碳原子相连,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可能共平面,D正确;故选C。
    10.人们能够在昏暗的光线下看见物体,是因为视网膜中的“视黄醛”吸收光线后,其分子结构由顺式转变为反式(如图所示),并从所在蛋白质上脱离,这个过程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大脑。下列有关“视黄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黄醛”属于烯烃
    B.“视黄醛”的分子式为C20H15O
    C.“视黄醛”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D.在金属镍催化并加热条件下,1 mol“视黄醛”最多能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因烯烃只含C、H元素,而“视黄醛”中含有O元素,则不属于烯烃,故A错误;由结构可知,每个折点都有1个C原子,则1个“视黄醛”分子中含有19个C原子,故B错误;分子中含有—CHO,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视黄醛”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故C正确;1个“视黄醛”分子中含有5个碳碳双键和1个醛基,所以在金属镍催化并加热条件下,1 mol“视黄醛”最多能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11.α­鸢尾酮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α­鸢尾酮可与某种酚互为同分异构体
    B.1 mol α­鸢尾酮最多可与3 mol H2加成
    C.α­鸢尾酮能发生银镜反应
    D.α­鸢尾酮经加氢→消去→加氢可转变为
    【答案】C
    【解析】题给酮的结构中含有1个六元环、2个碳碳双键和1个碳氧双键,故其某种同分异构体中可含有1个苯环,余下的碳原子可作为烷基取代基,氧原子构成羟基,该羟基若与苯环直接相连,则为酚,A说法正确;该酮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1个羰基,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氢气加成,且1 mol碳碳双键和1 mol羰基分别消耗1 mol氢气,故1 mol α­鸢尾酮最多可与3 mol H2加成,B说法正确;酮中的羰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说法错误;该酮加氢后得醇,通过醇的消去反应得烯烃或,烯烃通过加氢后得,D说法正确。
    12.肉桂皮是肉桂树的树皮,常被用作药物和食用香料,有效成分为肉桂醛。从肉桂皮中提取肉桂醛的主要流程如下:
    肉桂皮肉桂油肉桂醛粗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肉桂醛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且不应过量
    B.肉桂醛可溶于乙醇
    C.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肉桂醛长期置于空气中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肉桂皮的有效成分为肉桂醛,常被用作药物和食用香料,但不应过量,故A正确;肉桂醛、乙醇均是有机物,二者相似相溶,故B正确;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容易和氢气发生还原反应C正确;肉桂醛含有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长期置于空气中容易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13.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广泛应用于牙膏、糖果及调味品中,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得:+CH3CHOCHCHO+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肉桂醛的分子式为C9H8O
    B.检验肉桂醛中是否有残留的苯甲醛:加入酸性KMnO4溶液,看是否褪色
    C.1mol肉桂醛完全燃烧消耗10.5molO2
    D.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醛基、碳碳双键
    【答案】B
    【解析】根据肉桂醛的结构简式确定其分子式为C9H8O,A正确;检验肉桂醛中是否有残留的苯甲醛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因为肉桂醛中含有的碳碳双键和醛基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错误;根据肉桂醛的化学式可知,1mol肉桂醛完全燃烧消耗10.5molO2,C正确;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D正确。
    14.环己酮和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己酮缩乙二醇,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HOCH2CH2OH→(环己酮缩乙二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环己酮缩乙二醇的反应是缩聚反应
    B.环己酮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C.环己酮缩乙二醇的一氯代物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环己酮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答案】B
    【解析】A项,由结构简式可知,环己酮缩乙二醇不是高聚物,则生成环己酮缩乙二醉的反应不是缩聚反应,故A错误;B项,环己酮放生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一定条件下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属于还原反应,故B正确;C项,由结构简式可知,环己酮缩乙二醇的结构对称,分子中含有4类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4种,故C错误;D项,由结构简式可知,环己酮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则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D错误;故选B。
    15.已知两个醛分子在NaOH溶液作用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羟基醛:

    肉桂醛F(分子式为C9H8O)在自然界存在于桂油中,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调味油,工业上主要是按如下路线合成:

    已知:反应⑥为含羟基的物质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分子内脱水的反应;反应⑤为碱性条件下醛醛加成反应。请回答:
    (1)肉桂醛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反应的类型:①________,④________。
    (3)符合下列要求的E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苯环上有两个处于对位的取代基,其中有一个是甲基,且属于酯类)。
    【答案】(1)  羟基、醛基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3)3
    【解析】通过反应条件和信息可知,A为CH3CH2OH,B为CH3CHO,C为苯甲醇(),D为苯甲醛(),E为,F为为。(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为;E为,含有羟基、醛基两种含氧官能团。(2)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反应③为氯代烃的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NaCl;反应①是乙烯的加成反应;反应④是羟基的氧化反应。(3)苯环上有两个处于对位的取代基,其中有一个是甲基,且属于酯类,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分别为、。
    16.苯乙酮()是最简单的芳香酮,它是制备药物、调味剂、有机高聚物和催泪瓦斯等物质的中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乙酮分子中最多有______个原子共面。
    合成苯乙酮有如下两条路线: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A的化学名是___________。
    (3)反应②属于取代反应,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D很不稳定,可以发生合成路线中的两种分解反应,从而各自生成除路线图中标明的另一种产物。写出D分解后的另一种产物的结构简式:分解反应①_________;分解反应②_________。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苯乙酮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A.芳香族化合物 B.只有一个环 C.苯环上一氯代物有2种
    【答案】(1)15 (2)取代反应异丙基苯(或异丙苯)
    (3)+CH3COCl+HCl(4)CH3OH;
    (5)、
    【解析】(1)根据苯、甲烷及乙烯的基本结构特点可推测苯乙酮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原子最多有15个。(2)乙烯被氧化生成B(乙醛),B被氧化生成C(乙酸),乙酸与SOCl2反应生成CH3COCl,故反应①属于取代反应;A分子中苯环上含有异丙基,故其化学名称为异丙基苯(或异丙苯)。(3)根据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可推测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Cl+HCl。(4)根据原子守恒可推知,路线图中D的两种分解反应生成的另一种产物分别为CH3OH和。(5)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说明苯环上有两个不同的取代基且处于对位,由此可写出两种同分异构体。

    1.(2022·安徽省百校联盟高三联考)安息香(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可作医药中间体,也可用于染料生产,下列关于安息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14H12O2
    B.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C.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10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1mol DL-安息香最多消耗7mol H2
    【答案】C
    【解析】A项,由结构简式可知,DL-安息香的分子式为C14H12O2,故A正确;B项,由结构简式可知,与羟基相连的碳原为饱和碳原子,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则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故B正确;C项,由结构简式可知,苯环上的氢原子类型有6种,则DL-安息香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6种,故C错误;D项,由结构简式可知,DL-安息香含有的苯环和羰基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 DL-安息香最多消耗7mol氢气,故D正确;故选C。
    2.(2022·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盐酸小檗碱片(盐酸黄连素片)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病原菌所致的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合成小檗碱盐酸盐的必需中间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质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B.该物质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C.该物质中3个氧原子可能共平面
    D.该物质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A项,该物质与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B项,该物质有共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错误;C项,苯环是平面型结构,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原子共平面,由于单键可旋转,醛基是平面型结构,则3个氧原子可能共平面,C正确;D项,该物质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D正确;故选B。
    3.(2022·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质检)某小组同学用乙醛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时,补充做了以下实验。
    已知[Ag(NH3)2]+Ag++2NH3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无需加热,说明碱性条件有利于银氨溶液与乙醛的反应
    B.实验①加入NaOH后,溶液中c(NH4+)增大
    C.实验表明,乙醛还原的是二氨合银离子中的银元素
    D.对比实验①和②知,形成二氨合银离子后银元素的氧化性降低
    【答案】A
    【解析】在溶液中,存在如下两个平衡体系:[Ag(NH3)2]+Ag++2NH3,NH3+H2ONH4++OH-。A项,对比实验①和②,加入NaOH和浓氨水后,溶液的pH仍相同,即碱性相同,所以不能说明碱性条件有利于银氨溶液与乙醛的反应,A不正确;B项,实验①加入NaOH后,Ag++OH-=AgOH↓,会使[Ag(NH3)2]+Ag++2NH3平衡正向移动,溶液中c(NH3)增大,则NH3+H2O NH4++OH-平衡也发生正向移动,所以c(NH4+)增大,B正确;C项,实验现象为产生光亮的银镜,则表明乙醛还原的是二氨合银离子中的银元素,C正确;D项,实验②中,加入浓氨水,增大了溶液中的c(NH3),[Ag(NH3)2]+Ag++2NH3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从而表明形成二氨合银离子后银元素的氧化性降低,D正确;故选A。
    4.(2022·云南省弥勒市一中月考)有机物X、Y、Z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的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Y和Z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来鉴别
    C.Y在一定条件下与2molH2反应可转化为Z
    D.X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反应时生成产物只有一种
    【答案】C
    【解析】A项,Z的六元环上有四种氢原子、则六元环上一氯代物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A错误;B项,碳碳双键、醛基和——CH2OH均能被KMnO4溶液氧化,故Y和Z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鉴别,B错误;C项,碳碳双键、醛基均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Y在一定条件下与2molH2反应可转化为Z,C正确;D项,X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可发生1,2-加成或1,4-加成,则反应时生成产物不止一种,D错误;故选C。
    5.(2022·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某种药物中间体D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CHO+-CH2CHO+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名称是2-甲基丙醛
    B.D分子可能有两种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
    C.不能用溴水证明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D.A、B、C互为同系物
    【答案】D
    【解析】A项,物质A含有醛基,母体是丙醛,甲基取代在2号碳上,命名为2-甲基丙醛,A正确;B项,物质C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物质D有或两种结构,B正确;C项,物质C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溴水褪色,不能用溴水证明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C正确;D项,物质A只含有醛基,物质C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两者官能团不同,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D错误;故选D。
    6.(2022·江苏省连云港市调研考试)一种合成中间体Z可通过如下转化得到。

    下列有关X、Y、Z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X中含有2mol碳氧π键
    B.X、Y均能与银氨溶液反应
    C.X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
    D.Z与足量加成后的产物分子中含3个手性碳原子
    【答案】D
    【解析】A项,双键中含有1个π键,则由结构简式可知,1mol X中含有1mol碳氧π键,故A错误;B项,由结构简式可知,Y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故B错误;C项,苯环和醛基为平面结构,由于单键可以旋转,所以X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故C错误;D项,由结构简式可知,一定条件下Z分子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分子中含有3个连有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故D正确;故选D。
    7.(2022·江苏省盐城市调研考试)有机化合物X转化为Y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X、Y中sp3杂化碳原子数相等
    B.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X、Y
    C.化合物Y存在顺反异构体
    D.Y与足量HBr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答案】B
    【解析】A项,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X、Y分子中都含有2个sp3杂化的饱和碳原子,故A正确;B项,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X、Y分子中都含有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醛基,则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X、Y,故B错误;C项,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Y分子中碳碳双键的两个碳原子连有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同,存在顺反异构体,故C正确;D项,由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Y分子与足量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或,和分子中都含有1个连有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故D正确;故选B。
    8.(2022·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模拟预测)麝香酮具有芳香开窍、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小剂量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可用如图反应制备: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所有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B.麝香酮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氧化反应
    C.环十二酮(分子式为C12H22O) 与麝香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D.X、Y均难溶于水,麝香酮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A项,根据X的结构简式,含有碳碳双键,根据乙烯的空间构型为平面,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共面,因此X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B项,麝香酮中含有烷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多数有机物能够燃烧,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B正确;C项,麝香酮的分子式为C16H30O,与环十二酮分子式不同,它们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项,X、Y不含亲水基,不溶于水,麝香酮难溶于水,故D错误;答案为B。
    9.(2022·江苏省泰州中学月考)酮洛酚(Y)是一种非甾(zāi)体抗炎药,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说法正确的是( )
    A.X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B.1molX中含有1mol碳氧π键
    C.1molY最多能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Y在水中的溶解度比X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答案】D
    【解析】A项,中*标志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A项错误;B项,X中含有的1个酮羰基、1个酯基中都含有碳氧π键,1molX中含有2mol碳氧π键,B项错误;C项,Y中含有的2个苯环、1个酮羰基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1molY最多能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D项,对比X、Y的结构简式,X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转化成Y,X中的酯基最终水解成Y中的羧基,羧基属于亲水基,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故Y在水中的溶解度比X在水中的溶解度大,D项正确。故选D。
    10.(2022·山东省邹平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贝里斯—希尔曼反应条件温和,其过程具有原子经济性,示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Ⅰ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C.Ⅱ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D.Ⅲ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A项,Ⅰ中含有—CH3,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错误;B项,该反应中Ⅰ含有的C=O发生加成,B正确;C项,Ⅱ含有碳碳双键、羰基,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六元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D项,Ⅲ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正确;故选A。
    11.(2022·山东省淄博市高三教学质量摸底检测)间甲氧基苯甲醛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间甲基苯酚可用于医院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反应①为取代反应,反应②为氧化反应
    C.B分子中最多有15个原子共平面
    D.C分子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答案】D
    【解析】A项,间甲基苯酚含有酚羟基可用于医院等公共场所的消毒、也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A正确;B项,反应①为酚羟基上的H被甲基取代,是取代反应,反应②产物为,是甲基被氧化为醛基,为氧化反应,故B正确;C项,苯是平面型分子,由于单键可旋转,则B分子中最多有15个原子共平面,故C正确;D项,C分子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共4种,故D错误;故选D。
    12.(2022·河北省邯郸市高三期末考试)吡喃酮是合成吡喃酮类物质的基本原料,α-吡喃酮和γ-吡喃酮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α-吡喃酮和γ-吡喃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α-吡喃酮和γ-吡喃酮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B.α-吡喃酮和γ-吡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C.相同物质的量的α-吡喃酮和γ-吡喃酮与H2发生加成反应时消耗H2的量不相等
    D.α-吡喃酮与Br2按1:1加成时可生成三种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A
    【解析】A项,α-吡喃酮含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y-吡喃酮不含酯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错误;B项,α-吡喃酮和γ-吡喃酮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正确;C项,由于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相同物质的量的α-吡喃酮和γ-吡喃酮与H2发生加成反应时消耗H2的量不相等,C项正确;D项,α-吡喃酮具有共轭二烯结构,与Br2按1 : 1加成时可生成三种产物,D项正确;故选A。
    13.(2022·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统测)醛(酮)中与直接相连的C上的H与另一分子醛(酮)的加成后生成羟基醛(酮)的反应称为羟醛缩合反应。利用该反应合成异丙叉酮(MO)的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O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B.②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C.和CH3CHO的混合物按①中原理反应,最多得到3种羟基醛
    D.在有机合成中可以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增长碳链
    【答案】C
    【解析】A项,MO左边的碳碳双键连有两个相同的集团-CH3,故无顺反异构体,故A正确;B项,②为分子内去水生成不饱和碳碳双键的消去反应,故B正确;C项,HCHO和CH3CHO的混合物按①中原理反应,可得CH2(OH)CH2CHO,CH3CH(OH)CHO两种羟基醛,故C错误;D项,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可以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增长碳链,故D正确;故选C。
    14.(2022·江苏省高邮市高三学情调研)异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Z的部分合成路线如图:

    下列有关化合物X、Y和Z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足量H2反应后,产物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B.1molY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
    C.1molZ中含有4mol碳氧π键
    D.用NaHCO3溶液可以鉴别Y和Z
    【答案】D
    【解析】A项,X与足量H2反应后的产物为,有图中*号所示4个手性碳原子,A错误;B项,酯基、酚羟基能与NaOH反应,酯基水解后还能生成一个酚羟基,则1molY最多能与4mol NaOH反应,B错误;C项,碳碳双键中含有一个碳氧π键,苯环中的为大π键,不是碳氧π键,C错误;D项,Z中含有羧基,能与NaHCO3反应,而Y中的酯基及酚羟基均不与NaHCO3反应,故能用饱和NaHCO3溶液鉴别Y和Z,D正确;故选D。
    15.(2022·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List)、大卫·麦克米兰(David W。C.MacMillan),以表彰在“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中的贡献,用脯氨酸催化合成酮醛反应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可发生消去反应形成双键 B.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C.该反应原子利用率100% D.脯氨酸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B
    【解析】A项,c中含羟基,可发生消去反应形成双键,A项正确;B项,该反应由两个反应物得到一个产物,为加成反应,B项错误;C项,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进入目标产物c,原子利用率100%,C项正确;D项,两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故选B。
    16.(2022·吉林省抚松县第一中学质检)生姜又名百辣云,其中的辣味物质统称为“姜辣素”,生姜中的风味成分及相互转化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有机物都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B.姜醇类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姜酮的同系物
    C.1 mol姜烯酚类最多可以和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相同物质的量的上述三种有机物分别与溴水反应时,姜烯酚类消耗的Br2最多
    【答案】B
    【解析】A项,三种有机物均含酚羟基、都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A正确;B项,姜醇类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含2个酮羰基、姜酮只含1个酮羰基、所含官能团数目不同、不互为同系物,B不正确;C项,苯环、酮羰基和碳碳双键均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1 mol姜烯酚类最多可以和5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D项,三种有机物均含酚羟基、都能与溴水发生反应、且都有酚羟基邻位的1个H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姜烯酚类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反应,则相同物质的量的上述三种有机物分别与溴水反应时,姜烯酚类消耗的Br2最多,D正确;故选B。
    17.(2022·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二模)我国科学家率先实现了常温下由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下面流程是其中重要的3步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1中H2前面系数n=3
    B.反应2中甲醇发生氧化反应
    C.加热条件下 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D.DHA属于二元羧酸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元素守恒可配平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则n=3,A正确;B项,反应2中CH3OH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甲醛,CH3OH发生去氢氧化反应,B正确;C项,甲醛含醛基,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D项,根据DHA的结构简式可看出,分子中含羟基和羰基,不含羧基,不属于二元羧酸,D错误;故选D。
    18.(2022·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利用苯基亚磺亚胺酸酰氯氧化醇制备醛、酮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的优点,已知-R1和-R2均为烷烃基或氢原子,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②为取代反应
    B.反应③中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断裂与形成
    C.若为,则产物可能为甲醛
    D.该历程的总反应为
    【答案】B
    【解析】A项,从图中可知,反应②为取代了中的Cl,是取代反应,A正确;B项,反应③中存在极性键S-O、C-H的断裂和极性键N-H的形成,没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B错误;C项,若为CH3OH,则R1和R2均为H,故产物为甲醛,C正确;D项,根据图示,参与反应的物质是、,从该体系出来的物质是、和HCl,参与了反应,但没有发生改变,是为催化剂,故该历程的总反应为,D正确;故选B。
    19.(2022·广东省深圳市联考)某兴趣小组针对银镜的制备与去除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I.制备银镜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中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有_______(填标号)。
    A.边振荡盛有2%的AgNO3溶液的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氨水,使最初产生的沉淀溶解,得到银氨溶液
    B.[Ag(NH3)2]OH是配位化合物,配位原子是N,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2
    C.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mL乙醛中,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银镜
    D.只有醛类物质才能发生银镜反应
    II.去除银镜
    (2)用一定浓度的HNO3去除银镜,此法的缺点是_______。
    (3)利用Fe(NO3)3溶液去除银镜:
    i.配制溶液:配制250mL0.10mol·L-1 Fe(NO3)3溶液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有①_______。
    ii.将4mL0.10mol·L-1 Fe(NO3)3溶液(pH≈2)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充分振荡,银镜部分溶解。于是,进行如下相关实验探究。
    猜想a:氧化了Ag;猜想b:时,NO3-氧化了Ag
    为验证猜想,设计如下实验。
    (限选试剂:A.0.02mol·L-1 HNO3溶液B.0.01mol·L-1 HNO3溶液
    C.0.58mol·L-1 KNO3溶液D.0.60mol·L-1 NaNO3溶液)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述溶解银镜后的溶液,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
    ②____
    猜想a成立,溶解银镜的离子方程式为③___
    将④___(填试剂对应标号)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取4mL混合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充分振荡
    银镜不溶解
    猜想b不成立
    (4)利用FeCl3溶液去除银镜:将4mL0.10mol·L-1 FeCl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振荡,银镜全部溶解,且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分离得到的白色沉淀置于试管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该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相同条件下,FeCl3溶液比Fe(NO3)3溶液去除银镜更彻底,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1)CD
    (2)产生氮氧化物污染环境
    (3)  250mL容量瓶     产生蓝色沉淀     Fe3++Ag=Fe2++Ag+     AC
    (4) AgCl+2NH3=[Ag(NH3)2]++ Cl-或AgCl+2NH3·H2O =[Ag(NH3)2]++ Cl-+ 2H2O
    (5) Fe3+与Ag的反应是可逆反应,Cl-与Ag+反应产生难溶的AgCl沉淀,降低了Ag+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去除银镜更彻底
    【解析】(1)A项,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边振荡盛有2%的AgNO3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故A正确;B项,[Ag(NH3)2]OH是配位化合物,银离子提供空轨道,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配位原子是N,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2,故B正确;C项,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mL乙醛中,不能保证溶液显碱性,而银镜实验必须在碱性环境里发生,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时温度太高,应水浴加热,故C错误;D项,含-CHO的有机物均可发生银镜反应,如醛类、HCOOH、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故D错误;(2)用一定浓度的HNO3 去除银镜生成硝酸银和氮的氧化物、水,此法的缺点是产生氮氧化物污染环境;(3)i.配制溶液:配制250mL0.10mol·L-1 Fe(NO3)3溶液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根据配制步骤,还需要①250mL容量瓶。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ii.取少量上述溶解银镜后的溶液,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反应中有亚铁离子产生,说明:Fe3+氧化了Ag,猜想a成立,溶解银镜的离子方程式为Fe3++Ag=Fe2++Ag+;将④A.0.02mol·L-1 HNO3溶液、C.0.58mol·L-1 KNO3溶液(填试剂对应标号)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取4mL混合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充分振荡,银镜不溶解,说明:pH≈2时,NO3-没有氧化Ag,猜想b不成立;(4)利用FeCl3溶液去除银镜:将4mL0.10mol·L-1 FeCl3溶液,加入有银镜的试管中振荡,银镜全部溶解,且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为AgCl,将分离得到的白色沉淀置于试管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形成二氨合银离子,溶于水,该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Ag(NH3)2]++ Cl-或AgCl+2NH3·H2O =[Ag(NH3)2]++ Cl-+ 2H2O;(5)相同条件下,FeCl3溶液比Fe(NO3)3溶液去除银镜更彻底,其原因Fe3+与Ag的反应是可逆反应,Cl-与与Ag+反应产生难溶的AgCl沉淀,降低了Ag+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去除银镜更彻底。
    20.(2022·江苏省扬州中学质检)化合物是一种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1)写出D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D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_。
    (2)F→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3)C的分子式为C11H14O2,则C的结构简式:_______。
    (4)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分子中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已知:。设计以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___
    【答案】(1)     酮羰基     sp2、sp3 (2)消去反应
    (3)(4)或
    (5)
    【解析】与在AlCl3存在下反应生成,与Zn—Hg、HCl反应生成C, C与PPA反应生成,C的分子式为C11H14O2,则C的结构简式为;与(CH3)2CHMgBr反应生成E,E与H+反应生成F,F在P2O5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G。(1)D的结构简式为,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酮羰基;D中苯环碳原子和酮羰基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其余碳原子都是饱和碳原子,采取sp3杂化;(2)对比F、G的结构简式,F→G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3)根据分析,C的结构简式为;(4)B的结构简式为,B的分子式为C11H12O3,不饱和度为6;B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CHO,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酚羟基,分子中只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说明结构对称性高,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5)对比与的结构简式,可仿流程中D→E→F,故利用题给已知,由与Mg、乙醚反应合成;与NaOH水溶液、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与H+作用得到,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1.【2022·浙江省1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石油气是纯净物 B.工业酒精中往往含有甲醇
    C.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 D.许多水果和花卉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含有酯
    【答案】A
    【解析】A项,液化石油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A不正确;B项,工业酒精中往往含有甲醇,不能利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B正确;C项,福尔马林是含甲醛37%-40%的水溶液,C正确;D项,水果与花卉中存在酯类,具有芳香气味,D正确;故选A。
    2.【2021•北京卷】黄芩素是黄芩中含量最高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黄芪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B.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C.在空气中能被氧化 D.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答案】A
    【解析】A项,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醚键、羰基三种官能团,A错误;B项,黄芩素分子中含有酚羟基,由于酚的酸性比NaHCO3强,所以黄芩素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NaHCO3,B正确;C项,酚羟基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正确;D项,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由于羟基所连的苯环的邻、对位有H原子,因此可以与浓溴水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可以与H2等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故选A。
    3.【2020•新课标Ⅲ卷】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答案】D
    【解析】A项,该物质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项,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含有21个碳原子,故B正确;C项,该物质含有羟基,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D项,该物质含有普通羟基和酚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故D错误;故选D。
    相关试卷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9《化学实验基础》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9《化学实验基础》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9《化学实验基础》精选题解析版docx、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9《化学实验基础》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2《核酸》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2《核酸》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2《核酸》精选题解析版docx、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2《核酸》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0《糖类》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0《糖类》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0《糖类》精选题解析版docx、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40《糖类》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37《醛酮》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