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71244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PPT+教案】
第三课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迢迢牵牛星》,谁能来背诵一下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这首古诗与我国的哪个节日和传说有关吗?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里又有哪些习俗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节日里的一些习俗,更是丰富文化的一种体现,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处处可见节日习俗的影子。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两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寒食》《十五夜望月》猜一猜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个节日的习俗?寒食节习俗中秋节习俗听读课文 听读《寒食》和《十五夜望月》,纠正字音,读好节奏。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字词学习诸侯 栖息 乌鸦 hóu qīyā读音:qī 组词:侯爵 公侯 书写指导: “ ”横画间距均匀,最后两笔撇和捺伸展稳住重心。造句: 他因为功勋卓著,所以被封为侯爵。读音:qī 组词:栖息 栖身之处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木”捺改点,竖为垂露竖。造句: 春天,小燕子从南方飞来,栖息在农家的房梁上。读音:yā 组词:老鸦 鸦雀无声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牙”竖钩长而偏右;“鸟”笔画紧凑。造句: 乌鸦是一种益鸟。寒 食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你知道“寒食”是什么意思吗?关于这个传统节日,你有哪些了解? 《寒食》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节禁烟火,只能吃现成的食物,是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相传是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因为与清明节相隔太近,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已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约在贞元初去世。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在“大历十才子”中颇有盛名。他的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流传名句甚多。如“雨余衫袖冷,风急马蹄轻”(《送故人归鲁》)、“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送冷朝阳还上元》)、“蝉声驿路秋山里,草色河桥落照中”(《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都可代表其风格。今存《韩君平集》三卷,事迹参见《唐才子传校笺》卷四。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天的京城。皇城里的柳树。白天之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宫中传赐新火。泛指权贵豪门。入夜时分之景。整 诗 释 义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来。古 诗 背 景 《寒食》是一首讽刺诗,这首诗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得到宫中传赐的新火。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思 考 问 题1. 《寒食》中体现了哪种习俗? 禁火2. 在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由“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想象到了柳絮飞舞、鲜花盛开、杨柳随风摆动的美丽画面。十五夜望月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整 诗 释 义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王建(768-825): 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 “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诗的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诗的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方法:《寒食》抓住“飞花”“御柳斜”交代了时间。《十五夜望月》则抓住“地白”“树栖鸦”“冷露”“湿桂花”交代了中秋夜这个特定的日子。运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丝绦”交代了时间是春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说明是春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说明是初夏季节。抓住景物的特点理清古诗所写的时间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1. 背诵两首古诗。2. 回顾一下自己所学古诗,想一想有哪些古诗是描写 传统节日的,和大家分享交流,并说一说这些传统 节日有哪些习俗?3. 除了在课本中积累的这些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你在课外还积累了哪些?
第三课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配统编教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迢迢牵牛星》,谁能来背诵一下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这首古诗与我国的哪个节日和传说有关吗?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里又有哪些习俗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节日里的一些习俗,更是丰富文化的一种体现,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处处可见节日习俗的影子。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两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寒食》《十五夜望月》猜一猜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个节日的习俗?寒食节习俗中秋节习俗听读课文 听读《寒食》和《十五夜望月》,纠正字音,读好节奏。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字词学习诸侯 栖息 乌鸦 hóu qīyā读音:qī 组词:侯爵 公侯 书写指导: “ ”横画间距均匀,最后两笔撇和捺伸展稳住重心。造句: 他因为功勋卓著,所以被封为侯爵。读音:qī 组词:栖息 栖身之处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木”捺改点,竖为垂露竖。造句: 春天,小燕子从南方飞来,栖息在农家的房梁上。读音:yā 组词:老鸦 鸦雀无声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牙”竖钩长而偏右;“鸟”笔画紧凑。造句: 乌鸦是一种益鸟。寒 食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你知道“寒食”是什么意思吗?关于这个传统节日,你有哪些了解? 《寒食》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节禁烟火,只能吃现成的食物,是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相传是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因为与清明节相隔太近,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已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约在贞元初去世。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在“大历十才子”中颇有盛名。他的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流传名句甚多。如“雨余衫袖冷,风急马蹄轻”(《送故人归鲁》)、“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送冷朝阳还上元》)、“蝉声驿路秋山里,草色河桥落照中”(《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都可代表其风格。今存《韩君平集》三卷,事迹参见《唐才子传校笺》卷四。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天的京城。皇城里的柳树。白天之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宫中传赐新火。泛指权贵豪门。入夜时分之景。整 诗 释 义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来。古 诗 背 景 《寒食》是一首讽刺诗,这首诗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得到宫中传赐的新火。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进行委婉的讽刺。思 考 问 题1. 《寒食》中体现了哪种习俗? 禁火2. 在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由“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想象到了柳絮飞舞、鲜花盛开、杨柳随风摆动的美丽画面。十五夜望月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整 诗 释 义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王建(768-825): 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 “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诗的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诗的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方法:《寒食》抓住“飞花”“御柳斜”交代了时间。《十五夜望月》则抓住“地白”“树栖鸦”“冷露”“湿桂花”交代了中秋夜这个特定的日子。运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丝绦”交代了时间是春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说明是春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说明是初夏季节。抓住景物的特点理清古诗所写的时间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1. 背诵两首古诗。2. 回顾一下自己所学古诗,想一想有哪些古诗是描写 传统节日的,和大家分享交流,并说一说这些传统 节日有哪些习俗?3. 除了在课本中积累的这些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你在课外还积累了哪些?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