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下册第六单元12 祝福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1.揣摩小说中的语言,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讨论小说主题。 3.赏析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叙事方式、结构特色。 4.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看到作品背后鲁迅对社会问题大胆批判、推动变革的精神。 | 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来加以揭示和批判,“意在复兴,在改善”,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今天,我们共同研讨鲁迅小说《祝福》为我们塑造的一个病态社会下的典型的妇女形象——祥林嫂。 |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朱拓(tà) 间或(jiàn) 雪褥(rù) 瑟瑟有声(sè)
形骸(hái) 贺家墺(ào) 荸荠(bí qi) 呜咽(yè)
怔怔(zhènɡ) 咀嚼(jué) 渣滓(zhā zǐ) 瞥(piē)
拗不过(niù) 门槛(kǎn) 惴惴(zhuì) 蹒跚(pán shān)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简捷·简洁
[辨词] “简捷”着重指“捷”,表示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多用来形容速度快,如“这算法十分简捷”。“简洁”着重指“洁”,干净。指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如“这篇论文简洁有力”。
[运用] ①这篇文章简洁生动,130个字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
②张雨同学的解题思路既新颖,又简捷,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2.中止·终止
[辨词]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如“中止比赛”。“终止”指结束、停止,如“终止活动”。“中止”有望再恢复;“终止”已彻底结束,不能再进行。
[运用] ①打到第三回合还剩48秒时,他已领先对手20分,此时执法裁判提前终止了全场比赛。
②5月22日,参赛选手和裁判因停电被迫中止比赛,在赛场等待照明恢复。
3.沸反盈天·沸沸扬扬
[辨词] 二者都有“人声喧闹”的意思。“沸反盈天”形容极度喧闹,乱成一片。“沸沸扬扬”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不同点是“沸反盈天”突出了闹和乱,“沸沸扬扬”说明热闹,参与的人多。
[运用] ①在事情越闹越大、舆论沸反盈天的情况下,总部和经销商4S店的言论与举动并不能让公众感到满意。
②盲人牵着导盲犬上公交车被拒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让人心寒。
4.百无聊赖·兴味索然
[辨词]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兴味索然:形容一点兴趣也没有。二者都有“无趣、无聊”的意思。“百无聊赖”强调的是没有精神支柱或精神寄托,感到空虚无聊;“兴味索然”只是强调没有兴趣,往往是针对某一具体对象而言的。
[运用] ①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②这篇文章语言贫乏,内容空洞,读起来令人兴味索然。
三、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错误的说明理由。
1.由于山体滑坡,奔赴灾区救灾的人员往往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操时间马上就到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自己的床铺,看来不迟到才怪呢!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老师讲到《诗经》中的少男少女的爱情追求时,少不更事的他不知诗中的黄鸟为什么要交颈,就傻傻地向老师求解。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小憩一会儿,以休养生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错误。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望文生义。
2.错误。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的样子;也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不合语境。
3.正确。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4.错误。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不合语境。
四、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顶真)
B.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借代)
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
D.“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婉曲)
B [B项为比喻,不是借代。]
中华民族魂——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02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1年写成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和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这一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因此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了《祝福》这篇小说。
小说通过对祥林嫂这一中国社会最底层、最苦难的劳动妇女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她被冷酷残忍的“病态社会”摧残乃至吞噬的悲惨遭遇,愤怒地控诉了吃人的旧社会的罪恶,指出了反封建的必要性。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答案] ①寂然死去 ②再到鲁镇
任务探究一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分析祥林嫂形象
[任务导引]
鲁迅是刻画人物的高手,《祝福》中“祥林嫂”已成为现代文学中的经典悲剧人物。她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春天,而实际上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学习时,要注意分析祥林嫂的形象,还要把握刻画形象的手法。
[任务设计]
1.小说对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次:“我”在河边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祥林嫂“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是第一次描写祥林嫂,实际上却是祥林嫂一生时序中死前的最后一次外貌描写:比五年前大见苍老,头发花白程度跟年纪不相称,面容黑瘦,表情麻木,再加上乞丐的衣着,这一切暗示着,祥林嫂的处境不仅不如第一次到鲁家(那时不幸却还健壮),而且不如第二次再到鲁家时了(那时悲惨但尚有生气)。这时肉体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了。这次描写的是其不幸的顶点,为读者设置一个欣赏的悬念,引导读者深入下文。
第二次:“我”在鲁家第一次看到祥林嫂,恰在祥林嫂夫死出逃,初到鲁家时,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这是第二次外貌描写,刻画的是大家最早见到的祥林嫂——为死去的丈夫穿孝,不幸;但年轻,顺从沉默、健壮能干,在鲁家暂时安了身。这里已点出遭遇的不幸,但也暗示着抗争的希望,所以尽管劳作辛苦,她却“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第三次:祥林嫂被从鲁家抢走卖到山里,夫死子亡后又回到鲁家,祥林嫂此时的样子是“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是第三次外貌描写,穿孝的衣着和头饰同上一次相同,所不同的是脸色和眼光今不如昔了,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打击接踵而来,经过了抗争她还是回到了不幸的起点上。
三次描写突出了眼神的细节,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三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外貌描写对反封建的主题起到了见微知著、画龙点睛的作用。
2.请归纳祥林嫂的形象及其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致为旧社会所吞噬。作品中,封建礼教(以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面对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任务探究二 谁杀死了祥林嫂
——分析次要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鲁迅的小说以“为人生、为人性”为主旨,重点将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和封建文化,揭露了其“吃人”的本质。鲁迅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愚昧麻木和奴性十足的。他们之中最多的是孩子、女人、老人和青年。来自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深刻的人性探究价值。到底是谁杀死了祥林嫂?我们应从这些“小人物”身上去探究。
[任务设计]
3.如何理解柳妈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柳妈和祥林嫂一样,也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她虽然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因此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撑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
4.“我”这个人物形象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5.本文中的鲁四老爷和鲁四婶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鲁四老爷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如祥林嫂首次到鲁家做工,中途被婆家劫走后,鲁四老爷说了一句:“可恶!然而……。”区区四个字,即道出了其冷酷、自私及以封建卫道士自居的性格内涵。说“可恶”,主要是恨祥林嫂的婆家劫她回去有损自己的家门体面及尊严;说“然而……”,是其一转念觉得在妇女“出嫁从夫”的礼法面前又无话可说:婆家将她弄回合乎礼法。鲁四老爷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的生存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本文中四婶只是看祥林嫂能干,把她当工具一样使用,并没有把她当人看;而且通过她的各种语言、动作、神态可以清楚地看到鲁四老爷的影子。四婶其实是鲁四老爷的传话筒,只是做了和说了鲁四老爷想做的事情和想说的话。
任务探究三 祝福声中的追忆
——分析小说情节结构
[任务导引]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从而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作者采用这种手法别有用意,学习时要注意分析。
[任务设计]
6.文章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7.小说的序幕和尾声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删去。序幕交代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既有对阴沉、灰暗的年底景象的描绘,又有对家家准备祝福的盛况的介绍,更有对虚伪、反动、保守的鲁四老爷及其书房的描写,为主人公祥林嫂悲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背景。尾声再次描写祝福的欢乐情景和“我”的感受,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着深化作用。
任务探究四 祝福里的冬天
——赏析小说环境描写
[任务导引]
鲁迅是塑造人物的高手,他不仅善于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为等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而且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气氛烘托等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把一个人物的灵魂勾勒出来。学习本文要注意作者是如何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的。
[任务设计]
8.小说中有关“祝福”场面的描写是小说环境描写的重中之重,请谈谈文中三次有关“祝福”场面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神拜佛,祈求好运,而像祥林嫂这样的穷人却要为富人们的“福礼”而付出艰辛劳动。这首先突出了穷富之间的矛盾,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也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描写,暗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依然顽固,祥林嫂的悲剧也是必然的。这样的环境描写,既能揭示人们之间的关系,好与坏,穷与富,同时也联系到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场面的描写。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更具有代表性。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祝福用的牲醴,使得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利。为了重新获取“祝福”的权利,在柳妈的怂恿之下,祥林嫂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的喝止,至此,祥林嫂的最后一丝免于侮辱与痛苦的希望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祝福本身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中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这种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9.文中有四处写雪,请分别赏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处: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作用:为祥林嫂悲惨的死做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第二处: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作用:衬托当时我孤寂悲愤的心情。
第三处: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作用:暗示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四处: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作用:这里借雪的猖狂,讽刺了封建势力暂时的得意,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主题。
10.作者在《祝福》中特意写了鲁四老爷的书房,正是这一处看似多余的闲来之笔,把鲁四老爷性格中复杂的一面展示了出来,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幅陈抟老祖写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是被封建地主阶级当作神仙来崇拜的,但在清代经学家的流派论争中被否定了数百年,而鲁四老爷在辛亥革命后却还在膜拜所谓的“陈抟老祖”的字画,足以窥见鲁四老爷思想的极端陈旧和腐朽保守。
②半副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语出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朱熹把这些附会成封建道德,“理”就是“三纲五常”,是封建道德中自我修养的最高规范;“心气和平”是说对于“三纲五常”要绝对服从。对联的另一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已经脱落”了,鲁四老爷失掉了品节,没有了德性。这一巧妙的设置,看似闲笔,实是寓含愤憎之情的神来之笔,也是整个书房描写的点睛之笔,把鲁四老爷伪善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
③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个“堆”字,说明这部字典已经松散不成册了,“未必完全”更进一步说明这部字典年代久远。一方面说明鲁四老爷不爱护书籍,不学无术;另一方面说明鲁四老爷爱面子,用《康熙字典》装饰门面,以显示自己有学问,是这个乡村社会理所当然的统治者。这一设置进一步揭示出这个道貌岸然的老监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知识贫乏的真实面目。
④一部《近思录集注》。《近思录》,是一部理学的入门书。收藏此书,正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讲理学”的人,是封建礼教正统的代言人,有权维护封建礼教的尊严。这是鲁四老爷维持这个乡村社会统治秩序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暗示了鲁四老爷的理学修养实际上是很浅薄的,但对于农村那些没有知识的农民来说已经足够了,正说明封建礼教在乡村社会巨大的统治力量。
⑤一部《四书衬》。说明鲁四老爷信奉儒家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统治者阵营中的一员,有权维护这个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对那些不符合封建礼教的行为作出裁决。
可见,对鲁四老爷书房的布置不仅别出心裁,而且意味深长,一个旧礼教的化身和假道学先生的形象便赫然纸上了。
(教师用书独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教课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单元进阶1第10课篇目1劝学课件ppt、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单元进阶1第10课篇目1劝学学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6*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必修 下册第二单元6*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配套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单元进阶1第6课哈姆莱特节选课件ppt、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单元进阶1第6课哈姆莱特节选学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2* 变形记(节选)教学演示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6单元进阶1第14课变形记节选课件ppt、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6单元进阶1第14课变形记节选学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