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解密(二) 化学计算(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
展开专题解密(二) 化学计算
【关键能力及高考要求】
关键能力要求:理解辨析能力、计算思维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高考要求:化学计算在近三年的化学试题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常涉及计算方法有:
1.关系式计算、
2.守恒法计算、
3.差量法
4.混合物列方程计算
【学科核心素养解析】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是化学计算中各种物理量,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有关化学计算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等理解计算的方法,建立求算化学计算中各种物理量的解答的模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进行陌生信息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一、计算题的分类方法
1.按计算涉及到的有关元素的性质或物质的状态、类别进行分类
(1)有关Al元素的计算
(2)N元素有关计算
(3)Na2O2的差量计算
(4)化合价的计算
(5)平衡计算
(6)物质组成计算
2.按思维方式分类
(1)守恒法
(2)差量法
(3)混合物列方程计算
(4)关系式计算法
二、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方法一 守恒法
1、含义:所谓“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变化”或两物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在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各样的守恒,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2、一般解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题目要求解的量;
第二步:根据题目要求解的量,分析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找出守恒类型及相关的量;
第三步:根据守恒原理,梳理出反应前后守恒的量,列式求解。
3、守恒类型
(1)质量守恒(原子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而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保持不变。质量守恒法解题时可利用①整体守恒:即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守恒;②局部守恒:即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中某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守恒或元素守恒。
(2)电荷守恒
依据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或离子方程式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不变。利用电荷守恒法可以①配平离子方程式;②巧解某些化学计算题。
(3)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式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数目相等,即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法可以①计算元素的化合价;②计算氧化(或还原)产物的量;③计算氧化剂、还原剂的消耗量;④计算混合物的组成。
【夯基例析·跟踪演练】
【基础例析】 守恒法的应用
例1、在空气中加热Co(OH)2,使其转化为钴的氧化物。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290~500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Co2O34Co3O4+O2↑
【解析】n[Co(OH)2]==0.01 mol,根据钴原子守恒,m(Co)=0.590 g,290 ℃时,n(O)= mol=0.015 mol,故290 ℃时氧化物为Co2O3,根据钴原子守恒,500 ℃时n(O)=mol=0.013 3 mol,故500 ℃时氧化物为Co3O4。
化学方程式为6Co2O34Co3O4+O2↑。
【跟踪演练】
1.有14 g Na2O2、Na2O、NaOH的混合物与100 g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
A.20.40 g B.28.60 g C.24.04 g D.无法计算
【答案】C
【解析】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干后得到NaCl,由Cl-质量守恒关系可得100 g×15%×=m(NaCl)×,解得m(NaCl)≈24.04 g。
2.把500 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Ba2+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Cl-完全沉淀,该混合溶液中K+浓度为( )
A.10(b-2a)mol·L-1 B.5(b-2a)mol·L-1
C.2(b-a)mol·L-1 D.10(2a-b)mol·L-1
【答案】A
【解析】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根据Ba2++SO===BaSO4↓可知,每份溶液中n(Ba2+)=n(Na2SO4)=a mol;根据Ag++Cl-===AgCl↓可知,每份溶液中n(Cl-)=n(Ag+)=b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每一份溶液中2n(Ba2+)+n(K+)=n(Cl-),则n(K+)=b mol-2a mol=(b-2a)mol,故c(K+)==10(b-2a)mol·L-1。
3.某强氧化剂XO(OH)可被Na2SO3还原。如果还原1.2×10-3 mol XO(OH)需用30 mL 0.1 mol·L-1的Na2SO3溶液,那么X元素被还原后的物质可能是( )
A.XO B.X2O3
C.X2O D.X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S元素由+4价→+6价,假设反应后X的化合价为+x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得,1.2×10-3 mol×(5-x)=0.03 L×0.1 mol·L-1×(6-4),解得x=0,所以X元素被还原后的物质是X,D项正确。
方法二 差量法
1、含义: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用差量法解题时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2、一般解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第三步: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3、差量类型
(1)气体体积或压强差量
(2)物质的质量差量
(3)物质的量的差量
(4)热量差量
【夯基例析·跟踪演练】
【基础例析】差量法的应用
例2、将12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
18 g,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答案】:0.875或87.5%
【解析】: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CuO+COCu+CO2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28 44 44-28=16
12 x g 18 g-12 g=6 g
即2816=12xg6 g,解得x=0.875,即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跟踪演练】
1.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w1-w2)g应为NaHCO3分解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设样品中NaHCO3质量为x g,由此可得如下关系:
2NaHCO3Na2CO3+CO2↑+H2O
2×84 62
x w1-w2
则x=,
故样品纯度为==。
2.将12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 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87.5%
【解析】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CuO+COCu+CO2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28 g 44 g 44 g-28 g=16 g
12x g 18 g-12 g=6 g
=,解得x=87.5%。
3.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5∶3 B.3∶2 C.4∶3 D.9∶7
【答案】BC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4NH35N2+6H2O(g) ΔV(气体的体积差)
6 mL 4 mL 5 mL 6 mL 1 mL(理论差量)
9 mL 6 mL 17.5 mL-16 mL=1.5 mL(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 NO与NH3的混合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则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NH3的混合气体,故V(NO)∶V(NH3)介于9∶7与5∶3 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为:FeO(s)+CO(g)Fe(s)+CO2(g) △H=-11kJ/mol,将一定量的FeO和50molCO置于高内,测得反应放出热量110kJ,则此时CO2和CO的体积比为
A.1:10 B.1:4 C.4:1 D.10:1
【答案】B。
【解析】化学反方程式可知:
Feo(s)+CO(g)=Fe(s)+ CO2(g)△H=-11.0kJ/mol
1mol 1mol 11 kJ
开始 50mol 0
消耗 10mol 生成10mo1 110kJ
解得n(CO2):n(CO)=10:40=1:4
5.白色固体PCl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5(g)PCl3(g)+Cl2(g)。现将5.84 g PCl5装入2.05 L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 ℃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1.01×105Pa,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求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__________。
【答案】78.6%。
【解析】计算PCl5的起始物质的量,利用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的PCl5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
5.84gPCl5的物质的量为=0.028mol,设参加反应PCl5的物质的量为x,则:
PCl5(g)PCl3(g)+Cl2(g) 物质的量增大
1 1
X 0.05mol-0.028mol=0.022mol
故x=0.022mol,则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故答案为: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78.6%。
方法三 混合物列方程计算
一.有关二元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两个未知数,要有两个已知数,才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式,
解方程求解
二、 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图解形式(简算方法),应用于解二元混合体系且与平均值有关的计算问题。
1、含义:其原理如下:若 a、b(a > b)分别表示某二元组分中两种组分的量,c 表示 a、b 两组分的相对平均值,x、y 分别表示 a、b 在混合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则有二元一次方程组:
x+y=1 ①
ax+by=c ②
把②式除以①式并移项整理得:x/y=(c-b)/(a-c),由此可得到如下图式:。
2、一般解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交叉点上的物质物理量的平均数;
第二步:写出合成物质物理量的平均数的两个分量;
第三步:按斜线作差取绝对值,得出相应物质物理量的配比关系。
3、十字交叉法常用于求算类型:
(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2)有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有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4)有关平均分子式的计算;
(5)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特别注意:
(1)确定好平均数和合成这个平均数的两个分量,在确定这些数量的过程中要遵照统一的基准。
(2)此方法所得比值是基准中产生两个分量的物质之间的配比,而不是各分量所示物质之间配比,其物理量与基准中的物理量相同,即与中间值平均数单位中分母单位对应的物理量,如平均值单位为g/mol,单位的分母为mol,对应的物理量为物质的量,则其配比为物质的量之比。
【夯基例析·跟踪演练】
【基础例析】列方程计算
例3.将19.5克含有碳酸钠杂质的硫酸钠样品,溶于水,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得到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沉淀的质量为33.15克,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14.2
【解析】设样品中含碳酸钠Xmol、硫酸钠Ymol。依题意可列:
(1)142g/molY+106gmolX=19.5g
Na2CO3+BaCl2=BaCO3+2NaCl
1mol 1mol
Na2SO4+BaCl2=BaSO4+2NaCl 由此得到:n(Na2CO3)=n(BaCO3)n(Na2SO4)=n(BaSO4)
1mol 1mol
(2)233g/molY+197g/molX=33.15g
联解(1)和(2)得X=0.05mol,Y=0.1mol,所以m(Na2SO4)=14.2g
【跟踪演练】
1.标况下,17g的CO和H2的混合气体,与CuO加热完全反应,得128gCu单质,求CO的体积是:_______L
【答案】11.2
【解析】设样品中含CO的物质的量Xmol、H2的物质的量Ymol。依题意可列:
(1)28g/molX+2gmolY=17g
CuO+CO = Cu+CO2
1mol 1mol
CuO+H2 = Cu+H2O 由此得到:
1mol 1mol
由此得到:
(2)Y+X=128g64g/mol=2mol
联解(1)和(2)得X=0.5mol,Y=1.5mol
所以V(CO)=11.2L
【基础例析】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例4、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571.6KJ
C3H8(g)+5O2(g)=3CO2(g)+4H2O(l)+2220.0KJ.
实验测得H2、C3H8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C3H8的体积比是( )
A.1:3 B.3:1 C.1:4 D.1:1
【解析】=≈
是求出每摩 H2、C3H8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然后用十字交叉法求出.
H2 285.8 1450.6
769.4
C3H8 2220. 0 483.6
【答案】B
【跟踪演练】
2.有1.5L的C2H4和C2H2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能与同条件下的2.7L的H2完全加成生成乙烷,则原混合气体中C2H4、C2H2的体积比为( )
A.1: 1 B.1:2 C.1:4 D.4:1
【答案】C
【解析】每1L C2H4、C2H2分别加氢,消耗H2的量为1L、2L,平均每1L混合气体加H2量为=1.8(L),可用十字交叉法求解.
C2H4 1 0.2
1.8
C2H2 2 0.8
即 。
3. Li2CO3和BaCO3的混合物与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与等质量的CaCO3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量相等.则混合粉末中Li2CO3和BaCO3的质量之比为
( )
A.3:5 B.5:3 C.7:5 D.5:7
【答案】C
【解析】首先请判断用下列十字交叉法求出两者之比是什么量之比.
Li2CO3 74 97
100 =?
BaCO3 197 26
若设均与2 mol HCl反应,则所需的Li2CO3、BaCO3、CaCO3各1 mol,摩尔质量分别为74g/mol、197g/mol、100g/mol.故上面用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是Li2CO3和Ba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然后换算为质量比.
= Þ ==.
方法四 关系式法
1、含义:关系式法是一种巧妙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关系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因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根据中间物质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相应关系式。它是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之一,利用关系式法可以将多步计算转化为一步计算,免去逐步计算中的麻烦,简化解题步骤,减少运算量,且计算结果不易出错,准确率高。
2、一般解题步骤如下:
法1:
第一步:准确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找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应物、中介物质、最终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
第三步:确定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
第四步:根据已知条件及关系式列出比例式计算求解。
法2:利用电子守恒或原子守恒直接确定关系式,然后列比例进行求算。
3、关系式建立的类型
(1)某元素质量守恒关系式:在化学反应中,任何一种元素的总质量是守恒的,即最初反应物中该元素的质量等于最终产物中该元素的质量。
(2)物质的量关系式: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最初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式,再进行一步计算。
【夯基例析·跟踪演练】
【基础例析】关系式法的应用
例3.在氧气中燃烧0.22 g硫和铁组成的混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把这些二氧化硫全部氧化成三氧化硫并转变为硫酸,这些硫酸可用10 mL 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则原混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为( )
A.72% B.40% C.36% D.18%
【答案】C
【解析】由S原子守恒和有关反应可得出:
S~H2SO4~2NaOH
32 g 2 mol
m(S) 0.5×10×10-3 mol
得m(S)=0.08 g
原混合物中w(S)=×100%=36%。
【跟踪演练】
1.将1.08 g FeO完全溶解在100 mL 1.00 mol·L-1硫酸中,然后加入25.00 mL K2Cr2O7溶 液,恰好使Fe2+全部转化为Fe3+,且Cr2O中的铬全部转化为Cr3+。则K2Cr2O7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答案】0.100 mol·L-1
【解析】由电子守恒知,FeO中+2价铁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与Cr2O中+6价铬所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3-2)=0.025 00 L×c(Cr2O)×(6-3)×2,得c(Cr2O)=0.100 mol·L-1。
2.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分析:将试样溶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再加入过量的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SnCl2+2FeCl3===SnCl4+2FeCl2,最后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现有金属锡试样0.613 g,经上述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1 K2Cr2O7溶液16.0 mL。求试样中锡的百分含量(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9)。
【答案】93.2%。
【解析】Sn与K2Cr2O7物质的量的关系:
3Sn~3SnCl2~6FeCl2~K2Cr2O7
3×119 g 1 mol
x 0.100×0.016 mol
x==0.571 2 g
w(Sn)=×100%≈93.2%。
三、常见的几种计算
1.滴定计算
2.失重计算
3.组成计算:如:11.9g碳酸亚钴在空气中加热,得21.3g氧化物,该氧化物是_____。
用守恒法:21.3g氧化物可能是CoO、Co2O3、Co3O4,其中钴的物质的量守恒,等于11.9g中钴的物质的量,为0.1mol,21.3g中氧元素的物质的量=21.3−0.1×5916=0.133mol
所以:氧化物中CO:O=0.1:0.133=3:4,氧化物为:Co3O4。
【高考应用】
高频考点1滴定计算-关系式法
【高考实例】
例1.(202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Ⅱ)苯甲酸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实验室可通过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其反应原理简示如下:
+KMnO4→+ MnO2+HCl→+KCl
名称
相对分
子质量
熔点/℃
沸点/℃
密度/(g·mL−1)
溶解性
甲苯
92
−95
110.6
0.867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苯甲酸
122
122.4(100℃左右开始升华)
248
——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热水
实验步骤:
(1)在装有温度计、冷凝管和搅拌器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5 mL甲苯、100 mL水和4.8 g(约0.03 mol)高锰酸钾,慢慢开启搅拌器,并加热回流至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
(2)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冷却片刻后,从冷凝管上口慢慢加入适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并将反应混合物趁热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合并滤液和洗涤液,于冰水浴中冷却,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至苯甲酸析出完全。将析出的苯甲酸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放在沸水浴上干燥。称量,粗产品为1.0 g。
(3)纯度测定:称取0. 122 g粗产品,配成乙醇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每次移取25. 00 mL溶液,用0.01000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平均消耗21. 50 mL的KOH标准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6)本实验制备的苯甲酸的纯度为_______;据此估算本实验中苯甲酸的产率最接近于_______(填标号)。
A.70% B.60% C.50% D.40%
【答案】 86.0% C
【解析】
(6)由关系式C6H5COOH~KOH得,苯甲酸的纯度为: ×100%=86.0%;1.5mL甲苯理论上可得到苯甲酸的质量: =1.72g,产品的产率为 ×100%=50%;
答案为:86.0%;C;
【考点演练】
1.(2021年湖南省高考试题) 碳酸钠俗称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碳酸氢铵和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碳酸钠,并测定产品中少量碳酸氢钠的含量,过程如下:
步骤I.的制备
步骤Ⅱ.产品中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2.500g,用蒸馏水溶解,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mL上述溶液于锥形瓶,加入2滴指示剂M,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至近无色(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盐酸;
③在上述锥形瓶中再加入2滴指示剂N,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第二滴定终点),又消耗盐酸;
④平行测定三次,平均值为22.45,平均值为23.51。
已知:(i)当温度超过35℃时,开始分解。
(ii)相关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11.9
15.8
21.0
27.0
6.9
8.2
9.6
111
12.7
14.5
16.4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回答下列问题:
(4)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3.56%
【解析】
(4) 第一次滴定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则n(Na2CO3)=n生成(NaHCO3)=n(HCl)=0.1000mol/L22.4510-3L=2.24510-3mol,
第二次滴定消耗的盐酸的体积V2=23.51mL,则根据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消耗的NaHCO3的物质的量n总(NaHCO3)= 0.1000mol/L23.5110-3L=2.35110-3mol,则原溶液中的NaHCO3的物质的量n(NaHCO3)= n总(NaHCO3)- n生成(NaHCO3)= 2.35110-3mol-2.24510-3mol=1.0610-4mol,则原产品中NaHCO3的物质的量为=1.0610-3mol,
故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3.56%;
高频考点2失重计算
失重分析的一般规律
(1)失重一般先失去部分水或全部水,再失去非金属化物。
(2)晶体中金属质量不减少,仍在残留固体中。
(3)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得m(O),由n(金属)∶n(O),即可求出失重后物质的化学式。
(4)根据金属原子守恒,可找出起始物与残留物之间关系。
例2、(2022年全国乙卷)化合物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W、X、Y、Z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C. 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
D. 热分解后生成固体化合物
【答案】D
【解析】化合物(YW4X5Z8·4W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200℃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的是水,即W为H,Z为O,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则Y为N,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则X为B。
A项:X(B)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故A错误;
B项: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X(H3BO3)<Y(HNO3),故B错误;
C项:根据前面已知200℃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是水,若100~200℃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H2O,则质量分数,则说明不是失去去4个H2O,故C错误;
D项:化合物(NH4B5O8·4H2O)在500℃热分解后若生成固体化合物X2Z3(B2O3),根据硼元素守恒,则得到关系式2NH4B5O8·4H2O~5B2O3,则固体化合物B2O3质量分数为,说明假设正确,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考点演练】
2.(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胆矾()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小组用工业废铜焙烧得到的(杂质为氧化铁及泥沙)为原料与稀硫酸反应制备胆矾,并测定其结晶水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4)结晶水测定: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加入胆矾后总质量为,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结晶水的个数为_______(写表达式)。
【答案】
【解析】
(4) 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加入胆矾后总质量为,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则水的质量是(-)g,所以胆矾(CuSO4•nH2O)中n值的表达式为=n:1,解得n=;
3..(2019·全国卷Ⅰ,节选)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 ℃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 5.6%。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NH4Fe(SO4)2·12H2O
【解析】关系式:NH4Fe(SO4)2·xH2O ~ 1.5H2O
266+18x 1.5×18
故=5.6%,x≈12。
第三节 气体的制备(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三节 气体的制备(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文件包含第三节气体的制备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第三节气体的制备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原电池化学电源(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第二节 原电池化学电源(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
专题解密(一) 陌生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 (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解密(一) 陌生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 (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解密一陌生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解密一陌生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考点考法剖析-高考引领教学高考化学一轮针对性复习方案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