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金湖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金湖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 下列过程中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铁锅生锈 C. 灯泡发光 D. 干冰升华
- 紫薯中富含的硒被誉为“抗癌大王”,这里的“硒”是指(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单质
- 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花生油 B. 胡椒粉 C. 冰块 D. 食盐
- 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取一定量的粗盐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两个碳原子: B. 两个氢分子:2H
C. 氧化铜的化学式:CuO D. 一个钙离子:
- 小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进入干涸的深井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B. 油锅里的油着火燃烧,应立即盖紧锅盖
C. 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电持风扇通风 D. 将实心煤块做成蜂窝煤,使煤燃烧更充分
- 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氧化物 B. 每个分子中含有18个原子
C.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D. 不完全燃烧只能生成CO和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中甲是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溴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
C. 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D. 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证据 | 结论 |
A |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 该固体一定是 |
B | 1滴水约含个水分子 | 水分子体积很小 |
C | 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 | 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 |
D | 浸泡过NaCl溶液的铁钉,在空气中会很快锈蚀 | NaCl会加快铁的腐蚀 |
A. A B. B C. C D. D
- 到本世纪中叶,完成“碳达峰”,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来实现对二氧化碳处理。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分离、浓缩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以减少碳排放
B.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 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D. 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A.还原铁粉
B.青铜
C.焦炭
D.武德合金
可用于金属冶炼的是 ______;
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 ______;
食品工业中用作脱氧剂的是 ______。 - 金属材料的使用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
日常生活中使用大量的铝制品,铝在空气中只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______。
钛及其合金被广泛用于制造电讯器材、人造骨骼。室温下,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 ______填“强”或“弱”。
工业制钛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 ______。
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 ______写化学式。 - 水及水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硬水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能降低水硬度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在厨房用水洗涤餐具时,通常在水里加些洗洁精,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除去餐具上的油污,从化学视角看,该过程中发生 ______作用。
分别向装有等量的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0g、20g某种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1图所示,所得溶液的浓度最大的是 ______。
如2图所示,在玻璃杯中加入稀NaCl溶液,再放入一支铅笔,可观察到折射现象,溶液中铅笔呈直线状,可说明溶液具有 ______性。 - 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试管底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 ______。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______。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硫酸亚铁可以促进花草生长,现有一包混有少量硫酸铜的硫酸亚铁固体X,从X中获得硫酸亚铁的过程如下:
操作Ⅱ的名称是 ______,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固体Y过量的目的是 ______。
现将16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硫酸铜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硫酸铜溶液。稀释过程中,没有变化的是 ______质量。
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加水至溶液质量为200g,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 实验室用下列仪器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仪器甲的名称是 ______。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D收集,则当观察到 ______时,可将导管移入集气瓶,开始收集气体。
向集满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 ______试管外大气压强选填“>”或“=”或“<”。试管口塞上胶塞,振荡试管,这样做的好处是:①防止澄清石灰水冲出试管腐蚀皮肤;②______。 -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的溶解过程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
第三步: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氢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1图所示。
磁力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请说明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 ______。
如2图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某种固体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拿起烧杯,木板掉落,加入的固体可能是 ______填字母。
A.氧化钙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上述四种固体中,有一种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的热量变化是由该物质与水化合引起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探究2】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空温为,取3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迅述将氯化钠加入烧杯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氢化钠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图如3图所示。
将氯化钠更换为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铵,重新进行上述实验。分别绘制出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图如3图所示,则曲线 ______选填A或可表示硝酸铵。
配制200mL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 ,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 ______g,水的质量是 ______g;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______、量筒,胶头滴管、试剂瓶。 -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兴趣小组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1图。
从微观角度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元素的 ______不变,因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有白烟生成,其成分主要是 ______。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小,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同学们按2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查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化合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
【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如图,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迅速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
观察到 ______的实验现象,得出燃烧产物中含。
【交流与反思】
空气中的含量远大于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合理的解释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锅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瓷碗破碎、灯泡发光、干冰升华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A
【解析】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紫薯中富含的硒指的是硒元素,故选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解答.
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胡椒粉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取用固体药品要用药匙,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B、溶解时,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故B正确,
C、在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C错误,
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时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时的操作进行分析,
D、根据滤液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对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各步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考查,要加以识记。
5.【答案】C
【解析】解:A、2个碳原子表示为2C,错误;
B、一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2个氢分子表示为,错误;
C、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一个钙离子表示为,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答案】C
【解析】解:A、深井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大,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直接下井可能导致窒息,因此首先要做灯火实验,如果灯不会熄灭,说明可以下井,故A做法合理。
B、油锅里的油着火燃烧,应立即盖紧锅盖,这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方法来灭火,故B做法合理。
C、天然气泄漏时,首先要关闭煤气的阀门,然后打开窗户,且不可得开排气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燃气引燃,甚至发生爆炸,故C做法不合理;
D、把实心煤球做成空心煤球,实际是增大了煤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使煤燃烧更充分,故D做法合理。
故选:C。
A、根据安全知识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C、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D、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本题涉及的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点多,和课本知识结合紧密,体现了知识的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没食子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没食子酸是由没食子酸分子构成的,1个没食子酸分子含有18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0,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还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没食子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解:A、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不正确;
B、溴元素核外有4个电子层数是4,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任一小方格最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C错误;
D、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是,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溴化钠的化学式是NaBr,D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判断;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
D、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9.【答案】A
【解析】解:A、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固体一定是,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碳酸氢钠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1滴水约含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体积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浸泡过NaCl溶液的铁钉,在空气中会很快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钠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氯化钠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由题干所示工艺流程,通过分离、浓缩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以减少碳排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反应产物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不是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还存在光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题干所示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生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对二氧化碳处理的工艺流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混合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C B A
【解析】解: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金属冶炼,故选C;
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故选B;
食品工业中用作脱氧剂是还原铁粉,故选A。
根据给出物质的性质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解答此题。
12.【答案】铝易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 弱 、
【解析】解:日常生活中使用大量的铝制品,铝在空气中只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易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
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钛与水、稀盐酸和稀硫酸均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铝的弱。
在中,反应前含有1个Ti原子,4个F原子,4个H原子,2个S原子,8个O原子,反应后含有4个H原子,4个F原子,1个Ti原子,2个O原子,故2X中含有2个S原子,6个O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铁>氢>铜。在 、和盐酸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时,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能将氯化铜全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不能与氯化锌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无氯化铜,有生成氯化亚铁和原来的氯化锌,化学式分别是:、。
故答案为:铝易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
弱;
;
、。
根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物的特点分析。
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的化学式。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煮沸 乳化 C 均一
【解析】解:硬水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能降低水硬度的常用方法是煮沸;故答案为:煮沸;
在厨房用水洗涤餐具时,通常在水里加些洗洁精,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除去餐具上的油污,从化学视角看,该过程中发生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分别向装有等量的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0g、20g某种固体,充分溶解后,C中的固体全部溶解,且溶解的固体质量最大,所以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C;故答案为:C;
如2图所示,在玻璃杯中加入稀NaCl溶液,再放入一支铅笔,可观察到折射现象,溶液中铅笔呈直线状,可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故答案为:均一。
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来分析;
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溶液浓度比较方法来分析;
根据溶液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硬水软化的方法、除油污的原理、溶液浓度的比较方法以及溶液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提供水蒸气 氢气
【解析】解::由于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水蒸气。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气体具有可燃性,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铁与水蒸气能反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是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提供水蒸气;
氢气;
。
根据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分析;
根据氢气的性质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物写出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过滤 引流 将硫酸铜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 硫酸铜
【解析】解:操作Ⅱ能将固液分开,名称是过滤,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由于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固体Y应是铁,过量的目的是将硫酸铜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
由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可知,现将16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硫酸铜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硫酸铜溶液。稀释过程中,没有变化的是硫酸铜质量。
设生成质量为x。
160 152
解得: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过滤;引流;
将硫酸铜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
硫酸铜;
。
根据过滤的操作和玻璃棒的应用分析回答;
根据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和制取的物质分析;
根据溶质质量不变原理分析;
根据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及硫酸铜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推断、溶液的稀释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16.【答案】锥形瓶 A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使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解析】解:仪器甲的名称是锥形瓶。
高锰酸钾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发生装置选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开始收集,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以免收集到排出的空气。
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试管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故试管内气压<试管外气压。试管口塞上胶塞,振荡试管,这样做的好处除了能防止澄清石灰水冲出试管腐蚀皮肤外,还能使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故答案为:锥形瓶;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使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
根据装置内压强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通过本题的练习需要我们综合掌握物质的制取、性质、以及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会根据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17.【答案】加速氢氧化钠溶解且能使溶液混合均匀、温度均匀合理即可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迅速增多,导电率快速增大表述合理即可。 B 22 198 玻璃棒
【解析】解:磁力搅拌与玻璃棒搅拌相同,的目的是:加速氢氧化钠溶解且能使溶液混合均匀、温度均匀合理即可。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迅速增多,导电率快速增大合理即可。
拿起烧杯,木板掉落,说明该物质溶于水或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导致石蜡熔化。
A.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
故选:AC。
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都溶于水,但都不与水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钠溶液于水温度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故曲线B表示硝酸铵。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所需水的质量为:;用固体物质配制溶液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称量时要用托盘天平带砝码和药匙;量取水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时要用烧杯和玻璃棒;装瓶时要用到试剂瓶,故所缺少的仪器为玻璃棒。
故答案为:加速氢氧化钠溶解且能使溶液混合均匀、温度均匀合理即可;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迅速增多,导电率快速增大表述合理即可;
;
;
;
;198;玻璃棒。
根据磁力搅拌与玻璃棒搅拌相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迅速增多,导电率快速增大分析。
根据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能量变化分析。
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分析。
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下降分析。
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根据配制溶液步骤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能量变化、溶液的配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18.【答案】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 氧化镁 镁条燃烧生成的固体颗粒物部分散失到空气中 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氧气化学性质比氮气的活泼,所以氧气更易与镁反应生成氧化镁
【解析】解:化学变化的微观特征是分了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从微观角度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都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镁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故白烟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镁。
因环境不密闭,镁条燃烧生成的固体颗粒物部分散失到空气中,所以称量发现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小。
因为镁条燃烧的过程中有氮化镁生成,氮化镁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气体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观察到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由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的多,所以氧气更易与镁反应生成氧化镁,因此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远多于氮化镁的质量。
故答案为: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和原子质量;
氧化镁;
镁条燃烧生成的固体颗粒物部分散失到空气中;
烧杯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氧气化学性质比氮气的活泼,所以氧气更易与镁反应生成氧化镁。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分析。
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是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分析。
根据实验环境不密闭分析。
根据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结合题干信息分析。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