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风化雨 B. 火上浇油 C. 刻舟求剑 D. 滴水成冰
2. 为测定铟、铱、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门捷列夫 C. 张青莲 D. 拉瓦锡
3. 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 )
A.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 B.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 D. 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4.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钢 B. 铁锈 C. 煤 D. 金刚石
5.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检验氢气纯度
C.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D. 过滤
6.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铜与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白色固体银析出
B. 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C.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将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色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B.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C. 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 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8. 有机玻璃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结合如图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结构模型分析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 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3:2
C.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氧化物
D. 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9. 小明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 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B. 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
C. 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D. 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10. 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 C可作保护气
C. 该反应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14:9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11. 某同学不小心将Fe掉入浓硫酸中,发现溶液颜色变黄,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H2 B. SO2 C. HCl D. NH3
12.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
A. 生石灰和水
B. 锌和稀硫酸
C.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 大理石和稀盐酸
13. 如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加过量CaCO3粉末,过滤
B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C
Cu粉
C
在空气中灼烧
D
CuSO4溶液
FeSO4
加足量锌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14.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B.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C. 在密闭容器中镁条与充足氧气反应时,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
D. 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15. 感受北京2022“绿色冬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等冰上场馆,将采用CO2制冰技术,可实现CO2循环利用和碳排放几乎为零。
(1)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 ______(填碳元素或二氧化碳)。
(2)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______。
(3)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 ______。
16.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以及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X的值为 ______。
(2)A、B、C三种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______(填离子符号)。
(3)图甲中与C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填元素符号)。
17. 在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常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______,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______。
18. 化学在日常生活、能源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科学家用Xe(氙气)首次合成了XePtF6,在XePtF6中Xe、F分别显+1、−1价,则XePtF6中Pt(铂)的化合价是 ______ 。
(2)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2NaCl+2H2O−通电2X+Cl2↑+H2↑。其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连续试采可燃冰刷新记录,可燃冰可释放出甲烷气体,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如图是生活中常见元素的某些粒子结构示意图。若x=9,则与a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元素的符号是 ______ ;若x=7,则图中a、b两粒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 。
19. 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A、D均属于氧化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B的化学式为 ______;D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D→C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0. 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将滤渣蒸干称量,发现固体质量与加入的锌粉质量相比减少了。
(1)请写出使固体质量减少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请分析滤液中的溶质成分 ______ 。
21.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蜂窝煤有12孔、14孔、16孔等多个品种,孔越多,则越有利于蜂窝煤的充分燃烧,原因是 ______。
(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即灭,主要是因为 ______。
22. 如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1)推测A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2)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______。
23. 从微观角度研究物质的变化才能揭示变化的本质。
(1)请在图一空白方框内画出相应的微粒模型图 ______。
(2)你对图二所示化学变化微观解释是 ______。
2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如图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3)根据B中观察到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______。
25. 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1)2021年4月12日,一位95后小伙用一块500克的黄金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金块能够被锻造成薄薄的面具,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______。“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 ______。
(2)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航母”螺旋浆可由特制的铜合金制造。铜比铁在海水中耐腐蚀的原因是 ______。
(3)生铁炼钢时,硅(Si)与氧化亚铁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硅和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图中甲、乙两个实验。甲中观察到 ______现象。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丙实验,最终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Zn>Cu>Ag,则丙中的试剂A、B分别为 ______(写出一组即可)。
(5)若80g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完全反应,计算理论上最多可得到铜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春风化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火上浇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春风化雨、刻舟求剑、滴水成冰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论,故错误;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错误;
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正确。
D、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故错误。
故选:C。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科学家在化学领域的各自贡献,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故选项错误;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故选项错误;
C、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故选项错误;
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大力削减燃煤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精准管控扬尘污染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D
【解析】解:A、钢中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煤中含有碳、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金刚石是由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5.【答案】A
【解析】解:A、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可用互相刻画的方法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用天平称量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B、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B
【解析】解:A、铜与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有白色固体银析出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试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蓝色,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答案】D
【解析】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的燃料,故错误;
B、合金的熔点低,因此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低,故错误;
C、墨是用炭黑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碳在常温(而不是其他条件)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故错误;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纯金属的熔点低分析;
C、根据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的净化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温下氧气的助燃性,合金的特性,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水的净化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的构成图,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3H8O2。
A、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3: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2)=9:2:8,则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甲基丙烯酸甲酯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1个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甲中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生锈,乙中铁与氧气隔绝,不能生锈,丙中铁与水隔绝,不能生锈,说明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
D、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是因为乙中铁与水接触,不能生锈,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很多,例如给金属涂一层油漆,给金属镀一层金属,把金属制成合金,给金属烤蓝等,都可以达到防止金属生锈的目的。
10.【答案】C
【解析】解:根据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点燃2N2+6H2O。
A、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A为氨气,氢元素显+1价,可推出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A说法正确;
B、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C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B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28×2):(18×6)=14:27,故C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为置换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本题综合性较强,但由于问题较多,容易被弄糊涂了,因此要从概念的科学定义出发,逐一解答。对于方程式书写的解答要注意配平,不能光看图示,否则容易出错。
11.【答案】B
【解析】解:A、不可能是氢气,是因为氢气没有气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可能是二氧化硫,是因为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该选项符合题意;
C、不可能是氯化氢,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氯元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不可能是氮气,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并且氮气没有气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答案】A
【解析】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又恢复原状,故选项正确。
B、锌和稀硫酸混合会产生氢气,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D、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倾斜装置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说明药品接触生成了气体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说明是药品接触放出热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气球恢复原状具备的条件(药品接触放出热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A、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粉、C均在空气中灼烧,分别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SO4和CuSO4溶液均能与足量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由一氧化碳燃烧的方程式2CO+O2−点燃2CO2;可以知道,一氧化碳燃烧后分子数目减少,与图象相符,故A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
B、等质量的镁和锌与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更多,因为镁的活动性更强,所以镁反应更快,所需时间更短,故B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
C、镁燃烧消耗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固体的质量等于镁的质量加上反应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故C不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
D、物质反应时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块状的反应时间要长,但是碳酸钙的质相等,所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故D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
故选:C。
A、根据一氧化碳燃烧时分子数目的变化分析判断;
B、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分析;
C、根据镁与氧气反应女生成了氧化镁分析进行解答;
D、根据碳酸钙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分析;
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15.【答案】二氧化碳 干冰 温室效应
【解析】解:(1)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2)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3)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干冰;
(3)温室效应。
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与环境的关系,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此题。
16.【答案】15Mg2+ O
【解析】解:(1)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则X的值为15。
(2)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Mg2+。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题干中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可知,C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6,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符号要求,其符号为O。
故答案为:
(1)15;
(2)Mg2+;
(3)O。
(1)根据磷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2)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吸附色素和异味 煮沸
【解析】解:在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常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故答案为:吸附色素和异味;煮沸。
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些染料、色素、异味等;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
本考点考查了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还考查了硬水与软水的转化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8.【答案】+5NaOHCH4+2O2−点燃CO2+2H2OClMg3N2
【解析】解:(1)在XePtF6中Xe、F分别显+1、−1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ePtF6中Pt(铂)的化合价是+5。
故填:+5.
(2)反应前钠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氯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是NaOH。
故填:NaOH。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
故填:CH4+2O2−点燃CO2+2H2O。
(4)若x=9,则a元素是氟元素,化学性质与氯元素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氯元素可以表示为Cl;
若x=7,a是带3个单位负电荷的氮离子,b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镁离子和氮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氮化镁,氮化镁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镁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氮化镁化学式是Mg3N2。
故填:Cl;Mg3N2。
(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9.【答案】Ca(OH)2 灭火(或人工降雨、气体肥料等)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是灭火(或人工降雨、气体肥料等);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附院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Ca(OH)2;灭火(或人工降雨、气体肥料等);Ca(OH)2+CO2=CaCO3↓+H2O。
氧化钙是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56,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吸热,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因此A、B、C、D分别是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Zn+Cu(NO3)2=Zn(NO3)2+Cu硝酸铝、硝酸锌或硝酸铝、硝酸锌、硝酸铜
【解析】解: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不能和硝酸铝反应,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将滤渣蒸干称量,发现固体质量与加入的锌粉质量相比减少了,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完全或部分反应;
(1)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NO3)2=Zn(NO3)2+Cu。
故填:Zn+Cu(NO3)2=Zn(NO3)2+Cu。
(2)滤液中的溶质成分:硝酸铜完全反应时,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锌,硝酸铜部分反应时,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锌、硝酸铜。
故填:硝酸铝、硝酸锌或硝酸铝、硝酸锌、硝酸铜。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1.【答案】孔越多,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蜂窝煤的充分燃烧 扇子扇蜡烛火焰时,空气流动带走的热量会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解析】解:(1)蜂窝煤有12孔、14孔、16孔等多个品种,孔越多,则越有利于蜂窝煤的充分燃烧,原因是孔越多,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蜂窝煤的充分燃烧;故答案为:孔越多,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蜂窝煤的充分燃烧;
(2)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即灭,主要是因为扇子扇蜡烛火焰时,空气流动带走的热量会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答案为:扇子扇蜡烛火焰时,空气流动带走的热量会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1)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做法来分析;
(2)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要充分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22.【答案】吸收CO2,得到纯净的COFe2O3+3CO−高温2Fe+3CO2 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同时也防止石灰水倒流使玻璃管炸裂
【解析】解:(1)氢氧化钠不与一氧化碳反应,但是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A装置中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3)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下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及石灰水倒吸导致玻璃管炸裂。
故答案为:(1)吸收CO2,得到纯净的CO;
(2)Fe2O3+3CO−高温2Fe+3CO2;
(3)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同时也防止石灰水倒流使玻璃管炸裂。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掌握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步骤,明确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原因即可顺利分析解答.
23.【答案】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解析】解:(1)由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应生成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图一空白方框内画出相应的微粒模型图:;
(2)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由物质结构的变化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过程是碳原子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1);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1)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质来分析;
(2)根据物质结构的变化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24.【答案】CaCO3+2HCl=CaCl2+H20+CO2↑③比①先变红,②不变色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解:(1)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③比①先变红,②不变色,故答案为:③比①先变红,②不变色。
(3)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1)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进行分析;
(3)根据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二氧化碳的性质等,注意识记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5.【答案】延展性 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含碳量不同 铜没有铁活泼 Si+2FeO−高温SiO2+2Fe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铜和硝酸银溶液
【解析】解:(1)块能够被锻造成薄薄的面具,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故答案为:延展性;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铜比铁在海水中耐腐蚀的原因是铜没有铁活泼,故答案为:含碳量不同;铜没有铁活泼;
(3)硅与氧化亚铁在高温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硅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2FeO−高温SiO2+2Fe;故答案为:Si+2FeO−高温SiO2+2Fe;
(4)甲中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反应的现象是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由甲实验得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乙实验得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则丙中需要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故可以选择铜和硝酸银溶液,故答案为: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铜和硝酸银溶液;
(5)CuO+CO−△Cu+CO2
80 64
80g x
8064=80gx x=64g
答:理论上最多可得到铜的质量64g。
(1)根据常见金属的特性进行分析;
(2)根据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的合金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金属活动性进行分析;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