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南省岳阳市经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岳阳市经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炭黑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岳阳市经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钢铁生锈 B. 鞭炮爆炸 C. 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D. 用高粱酿高粱酒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B. 检验装置气密性
C. 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
D.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
B.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向生石灰中加入适量的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块状生石灰松散并膨胀
D. 把红热的铁丝快速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4. 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的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单质 D. 元素
5. 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问题。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可放回原瓶,但不能带出实验室也不能随意丢弃
B. 冬天烧煤炭取暖时,在室内放一壶水可以避免煤气中毒
C. 进入存放蔬菜的地窖或需要掏空清理的沼气池之前,都应做灯火试验
D.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可先松开橡皮塞再熄灭酒精灯
6.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变瘪的乒乓球用热水浸泡可以恢复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C
冬天,400mL开水冷却后只剩约380mL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
它们的分子的构成不同
A. A B. B C. C D. D
7. 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可以让水中溶解更多的CO2
B. 碳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炭黑等
C. 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金
D.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不相同
8. 关于燃烧和灭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 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煤炉子越吹越旺是因为补充了大量的氧气
C. 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因为电路老化引起火灾,应断电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 高楼室内着火,可采取的措施有:开窗通风、乘坐电梯逃生、用湿毛巾堵住口鼻等
9.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CO、CO2和水,说明该物质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改变,但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一定不改变
C. 36g水转变成水蒸气后质量仍为36g,此转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8g氢气和8g氧气反应,只生成9g水,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并不是普遍规律
10. 密闭容器中有物质甲、乙、丙、丁,其有关反应数据如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8
1
36
10
反应后质量(g)
x
20
0
31
A. 表中x=0
B. 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C. 甲可能是催化剂
D. 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比为乙:丁=20:31
11.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稀硫酸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C. 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D. 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都由分子构成,所以氦气也由分子构成
12.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证明呼吸产生CO2
D. 鉴别H2和甲烷
13. 下列各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氨水和酒精
B. 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氮气、空气、氧气
C.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CO
D. 除去食盐中的蔗糖:加水溶解,然后过滤
14. 有A、B、C三种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如图,则不正确的是( )
A. 若A是过氧化氢,则B可以是水或者氧气
B. 若A是碳,则B可以是CO或CO2
C. 若C是水,则A可以是氧气或二氧化碳
D. 若A、B、C都含钙元素,则A、B、C依次为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1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煅烧石灰石
B. 密闭容器中燃烧镁条
C. 等浓度等质量双氧水制取O2
D. 电解水
16. (1)水是生命之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目前多个学校安装有“直饮水机”,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A→超滤膜分离→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A物质主要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A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
②关于硬水和软水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水中是否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B.可以加入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C.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起到补钙的作用,对健康有益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2)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①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请写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______。
②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两种常见气体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3OH),反应过程如图。则该反应的化反应后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③煤脱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aO+2SO2+X=2CaSO4,则X的化学式是 ______。
17. 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D分别为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硒(Se)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______相同。
(2)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硒离子 ______;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3)观察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A.图E(元素周期表一部分)中乙元素是金属元素
B.Sn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C.Se和Sn元素的根本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图D中y=18
18.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据图回答。
(1)实验1是面粉粉尘爆炸实验,其中气囊鼓气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2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若过滤后滤液浑浊,则可能原因是 ______(写一个)。
(3)实验3的装置不足之处是 ______。
19. 如图是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硫制取氢气的流程图。已知:HI溶液的沸点是127℃,硫酸溶液的沸点在338℃以上。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该流程中,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3)操作a应控制的温度区间是 ______。
A.100℃−127℃
B.127℃或略超过127℃
C.338℃以上−500℃以下
D.500℃以上
(4)除了可以重复利用某物质外,该流程还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
20. 化学课外小组利用如图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探究。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实验室制取和收集干燥的CO2,并能在反应过程中添加液体药品,则可选择如图1仪器中的 ______进行组合(填标号);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CO2性质探究,若要证明②处CO2与水发生了反应,应在①试管里放 ______。
(3)下列有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若选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则反应速率过快
B.收满O2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上
C.用图3装置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需考虑该气体用途
21. 小明用如图装置完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对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木炭和CuO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铜和稀硫酸不反应②木炭和氧化铜反应也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进行猜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
①全部是铜;②全部是 ______(写名称);③是两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试管冷却后,观察到黑色固体全部变为红色,对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1:取充分反应后生成的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步骤2:将充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
a.溶液变为 ______ 色
b.过滤后有红色固体
【结论】小明认为木炭和CuO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亚铜和铜。
【反思】(1)该装置中网罩的作用是 ______。
(2)小红同学认为以上实验探究不能证明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中一定含铜,她的理由是 ______。
22. 乙醇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将乙醇按一定比例和汽油混合制成乙醇汽油可节约大量的化石燃料。请计算:
(1)乙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写最简整数比);
(2)现有9.2kg乙醇,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C2H5OH+O2→CO2+H2O)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鞭炮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灯泡通电发光放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D、用高粱酿高粱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两边放相同质量的纸,称量食盐,故A错;
B、检查装置气密性需要在密封体系内:该装置已经密封,再向长颈漏斗内加水,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胶头滴灌的使用方法:先排气,再深入液体,故C错;
D、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错。
故选:B。
A、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需要在密封体系内进行分析;
C、根据胶头滴灌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答案】C
【解析】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
B、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B错误;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此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向生石灰中加入适量的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块状生石灰松散并膨胀,故C正确;
D、把红热的铁丝快速伸入氧气中,若铁丝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就不会剧烈燃烧,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B、根据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C、根据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D、根据温度是否达到铁丝的着火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答案】D
【解析】解: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不能随意丢弃,也不能放回原瓶,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冬天烧煤炭取暖时,在室内放一壶水不可以避免煤气中毒,说法错误;
C、甲烷能燃烧,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可能会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可先松开橡皮塞再熄灭酒精灯,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实验室用剩的药品的原则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C、根据防范爆炸措施分析;
D、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以及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D
【解析】解:A、变瘪的乒乓球用热水浸泡可以恢复,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微粒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冬天,400mL开水冷却后只剩约380m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降低,分子的间隔变小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增大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增加,可以让水中溶解更多的CO2,故A正确。
B、炭黑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混合物。单质是纯净物,故B错误。
C、CO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金,CO2没有还原性,故C错误。
D、碳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同,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A、增大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增加。
B、炭黑主要成分是碳,属于混合物。
C、CO2没有还原性。
D、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相同。
本题主要从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考查,要识记。
8.【答案】C
【解析】解:A、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B、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煤炉子越吹越旺是因为补充了大量的氧气,故选项推理错误。
C、液态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体,不留下任何痕迹,可用于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的灭火,因此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因为电路老化引起火灾,应断电后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选项推理正确。
D、高楼室内着火,不能开窗通风,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逃生,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器的使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逃生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答案】B
【解析】解: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CO、CO2和水,说明该物质含有碳、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B、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发生改变,但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一定不改变,该选项正确;
C、36g水转变成水蒸气后质量仍为36g,此转化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不正确;
D、8g氢气和8g氧气反应,只生成9g水,是因为氢气过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B
【解析】解:A、x=8+1+36+10−31−20=4,该选项不正确;
B、反应后甲、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不是分解反应,该选项正确;
C、甲是反应物,该选项不正确;
D、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比为乙:丁=(20−1):(31−10)=19:21,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答案】C
【解析】解:A、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稀硫酸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稀硫酸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推理错误。
B、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也可能是中子等,故选项推理正确。
D、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都由分子构成,但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A、根据纯水几乎不导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不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A、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由于右边是密封装置,水不能进入左边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正确;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
C、左边澄清石灰水能够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右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都能够生成水,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A
【解析】解:A、通过闻气味,水没有气味,氨水有刺激性气味,酒精有特殊气味,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氮气、空气、氧气中,伸入氮气、空气中,木条无明显现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所以无法鉴别,故B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C错误;
D、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食盐和蔗糖都溶于水,无法通过过滤将食盐和蔗糖分离,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不同气味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氮气不助燃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鉴别和除杂,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过滤的应用等来解题。
14.【答案】D
【解析】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氢气点燃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故A正确;
B、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
C、若C是水,则A可以是氧气或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氧气转化成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氢气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碱反应转化成水,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故C正确;
D、若A、B、C都含钙元素,则A、B、C依次为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碳酸钙不会转化成氢氧化钙,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和氢气点燃会生成水,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进行分析;
C、根据若C是水,则A可以是氧气或二氧化碳,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氧气转化成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氢气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碱反应转化成水,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进行分析;
D、根据若A、B、C都含钙元素,则A、B、C依次为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碳酸钙不会转化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答案】A
【解析】解:A、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钙元素质量不变,因此钙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正确;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放热,消耗氧气,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至小于原气压,该选项不正确;
C、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立即产生氧气,该选项不正确;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A、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放热;
C、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立即产生氧气;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活性炭 BD 采取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CO2+3H2−催化剂CH3OH+H2OO2
【解析】解:(1)①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因此A物质是活性炭,故答案为:活性炭;
②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多者为硬水,反之是软水,错误;
B、可以加入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出现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正确;
C、长期饮用硬水会使钙元素在体内沉淀,不利于人体健康,错误;
D、煮沸可以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淀出来,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正确。
故选BD
(2)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以采取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故答案为:采取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②根据微观反应图可以得出,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CO2+3H2−催化剂CH3OH+H2O,故答案为:CO2+3H2−催化剂CH3OH+H2O;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2个Ca、6个O、2个S,反应后有2个Ca、2个S、8个O,则X中含有2个O,故X的化学式为O2,故答案为:O2。
(1)根据硬、软水概念及区分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具体的原子结合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进行分析。
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求解方程式中的未知化学式。
17.【答案】最外层电子数 2Se2− H2O−12 D
【解析】解:(1)硒(Se)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硒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2个硒离子可表示为:2Se2−;过氧化氢(H2O2)中氢元素显+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得:(+1)×2+2x=0,解得x=−1,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H2O−12;
(3)A.图E(元素周期表一部分)中乙元素是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A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克”,故B错误;
C.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8+y=+6=34,解得:y=18,故C正确。
故答案为:
(1)最外层电子数;
(2)2Se2−;H2O−12;
(3)D。
(1)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
(3)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进行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根本区别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使面粉粉尘和空气充分混合 引流 承接滤液的仪器不干净(或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污染环境
【解析】解:(1)实验1是面粉粉尘爆炸实验,其中气囊鼓气的作用是使面粉粉尘和空气充分混合。
故答案为:使面粉粉尘和空气充分混合。
(2)实验2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若过滤后滤液浑浊,则可能原因是承接滤液的仪器不干净(或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故答案为:引流;承接滤液的仪器不干净(或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实验3的装置不足之处是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污染环境。
(1)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越充分。
(2)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3)实验3的装置不足之处是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SO2+2H2O+I2−20℃−100℃H2SO4+2HI碘 B 可吸收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解析】解:(1)根据工艺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硫、碘、水发生反应能够生成硫酸和氢碘酸,化学方程式为:SO2+2H2O+I2−20℃−100℃H2SO4+2HI;故答案为:SO2+2H2O+I2−20℃−100℃H2SO4+2HI;
(2)生产制备流程中被消耗后又生成的物质为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根据图示可知,碘在反应①被消耗,又由氢碘酸分解产生碘单质,故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碘;故答案为:碘;
(3)操作a为利用硫酸和氢碘酸的沸点不同将两物质分离,根据题目可知,HI溶液的沸点是127℃,硫酸溶液的沸点在338℃以上,故分离两种物质的温度应控制在127℃或127℃以上,不能达到或超过338℃,故填B;故答案为:B;
(4)生产氢气的工艺流程过程,原料中使用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能够将空气污染物转化为硫酸,并制得最清洁燃料氢气,故该流程的优点是可吸收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故答案为:可吸收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
(2)根据工艺流程图中物质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3)根据HI溶液的沸点进行分析;
(4)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对氢气的生产流程进行了考查,涉及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原理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一般,解题时需要梳理生产制备流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实验操作再进行解答。
20.【答案】2KMnO4−△K2MnO4+MnO2+O2↑ACDG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BD
【解析】解:(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且长颈漏斗中常用来添加稀盐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故选择仪器ACDG来组装;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若要证明②处CO2与水发生了反应,应在①试管里放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进行对比;
(3)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故错误;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集满O2的集气瓶应正放在实验桌上,故正确;
C、用图3收集H2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故错误;
D、气体的用途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它不影响气体的制法,不需要考虑,故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
(2)ACDG;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3)BD。
(1)根据实验室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性质和原理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氧化亚铜 蓝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氧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生成铜
【解析】解:【进行猜想】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铜反应也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和铜都是红色固体,故猜想①全部是铜;②全部是氧化亚铜;③是两者的混合物。
【进行探究】由实验结论木炭和CuO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亚铜和铜,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取充分反应后生成的少量红色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
【反思】(1)该装置中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以上实验探究不能证明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中一定含铜,理由是氧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生成铜。
故答案为:
【进行猜想】氧化亚铜;
【进行探究】蓝;
【反思】(1)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氧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生成铜。
【进行猜想】根据题干信息提出猜想。
【进行探究】根据实验结论,结合题干信息分析。
【反思】(1)根据装置的作用来分析。
(2)根据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3:8
【解析】解:(1)乙醇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6=3:8。
故答案为:3:8。
(2)设9.2k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46 88
9.2kgx
4688=9.2kgx
x=17.6kg
答:9.2k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kg。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经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B,4gD,2g固体物质,【答案】A,【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