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H2,MgSO4;丙同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哈尔滨的太阳岛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欧式灯饰外框用的黄铜主要成分是铜和锡
B. 宽阔的柏油路面所用的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C. 紫丁香树的种植可以提高公园内空气质量
D. 大理石围栏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倾倒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闻气味
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完整且正确的是( )
A. 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银白色固体表面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B. 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C.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4.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山融化
B. 生铁炼钢
C. 风力发电
D. 墨汁画画
5.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钢丝刷来擦洗铝制品 B. 用铁桶盛装硫酸铜溶液
C. 冬季燃煤取暖放一盆水防止中毒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6. 下列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 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C. 用木炭制铅笔芯
D. 用铜丝做电线
7. 下列应用及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错误的是( )
A. 用电解水的方法探究水的组成:2H2O−通电2H2↑+O2↑
B. 用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CO2+H2O=H2CO3
C. 用一氧化碳冶铁:3CO+Fe2O3=2Fe+3CO2
D.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8.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图所示为空气成分示意图,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Y、M均为纯净物 B. X约占空气质量的78%
C. Y气体能被点燃 D. 灯泡和食品包装中均可充入X作为保护气
9. 过氧乙酸对细菌和病毒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广泛应用于环境的消毒,如图为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图(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或C2H4O3)
B. 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C.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16
D.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10. 下列关于资源和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经过加热分馏可得到石油气、汽油、柴油、煤焦油、石蜡等
B. 海底开采出的可燃冰是一种混合物,它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C.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D. 回收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11.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结构不同
B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空气能被压缩
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D
香水要密封保存
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A. A B. B C. C D. D
1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
加氧化铜粉末
B
黄金和黄铜
加稀盐酸
观察颜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加入澄清石灰水
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D
铁粉和炭粉
用磁铁吸引
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13. 对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
B. 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可燃物燃烧更旺
C. 水火不容: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灭火
D.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14. 下列除去杂质所选择的试剂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
A
CuSO4
Fe
水
B
CaCl2溶液
盐酸
碳酸钙
C
Cu
Fe
稀盐酸
D
MnO2
KCl
水
A. A B. B C. C D. D
15. 将10g铜与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后,冷却,称重,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仍为10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 10% B. 18% C. 20% D. 28%
16. 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______.
(2)在尘埃的作用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SO3):______.
(3)Cu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Cu(NO3)2溶液和Ag:______.
(4)少量CuSO4溶液滴入NaOH稀溶液中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溶液:______.
(5)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Fe3O4)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______.
17.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和:______(填化学式),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2)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
(3)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S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X+H2O。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利用化石燃料也造成不良影响。氢气作为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优点有 ______(答一条)。
(5)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18. 电动车以轻便、省力、操作简单、节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城镇居民青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动车的大架、轮圈等常使用的是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答两点)。为防止电动车的钢制车架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2)电动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是 ______。
(3)铅蓄电池中主要药品为硫酸铅(PbSO4)和水,充电时发生反应,生成物为二氧化铅、一种金属单质及硫酸,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反应前后铅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______。
19.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A图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_____。
(3)B、C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_____相同。
(4)C、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20. “少一些烟尘,多一片蓝天,建设文明城市,人人有责”
(1)汽车尾气在装有催化剂的净化器中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①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可用______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请你提出一条防止酸雨发生的建议:______。
21. 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的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可将实验 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的依据是 ______。
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拉瓦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C.倾倒二氧化碳研究对燃烧的影响
D.研究甲烷燃烧的产物
(2)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Cl2比Br2(溴)活泼,能与HBr发生反应:Cl2+2HBr=2HCl+Br2。已知Cl2比N2活泼,则Cl2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2. 小明同学去九仙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上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______。
(2)过滤操作结束后发现所得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答一条)。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价。
(5)向制取的蒸馏水中加适量肥皂水并搅拌,现象是 ______。
2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 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______(填字母),还需补充的实验用品是 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后发现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答一点即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与E相比,B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优点是 ______。
(4)下列实验中哪一项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______(填序号)。
24. 课外活动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A、B、C、D、E(分别为H2O、CO2、H2、Fe、Fe3O4中的一种)进行“化学反应接龙”游戏,游戏规则是前一种物质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反应而生成下一种物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若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
(1)写出五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C生成D的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
(3)E生成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25. 某合金可能由铜与镁、锌中的一种组成,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合金样品30g放入烧杯中,然后将200g硫酸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合金中金属(用R表示)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二次产生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 ______。
(3)该合金由铜与 ______两种金属组成。
(4)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5)欲将上述合金样品中的铜转化为铜盐,可将上述最终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然后在空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 ______,再经过某些反应就制得铜盐。
26. 甲、乙、丙、丁四个探究实验同学们都很熟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个探究实验共同用到的实验原理是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甲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A装置中烧杯内热水的作用是 ______。与A装置相比,B装置一个显著的优点是 ______。
(3)乙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时集气瓶里如果没有水,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若止水夹没有夹紧,会导致测得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 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法确定”)。
(4)丙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为 ______,将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指针 ______(填“偏左”“偏右”或“指向中间”)。请结合具体反应物、生成物,从微观角度解释天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
(5)丁为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通过对比 ______(填序号)两试管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27. 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镁和硫酸铜。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适量废液放入盛有一定量铁粉的烧杯中,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 ______,反应现象为② ______,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滤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一】滤液B中的溶质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MgSO4;乙同学:FeSO4、MgSO4;丙同学:③______。
【表达交流】
请写出丙同学猜想的理由④______。
【反思评价】
请你评价甲同学的猜想⑤______。
【提出问题二】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实验】
取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⑥______。得出固体成分为Fe、Cu。
【表达交流】
在得出固体A的成分后,也确定了滤液B中金属化合物的成分为⑦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黄铜主要成分是铜和锌,故A错误;
B、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故B正确;
C、紫丁香树的种植可以净化空气,所以可以提高公园内空气质量,故C正确;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黄铜主要成分是铜和锌进行解答;
B、根据沥青是石油炼制的产品进行解答;
C、根据紫丁香树的种植可以净化空气进行解答;
D、根据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了合金的性质,较易解决.
2.【答案】C
【解析】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银白色固体表面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眼睛看不到“放出热量”,需要用手摸试管外壁,故A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而“四氧化三铁”不是现象,故B错误;
C、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浅,变为无色,故C正确;
D、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实验现象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细铁丝放入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答案】B
【解析】解:A、冰山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生铁炼钢是通过化学变化将生铁中过量的碳除掉,利用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风力发电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墨汁画画只是将墨汁涂抹于纸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5.【答案】D
【解析】解:A、用钢丝刷等来擦洗铝制品能把保护膜除掉,故此做法错误;
B、因为波尔多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铜和铁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不能用铁桶配制,故此做法错误。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放一盆水不可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进入前先做灯火实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用钢丝刷等来擦洗铝制品能把保护膜除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能否与波尔多液中成分发生反应进行考虑;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D、根据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铅笔芯是石墨和黏土的混合物,用木炭不能制铅笔芯,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铜丝做电线,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故A正确;
B、用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的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B正确;
C、用一氧化碳冶铁的反应条件是高温,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故C错误;
D、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8.【答案】D
【解析】解:A、X、Y均为纯净物,M为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X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是质量,故选项错误;
C、Y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被点燃,故选项错误;
D、X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充入食品包装袋或灯泡内可以作保护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铁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答案】A
【解析】解:A、1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H3COOOH(或C2H4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12×2+1×4+16×3×100%≈31.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1个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解:A、石油经过加热分馏可得到石油气、汽油、柴油、石蜡等,煤焦油是煤加工的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海底开采出的可燃冰是一种混合物,它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回收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石油分馏的产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海水中的资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水中的资源、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石油分馏的产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香水要密封保存,是因为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取样品,加入氧化铜粉末、二氧化锰粉末,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黄铜和黄金都是金黄色的固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取样品,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溶液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氧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取样品,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铁粉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炭粉不能被磁铁吸引、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二氧化锰、氧化铜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黄铜和黄金都是金黄色的固体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D、根据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铁粉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答案】C
【解析】解:A、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使可燃物燃烧更旺,故B正确;
C、水火不容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熄灭,并不能降低着火点,故C错误;
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B、根据促进燃料燃烧措施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燃烧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进行。
14.【答案】A
【解析】解:A、加水后,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择的试剂错误。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择的试剂正确。
C、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择的试剂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选择的试剂正确
故选:A。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铜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固体质量增加了,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减少了.由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变可知,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混合物中碳的质量,
设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x,则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0x g,
2Cu+O22CuO
32 160
10x g 10g
32160=10x g10g
x=20%
故选:C。
根据质量不变分析对应的碳元素的质量应该等于铜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进而求算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6.【答案】2H2O2−MnO22H2O+O2↑2SO2+O2−尘埃2SO3Cu+2AgNO3=Cu(NO3)2+2Ag2NaOH+CuSO4=Cu(OH)2↓+Na2SO4Fe3O4+4CO−高温3Fe+4CO2
【解析】解:(1)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2)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尘埃2SO3;
(3)Cu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Cu(NO3)2溶液和A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4)少量CuSO4溶液滴入NaOH稀溶液中生成Cu(OH)2沉淀和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5)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Fe3O4)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CO−高温3Fe+4CO2;
故答案为:(1)2H2O2−MnO22H2O+O2↑(2)2SO2+O2−尘埃2SO3 (3)Cu+2AgNO3=Cu(NO3)2+2Ag
(4)2NaOH+CuSO4=Cu(OH)2↓+Na2SO4(5)Fe3O4+4CO−高温3Fe+4CO2
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再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即可.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依据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同时要注意表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
17.【答案】CO2 蒸馏 Na2SO3 热值高、无污染等(合理即可)C2H5OH+3O2−点燃2CO2+3H2O
【解析】解:(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化学式为:CO2;
(2)我们把蒸馏所得的水认为是纯净物,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3)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S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X+H2O,反应物中有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所以物质X的化学式为:Na2SO3;
(4)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利用化石燃料也造成不良影响。氢气作为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优点有:热值高、无污染等(合理即可);
(5)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
故答案为:(1)CO2;
(2)蒸馏;
(3)Na2SO3;
(4)热值高、无污染等(合理即可);
(5)C2H5OH+3O2−点燃2CO2+3H2O。
(1)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行分析;
(2)根据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原子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进行分析;
(5)根据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污染以及防止水污染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强度硬度大 抗腐蚀性好 喷漆 化学能→电能 2PbSO4+2H2O=Pb↓+PbO2↓+2H2SO4 +2、0、+4
【解析】解:(1)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是: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抗腐蚀更强,熔点更低;为防止电动车的钢制车架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喷漆。
(2)电动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电能;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生成氧化铅、铅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是:2PbSO4+2H2O=Pb↓+PbO2↓+2H2SO4;PbSO4中铅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铅的化合价是0价,氧化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反应前后铅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0、+4。
故答案为:(1)强度硬度大、抗腐蚀性好;喷漆;
(2)化学能→电能;
(3)2PbSO4+2H2O=Pb↓+PbO2↓+2H2SO4;+2、0、+4。
(1)根据合金的特点分析解答;
(2)根据民用电源的能量的转化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元素的变化等。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合金的优点,能源问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
19.【答案】28.0914C、D 最外层电子数 Na2S
【解析】解:(1)由A图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故答案为:28.09;14;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因此二者的质子数相同;故答案为:C、D;
(3)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B、C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
(4)C的质子数为16,是硫元素,在化合物中,硫元素显−2价,D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因此,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故答案为:Na2S。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4)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元素定义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原子 2NO+2CO=催化剂N2+2CO2pH试纸 使用清洁能源
【解析】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原子;汽车尾气主要为NO和CO,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两个NO分子与两个CO分子反应,通过C、N、O原子的重新结合,形成了一个N2分子和两个CO2分子;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催化剂N2+2CO2。
故答案为:原子;2NO+2CO=催化剂N2+2CO2。
(2)可用 pH试纸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使用脱硫煤可以防止煤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从而可以防止或减少酸雨的产生;使用清洁能源,例如氢能、太阳能、水能等,可以防止产生二氧化硫,从而防止或减少酸雨的产生。
故填:pH试纸;使用清洁能源。
(1)通过对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分析可得知:反应中反应物是NO分子和CO分子,生成物是N2分子和CO2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成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2)使用脱硫煤可以防止煤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从而可以防止或减少酸雨的产生;使用清洁能源,例如氢能、太阳能、水能等,可以防止产生二氧化硫,从而防止或减少酸雨的产生。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要学会识别微观粒子的模型,能用化学式表示出模型代表的物质。
21.【答案】AB(或CD)均为定量实验(或定性实验)3Cl2+2NH3−一定条件N2+6HCl
【解析】解:(1)初中教材中常见的实验有定量实验法和定性实验法,下列实验中的AB属于定量实验法,CD属于定性实验法;
(2)氯气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3Cl2+2NH3−一定条件N2+6HCl。
故答案为:(1)AB(或CD);均为定量实验(或定性实验);
(2)3Cl2+2NH3−一定条件N2+6HCl。
(1)根据常见的实验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氯气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常见的实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吸附 +6产生大量泡沫
【解析】解:(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
(2)过滤操作结束后发现所得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Na2FeO4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2+x+(−2)×4=0,解得x=+6;
(5)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因此,蒸馏水属于软水,则向制取的蒸馏水中加适量肥皂水并搅拌,现象是产生大量泡沫。
故答案为:(1)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
(2)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3)吸附;
(4)+6;
(5)产生大量泡沫。
(1)根据明矾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5)根据软水与硬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23.【答案】长颈漏斗 AD 棉花 2KMnO4−△K2MnO4+MnO2+O2↑收集的时刻过早或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等 CaCO3+2HCl=CaCl2+H2O+CO2↑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甲
【解析】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后发现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收集的时刻过早、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等;故答案为:AD;棉花;2KMnO4−△K2MnO4+MnO2+O2↑;收集的时刻过早或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等(合理即可);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与E相比,B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4)能说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甲装置,因为充满空气的气球在盛二氧化碳的烧杯中浮起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甲。
(1)仪器的名称与用途;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能说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甲装置。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4.【答案】H2OH2 FeFe3O4 CO2 化合反应 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A、B、C、D、E(分别为H2O、CO2、H2、Fe、Fe3O4中的一种)进行“化学反应接龙”游戏,游戏规则是前一种物质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反应而生成下一种物质,若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所以B是氢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所以A是水,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所以C是铁,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D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B是H2;C是Fe;D是Fe3O4;E是CO2;
(2)C生成D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E生成A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H2O;H2;Fe;Fe3O4;CO2;
(2)化合反应;
(3)CO2+Ca(OH)2=CaCO3↓+H2O。
根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A、B、C、D、E(分别为H2O、CO2、H2、Fe、Fe3O4中的一种)进行“化学反应接龙”游戏,游戏规则是前一种物质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反应而生成下一种物质,若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所以B是氢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所以A是水,氢气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所以C是铁,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D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5.【答案】R+H2SO4=RSO4+H2↑982=19.6gx 锌 30%11.25g
【解析】解:(1)铜与镁、锌中,镁、锌活动性位于氢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并且都显+2价,金属(用R表示)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H2SO4=RSO4+H2↑;
(2)(3)6.5g金属和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其中硫酸的质量为:50g×19.6%=9.8g,
故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
R+H2SO4=RSO4+H2↑
a 98
6.5g9.8g
a98=6.5g9.8g
解得:a=65,
所以该金属为锌;
设第二次消耗的硫酸为9.8g×2=19.6g,产生氢气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19.6gx
982=19.6gx;
(4)由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在前三次加入稀硫酸时,固体质量均减少6.5g,但是第四次加入稀硫酸固体质量只减少了1.5g,说明第四次中稀硫酸有剩余,所以固体中铜的质量为9.0g,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9.0g30g×100%=30%;
(5)设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n。
2Cu+O2−△2CuO
128 160
9.0gn
128160=9.0gn
n=11.25g
答: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11.25g。
故答案为:(1)R+H2SO4=RSO4+H2↑;
(2)982=19.6gx;
(3)锌;
(4)30%;
(5)11.25g。
(1)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分析;
(2)(3)由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在前三次加入稀硫酸时,固体质量均减少6.5g,6.5g金属和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可以据此结合+2价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金属种类,进一步列比例式;
(4)由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在前三次加入稀硫酸时,固体质量均减少6.5g,但是第四次加入稀硫酸固体质量只减少了1.5g,说明第四次中稀硫酸有剩余,所以固体中铜的质量为9.0g,可以据此求算出铜的质量分数;
(5)根据铜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26.【答案】4P+5O2−点燃2P2O5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 对空气没有污染 胶塞弹开,实验失败 偏高 先变大后变瘪 指向中间 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前后磷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质量不变 I、Ⅱ
【解析】解:(1)三个反应均为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
(2)实验A中,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发生了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也不能燃烧;此现象说明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磷燃烧时,放出黄光、冒出白烟,此实验方法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A装置中烧杯内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对比而言,B实验操作简便,污染物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3)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实验时集气瓶里如果没有水,可能会导致集气瓶内的温度升高,气体膨胀造成胶塞弹出,实验失败;由于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集气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若止水夹没有夹紧,则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由于实验中逸出了一部分气体,最终进入瓶内的水增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4)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气球膨胀,温度降低后,气球变小,实验结束后,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磷原子、氧原子重新构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反应前后磷原子、氧原子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5)丁为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I中铁钉与水、氧气接触能生锈,Ⅱ中铁钉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生锈,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1)4P+5O2−点燃2P2O5;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氧气;对空气没有污染;
(3)胶塞弹开,实验失败;偏高;
(4)先变大后变小;指向中间;红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前后磷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质量不变;
(5)I、Ⅱ。
(1)根据红磷燃烧的反应写出方程式;
(2)根据实验的方法以及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4)根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
(5)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理解,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向课本要答案.
27.【答案】Fe+CuSO4=FeSO4+Cu黑色固体表面出现紫红色固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CuSO4、FeSO4、MgSO4 少量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亚铁,硫酸铜可能有剩余,因为镁比铁活泼,所以硫酸镁不与铁反应,一定含有硫酸镁 错误,铁与硫酸铜一定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亚铁,所以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红色固体无变化 MgSO4、FeSO4
【解析】解: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表面出现紫红色固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猜想与假设】硫酸镁不参加反应,所以一定有硫酸镁,生成硫酸亚铁一定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所以丙同学的才想为CuSO4、FeSO4、MgSO4。
【表达交流】根据猜想与假设的分析,丙同学猜想的理由是少量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亚铁,硫酸铜可能有剩余,因为镁比铁活泼,所以硫酸镁不与铁反应,一定含有硫酸镁。
【反思评价】根据猜想与假设的分析,铁与硫酸铜一定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亚铁,所以一定含有硫酸亚铁,所以甲猜想一定是错误的。
【进行实验】固体中一定有置换出的铜,可能有剩余的铁。加入稀盐酸如有铁剩余,则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红色固体无变化。
【表达交流】因铁有剩余所以溶液中的硫酸铜被完全反应,滤液B中金属化合物的成分为MgSO4、FeSO4。
故答案为:
Fe+CuSO4=FeSO4+Cu;黑色固体表面出现紫红色固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猜想与假设】CuSO4、FeSO4、MgSO4;
【表达交流】少量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亚铁,硫酸铜可能有剩余,因为镁比铁活泼,所以硫酸镁不与铁反应,一定含有硫酸镁;
【反思评价】错误,铁与硫酸铜一定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亚铁,所以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进行实验】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红色固体无变化;
【表达交流】MgSO4、FeSO4。
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硫酸镁不与铁反应。
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规范的是,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山林一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科学研究发现,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g,2gC,【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