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 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煤 B. 空气 C. 冰水混合物 D. 澄清石灰水
- 下列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是黑色固体 B. 导电性都很强
C. 硬度都很大 D. 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 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 生活处处皆化学。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洗菜水冲厕所 B. 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
C.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 火灾现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药品气味 B. 取用固体粉末
C. 倾倒液体 D. 加入块状固体
- 科学家使用碳年代检测法印证了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如图是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B. x的值是4
C. 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D. 碳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4,则其中子数为8
- 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B. 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C. 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D. 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 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其中一种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氢原子数目减少 B. 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原子
C. 甲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D. 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 将一定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如图能够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湿垃圾的堆肥处理过程属于 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三星堆出土的象牙进行科学清理后,要将其放置在充满氮气的保护箱内,利用了氮气 ______的性质。
生活中常用 ______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在超市中经常看到“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等食品,这里的“钙”和“铁”是指 ______填字母。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此次冬奥会的理念之一是“绿色冬奥”。
北京冬奥会将实现所有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 ______。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 ______。
氢气能被压缩存储在高压燃料罐中,请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______。 -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______;
②3个氧分子 ______;
③标出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符号“”中的“3”表示 ______。 - 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乙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______。
-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①打开、,通入一段时间后,Ⅰ、Ⅱ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入氧气,Ⅰ中白磷燃烧,Ⅱ中无明显现象。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①中,Ⅰ试管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 。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______ 。
- 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3种物质,其中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若B可供给人体呼吸,则A的化学式为 ______。
若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进行装置D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原因可能是 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字母。若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 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学校兴趣小组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塑料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查阅资料】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为蓝色。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连接装置;
③点燃酒精灯,观察实验现象;
④装入相关试剂后,通入一段时间干燥的。
上述部分实验操作的顺序为 ______填序号,每种操作只选一次。
【实验分析】
装置B中观察到 ______,证明生成了水。
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得,塑料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______。
【反思评价】装置B和装置C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调换位置,理由是 ______。 - 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称取12g大理石样品,将8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 20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9 | 6 | 3 | 2 |
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______g。
实验结束时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煤中含有碳、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答案】D
【解析】解:A、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的,石墨显深灰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墨导电性很强,金刚石几乎不导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硬度很大,石墨质软,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结合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A、氮气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A错;
B、氧气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错;
C、二氧化硫属于有毒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错。
故选:C。
根据空气的污染物解答,空气的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粉尘主要是指固体小颗粒。
此题主要考查空气污染物,熟记空气的污染物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用洗菜水冲厕所可以节约用水,故A做法正确;
B、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故B做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可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C做法正确;
D、火灾现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和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而造成人的窒息,故D做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节约用水的做法来分析;
B、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5.【答案】A
【解析】解:A、闻一闻药品的气味时,需要用手轻轻扇动,不能凑到瓶口,该项正确;
B、取用固体粉末时需要使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该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紧挨瓶口,该项错误;
D、取用块状药品时,试管应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试管口,慢慢竖起试管,该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仪器的使用。
6.【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碳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则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碳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4,则其中子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正确;
B、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正确;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正确;
D、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错误。
故选:D。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火焰淡蓝色,罩在火焰上干冷烧杯壁有水雾;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8.【答案】D
【解析】解:A、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B、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该选项不正确。
C、甲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8::16,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该选项正确。
故选:D。
A、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
B、保持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分子。
C、根据化学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量比。
D、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生成和。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B
【解析】解:A、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相等,燃烧过程中放热,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气压恢复至原气压,该选项不正确。
B、反应过程中物质总质量不变,该选项正确。
C、氧气过量,最终碳完全反应,即木炭质量变成0,该选项不正确。
D、氧气过量,反应后氧气质量不是0,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化学 化学性质稳定 肥皂水 D
【解析】解:湿垃圾的堆肥处理过程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化学变化;
氮气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答案为:化学性质稳定;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高钙牛奶”、“铁强化酱油”中的“钙”和“铁”是指元素,故选D;故答案为:D。
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进行分析;
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肥皂水能够鉴别硬水和软水;
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本题对化学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元素的概念等知识进行了考查,上述知识点属于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题目较易。
11.【答案】天然气 温室效应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解析】解: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实现“零排放”,是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氢气能被压缩存储在高压燃料罐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故答案为:
天然气;
温室效应;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能源的优点、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种类、分子的基本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 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解析】解: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l;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氧分子表示为;
③高锰酸钾中氧元素化合价为,钾元素化合价为,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表示为;
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中的“3”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故答案为:①Al;②;③;
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3.【答案】溶液变红色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溶液变红色。
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乙中观察到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
与氧气隔绝
改通入氧气,Ⅰ中白磷燃烧,Ⅱ中无明显现象
【解析】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①中,Ⅰ试管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与氧气隔绝。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改通入氧气,Ⅰ中白磷燃烧,Ⅱ中无明显现象。
本题考查燃烧条件,难度不大。
15.【答案】 化合反应
【解析】解: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3种物质,其中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若B可供给人体呼吸,所以B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过氧化氢,C是水,所以A的化学式为;
若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C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或氧气,的反应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
;化合反应。
根据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3种物质,其中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若B可供给人体呼吸,所以B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过氧化氢,C是水;若B是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所以B是一氧化碳,C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C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或氧气,让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6.【答案】锥形瓶 集气瓶底没有铺细沙或没有放水 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解析】解: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可知,a为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内需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质溅落炸裂集气瓶,故D中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底没有铺细沙或没有放水;故答案为:集气瓶底没有铺细沙或没有放水;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条件是常温,因此发生装置应选B,使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需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故答案为: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解答;
铁丝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内需放少量水或细沙;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进行了考查,涉及了实验装置的选择、常见仪器的名称等知识点,题目难度稍易,掌握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依据是答题的关键。
17.【答案】②①④③ 变蓝 碳元素和氢元素或C和不能 若调换位置,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会携带水蒸气,无法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解析】解:【实验操作】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检验塑料燃烧后的生成物来探究塑料的组成元素,A装置是塑料与氧气反应,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实验的操作步骤,首先应连接装置,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通入干燥氧气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赶出,以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最后点燃酒精灯,观察实验现象;故答案为:②①④③;
【实验分析】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装故置B中观察到变蓝,证明生成了水;故答案为:变蓝;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实验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塑料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说明塑料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氢元素;故答案为:碳元素和氢元素或C和;
【反思评价】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若调换位置,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会携带水蒸气,无法检验是否有水生成;故答案为:不能;若调换位置,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会携带水蒸气,无法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实验分析】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反思评价】根据装置的作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答案】10
【解析】解:由图表数据分析可知,第1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第二次加入20g稀盐酸,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说明前三次加入的稀盐酸均完全反应,说明20g稀盐酸恰好能与大理石中的3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4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加入的稀盐酸有剩余,故12g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10。
设实验结束时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100 44
10g x
答:实验结束时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第1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第二次加入20g稀盐酸,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说明前三次加入的稀盐酸均完全反应,说明20g稀盐酸恰好能与大理石中的3g碳酸钙完全反应;第4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加入的稀盐酸有剩余;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确定20g稀盐酸恰好能与大理石中的3g碳酸钙完全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九年制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九年制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pptx、加热水和煤油mp4、比较水沙石的比热容mp4、比较金属的比热熔冰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mp4、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对比swf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5g的NaCl固体B,75mL的水D,6g,【答案】D,【答案】C,【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