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一教研共同体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一教研共同体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石墨用于做电极
C. 活性炭用于脱色工业制白糖 D. 氮气用作保护气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 )
A. 氮气 B. 二氧化硫 C. 固体粉尘 D. 工业废水
3. 保持双氧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H B. O C. H2O D. H2O2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滴管取用液体
B. 过滤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给液体试剂加热
5.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为+4,则N的化合价是( )
A. −4 B. +3 C. +1 D. −3
6. “天然益力,焕发生命力。”在“益力”矿泉水瓶上标有一些矿物含量,如图,这里的“钾、镁、钠、钙”指的是( )
A. 单质 B. 分子 C. 元素 D. 原子
7.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②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8.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 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 矿泉水,河水 D. 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9. 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压缩气体,气体液化--气体分子体积变小
B.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分子和氧分子变成水分子
D. 墙内开花墙外香--因为分子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10.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 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1. 下列实验现象或从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 将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立即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B. 某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可以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C.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12. 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蜡烛燃烧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 高锰酸钾受热固体质量减少
C.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增加 D.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13.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14.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质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电子层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15.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C. 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16.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绘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A. 具有可燃性 B. 具有氧化性 C. 具有还原性 D. 在常温下性质稳定
17. “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 晚上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 图书档案起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用煤炉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
D. 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18.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B. 该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 该元素组成氮气化学式为N2
19. 柑橘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柠檬烯,若用R表示柠檬烯,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14O2−点燃10CO2+8H2O,则柠檬烯的化学式为( )
A. C10H16 B. C10H10 C. C10H20 D. C10H18
20. 两份质量相等的过氧化氢,在其中一份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放出氧气的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2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氧分子 ______;
②亚铁离子 ______;
③2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
④4个铜原子 ______;
⑤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______。
22. 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X的值为 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电子,形成 ______离子(填“阳”或“阴”)。
23. 葡萄糖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糖类物质,可以给人类提供能量,化学式为C6H12O6,它是由 ______种元素组成的,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有 ______个原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24. 化学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燃料来自化石燃料煤、______、天然气。生活中常用天然气做饭取暖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在一次野炊活动中,小明从井里取了一些水。他用 ______方法确定取来的水是硬水,并用 ______的方法进行软化。做饭的时候,小明把锅底下的柴火架空,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25.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通过对水的净化及电解,使水在我们日常生活及生产中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1)工业上利用电解水制备航天所需的氧气,已保证航天员呼吸的正常供给。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实验室里学生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
(2)氢气是21世纪的新型燃料,如果电解时正极产生5mL氧气,则负极可产生 ______mL氢气。
26. 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______,这种气体可以做燃料,请写出它做燃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7. 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 ______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该实验最终进入水的体积可能小于15,原因是 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8.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验室常用此反应来制取氢气,小敏想制取8克氢气,请你帮她算算最少需要消耗多少克的金属锌?
29. 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 ______,b是 ______。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则装置是 ______(填装置序号),实验室用该药品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______。
(3)小明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验满方法是 ______,小明又进行了F实验,他看到两支蜡烛先后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化学性质是 ______。
(4)B装置中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仪器b中逸出,b仪器必须要 ______。
30.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示意图
(1)酒精灯上加一个金属网罩的作用是 ______。
(2)刚开始预热时,试管②中立即看到有气泡产生,但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其原因是______,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看到试管①中的现象是 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试管②中出现 ______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实验完毕后,要先 ______(选“A、先熄灭酒精灯”或“B、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拿出”)。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碳在高温下具有 ______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
B、石墨用于做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
C、活性炭用于脱色工业制白糖,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稳定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A
【解析】解:A、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选项错误;
C、固体粉尘属于粉尘污染,故选项错误;
D、工业废水会污染水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过氧化氢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保持双氧水(H2O2)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H2O2)。
故选: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要注意理解。
4.【答案】C
【解析】A、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A错;
B、过滤操作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故B错;
C、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D错。
故选:C。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考虑;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答案】D
【解析】解:C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故选:D。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答案】C
【解析】解:“益力”矿泉水瓶上里的“钾、镁、钠、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钾、镁、钠、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钾、镁、钠、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分子分成原子所以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分子种类变了,物质的种类也就发生了变化,原子进行重新组合,所以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发生变化,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没变。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熟练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会运用化学中的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解答】
A、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受污染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污染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
9.【答案】A
【解析】解:A、压缩气体,气体液化,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压缩时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了,气体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由于氢分子和氧分子变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墙内开花墙外香,因为分子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
B、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解释合理。
C、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是隔绝空气,解释不合理。
D、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解释合理。
故选:C。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的方法中,只要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1.【答案】D
【解析】解:A、铁丝燃烧需要条件,故选项说法错误。
B、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不只有一氧化碳,例如甲烷,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
12.【答案】D
【解析】解:A、蜡烛燃烧越来越短,最后消失,是因为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受热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生成的氧气逸出,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增加,是因为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D、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是因为水变为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
故选B.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说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5.【答案】C
【解析】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
B、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形成钠离子,故B正确;
C、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B、根据离子的形成过程来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来分析;
D、根据原子的概念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6.【答案】D
【解析】解:墨汁中的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古代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
故选:D。
可以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考虑,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得失,故常温下性质稳定.
本题主要考查了碳的性质方面的内容,记住碳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
17.【答案】C
【解析】解:A、晚上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燃气浓度,故A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因此图书档案起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B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用煤炉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会防止煤气中毒,故C错误;
D、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以防有害气体与烟尘进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防范燃气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B、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来分析;
D、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氮,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A
【解析】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14O2−点燃10CO2+8H2O,可判断反应前后C、H、O三种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反应后
C原子 0 10
H原子 0 16
O原子 28 2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柠檬烯R的分子中含10个C原子、16个H原子,则柠檬烯R的化学式为C10H16;
故选:A。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14O2−点燃10CO2+8H2O,推断反应中反应物柠檬烯R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柠檬烯R的化学式。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20.【答案】C
【解析】解:这一反应中二氧化锰充当的是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以知道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没加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即a分解的速率慢,而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即b分解速率快,所需时间较短。而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C。
这一反应中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据此分析并完成解答.
此题设计的知识点是关于催化剂的知识,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即可.
21.【答案】3O2 Fe2+ 2SO42− 4CuCa+2O
【解析】解:①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氧分子可表示为:3O2;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亚铁离子可表示为:Fe2+;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SO42−;
④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铜原子,就可表示为:4Cu;
⑤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表示为:Ca+2O。
故答案为:①3O2;
②Fe2+;
③2SO42−;
④4Cu;
⑤Ca+2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12 8 失去 阳
【解析】解: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则12=2+x+2,解得x=8;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答案为:12;8;失去;阳。
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掌握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23.【答案】三 24 6:1
【解析】解:化学式为C6H12O6,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分子中共含有24个原子,葡萄糖中碳、氢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6:1;
故答案为:三;24;6:1.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石油 甲烷 CH4+2O2−点燃CO2+2H2O加入肥皂水 煮沸 增大柴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解:(1)目前,人类使用最多的燃料来自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生活中常用天然气做饭取暖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2)用加入肥皂水的方法确定取来的水是硬水。
煮沸能将硬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做饭的时候,小明把锅底下的柴火架空,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柴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
(1)石油;甲烷;CH4+2O2−点燃CO2+2H2O;
(2)加入肥皂水;煮沸;增大柴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硬水的检验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要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解答。
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促进燃烧的方法、硬水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2H2O−通电2H2↑+O2↑引流 10
【解析】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进行过滤操作,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故答案为:2H2O−通电2H2↑+O2↑;引流。
(2)水通电实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的氧气和氢气体积比约为1:2,若电解时正极产生5mL氧气,则负极可产生10mL氢气,故答案为:10。
(1)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过滤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负氢正氧,氢二氧一”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尤其注意利用“负氢正氧,氢二氧一”来解题。
26.【答案】一氧化碳 2CO+O2−点燃2CO2
【解析】解: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
故答案为:
一氧化碳;2CO+O2−点燃2CO2。
根据一氧化碳是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毒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4P+5O2−点燃2P2O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解析】解:(1)a与c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
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4P+5O2−点燃2P2O5。
(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
该实验最终进入水的体积可能小于15,原因是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故答案为: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磷燃烧只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8.【答案】解:设最少需要消耗金属锌的质量是x。
Zn+H2SO4=ZnSO4+H2↑
65 2
x 8g
652=x8g 解得:x=260g
答:最少需要消耗160克的金属锌。
【解析】依据方程式中锌和氢气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反应的锌的质量。
此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该题比较简单,就是用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属于最基本类型的计算题。
29.【答案】酒精灯 长颈漏斗 AC或AE2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CaCO3+2HCl=CaCl2+H2O+CO2↑在集气瓶口放一支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将其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
【解析】解:(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名称可知,a为酒精灯,b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酒精灯;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因此收集时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AC或AE,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红了,可能是由于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故答案为:AC或AE;2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3)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验满时需要在集气瓶口放一支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二氧化碳通入F中,能够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在集气瓶口放一支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B装置中使用了长颈漏斗,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需要将长颈漏斗的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故答案为:将其下端伸入到液面以下。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发生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以及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是中考考点之一,题目难度一般,另外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30.【答案】使酒精灯火焰更加集中,提高温度 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C+2CuO−高温2Cu+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将导管从石灰水中拿出 还原
【解析】解:(1)酒精灯火焰加上网罩后火焰会集中,从而提高了火焰的温度;
(2)刚开始预热时,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但B中没有变浑浊,是因为此时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看到试管①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化学方程式是:C+2CuO−高温2Cu+CO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试管②中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拿出,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碳在高温下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1)使酒精灯火焰更加集中,提高温度;
(2)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黑色粉末逐渐变红;C+2CuO−高温2Cu+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3)将导管从石灰水中拿出;
(4)还原。
(1)根据酒精灯火焰加上网罩后火焰集中进行分析;
(2)根据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难度不是很大.
2023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吴忠三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吴忠三中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6页。
2023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学化学、用化学,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