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巫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巫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巫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巫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巫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巫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S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巫溪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巫溪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工艺,下列工艺制作中主要原理涉及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着本质的不同,他是(    )
    A. 编制竹器 B. 雕刻石像 C. 酿制醪糟 D. 绣十字绣
    2.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干冰、硬水 B. 液氧、天然气 C. 臭氧、冰水混合物 D. 氯酸钾、空气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过滤泥水
    C. 添加酒精 D. 检验氧气
    4.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  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  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  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 下列关于资源、能源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H2
    B. 水体具有自净的能力,生活污水可以随意排放
    C. 我国海域蕴含可燃冰资源丰富,可随意开采
    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继续开采使用
    6. 打火机的使用原理是:按下开关,丁烷汽化,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下开关时,丁烷分子间的间隔不变 B. 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C. 丁烷被引燃是因为丁烷的着火点降低 D. 火焰熄灭是因为打火机口无丁烷
    7.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单质:氧气、氯气、煤气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氮气、汞
    C. 空气污染物:NO2、SO2、CO2 D. 氧化物:冰、干冰、过氧化氢
    8. 下列各组物质中,带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
    A. NaClO、NaCl B. NH4Cl、HNO3
    C. MnO2、K2MnO4 D. P 2O5、Ca3(PO4)2
    9.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10. 关于碳的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碳单质的性质的不同
    B. 金刚石、石墨、C60都直接由碳原子构成
    C. 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能力
    D. 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
    11. 花青素(C15H11O6)广泛存在于深红色、紫色或蓝色的蔬菜水果中,能够保护人体免受某些有害物质的损伤.关于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花青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96
    B. 花青素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
    C. 花青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D. 花青素中有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
    12.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CaCO3中加入稀盐酸
    B.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D. 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
    13. 如图是表示物质粒子的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4. 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 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且均为6
    C. 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15. 在反应 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 6.8g B. 9.6g C. 8.8g D. 4.4g
    16. 如下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都是下面的哪一种化学符号(    )

    A. H2O B. O3 C. HClO D. NH3
    17.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公斤月球土壤样品着陆地球。此前的月壤样品研究发现,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铁、金、银______、铅、锌、铜、锑、铼等矿物颗粒,还富含Si______、铝、钾、钡、锂、铷、锆、铪和稀土元素,另外,月壤中还蕴意着丰富的钛元素和氦−3(一种氦原子)。请写出加点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氦-3______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核能是 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8.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华雪同学开学带回一瓶山泉水,取样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则该山泉水属于 ______
    (选填:“硬水”或“软水”);
    (2)一个水分子是由 ______构成的;
    (3)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______;
    (4)水能灭火,但有时水也可以“生火”,比如将过氧化钠(Na2O2)用脱脂棉包裹,再向上面滴加少量
    水,脱脂棉一会儿就会燃烧起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②包裹过氧化钠的脱脂棉滴加水后,引起脱脂棉能燃烧起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19. “深海勇士号”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1)潜水器中可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潜水器中还可用“氧烛”来快速提供氧气。氧烛中含有氯酸钠(NaClO3)、金属粉末(Al、Fe、Mg等)和催化剂。
    ①氧烛放出的氧气来自于上述物质中的 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②氧烛中的金属粉末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其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X+H2↑,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20.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2中n的值为 ______;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2)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3为碳的价类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填空。
    ①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
    ②写出A与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1. 同学们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了实验,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G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G 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3)气体B的用途有 ______(任意写一条)。
    22.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a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用如图A所示进行实验制取氧气,要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择 ______ (填序号)进行收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小丽同学在实验时发现试管固定的太高,应调节图中的旋钮 ______ (选填“①”、“②“或“③“);
    (3)F装置的用途较多,若用装置来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瓶内盛放浓硫酸后,气体应从 ______ (填c或d)端通入;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除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的现象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5)C和E装置中的导管均应接近仪器b的底部,目的是 ______ 。
    23. 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

    (1)实验甲,反应后天平不再保持平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 ______ ,若要天平在反应后仍保持平衡,需要进行的实验改进是 ______ 。
    (2)实验乙, ______ (填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 ______ (填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3)实验丙,用打气筒向小罐中迅速打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该实验告诉我们,不仅可燃性气体能引起爆炸, ______ 也能引起爆炸。
    24. 烧杯中盛有含10.0g碳酸钙的石灰石12.5g,加入150g稀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 ______;
    (2)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
    25. 有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60% B. 45% C. 30% D. 22.5%
    26. 下列推理或归纳合理的是(    )
    A.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可能显正价
    B. X、Y两种微粒的电子数相等,则两种微粒可能是分子和离子
    C. 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则其组成里一定含C、H、O
    D.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27. 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已知2gH2、18gH2O、32gO2中所含分子数均为a。氢气与氧气在反应过程中的分子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一个O原子的质量为16ag
    B. t时刻表示X与Z的质量相等
    C. 物质Y表示的物质是氢气
    D. 反应开始时,物质Z的质量为32g
    28. 如图是工业上以某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Fe2O3等)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一种方法。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构成硅的微粒是______(填粒子名称)。
    ②操作a名称为______,通过流程判断盐酸和SiO2______(填“能”或“不能”)反应。
    ③物质M是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写出SiHCl3与H2在高温下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④冶炼粗硅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SiO2−高温Si+2CO↑若有0.6千克二氧化硅,冶炼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多少?
    29. 用100g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
    求:(1)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编制竹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雕刻石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酿制醪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绣十字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选项与ABD选项有关本质的区别。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解析】解:A、干冰属于化合物,硬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B、液氧属于单质,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C、臭氧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D、氯酸钾属于化合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5.5mL的液体,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5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尽量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知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空气的组成,熟悉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
    A.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C说法错误;
    D.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A.氢气的热值高、原料来源广、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故正确;
    B.有自净能力,但是有限的,生活污水不可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故错误;
    C.我国可燃冰资源丰富,但是也不可随意开采,故错误;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是目前的主要能源结构,不能禁止使用,故错误。
    故选:A。
    根据氢气的特点来分析;
    根据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分析;
    根据地球上的水资源储量来分析;
    根据能源的使用解答。
    在能源和资源匮乏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对于能源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对于资源主要考查贮存、开采状况,以及资源的保护。

    6.【答案】D 
    【解析】解:A、按下开关,压强减小,丁烷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松开开关时,丁烷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火花引燃丁烷时,使温度达到丁烷的着火点以上,而不是丁烷的着火点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松开开关时,火焰熄灭,是因为断绝了丁烷的来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着火点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分子的基本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汞由原子构成,故B错;
    C、CO2属于空气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错;
    D、冰、干冰、过氧化氢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考虑;
    B、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考虑;
    C、根据空气污染物考虑;
    D、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的分类,空气污染物,难度较小。

    8.【答案】D 
    【解析】解:A、NaClO中钠、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和−2价,则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Cl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错误;
    B、NH4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HNO3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错误;
    C、Mn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M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K2MnO4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K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Mn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错误;
    D、P2O5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Ca3(PO4)2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正确。
    故选:D。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熟悉常见元素在物质中的化合价,并能利用化合价的计算原则来进行简单计算。

    9.【答案】C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二氧化碳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0.【答案】B 
    【解析】解:A、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碳单质的性质的不同,故A正确;
    B、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能力,故C正确;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玻璃,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碳单质的结构、性质及其用途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碳单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

    11.【答案】A 
    【解析】解:A、花青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16×6)=11:96,故选项说法正确.
    B、花青素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花青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花青素中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15=180,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11=1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6=96,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花青素分子中含1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花青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A、向一定量CaCO3中加入稀盐酸,则碳酸钙会全部溶解,错误;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应该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错误;
    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则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正确;
    D、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氢气的质量应该从0开始,错误;
    故选:C。
    根据图象结合化学反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图中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该选项不正确;
    B、图中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该选项正确;
    C、图中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是单质,该选项不正确;
    D、图中有两种原子,是混合物,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14.【答案】C 
    【解析】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
    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故选:C。
    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数量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
    【解答】
    根据“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可假设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a、8a,又因为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则7a2.8g=3×8aB,则B=9.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8g+9.6g=C+3.6g,故C=8.8g。
    故选C。  
    16.【答案】A 
    【解析】解:A、由H2O可知,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 1个水分子,表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表示1个水分子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与图中描述符合,故A正确;
    B、由O3可知,表示臭氧这种物质,表示1个臭氧分子,表示只由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分子中有3个原子,与图中描述不完全相符,故B错误;
    C、由HClO可知,该物质是由氢】氯、氧三种元素组成,与图中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不符,故C错误;
    D、由NH3可知,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与图中物质的构成中1个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具有和图中描述的四种意义的即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理解,学生明确物质的化学式的意义,利用组成和构成来分析解答即可,并注意组成和构成在描述上的差别。

    17.【答案】Ag 硅  He 不可再生 
    【解析】解:银由原子构成,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相同,银的元素符号为Ag;Si是硅元素的元素符号;氦的元素符号为He;核能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所以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
    Ag;硅;He;不可再生。
    根据元素的名称与元素符号的写法、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18.【答案】软水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过滤  2Na2O2+2H2O=4NaOH+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 
    【解析】解:(1)华雪同学开学带回一瓶山泉水,取样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则该山泉水属于软水。
    故答案为:软水。
    (2)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3)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4)①脱脂棉一会儿就会燃烧起来,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即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②包裹过氧化钠的脱脂棉滴加水后,引起脱脂棉能燃烧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
    故答案为: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
    (1)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2)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过滤能够除去难溶于水的物质。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包裹过氧化钠的脱脂棉滴加水后,引起脱脂棉能燃烧起来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2H2O−通电2H2↑+O2↑氯酸钠(NaClO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FeCl2 
    【解析】解:(1)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烛放出的氧气来自于上述物质中的氯酸钠(NaClO3);
    ②在Fe+2HCl=X+H2↑中,反应前,Fe、H、Cl的个数分别为:1、2、2,生成物中Fe、H、Cl的个数也应该分别为1、2、2,所以X的化学式为FeCl2。
    故答案为:
    (1)2H2O−通电2H2↑+O2↑;
    (2)①氯酸钠(NaClO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②FeCl2。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20.【答案】678.96单质  C+CO2−高温2CO 
    【解析】解:(1)图2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34=m=2+8+18+n,n=6;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2)①由图示可知,A点表示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是一种单质;故填:单质;
    ②B点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B是一种碳的氧化物,即二氧化碳,C点所示物质是氧化物,其中碳元素显+2价,则该物质是CO,则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
    故答案为:
    (1)6;78.96;
    (2)①单质;
    ②C+CO2−高温2CO。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原子结构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类别、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1.【答案】KMnO4  H2O2  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解析】解:(1)无色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B是氧气,暗紫色粉末A加热会生成氧气,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C是二氧化锰,D是锰酸钾,白色固体F和二氧化锰反应会生成氧气,无色溶液G和二氧化锰反应会生成氧气,所以F是氯酸钾,G是过氧化氢,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KMnO4;G是H2O2;
    (2)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3)气体B的用途有: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KMnO4;H2O2;
    (2)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3)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根据无色气体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B是氧气,暗紫色粉末A加热会生成氧气,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C是二氧化锰,D是锰酸钾,白色固体F和二氧化锰反应会生成氧气,无色溶液G和二氧化锰反应会生成氧气,所以F是氯酸钾,G是过氧化氢,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长颈漏斗  D2KClO3−MnO2△2KCl+3O2↑②  c 试管内液面上升  将集气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 
    【解析】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图A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小丽同学在实验时发现试管固定的太高,应调节图中的旋钮②;故答案为:D;2KClO3−MnO2△2KCl+3O2↑;②;
    (3)F装置的用途较多,若用装置来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瓶内盛放浓硫酸后,气体应从长管进入;故答案为:c;
    (4)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除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的现象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因为试管内外产生压强差;故答案为:试管内液面上升;
    (5)C和E装置中的导管均应接近仪器b的底部,目的是:将集气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故答案为:将集气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
    (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3)F装置的用途较多,若用装置来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瓶内盛放浓硫酸后,气体应从长管进入;
    (4)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除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的现象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
    (5)C和E装置中的导管均应接近仪器b的底部,目的是:将集气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答案】Na2CO3+2HCl=2NaCl+H2O+CO2↑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在锥形瓶口系一个气球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蜡烛熄灭  可燃性粉尘 
    【解析】解:(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但是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在锥形瓶口系一个气球.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把烧杯换成锥形瓶,在锥形瓶口系一个气球;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3)实验丙,用打气筒向小罐中迅速打气,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蜡烛熄灭。该实验告诉我们,不仅可燃性气体能引起爆炸,可燃性粉尘也能引起爆炸;
    故填: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蜡烛熄灭;可燃性粉尘。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爆炸发生的条件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初中阶段重要的三个化学实验,解题时根据实验原理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24.【答案】4.4g 
    【解析】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 x
       10044=10gx
    x=4.4g
    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12.5g+150g−4.4g=158.1g。
    故答案为:(1)4.4g;
    (2)158.1g。
    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依据碳酸钙的质量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5.【答案】A 
    【解析】解:根据C5H10、C3H6O、C6H12O6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发现三种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都为12:2=6:1,因此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也为6:1;根据混合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因此1−30%=70%即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67=60%;
    故选:A。
    根据C5H10、C3H6O、C6H12O6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发现三种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都为12:2=6:1,因此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也为6:1;根据混合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因此1−30%=70%即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分数和;综合以上分析,计算出混合物碳元素质量分数.
    发现三种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相等是解决本问题的技巧与关键,此类问题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往往有一定的特殊关系.

    26.【答案】B 
    【解析】解: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也可能显正价,如硫酸中氢元素和硫元素分别显+1价、+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X、Y两种微粒的电子数相等,则两种微粒可能是分子和离子,如可能是水分子和钠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但混合物中不一定至少含有两种元素,也可能含有一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电子数相等的微粒,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27.【答案】B 
    【解析】解:A、2a个氧原子质量是32g,一个O原子的质量为:32g2a=16ag,该选项说法合理;
    B、t时刻表示X与Z的分子数相等,该选项说法不合理;
    C、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反应的氢分子、氧分子个数比是2:1,因此物质Y表示的物质是氢气,该选项说法合理;
    D、Z是氧气,氧分子个数是a,因为32gO2中所含分子数为a,因此反应开始时,物质Z的质量为32g,该选项说法合理。
    故选:B。
    氢气燃烧生成水,根据提供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本题要结合图中信息、氢气燃烧生成水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8.【答案】硅原子  过滤  不能  SiHCl3+H2−高温Si+3HCl 
    【解析】解:①硅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②操作a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所以为过滤;流程中酸浸一步后SiO2没有消失,所以与盐酸不反应;
    ③SiHCl3(纯)和氢气生成硅和物质M,而物质M是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转化流程可知M为HCl,所以对应的化学方程式SiHCl3+H2−高温Si+3HCl;
    ④设冶炼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x
    2C+SiO2−高温Si+2CO↑
    24 60
    x0.6kg
    24x=600.6kg
    x=0.24kg
    答:冶炼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0.24kg。
    故答案为:①硅原子;
    ②过滤;不能;
    ③SiHCl3+H2−高温Si+3HCl;
    ④0.24kg。
    ①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
    ②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根据流程分析;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④由二氧化硅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需要碳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9.【答案】解:反应前:
    MnO2的质量为100g×25%=25g
    KClO3的质量为100g−25g=75g
    反应后:
    混合物的质量为25g÷30%≈83.3g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g−83.3g=16.7g
    设已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245 96
    x16.7g
    24596=x16.7g
    x≈42.6g
    答:制得氧气16.7g;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42.6g。
    故答案为:(1)16.7g;
    (2)42.6g。 
    【解析】根据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可通过假设二氧化锰的质量而得到反应前混合物的质量、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得出反应放出氧气的质量;由反应放出氧气质量计算分解了的氯酸钾的质量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有关计算,应注意利用总质量守恒计算物质的质量,注意计算格式的规范性。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重庆市巫溪县九上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巫溪县九上化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CO和CO2比较,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重庆市忠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忠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g,请计算,【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重庆市长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长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H2O和X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