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易错点10 细胞生活的环境和稳态-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
展开易错点10 细胞生活的环境与稳态
易错题【01】 对内环境中的成分及其变化理解不到位
判断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哪些成分属于细胞内或外界环境,不是简单是识记,需要结合该成分参与的代谢反应,是什么过程的反应物或产物来进行理解,如果只是去进行记忆背诵则又辛苦又易混淆。
易错题【02】 对稳态的调节机制理解不到位
稳态的调节需要一系列器官和结构的参与,还需要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最终维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处于理化性质的平衡之中,需要结合前后的知识形成体系来认识。
易错题【03】 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或生理现象认识不到位
反应是否在内环境中发生,可以通过反应物是否位于内环境中来判断,生理过程是否在内环境中有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常识来分析。
01 对内环境中的成分及其变化理解不到位
(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错因】没有正确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和范围就无法正确判断。
【问诊】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A正确。
【答案】A
【叮嘱】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是生物体内,“环境”则是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细胞的外部。
1.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 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A 渗回 B 和渗入 C 的量相差不大
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 B 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低
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 B 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I端为毛细血管动脉端,Ⅱ端为毛细血管静脉端。
【详解】
A、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正确;
B、组织液A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C,B错误;
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血糖经I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Ⅱ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正确;
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I端进入A,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图中Ⅱ端到血浆,所以Ⅱ端比I端胰岛素含量高,D正确。
故选B。
2.正常人的血浆中含有多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的血浆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
B.正常人的血浆中含有尿素、尿酸和多肽
C.血浆中的HCO3-、HPO42-在维持pH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D.安静状态下,正常人血浆中的乳酸主要由红细胞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血浆成分: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另外血浆中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2)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详解】
A、正常人的血浆中是含有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的,A错误;
B、正常人的血浆中含有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以及蛋白类物质如多肽,B正确;
C、血浆中的、是缓冲物质,在维持pH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红细胞中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血浆中的乳酸主要由红细胞产生,D正确。
故选A。
02 对稳态的调节机制理解不到位
(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错因】本题以高原肺水肿为情境,考察病理情况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蕴含稳态和平衡观,考生缺乏对稳态调节的整体认识即会出错。
【问诊】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CO2不能够及时排放出去,使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
B.体温维持在38℃时,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
C.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
D.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吸收会减少,导致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
故选ACD。
【答案】ACD
【叮嘱】
体温只要维持恒定,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正常机体的组织液、血浆、淋巴的渗透压是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下的。
1.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
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1)(特异性)受体 神经(或负反馈)
(2)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或负反馈)
(3)下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人体血压、渗透压及体温调节过程。1、调节血压的机理:当某种原因使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沿减压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向心血管中枢发放的冲动增多,缩血管中枢兴奋降低,使心率减慢,心率减小,血管紧张性降低,结果血压下降;血压降低时,感受器向中枢发放的冲动减小,使心抑制中枢兴奋降低,而心加速中枢兴奋增强,缩血管中枢兴奋亦增强,使心率变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结果血压上升。2、渗透压调节的机理: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水的重吸收,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液的量减少;另一方面,渗透压感受器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体温调节的机理;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战栗))增加产热.同时通过激素调节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在炎热环境汗腺分泌活动加强,反射弧为: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散热增多。
【详解】
(1)据题图所示可知,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如果大量出汗,水分失去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如果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引起细胞产热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03 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或生理现象认识不到位
(2019全国卷III·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错因】考生对哪些生理过程发生在内环境哪些生理过程发生在细胞内或外部环境辨析不明确,故出现错误,考生需要全面理解和认识各种生理过程的意义才能明确其发生场所
【问诊】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答案】D
【叮嘱】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织液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生成的
B. 运动损伤导致的水肿,是由于组织液中的浓度增加所致
C. 红细胞生存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有血浆和淋巴
D.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不会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组织液不一定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生成的,如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成为组织液的成分,A错误;
B、运动损伤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而水肿,B错误;
C、红细胞生存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有血浆和淋巴,C正确;
D、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定期口服或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C.甲亢患者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人高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浆中葡萄糖、血浆蛋白和Na+等的含量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详解】
A、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A错误;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B错误;
C、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多,对垂体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所以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错误;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浆中葡萄糖、血浆蛋白和Na+等的含量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的知识,考生需要在识记各种激素的作用基础之上,理解调节的过程、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基本内容。
错
1.(2019浙江4月选考·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单细胞动物是单个细胞构成的生命体,即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选项正确;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B选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一旦失调,细胞代谢就会紊乱,C选项正确;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蛙的皮肤细胞可以直接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
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
⑤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⑥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
⑦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
⑧2、4-D、苯乙酸均为生长素类似物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通常采用喝水和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严重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水分,以及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 等一样物质;通常采用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等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
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吲哚丁酸等。
【详解】
①严重腹泻后,机体会丢失盐分,若只补充水分,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①错误;
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非条件反射,②错误;
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体内会缺乏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得代谢减弱,故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③正确;
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不一定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这由神经递质的种类决定,④错误;
⑤兴奋在体内沿着反射弧单向传递,故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⑤错误;
⑥抗生素不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产物,故抗生素消灭病菌的过程不能体现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⑥错误;
⑦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故细胞周期变短,⑦正确;
⑧2、4-D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苯乙酸是植物合成的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⑧错误。
故选B。
3.进行肌肉注射药物时,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液→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详解】
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应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4.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后,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
B.内环境稳态了,机体各项生命活动就一定正常
C.酶都是大分子,总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D.体积越大的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但物质运输速率是不变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酶的特性,突触的结构,稳态的生理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详解】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以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A错误.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B错误.
细胞是产生酶的场所,酶可以以胞吐的方式出细胞,但没有进入细胞的情况, C错误。
体积越大的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的运输效率(不是运输速率)越低,D正确.
【点睛】
自由扩散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为扩散,而不是自由扩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会导致机体的代谢发生紊乱,但内环维持境稳态,机体各项生命活动不一定正常。
易错点:物质进出细胞的速率和物质的运输效率是不同的概念。
5.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组织液生成: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
2、组织液回流:组织液可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吸收回到毛细血管。
【详解】
A、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而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会消耗部分氧气,导致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比生成组织液中的低,A错误;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
C、血浆中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
D、组织液中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正确。
故选A。
【点睛】
理解血浆、组织液之间的动态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内细胞一般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呼吸酶、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0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体内细胞一般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
B.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所以渗透压、温度和PH都是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不变,C错误;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B.内环境中Na+不足,不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3、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
A、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A正确;
B、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产生的,若内环境中Na+不足,则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B错误;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相应靶细胞,C正确;
D、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B。
8.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D.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
【详解】
A、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经过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被肝脏转换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乙处的血糖浓度较低,A正确;
B、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乙处血糖浓度较甲处高,B正确;
C、血液经过肾之后,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最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所以乙处的尿素浓度较低,C正确.
D、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乙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乙处高于甲处,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关键是要掌握血液经过不同器官,会进行哪些物质交换。比如饭后一小时,血液流经小肠,主要是增加营养物,经过肝脏,主要是降低血糖;饭后四小时流经肝脏,主要是升高血糖。血液流经肺部,增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流经组织细胞,减少营养物质,增加代谢废物;流经肾脏,减少尿素等代谢废物。
9.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保持稳态时,机体就不会患病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
C.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D.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 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保持稳态时,机体也可能患病,例如遗传病,A错误;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其中90%以上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决定,B正确;
C、人体剧烈运动时会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乳酸,短时间内会导致血浆pH下降,但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会很快调节pH平衡,因此不会显著下降,C错误;
D、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但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D错误。
故选B。
10.长跑比赛过程中,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相互协调,才能顺利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回答下列有关长跑比赛的问题:
(1)运动员进入比赛位置后高度紧张引起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引起心率加速,该实例表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跑比赛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以及散失的热量主要产自细胞的哪一个部位?________。细胞无氧呼吸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浆后并不会引起pH明显变化,原因是________。
(3)运动员长跑运动结束后面部通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个长跑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对肝糖原、肌糖原的消耗量都很大。这两种糖原在相应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支配(或调控) 激素调节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2)线粒体内膜 血浆中含有HPO42-、HCO3-等缓冲物质
(3)为增加散热,面部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4)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肌糖原氧化分解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
【解析】
【分析】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相关调节中,以神经调节为主导,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支配;血糖的来源: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路: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详解】
(1)高度紧张引起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的调控;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引起心率加速,表明激素调节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2)长跑比赛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以及散失的热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产自线粒体内膜。由于血浆中含有HPO42-、HCO3-等缓冲物质,乳酸进入血浆后并不会引起pH明显变化。
(3)运动员长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为增加散热,皮肤表面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面部等皮肤发红。
(4)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维持血糖平衡,肌糖原氧化分解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能量供给腿部肌细胞收缩用。
【点睛】
着重掌握稳态的调节机制、体温的平衡及调节、血糖的平衡及调节,熟记基本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和稳态: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和稳态,文件包含易错点11细胞生活的环境和稳态教师版docx、易错点11细胞生活的环境和稳态学生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1+细胞生活的环境和稳态: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1+细胞生活的环境和稳态,文件包含易错点11细胞生活的环境和稳态教师版docx、易错点11细胞生活的环境和稳态学生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08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08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