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优质第2课时教案
展开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第二课时 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教学内容】
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江的发源地、干流长度、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
(2)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知道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3)分析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现状。
2.过程和方法:(4)结合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说出长江流经省区及主要地形区,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能力。
(5)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多洪水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通过对长江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树立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长江的概况;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原因。
2.难点:分析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分析长江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播放:《长江之歌》视频。
过渡引导: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经常出现在我国的古诗词和文学作品里,也常常被用来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
2.引导发现:开门见山
提问:你能从下列表格的数据中发现长江的什么特征?
展示长江和国内著名的外流河在长度、流域面积、径流量等方面的数据差异。
河流 | 长度 (千米) |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 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
黄河 | 5500 | 75 | 1820 |
长江 | 6300 | 180 | 31060 |
珠江 | 2190 | 45 | 11070 |
黑龙江 | 3420 | 162 | 8600 |
淮河 | 1000 | 18 | 1110 |
引导学生回答出,长江的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
二、新课讲授
(一)长江的概况
1.展示长江流域的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明确长江流域的概念和范围
讲解: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
2.活动:学习探究——根据课本内容和相关地图,小组合作完成对长江的认识。
根据课本上的课文和长江流域图,找到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主要支流,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读河流分布图和长江流域水系图,描出长江干流,找出发源地、注入海洋。
(2)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在图中找到长江的重要支流并用红笔描述出来,并标上序号。
(3)在地图上找到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线,并观察该分界线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单位。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完成后,教师逐一找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讲解。
学生回答:(1)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海洋:东海;干流长度:全长 6300 多千米。
补充强调: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第三长河。
(2)学生在黑板上和课本上用记号笔描述他们找到的长江主要支流。
讲解补充:长江是我国支流最多的河流,其中汉江是最大的支流。
(3)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
讲解: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占是长江总长度的70%左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完成后,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
概况 | 具体内容 |
长度 | 6300千米 |
源头 | 唐古拉山 |
注入海洋 | 东海 |
上中下游分界 | 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 |
主要支流 | 汉江,嘉陵江,岷江,湘江等 |
3.长江流经的省区
活动:读图认图——观察长江流域分布图结合中国行政区划图,根据课本内容和地图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读图描述:读“中国政区图”,自西向东依次说出长江流经的 11 个省区(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二)长江的水文特征
1.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
(1)读图认图:结合中国地形图上,观察长江主要经过了哪些地形区?(通过学习流经的地形图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
学生回答: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引导:流经的这些地形区对长江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讨论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读图认图: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你能发现长江上游什么特征?
讲解: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长江流经的四个地形区海拔相差比较大,尤其是在上游地区流经和海拔比较高的青藏高原,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落差大,水能丰富。
②观察长江的水电站分布情况,哪里的水电站分布比较密集?
学生读图可以很轻松的发现长江的水电站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地区,以此加深学生对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理解。
展示上长江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的位置并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对我国的重要水利工程的位置和意义有简单的认识。
讲解: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葛洲坝水利枢纽它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离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2.3公里。它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
- 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水文特征
过渡:既然长江上游的主要特征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那么中下游是不是也一样呢?
(1)读图认图,观察长江中游的河段,结合实际分析长江中游主要的特征。
(2)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分析长江下游的主要水文特征。
学生分析后教师讲解小结:宜昌至江西省湖口县为中游河道迂回曲折,江面宽展,河床比降锐减,水流迟缓,另外支流众多,湖泊密布。
长江下游主要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支流短小,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对长江水量影响不大。
(三)长江的价值和问题
1.长江的价值
(1)小组合作谈论交流——水能资源
活动:阅读教材及长江干流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说说为 什么长江会被称为“水能宝库”?(这部分知识综合性强,让学生仔细读图,注意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补充。
讲解:长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 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而长江的的水能资源又主要集中在其上游河段,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2)小组合作谈论交流——航运
活动:阅读教材及长江航运图,想一想为什么长江会被称为“黄金水道”?(提示学生可以在书上你查找答案。)
讲解: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沿岸工业中心和城市众多,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
2.长江的问题
过渡:长江沿线城市众多,运输需求量大,长江支流众多,但并不是每一段河道都适合通航,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长江沿线出现的主要问题。
(1)探究学习:根据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和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读“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示意图”,带领学生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主要生态问题。
上游:长江上游大面积的森林遭到砍伐,加上处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降水集中致使每年数百万吨的表土流失。
中游:长江中游由于河道弯曲,使大量泥沙在此河段淤积,泄洪能力减弱,不利于航运。
下游:小城市和城镇基本没有污水处理厂,大量废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到附近江河、湖泊等水体中,虽然长江水资源总量占全国1/3,但接受的废污水总量接近全国的50%,水污染严重。
(2)提问:长江有一个最严重的危害主要发生在中下游,大家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展示长江历年发洪水的照片。
讲解:受亚热带季风和台风等因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是中国暴雨多发区和暴雨强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暴雨洪涝灾害多发区域。
2.长江的治理
提问:面临这样不同的问题长江应该怎么治理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学生畅所欲言谈治理,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突破难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小结:上游——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
中游——河道弯曲——裁弯取直,疏通河道
讲解: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在历次长江特大洪水中,荆江都是灾情严重的河段。
截弯取直,即为裁弯取直。裁弯取直是一种工程措施,是指在过度弯曲河段或河环上的狭颈处开挖引河,加速河道由弯趋直。河曲发育过程中,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狭,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直。
洪涝灾害:兴建分洪、蓄洪工程,疏通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三、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课堂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优秀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优秀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10页。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精品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设计,教学过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