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1《古代诗歌五首》 第三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素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21 古代诗歌五首.pptx
    • 教案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doc
    • 练习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检测卷.doc
    • 教师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教师版).doc
    • 学生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学生版).doc
    • 音频
      已亥杂诗.mp3
    • 音频
      游山西村(陆游).mp3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1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2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3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4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5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6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7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第8页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第1页
    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第2页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检测卷第1页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检测卷第2页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教师版)第1页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教师版)第2页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学生版)第1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登飞来峰一等奖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登飞来峰一等奖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1古代诗歌五首pptx、《古代诗歌五首》同步检测卷doc、21《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doc、《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教师版doc、《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学生版doc、已亥杂诗mp3、游山西村陆游mp3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丰富文化积淀。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陆游罢官闲居在家,心情相当复杂,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诗意:不要取笑农人自酿的腊酒不好,丰收年他们待客也会宰鸡杀猪。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意:山峦重叠,溪水曲折,似乎让人怀疑前无路径,不料柳暗花明之处又一村。豁然开朗,村舍俨然。
    2.试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该句的妙处,不仅仅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这一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指古代立春后祭祀土神的活动。这里指举行春社的日子。
    诗意:乐声伴随着人们,方知春社节日将至,村民衣饰简朴犹有古老民风。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闲乘月:趁着月夜闲游。
    诗意:从今若能容许我清闲无事,乘月漫游,我会拄着拐杖随时敲开你家门。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3.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诗人发表的感概。因为主人殷勤,所以客人留恋,表达了诗人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蕴含生活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表达了作者留恋之情和对此行的由衷感慨。
    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山村生活的喜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立意新巧,于白描中见意蕴。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只用白描手法,不用辞藻涂抹,却自然成趣。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受到热情款待,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古朴民风,末写游村之感。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串,把秀丽山村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农家——丰年足食物村外——景色优美村内——民风古朴希望——随时做客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其诗、文、词诸体兼长,学识渊博,行文独具个性,于写实中寄托深思,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龚自珍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起,残红一片。点点飞花,忽然惹起了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吟出了《己亥杂诗》这首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无限。这里形容作者离别京城时的无限愁绪。
    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旧读xiá,与二、四两句同韵。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指作者将要去的地方远离京城。
    诗意: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我吟诗作赋,挥鞭东指,从此便是辞官浪迹天涯路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意:那缤纷的落花并不是没有感情,它们化作沃土后,更加呵护滋养着花儿。
    1.再读诗歌,说说诗中写了哪几种心境。
    离别的忧伤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更有忠心报国和继续服务乡民的信念。
    3.诗中写“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
    离愁: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而忧愁。
    4.学完全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说一说,并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以“落红”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虽然已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心和热忱。
    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❶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
    诗的前两句既抒情又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本诗构思新颖奇特,诗人以花自喻,一改历代文人对花落泪、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献身护花、育花的精神,从而表明自己虽离开朝廷,但愿为国家、社会、人民献身的精神。这样的构思,使该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格调,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虽辞官归乡,仍心系报国。
    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词。
    (1)自缘身在最高层(      )(2)莫笑农家腊酒浑(      )(3)从今若许闲乘月(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唐]项斯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青枥:一种落叶乔木;②茗:茶。
    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 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1.背诵这五首诗歌。2.你是否也有过登山经历?体会《望岳》和《登飞来峰》的感觉,并将自己的登山感受写下来。3.收集古诗中的哲理性名句。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说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请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授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山下初读,初登感悟,山坡探景,沿途论世,感悟再读,再攀识人,知人再读,下山寻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飞来峰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古代诗歌五首》3-2PPT课件pptx、《古代诗歌五首》3-1教案docx、《古代诗歌五首》3-3学习任务单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