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亿岁,【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进行,实验中学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选手说出“有茎叶的植物”的诗词。如图中哪位选手会被淘汰?( )
A. B.
C. D.
2.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 )
A. 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C. 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D. 苔藓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
3. 在印度举行的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的吉祥物由三种独特的野生动物组成,它们分别是极乐鸟“Bhin Bhin”、独角犀牛“Ika”和巴岛花鹿“Atung”。下列不属于这三种动物共同特点的是( )
A. 体内都有脊柱 B. 体温恒定 C. 胎生哺乳 D. 都需要摄取食物
4. 如图中吸管的圈内部分可以表示某类动物的身体的结构特点。下列动物不具有此特点的是( )
A. 涡虫 B. 蚯蚓 C. 水蛭 D. 沙蚕
5.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胃炎是因为压力或吃辛辣食物引起的。后来,沃伦(Warren)与马歇尔( Marshall)合作,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导致胃炎的某种微生物,该成果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经观察,该微生物呈微螺旋形弯曲,长度在2.5-4 微米,一端伸出2-6条鞭毛,最外面有细胞壁,细胞中只有裸露的DNA.判断这种微生物是( )
A. 病毒 B. 细菌 C. 真菌 D. 霉菌
6. 现有甲、乙、丙三种动物,它们的分类情况是:甲和乙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属”,乙和丙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目”,则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甲和乙 B. 甲和丙 C. 乙和丙 D. 不能确定
7. 继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之后,在非洲多个国家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新型变异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世卫组织已经用希腊字母命名了多个新冠变异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表示,一旦希腊字母用完,考虑用星座来命名新的新冠变异毒株。上述事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物种多样性 B. 生态系统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数量多样性
8.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药物都源自于野生动、植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这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B. 药用价值、直接价值
C.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D. 潜在价值、间接价值
9. 养牛场伺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根据达尔文的
进化观点,该现象是由于杀虫剂( )
A. 使苍蝇繁殖能力增强 B. 对苍蝇进行了选择
C. 使苍蝇产生抗药性变异 D. 增强苍蝇的免疫力
10. 如图是学生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合理的是( )
A. B. C. D.
11. 我国某地流传的“骨笛”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乐器。你认为下列动物的骨骼中最适合做“骨笛”的是( )
A. 草鱼 B. 东北虎 C. 鹤 D. 蛇
12. 2018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方案》指出要划定特定区域,通过指定口岸管辖和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动植物种质资源的引进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措施,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要禁止引入外来物种
B. 生物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C. 在动物园中培育珍稀动物的方式属于就地保护
D. 建立瀕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13. 一种昆虫有正常翅和残翅两种类型,自其1900年迁徙到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人抽样统计了自1900年到1960年两种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如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残翅可遗传给后代,正常翅不可遗传给后代
B. 正常翅昆虫数量减少,是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
C. 在该岛上,容易生存的是正常翅昆虫
D. 不同翅型昆虫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 在复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时,小明总结下列四个知识点中,正确的是( )
A. 米勒实验表明,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使用抗生素后,细菌能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D. 埃及古猿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15. 几位同学讨论动物运动的意义时,提出如下四种看法,其中概括性最强的是( )
A. 有利于动物觅食、寻找配偶和繁殖后代 B. 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C. 有利于动物有效地躲避天敌 D. 有利于动物迁移到更适宜的栖息环境
16. 今年9月1日,在央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中介绍了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的成长全记录。小茶缸是一只在杯子中孵化出的小鸡,关于“小茶缸”出生后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 刚出生时就会行走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 “小茶缸”先天性行为不会受孵化方式的影响,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C. 听到实验员播放“咕咕”声后取食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
D. “小茶缸”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17. 如图所示,在生态系统中甲、乙、丙各代表( )
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C.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D. 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18. 赵美家养了乌龟曼曼和小狗迪迪两个宠物,赵美训练叫它们名字时,教了一上午小狗迪迪就听懂了,而乌龟曼曼教了两天还是听不懂。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B.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C. 迪迪的听力比曼曼好 D. 迪迪的大脑比曼曼发达
19. 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的树 B.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C. 一块水稻田 D. 一片草地上的土壤
20. 如图表示南渡江内某些生物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你认为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 )
A. 乙→丙→甲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甲→乙→丙
21. 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以虫治虫”的文献是《梦溪笔谈》,文章记叙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的“傍不肯”消灭了“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如图中能够说明“傍不肯”和“子方虫”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22. 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45.7亿岁。在大约 50至60亿年之后,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最后灭绝的生物是( )
A. 绿色植物 B. 微生物 C. 植食动物 D. 肉食动物
23. 分析下列几种生态类型,其中不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
A. 林下养鸡的果林场 B. 稻鸭共生的水稻田
C. 多施化肥的农田 D. 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
24.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写道:“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这段文字中的“它”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部分
25.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经济发展和环境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下列行为属于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做法是( )
A. 出行少开车 B. 焚烧秸杆 C. 利用清洁能源 D. 环保宣传
26. 生物分类就是依据某一标准将生物分门别类,如图是将七种生物或结构分为A、B、C三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其依据是它们都是 ______(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将除病毒以外的其他六类归为C类的依据是:除病毒以外的其他六类都具有 ______结构。
(2)小明又将衣藻、酵母菌、草展虫、叶肉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归为D类,请你分析他的分类依据是它们都有真正的 ______。
(3)图中生物只能营寄生生活的是 ______,它仅由 ______和 ______两部分组成。图中生物可以进行腐生生活的是 ______、______。
27. 在庆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兵方队挺拔的身姿和整齐划一的步伐,引起了全国人民的费叹。受阅部队走过天安门受阅过程中,军人的动作需要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才能完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标号A的名称是 ______;正步前进时当手臂摆至前,A处于 ______状态,而B处于 ______状态。一个方队几百人动作整齐划一,这说明人体的运动除了依靠运动系统外,还需要在 ______系统的调节下,各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2)跑步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体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______和骨连结组成的,位于骨的表面可以减少运动时骨之间摩擦和振动的结构是图2中的[______]______(在[]内填字母或数字)。
(3)一块骨肌由两部分组成:中间较的部分是 ______。每块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 ______(填写“同一块”或“不同的”)骨上。
28.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中有 ______条食物链。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2)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有 ______,处于第二养级的生物有 ______,该生态系统一共有 ______个营养级。
(3)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______,能量从甲流到乙是逐级 ______。
(5)从生态系统组成的生物成分来看,属于生产者的有 ______,没有出现在图中的有 ______。
29. 请阅读以下资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一)“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句大家非常熟悉的歌词反映的是迁徙行为。
(二)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限于隐蔽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研究后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
(三)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狼群以核心家的形式组成,包括一对配偶及其子女,狼般为团队作战,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后代不受其他捕食者的侵就,而且狼的行动迅速,于合作攻击对手的弱点。在遇到危险,追不得已时会通过装死来逃避敌害,这一般是独狼脱高了狼群或者失散之后遇到强的反应在狼群中,雄性会为了争夺配偶而打斗。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来说,燕子的迁徙行为属于 ______行为;小白鼠的“寻墙行为”属于 ______行为。
(2)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 ______决定的。
(3)燕子和小白鼠这两种动物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动物是 ______,因为 ______。
(4)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材料三中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组成属于动物行为中的 ______行为;狼在遇到危险,迫不得已时会通过装死来逃避敌害,这一行为属于 ______行为。
30.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鸟的消化特点:雀形类的鸟所吃的谷物、果实或昆虫,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后随粪便排出;绿头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渣,0.5小时后随龚便排出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重为1500克的雀,一昼夜能吃掉800-1000克肉。
材料二:人与鸟的心占体重的百分比及每分钟心搏次数的比较:
项目
心胜占体重的百分比/%
每分钟心次数/次
人
0.42
72
鸽
1.71
135~244
金丝雀
1.68
514
蜂鸟
2.37
615
材料三:有的鸟会从高处把坚果(果皮硬的果実)扔到水泥地面上掉碎,从而轻松地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硬,不容易排碎,鸟会用更好的方法,它衔住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丰来时下坚果,让汽车将果碎,为了安全起见,它不会立刻飞下去吃果仁,而是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去享受美味。
(1)材料一说明,鸟消化的特点是食量 ______,消化食物的时间 ______,______及时排出。
(2)材料二说明,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比人类 ______,每分钟心搏次数更 ______。
(3)鸟的消化特点和心脏的特点有利于其获得充足的 ______和 ______,为飞行提供动力;粪便及时排出有利于减轻自身 ______,这些特点与其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
(4)材料三说明,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来看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 ______行为,这一行为主要是由
______控制的
31. 重金属铬(Cr6+)破坏土壤和水体生态环境,对动植物产生危害,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为找到治理铬污染的有效方法,科研人员选用若干组斑马鱼,在浓度79.30mg/L的铬污染水体中投加不同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图:
说明:生物硫铁投加比是生物硫铁与铬的摩尔浓度比;PC组指水体中不含铬,但生物硫铁含量与投加比为4时相同; Blank组指不含生物硫铁和铬的对照组。
请回答:
(1)生物硫铁投加比至少达到______时,斑马鱼的存活率才能达到100%。
(2)实验中设置PC组是为了证明______对斑马鱼的存活率没有影响。
(3)在前一实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生物硫铁投加时间对铬污染水体中斑马鱼存活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分别向一至七组投加等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NC
Blank
投加时间(小时)
0
4
8
12
16
20
24
/
/
存活率
97%
90%
72%
50%
40%
35%
20%
7%
100%
说明:NC组指铬水体中不投加生物硫铁;Blank组指不含生物硫铁和铬的对照组
①该实验选用铬浓度为______mg/L的水体。
②4小时内投加生物硫铁,可使斑马鱼的存活率至少提高______%以上。
(4)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硫铁能有效保护铬污染水体中的斑马鱼,斑马鱼存活率随______和______而增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植物的分类,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植物的分类依据及各类植物的特征。
【解答】
植物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A.“春水绿如染”中提到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故A符合题意;
B.此诗句中提到的植物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无根,故B不符合题意;
C.此诗句中提到的梅花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此诗句中提到的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A
【解析】解:A、苔藓属于苔藓植物,不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C、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BC正确;
D、苔藓属于苔藓植物,用孢子繁殖,D正确。
故选:A。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据此答题。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中考的热点内容,注意理解和掌握。
3.【答案】C
【解析】解:这三种动物中,极乐鸟属于鸟类,独角犀牛和巴岛花鹿属于哺乳类,鸟类和哺乳类体内都有脊柱、体温恒定且都需要摄取食物,而胎生哺乳是哺乳类独有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解答即可。
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图中吸管的圈内部分可以表示环节动物的身体的结构特点,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是典型的环节动物;沙蚕、水蛭和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都属于环节动物。涡虫的身体被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
故选:A。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有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解答即可。
关键知道环节动物的特征,即: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解答】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某些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鞭毛;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该微生物有鞭毛,最外面有细胞壁,有细胞结构,细胞中只有裸露的DNA,因此判断这种微生物是细菌,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解析】解: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甲和乙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属”,乙和丙同在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目”,所以甲和乙的分类单位更小,亲缘关系更近。
故选:A。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理解掌握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7.【答案】C
【解析】解: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所以,新型冠状病毒,继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之后,在非洲多个国家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一旦希腊字母用完,考虑用星座来命名新的新冠变异毒株。这体现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故选:C。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熟记掌握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8.【答案】C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①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②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故“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许多药物都源自于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青山”中丰富的植被,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故选:C。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考查了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的理解认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查的重点,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知识点较多,注意灵活解答。
9.【答案】B
【解析】解: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苍蝇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苍蝇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可见B正确。
故选:B。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图中使用农药时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群体密度减少;一段时间药效过后,害虫大量繁殖,害虫群体密度增加;再使用农药又把一部分害虫杀死,害虫密度又减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10.【答案】C
【解析】解: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如图为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A图两块骨骼肌都在收缩,错误;B图只有一块骨骼肌,错误;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正确;D图两块骨骼肌的没有跨过两端的关节,错误。故选:C。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1.【答案】C
【解析】解: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鸟的骨骼的特点就利于飞行,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腔内充满空气,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可见鹤属于鸟类,其骨骼特点适合做骨笛。
故选:C。
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胸肌发达;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气囊,可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等。
了解鸟类的骨骼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其它适于飞行的特点也要掌握,也是重点内容。
12.【答案】D
【解析】解:A、引入外来物种很容易造成生物入侵,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A错误;
B、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如滥采乱伐、环境污染等,B错误;
C、在动物园中培育珍稀动物的方式属于迁地保护。C错误;
D、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D正确。
故选: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解题关键。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13.【答案】D
【解析】解:A、昆虫的正常翅和残翅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都可以遗传给后代,A错误;
B、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并不是繁殖能力减弱导致的,B错误;
C、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C错误;
D、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环境对这些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适应环境变异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否则就被淘汰。
14.【答案】D
【解析】解:A、米勒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错误。
B、细菌首先存在抗药性的变异,使用抗生素后,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不是“使用抗生素后,细菌能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B错误。
C、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C错误。
D、埃及古猿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D正确。
故选:D。
(1)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2)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原因可能是有抗药性基因的细菌能生存并繁殖。
了解原始地球条件是学习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故B的说法概括性最强。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动物运动的意义,绝大多数的动物都能够依靠运动寻找和摄取食物,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并有效地躲避天敌的危害。据此回答。
动物的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
16.【答案】C
【解析】解:A、刚出生时就会行走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A正确;
B、“小茶缸”先天性行为不会受孵化方式的影响,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B正确;
C、听到实验员播放“咕咕”声后取食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形成的,是由环境决定的,而不是一种本能,会消失,C错误;
D、“小茶缸”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D正确。
故选:C。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7.【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以知道:图中乙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说明乙是植物,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
图中甲生物为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图中丙生物为细菌、真菌等,为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同时也将产生的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归还给无机环境被生产者利用。所以甲是消费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
故选:B。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以判断出乙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丙为分解者,其余为消费者,即甲。
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确定乙代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18.【答案】C
【解析】解:不同等级的动物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因此并不是迪迪的听力比曼曼好。
故选:C。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9.【答案】C
【解析】解: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此选项不正确;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此选项不正确;
C、一块水稻田既包括了水稻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此选项正确;
D、一片草地上的土壤,只包括了环境部分的土壤,也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20.【答案】C
【解析】解: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最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根据能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乙→甲→丙。
故选:C。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
理解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即从多到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A
【解析】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傍不肯”以“子方虫”为食,当“傍不肯”增加时,“子方虫”就减少;“子方虫”减少了,“傍不肯”由于食物不足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结合图示可知,A能够说明“傍不肯”和“子方虫”数量变化关系。
故选:A。
正常状态下,植食性昆虫数量增多,那么肉食性昆虫会因为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所以数量也会紧跟着增多;随肉食性昆虫的增多,植食性昆虫会大量减少,所以肉食性昆虫和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关系是交替的波峰和波谷的关系。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2.【答案】B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本身及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和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假定地球上没有了阳光,温度仍正常,则植物先灭绝,其次是动物,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活,所以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最后灭绝。
故选:B。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C
【解析】解:ABD、稻鸭共生的水稻田、林下养鸡的果林场、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都符合生态农业特点,属于生态农业。
C、多施化肥的农田,会造成水土的污染,不属于生态农业。
故选:C。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农业的特点。
24.【答案】A
【解析】解:由上述资料可知,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因此,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了两个转化,①物质转变.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因此,“它”是通过光合作用“窃取天火”,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选:A。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B
【解析】解:A、出行少开车,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生物圈
B、焚烧秸杆,污染了空气,不利于保护生物圈
C、利用清洁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保护生物圈
D、环保宣传,增强环保意识,有利于保护生物圈
故选:B。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6.【答案】单细胞 细胞 细胞核 病毒 蛋白质外壳 内部遗传物质 细菌 酵母菌
【解析】解:(1)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将细菌、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归为A类,其依据是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将除病毒以外的其他六类归为C类的依据是: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菌没有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小明又将衣藻、酵母菌、草展虫、叶肉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归为D类,因为它们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3)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担当分解者,所以图中生物可以进行腐生生活的是细菌、酵母菌。
故答案为:(1)单细胞;细胞
(2)细胞核
(3)病毒;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细菌、酵母菌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掌握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肱二头肌 收缩 舒张 神经 骨骼肌 ⑤ 关节软骨 肌腹 不同的
【解析】解:(1)图1中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正步前进时,当手臂摆至胸前,手是屈肘动作,①处于收缩状态。一个方队几百人动作整齐划一,这说明人体的运动除了依靠运动系统外,还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2)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面上覆盖着⑤关节软骨,关节软骨能够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3)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通过肌腱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故答案为:
(1)肱二头肌;收缩;舒张;神经。
(2)骨骼肌;⑤关节软骨。
(3)肌腹;不同的。
图1中的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图2中的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28.【答案】5 戊→庚→丁→丙(或戊→甲→丁→丙、戊→甲→乙→丙) 戊 庚、己和甲 5 丙 太阳能 递减 戊 分解者
【解析】解:(1)(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戊→庚→丁→丙、②戊→甲→丁→丙、③戊→甲→乙→丙、④戊→己→甲→乙→丙、⑤戊→己→甲→丁→丙,共五条食物链。其中最短食物链是:戊→庚→丁→丙(戊→甲→丁→丙、戊→甲→乙→丙)。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戊(生产者),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庚、己和甲,该生态系统一共有5个营养级。
(3)重金属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也不易分解,因此会随着食物链传递并通过生物富集而逐级积累,丙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生物丙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
(4)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所以能量从甲流到乙是逐级递减。
(5)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食物网中戊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缺少的生物还有微生物(细菌、真菌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故答案为:(1)5;戊→庚→丁→丙(或戊→甲→丁→丙、戊→甲→乙→丙)。
(2)戊;庚、己和甲;5。
(3)丙。
(4)太阳能;递减。
(5)戊;分解者。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据此解答即可。
本题是生态系统的综合题,关键是根据食物链的概念判断出戊为生产者,并会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数量变化以及物质和能量来源及传递。
29.【答案】先天性 学习 遗传物质 小白鼠 动物越高等,神经系统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社会 防御
【解析】解:(1)燕子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它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小白鼠的“寻墙行为”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通过小白鼠走迷宫的实验可知,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燕子和小白鼠这两种动物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动物是小白鼠,小白鼠是最高等的。
(4)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材料三中,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组成属于动物行为中的社会行为:狼在遇到危险,迫不得已时会通过装死来逃避敌害,这一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故答案为:(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
(3)小白鼠;动物越高等,神经系统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4)社会;防御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同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是与遗传因素有关的;不同的动物在学习某种行为时,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30.【答案】大 短 粪便 大 快 能量 氧气 体重 学习 神经系统
【解析】解:(1)材料一显示鸟食量大,食物消化时间短,粪便及时排出,使鸟在飞行过程中及时获取充足的能量和减轻体重。
(2)材料二显示鸟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大,心搏次数多,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运输能力,满足飞行时氧气和营养的供给及废物的排出。
(3)鸟的消化特点和心脏的特点有利于其获得充足的能量和氧气,为飞行提供动力;粪便及时排出有利于减轻自身体重,这些特点与其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
(4)材料三说明,乌鸦第一次吃果仁是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而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属学习行为。学习行为由神经系统控制。
故答案为:(1)大;短;粪便。
(2)大;快。
(3)能量(营养);氧气;体重。
(4)学习;神经系统。
家鸽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和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如鸟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胸肌发达等。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
31.【答案】0.5 生物硫铁 79.30 83 生物硫铁投加比的增加 投加时间的减少
【解析】解:(1)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生物硫铁投加比至少达到0.5时,斑马鱼的存活率才能达到100%;
(2)实验中设置PC组是为了证明生物硫铁对斑马鱼的存活率没有影响。
(3)在前一实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生物硫铁投加时间对铬污染水体中斑马鱼存活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分别向一至七组投加等量的生物硫铁,统计96小时后斑马鱼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NC
Blank
投加时间(小时)
0
4
8
12
16
20
24
/
/
存活率
97%
90%
72%
50%
40%
35%
20%
7%
100%
说明:NC组指铬水体中不投加生物硫铁;Blank组指不含生物硫铁和铬的对照组
①该实验选用铬浓度为79.30mg/L的水体。
②水体中不投加生物硫铁,斑马鱼的存活率是7%,4小时内投加生物硫铁,斑马鱼的存活率是达到90%,可见,4小时内投加生物硫铁,可使斑马鱼的存活率至少提高90%-7%=83%以上。
(4)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硫铁能有效保护铬污染水体中的斑马鱼,斑马鱼存活率随生物硫铁投加比的增加和投加时间的减少而增大。
故答案为:
(1)0.5;
(2)生物硫铁;
(3)①79.30;②83;
(4)生物硫铁投加比的增加;投加时间的减少。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及认真阅读题干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