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22北京冬奥会上碲化镉(CdTe)发电玻璃用于一体化项目,其中碲(Te)属于半导体
B.将桥墩钢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 “碳中和”,其捕获和储存大气中的CO2过程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
D.“绿氢”燃料电池客车投入“冰丝带”:光伏电解水制氢可作为“绿氢”的主要来源
【答案】B
【详解】A.碲(Te)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属于半导体,A正确;
B.将桥墩钢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方法,称为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B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其捕获和储存大气中的CO2过程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光伏电解水制氢,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可作为“绿氢”的主要来源,D正确;
故选B。
2.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放热过程(△H<0)或熵增加(△S>0)的过程一定是自发的
B.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C.已知N2(g)+3H2(g)2NH3(g)△H=-92.2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过量的N2与3molH2反应时放出的能量小于92.2kJ
D.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答案】C
【详解】A.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但都不能独立地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放热(△H<)且熵增加(△S>0)的反应才能保证△H-T△S<0,即放热(△H<0)且熵增加(△S>0)的反应才一定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则燃烧热中水的状态应为H2O(l),而方程式中为H2O(g),故B错误;
C.N2(g)+3H2(g)2NH3(g)是可逆反应,物质的转化率小于100%,所以过量的N2与3molH2反应时放出的能量小于92.2kJ,故C正确﹔
D.焓变只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条件无关,则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3.用下列实验装置可以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比较Cu2+、Fe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热
制备“84”消毒液
实验装置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氯离子向阳极移动,正极所在的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溶液,氯离子和银离反应,所以不可以用KCl饱和溶液制得的琼脂,故A错误;
B.两个试管中双氧水浓度不同,不能比较Cu2+、Fe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
C.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热时,温度计应该测定溶液内温度变化,故C错误;
D.“84”消毒液为次氯酸钠,电解食盐水产生氯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溶于氢氧化钠生成次氯酸钠,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4.下列操作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在压缩体积后,气体颜色最终比原来深
B.与直接用水洗气相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中的HCl,更有利于减少的损失
C.,把球浸泡在冰水中,气体颜色变浅
D.工业制取金属钾Na+KCl NaCl+K,选取合适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体系中逸出
【答案】A
【详解】A.H2(g)+I2(g) 2HI(g),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不变,所以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由H2、I2蒸气、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体系的体积减小碘蒸气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与平衡移动无关,所以不能用勒夏特里原理解释,选项A符合;
B.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的溶解量减小,可以减少氯气的损失,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选项B不符合;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把球浸泡在冰水中,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的浓度减小,气体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选项C不符合;
D.将K变成蒸汽分离出来,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正向移动,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
5.如下所示装置,通电后石墨电极II上有O2生成,Fe2O3逐渐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是电源的正极
B.通电一段时间后,向石墨电极Ⅱ附近滴加石蕊溶液,出现蓝色
C.当1.6gFe2O3完全溶解时,至少产生氧气0.336L(标准状况下)
D.Cl-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
【答案】C
【分析】由题意可知,通电后石墨电极Ⅱ上有O2生成,氧元素价态升高失电子,故石墨电极Ⅱ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石墨电极Ⅰ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据此作答。
【详解】A.石墨电极Ⅰ为阴极,故a为负极,故A错误;
B.石墨电极Ⅱ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向石墨电极Ⅱ附近滴加石蕊溶液,出现红色,故B错误;
C.当1.6gFe2O3完全溶解时,对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说明产生了0.6mol的氢离子,结合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产生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氧气,即0.336L (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故C正确;
D.左侧为阴极,右侧为阳极,阴离子移向阳极,故Cl−无法向左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像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6.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电池,电解质为、、KOH,通过x和y两种离子交换膜将电解质溶液隔开,形成M、R、N三个电解质溶液区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阳离子交换膜、y为阴离子交换膜
B.每消耗0.2mol 电路中转移0.4mol电子
C.放电时,Al电极反应为:
D.R区域的电解质为,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浓度减小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原电池工作时,Al发生氧化反应,则Al为负极,PbO2为正极,负极生成Al[OH],则M区域电解质为KOH,R区域电解质为K2SO4,N区为硫酸,a>b,N区硫酸浓度下降,硫酸根离子向R区迁移,则x是阳离子交换膜,y是阴离子交换膜。
【详解】A.由分析知a>b,N区硫酸浓度下降,硫酸根离子向R区迁移,则x是阳离子交换膜,y是阴离子交换膜,A正确;
B.PbO2为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2e-+SO+4H+=PbSO4+2H2O,则每消耗0.2molPbO2电路中转移0.4mol电子,B正确;
C.放电时,Al电极是负极,Al发生氧化反应生成Al[OH],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H)4] −,C正确;
D.R区域的电解质为,硫酸根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y进入R区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浓度增大,D错误;
故选D。
7.我国关于石墨烯的专利总数世界排名第一。图是我国研发的某种石墨烯电池有关原理示意图,图中左边装置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分别为Li1-xC6+xLi++xe-=LiC6,Li[GS/Si]O2-xe-= Li1-x[GS/Si]O2+xL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与d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B.左右两个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均为阳离子交换膜
C.若装置工作前c与d电极质量相等,则转移0.1 mol电子后两个电极质量相差0.7 g
D.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1-x[GS/Si]O2+xLi++ xe- =Li[GS/Si]O2
【答案】C
【分析】左边装置为电解池,a极为阴极,b极为阳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1-xC6+xLi++xe- =LiC6;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Li[GS/Si]O2-xe-=Li1-x[GS/Si]O2+xLi+;右边装置为原电池,根据Li+移动方向可知:d电极为正极、c电极为负极。正极上Li1-x[GS/Si]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Li[GS/Si]O2,正极反应式为Li1-x[GS/Si]O2+xLi++xe-=Li[GS/Si]O2,负极上LiC6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Li1-xC6和Li+,负极反应式为LiC6-xe-=Li1-xC6+xLi+,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a极为电解池的阴极,d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阴极或正极均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由图可知:左右两个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均允许阳离子通过,则两个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均为阳离子交换膜,B正确;
C.由图可知: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移向正极,即电路中转移0.1 mol电子时,负极有1 mol Li+移向正极,所以两个电极质量相差△m=0.2 mol×7 g/mol=1.4 g,C错误;
D.左边装置为电解池,右边装置为原电池,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与电解池的阳极反应正好相反,即正极反应为Li1-x[GS/Si]O2+xLi++xe-=Li[GS/Si]O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8.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按照不同配比充入,达到平衡时容器中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0.25
B.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正向进行
C.时,平衡时A的转化率: b点小于a点
D.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则a、b、d均为平衡状态,以d点数据计算,则,故A正确;
B.c点浓度商小于K,反应正向进行,故B正确;
C.a点时A的投入量大于b点,所以平衡时A的转化率: b点大于a点,故C错误;
D.若c点为平衡点,此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小于T℃温度下平衡常数,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T℃,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像、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影响因素等,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平衡移动原理,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9.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象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图a可知,T1>T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图b可知,该反应m+n<p
C.图c是绝热条件下速率和时间的图象,由此说明该反应放热
D.图d中,曲线a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C
【详解】A.图a为折线图,先出现拐点者先达到平衡,说明其反应速率快,反应速率快说明对应的温度高或压强大,故图a中T1>T2,对比两条曲线发现,平衡时温度越高,C%越少,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推得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比较m+n与p大小关系,需考虑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根据图b,压强增大,C%升高,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推得m+n>p;故B错误;
C.根据图c,反应起始一段时间速率加快,由于反应开始后,浓度是一直减小的,故不可能是浓度的原因,联想到绝热体系,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加快,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D.图d说明a对应改变的条件不影响平衡移动,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m+n=p,加压,所以曲线a不一定是加入了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C。
10.CO与H2反应可再生甲醇:CO(g)+ 2H2(g) CH3OH(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和20mol H2,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 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速率比C点的大
B.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KA=KB>KC
C.C点到A点可以采取降温或减压实现
D.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5L
【答案】B
【详解】A. B点到C点,升温反应速率增大,所以B点的速率比C点的小,故A错误;
B. 升温,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左移,K减小,所以 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KA=KB>KC,故B正确;
C.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p2>p1,故C点到A点可以采取降温,并且减压实现,故C错误;
D. 平衡状态A时,c(CO)=0.5mol/L,c(H2)=1mol/L,c(CH3OH)=0.5mol/L,,平衡状态B时,设容器体积为x L,,,,,记得x=2,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2L,故D错误;
故选B。
二、原理综合题
11.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中。已知反应:
I.
Ⅱ.
Ⅲ.
(1)请写出甲烷裂解制取炭黑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根据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800时,平衡常数测得密闭容器中各物质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则T℃_______800℃(填“>”、“<”或“”)。
②一定条件下,将与按物质的量之比∶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体系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B.与的转化率相等
C.反应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D.与物质的量之比不再改变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3)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电池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①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以该燃料电池作电源,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当阳极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气体时,消耗甲烷的体积为_______L(标准状况)。
【答案】(1)CH4(g)=C(s)+2H2(g) =+75kJ/mol
(2) < CE
(3) 56
【解析】(1)
甲烷裂解制取炭黑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g)=C(s)+2H2(g),已知反应I.;反应Ⅱ.;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由I-Ⅱ可得热化学方程式CH4(g)=C(s)+2H2(g) =+75kJ/mol。
(2)
①800时,平衡常数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由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T℃<800℃。
②A.容器的容积不变,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体系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与按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又按照∶反应,则与的转化率始终相等,则与的转化率相等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容器容积不变,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故压强增大,则反应体系压强不再改变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与按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又按照∶反应,则与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故与物质的量之比不再改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E. 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CE。
(3)
①甲烷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相当于燃料的燃烧,所以甲烷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通入甲烷的B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A极为正极,由图可知,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O2-,并移向负极,则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阳极上发生反应,阳极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气体,即5mol氧气,转移电子数为20mol,根据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相等可知,甲烷失去电子也为20mol,1mol甲烷失去8mol电子,则消耗甲烷的物质的量为2.5mol,体积为。
12.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备肼、硝酸、硝酸铵和氯胺等。
(1)N2和H2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反应:N2+3H22NH3,测得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
①下列途径可增大合成氨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采用常温条件 B.采用适当的催化剂
C.将原料气加压 D.将氨液化,不断移去液氨
②图中所示的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49和0.478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_______(填“>”“<”或“=”)K2。
(2)肼(N2H4)是一种火箭燃料。
①发射卫星时用肼(N2H4)为燃料,用NO2为氧化剂,二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
写出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式_______;该反应放出131.17kJ的热量时,电子转移的数目为_______。
②氨气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可以生成肼,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电解硝酸工业的尾气NO可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将电解生成的HNO3全部转化为NH4NO3,则通入的NH3与实际参加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至少为_______;
【答案】(1) BC =
(2) 0.8NA 2NH3+ClO-=Cl-+N2H4+H2O
(3) NO+5e-+6H+= +H2O 1∶4
【解析】(1)
①A. 采用常温条件,合成氨反应速率较慢,选项A不符合;
B. 采用适当的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选项B符合;
C. 将原料气加压,增大压强,合成氨反应速率增大,选项C符合;
D. 将氨液化,不断移去液氨,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BC;
②图中所示的平衡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49和0.478时的温度都是400℃,温度相同,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故K1=K2;
(2)
①已知:①
②
③
根据盖斯定律,由②2-①-③4得反应,故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式为 ;
该反应转移8电子,故放出131.17kJ的热量时,电子转移的数目为0.8NA;
②氨气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肼、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3+ClO-=Cl-+N2H4+H2O;
(3)
①工业上电解NO制备 NH4NO3,由装置图可知阳极发生氧化反应,NO被氧化生成NO3-,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O被还原生成NH4+,阳极反应为NO-3e-+2H2O=NO3-+4H+,阴极反应为:NO+5e-+6H+= +H2O;
②总反应方程式为:8NO+7H2O3NH4NO3+2HNO3,生成的硝酸和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2:8=1:4,通入的NH3的物质的量至少应与生成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通入的NH3与实际参加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至少为1︰4。
13.氨气中氢含量高,是一种优良的小分子储氢载体,可通过下面两种方法由氨气得到氢气。
方法I:氨热分解法制氢气
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NN
H-H
N-H
键能E/(kJ·mol-1)
945.8
436.0
390.8
一定温度下,利用催化剂将NH3分解为N2和H2。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NH3(g)N2(g)+3H2(g) ΔH=_______kJ·mol-1;已知该反应的ΔS=198.9J·mol-1·K-1,则在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自发进行。
(2)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将0.1molNH3通入3L的容器中进行反应(此时容器内总压为200kPa),各物质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t1时反应达到平衡,用N2的浓度变化表示0~t1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N2)_______ (用含t1的代数式表示)。
②t2时将容器体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并保持不变,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压缩后N2分压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用图中a、b、c、d表示);说明理由:_______。
方法II:氨电解法制氢气
利用电解原理,将氨转化为高纯氢气,其装置如如图所示。
(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答案】(1) +91.0 较高
(2) mol·L-1·min-1 b b开始体积减半,N2分压变为原来的2倍,随后由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2分压比原来2倍要小
(3)2NH3-6e- +6OH- = N2+6H2O
【解析】(1)
反应2NH3(g) ⇌N2(g)+3H2(g) △H=390.8 kJ∙mol−1×6−436.0 kJ∙mol−1×3−945.8 kJ∙mol−1=+91.0
kJ∙mol−1。已知该反应的△S=198.9J∙mol−1·K−1,根据△G=△H−T△S<0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可知,在较高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自发进行。
(2)
①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t1时反应达到平衡,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解得n(混)=0.14mol,分析图中信息,氢气的压强为氮气压强的3倍,得到第二根曲线为氢气的压强曲线,2NH3(g)0.1mol2xmol(0.1−2x)mol⇌N2(g)0xmolxmol+3H2(g)03xmol3xmol,
,0.1+2x=0.14解得x=0.02,用N2的浓度变化表示0~t1时间内的反应速率。
②t1时从下到上第一根曲线为氮气的压强曲线,t2时将容器体积迅速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并保持不变,则压强变为原来2倍,由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氮气压强减小,因此图中能正确表示压缩后N2分压变化趋势的曲线是b,理由b开始体积减半,N2分压变为原来的2倍,随后由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2分压比原来2倍要小。
(3)
氨气变为氮气,化合价升高,在阳极失去电子,因此左边为阳极,右边为阴极,溶液为碱性环境,故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 +6OH- = N2+6H2O。
三、实验题
14.下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请用下图所示仪器装置设计一个包括:以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测定电解时产生的H2的体积并检验Cl2的氧化性的实验装置。
(1)此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所选仪器连接时,各接口的顺序是(填各接口的字母代号):_______
A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B接_______、_______接_______;
(3)电解一段时间后,用丁测得气体体积为560mL(标准状况下);此时溶液的体积为500mL,则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需加入_______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的_______ 可使溶液复原。
【答案】(1)
(2)G、F、H; D、E、C
(3) 0.1mol·L-1 1.8 HCl或氯化氢
【解析】(1)
以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阴极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故此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A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为阴极,生成氢气,B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为阳极,生成氯气,为测定电解时产生的H2的体积,A应依次连接装置丙、装置丁,排出水的体积即氢气的体积,装置丙应短管进气;为检验Cl2的氧化性,并进行尾气处理,B应依次连接装置乙和甲,装置乙中长导管进气,短管出气,故A接G、F接H,B接D、E接C。
(3)
电解一段时间后,用丁测得气体体积为560mL(标准状况下),即产生560mL氢气,物质的量为0.025mol,则根据可知产生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0.05mol,此时溶液的体积为500mL,则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1;由元素守恒可知,氯气、氢气从溶液中逸出,相当于HCl逸出,故需加入0.05mol的HCl或氯化氢,质量为。
四、填空题
15.CO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1)工业上可用C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制CO,反应原理为:C(s)+H2O(g)CO(g)+H2(g)△H>0。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
(2)向1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4gC,并使之均匀地平铺在容器底部,然后再加入18gH2O(g),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浓度为0.75mol/L。若按如下配比改变起始加入量,则达到平衡后,H2的浓度仍为0.75mol/L的是_______(填字母)。
A.8gC(s)+18gH2O(g)
B.2molCO+2molH2
C.0.5molCO+0.5molH2
D.27gC(s)+9gH2O+0.5molCO+0.5molH2
(3)工业上可用CO制备甲醇(CH3OH)。
原理为:CO(g)+2H2(g)CH3OH(g)△H
①达到平衡后,若保持容器体积恒定,充入氦气,则平衡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下同);若保持容器压强恒定,充入氦气,则平衡_______。
②在Ⅰ、Ⅱ、Ⅲ三个相同密闭容器中充入相同的CO和H2,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tmin时CH3OH(g)的体积分数如图I所示,此时Ⅰ、Ⅱ、Ⅲ三个容器中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Ⅰ”、“Ⅱ”或“Ⅲ”);据此判断上述反应的△H_______0(填“>”或“<”)。
(4)CO可用于工业炼铁:Fe2O3(s)+3CO(g)2Fe(s)+3CO2(g)。在T℃、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的物质的量加入各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Fe2O3
CO
Fe
CO2
甲/mol
1.0
1.0
1.0
1.0
乙/mol
1.0
1.5
1.0
1.0
若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T℃时,乙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
【答案】(1)
(2)D
(3) 不移动 逆向移动 Ⅲ <
(4)66.7%
【解析】(1)
由C(s)+H2O(g)CO(g)+H2(g)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
(3)a.由题意知,初始C(s)、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到达平衡时,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0.75mol/L×1L=0.75mol,
在同样的容器和温度下达到平衡后,H2的浓度仍为0.75mol/L,则新平衡与原平衡等效,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反应,按照化学计量数转化成H2O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或18g,转化为C(s)不能小于0.75mol×12g/mol=9g,
A.8gC(s)+18gH2O,C为固体,8gC固体用量不足,达到平衡时,H2的浓度小于0.75mol/L,故A错误﹔
B.2molCO+2molH2,相当于2molCO、2molH2O,达到平衡时H2的浓度大于0.75mol/L,故B错误;
C.0.5molCO+0.5molH2,相当于0.5molCO、0.5molH2O,达到平衡时H2的浓度小于0.75mol/L,故C错误;
D.27gC(s)+9gH2O+0.5molCO+0.5molH2相当于3molC、1molH2O,但C为固体,满足条件,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
①达到平衡后,若保持容器体积恒定,充入氦气,物质的浓度不变,故平衡不移动;若保持容器压强恒定,充入氦气,则容器体积变大,浓度变小,平衡逆向移动;
②CO(g)+2H2(g)CH3OH(g),根据图中Ⅰ、Ⅱ、Ⅲ图像,平衡时,CH3OH(g)的体积分数由小到大顺序为Ⅰ<Ⅱ<Ⅲ,T1中的状态转变成T2中的状态,CH3OH(g)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说明T1未达平衡状态;T2中的状态转变成T3中的状态,CH3OH(g)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T2可能达平衡状态,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Ⅲ;T2中的状态转变成T3中的状态,温度升高,CH3OH(g)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即逆向是吸热的,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的,△H<0。
(4)
在T℃、2L恒容密闭容器甲中,甲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CO的变化量为1.0mol×60%=0.6mol,
平衡常数为,
在T℃、2L恒容密闭容器甲中,设乙中CO的转化量为xmol,
又平衡常数为64,即,解的x=1mol,则T℃时,乙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6.7%。
2022-2023学年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原理综合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