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优秀测试题
展开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时训练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适宜 B.文化单一 C.地势崎岖 D.水力资源短缺
【答案】1.B 2.A
【解析】1.亚马逊河流域以平原为主,地形单一,A错误;区域内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居住环境差,人口分布少,B正确;区域内生物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C错误;区域东临大西洋,D错误。故选B。
2.巴西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势较高,气候凉爽,适合居住,A正确;该地是西方殖民者首先开发的区域,文化多元,B错误;高原面上较为平坦,起伏小,且地势崎岖不利于形成聚落,C错误;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且资源短缺不利于人口聚集,D错误。故选A。
下图为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世界人口密度分布( )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回归线穿过地区分布均匀
C.中纬度内陆密度较小 D.高纬度没有常住人口
4.甲乙两国人口密度差异大,是因为甲区域( )
A.气候适宜 B.历史悠久 C.经济发达 D.地形平坦
【答案】3.C 4.D
【解析】3.读图可知,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A错误。读图可知,回归线穿过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沿海人口多,而中西部地区人口少,B错误。中纬度沿海人口密度较大,内陆密度较小,C正确。高纬度有常住人口,只是人口数量少,D错误。故选C。
4.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印度半岛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而乙位于北美大陆的西部地区,山地高原地区,地形条件复杂,不适合人类的居住,人口较少,D正确。两地人口密度差异与当地气候、发展历史、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图中黑河一腾冲线被称为“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完成下面小题。
5.“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生育政策 D.地区开放程度
6.下列能提高“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B.强制实施人口西迁
C.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D.实施海水西调工程
【答案】5.B 6.C
【解析】5.结合图示可知"胡焕庸线”东侧地形较为平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基础好,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分布,适宜人居;而西侧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降水较少,生态脆弱,环境的承载力小,经济落后,人口分布少,因此我国“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条件,故B正确;经济发展水平、生育政策、地区开放程度不是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所以选B。
6.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短期内可行,但未来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该措施不可取,A错误;强制实施人口迁移可能会出现社会动荡,引发一系列问题,B错误;实施海水西调工程工程量大,对沿途影响重大,甚至引发生态环境改变,D错误;“胡焕庸线”西侧气候较为干旱,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提高该地区人口密度,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大该地区的人口承载量,C正确。所以选C。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
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
8.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
9.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10.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腾冲线
【答案】7.B 8.C 9.D 10.D
【解析】7.东亚地区气候适宜,地形比较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分布稠密,B正确。非洲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较小,A错误。西亚热带沙漠广布,山丘多,平原少,气温高,温差大,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人口居住,人口稀疏,C错误。南极地区终年酷寒,自然环境恶劣,没有常住人口分布,D错误。故选B。
8.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分布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恶劣的地区,B错误、C正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区,靠近沿海、土壤肥沃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交通便利,人口往往比较稠密,A、D错误。故选C。
9.热带多雨地区,平原气候湿热,蚊虫滋生,不利于人类生存,A错误。高原和山地气候较为凉爽,蚊虫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因此影响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D正确,水源、土壤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
10.由所学知识可知,“胡焕庸线”以西以北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西北半壁人口稀疏;以东以南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季风气候显著,自然环境较好,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该线是以从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A错误、D正确。秦岭--淮河一线呈东西走向,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题意的“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不符合,B、C错误。故选D。
2020年1月20日,我国国家统计局披露,自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情况,2019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2018年出生人口数量为1523万人,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出生人口连续三年下降。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实施全面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人口逐渐老年化
B.中国要继续保持人口大国地位,国防兵力不足
C.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D.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生育二胎的愿望强烈
12.导致我国出生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抚养小孩成本高 ②托育服务短缺 ③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 ④妇女的初育年龄降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1.A 12.A
【解析】11.我国实施全面二胎政策的主要是,中国人口逐渐老年化,A正确;中国国防兵力充足,B错误;中国劳动力充足,未来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C错误;自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以来情况,2019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2018年出生人口数量为1523万人,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出生人口连续三年下降,说明人们生育二胎的愿望并不强烈,D错误。故选A。
12.导致我国出生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抚养小孩成本高和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①③正确;托育服务并不短缺,妇女的初育年龄提高,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人区”是指长期闲置的土地或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环境限制了人口的自然分布与有序发展,形成了我国面积广大的“无人区”(下图)。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居民点集中分布在藏北高原南部、藏南谷地和川藏高山峡谷区,零星分布在青海高原北部、祁莲山地、以及新疆境内昆仑山脉南部,另外在江河流域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居民点分布的海拔上限值为5665m,高差上限值为2402m。研究青藏高原“无人区”具有深刻的地理意义。
(1)从地形的角度解释青藏高原形成大面积“无人区”的原因。
(2)简述研究青藏高原“无人区”的地理意义。
【答案】
(1)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域面积广;海拔高,含氧量低,超出人体的耐受能力;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相对湿度小。
(2)有利于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有利于开展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有利于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等。
【解析】
(1)题设要求从地形角度解释青藏高原“无人区”的原因,从地形对人口分布影响及材料中无人区分布的特点可知:无人区因海拔高,属于高寒气候地带,这里气候严寒干燥,四季如冬;天气变化无常;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超出人体的耐受能力;液态淡水匮乏,这里的湖泊也大多是咸水;烧火做饭也困难等恶劣的环境制约人口分布。
(2)青藏高原“无人区”生态环境受人类干扰极少,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加上气候暖湿化明显,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有利于开展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有利于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等。
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综合训练题,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水资源,矿产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唐人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品课后复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35,78,99,38,9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优秀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县最可能位于,与纯粹性社区相比,交融性社区,由图可知,近年来,专家分析上图得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