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集合的概念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1.3 集合的运算(2)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1.4 充要条件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2.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中职数学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 集合1.1 集合及其运算教案设计
展开1.1.3 集合的运算(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
(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能力目标:
(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提高学习兴趣;
(2)通过对实例的归纳,针对用“列举法”及“描述法”表示集合的运算的不同特征,采用由浅入深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学生的解题实践,总结比较,理解交集与并集的特征,完成知识的升华;
(4)讲与练结合,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备品】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 教师 行为 | 学生 行为 | 教学 意图 | 时间 |
*揭示课题 1.3集合的运算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问题1 在运动会上,某班参加百米赛跑的有4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有6名同学,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有2名同学,那么这些同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2 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哪些同学连续两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 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李佳,王燕,张洁,王勇};B={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王燕,王勇}.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3 集合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决 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构成的,也就是由集合、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这时,将C称作是A与B的交集. |
质疑
引导 分析
归纳 总结
|
思考
自我 分析
了解 |
从实 际事 例使 学生 自然 的走 向知 识点
引导 式启 发学 生思 考集 合元 素之 间的 关系 |
5 |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 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与的交集,记作,读作“交”. 即. 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可用下图表示为:
|
总结 归纳
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
强调 图像 含义 |
思考
理解 记忆
观察
|
带领 学生 总结 三个 问题 的共 同点 得到 交集 的定义
|
10 |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集合A,B,求A∩B. (1) A={1,2},B={2,3}; (2) A={a,b},B={c,d , e , f }; (3) A={1,3,5},B= ; (4) A={2,4},B={1,2,3,4}. 分析 集合都是由列举法表示的,因为 A∩B 是由集合A和集合B中相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所以可以通过列举出集合的所有相同元素得到集合的交集. 解 (1) 相同元素是2,A∩B={1,2}∩{2,3 }={2}; (2) 没有相同元素A∩B={a , b}∩{c, d , e , f }=; (3) 因为A是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所以它们的交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即A∩B=; (4) 因为A中的每一个元素的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所以A∩B=A. 例2设,,求. 分析 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两个解集的交集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集. 解 解方程组得所以. 例3 设,,求. 分析 这两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并且无法列举出集合的元素.我们知道,这两个集合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观察图形可以得到这两个集合的交集.
解 . 由交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 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 (1); (2),; (3); (4)如果. |
说明
强调
引领
讲解
说明
引领
强调 含义
说明
启发 引导
|
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观察
思考 求解
领会
思考 求解
了解
|
通过 例题 进一 步领 会交 集
注意 观察 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 点
复习 方程 组的 解法
突出 数轴 的作 用 强调 数形 结合
可以 交给 学生 自我 发现 归纳 |
25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练习1.3.1 1.设,,求. 2.设,,求. 3.设,,求. |
提问
巡视
指导 |
动手 求解
交流 |
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情况 |
35 |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问题1 某班有团员34名,非团员11名,那么该班有多少名同学? 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该班团员};B={该班非团员};C={该班同学}.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2 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第一学年的三好学生都有哪些同学? 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李佳,王燕,张洁,王勇};B={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李佳,王燕,张洁,王勇,李炎,孙颖}.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3 集合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斜三角形}.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决 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集合A、B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这时,将C称作是A与B的并集. |
介绍
质疑
引导 分析
|
了解
观看 课件
思考
自我 分析
|
从实 际事 例使 学生 自然 的走 向知 识点
引导 式启 发学 理解 集合 的元 素关 系 |
40 |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与的并集,记作(读作“A并B”). 即. 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可用图形表示为:
求两个集合并集的运算叫做并运算. |
总结 归纳
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
|
思考
理解 记忆
|
带领 学生 总结 三个 问题 的统 一点 得到 并集 含义
|
45 |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4 已知集合A,B,求A∪B. (1) A={1,2},B={2,3}; (2) A={a , b},B={c, d , e , f }; (3) A={1,3,5},B= ; (4) A={2,4},B={1,2,3,4}. 分析 因为A∪B是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当集合都是用列举法表示时,通过列举这两个集合的元素,可以得到并集,注意相同的元素只列举一次. 解 (1) A∪B={1,2}∪{2,3}={1,2,3}; (2) A∪B={a , b}∪{c , d , e , f }={a , b, c , d , e, f }; (3) 因为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 所以A∪B={1,3,5}∪={1,3,5}; (4) 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A∪B={1,2,3,4}= B.
由并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 对于任意的两个集合A与B,都有: (1); (2),; (3); (4)如果,那么. |
说明
强调
引领
讲解 说明
说明
启发 引导 |
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思考
理解
了解
|
通过 例题 进一 步领 会并 集
可以 交给 学生 自我 发现 归纳 |
55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练习1.3.2 1.设,,求. 2.设,,求. |
提问 巡视 指导 |
求解 交流
|
反馈 学习 效果 |
60 |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有什么区别?(含义和符号) 2.在进行集合的并运算和交运算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集合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时进行运算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 (2)交运算是寻找两个集合都有的公共部分,并运算是将两个集合所有的元素进行合并. (3)列举法求解时要不重不漏,描述法求解时要利用好数轴并注意端点的处理. |
质疑
归纳
强调
|
小组 讨论
回答
理解
强化 |
以学 生的 小组 讨论 教师 归纳 的形 式强 调重 点突 破难 点 |
70 |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5 设,求,. 解 ; . 例6 设求,. 解 将集合、在数轴上表示:
,. |
引领 分析
讲解 说明
|
领会
思考 求解 |
进行 并交 的对 比例 题讲 解巩 固所 归纳 的强 化点
|
75
|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 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1.,求,. 2.,求,. |
引导
提问
巡视 指导 |
回忆
反思
动手 求解 | 培养 学生 总结 反思 学习 过程 的能 力 |
85 |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 (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1.3; (2)书面作业: 学习与训练1.3; (3)实践调查: 举出交集和并集的生活实例. |
说明 |
记录 |
|
90 |
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 集合1.1 集合及其运算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 集合1.1 集合及其运算一等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子集,维恩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数学 (北师大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1.1.3集合的表示(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数学 (北师大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1.1.3集合的表示(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专用】高中数学 人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中数学 人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子集,维恩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