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学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本溪十二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
物理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8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总分2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9-12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
1.(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健康人的脉搏跳动频率约为75次/秒
B.成年人的手掌宽度约为10dm
C.自行车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8km/h
D.让人感到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2.(2分)“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传播时高音的速度比低音快
B.“呼麦”中的高低音都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的低音频率应该低于20Hz
D.“呼麦”中的高音一定比低音的响度大
3.(2分)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4.(2分)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
C.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D.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
5.(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C.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6.(2分)图中所给的四个光现象,按其原理分组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8.(2分)如图所示甲、乙由起点同时匀速向前跑动,某一时刻两运动员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两运动员的距离会逐渐变小
B.以甲运动员为参照物,乙运动员是向前运动的
C.以乙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是向前运动的
D.由v=可知,随着运动员通过的路程增加,其速度逐渐变大
(多选)9.(3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扬声器发出声音传递的能量使旁边的烛焰晃动
B.乙图: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
C.丙图: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丁图: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与图丁中所示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
(多选)10.(3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吸、放热在甲、乙、丙三种
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凝固过程
B.由丙到乙是液化过程
C.乙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D.丙为气态,由甲到丙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液体表面
(多选)11.(3分)如图为小鹏和鹏爸并排站在一起照镜子的情景,有关这一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鹏爸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一个等大的虚像
B.他们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小鹏用凳子把自己踮起所成的像比他自己大
D.鹏爸的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小鹏到镜面的距离
(多选)12.(3分)如图甲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在同一赛道赛跑的情景,图乙是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赛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判断谁运动得快
B.乌龟在比赛中始终做匀速运动
C.当乌龟追上兔子时,兔子的速度是
D.兔子在0~t1段的速度大于t3﹣t5段的速度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2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3.(3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 ℃,物体A的长度是 cm,秒表的读数是 s。
14.(3分)如图所示是一只飞向水面捕食的海鸥,水中的“海鸥”和空中的海鸥相比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海鸥的像与海鸥到水面的距离 ,在海鸥飞向水面的过程中,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 (填“保持不变”、“逐渐变小”或“逐渐变大”)。
15.(3分)如图所示,是纪念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在空警2000带领下飞机编队飞行,飞过天安门广场的壮观场面。若以空警2000为参照物,后面的每架飞机都是 的;飞机飞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 传到观礼者的耳中,所发出声音的波形应该是图中的 (选填“a”或“b”)。
16.(3分)倒车雷达利用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帮助司机倒车;高速路穿越人口密集区会竖起隔音墙,是在 中减弱噪声;如图是科技馆的“声聚焦”装置,可以把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在其表面反射而会聚,从而改变了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7.(4分)如图是小辉晚上候车时看到点亮的“本溪站”的站标,此时“本溪站”站标 (填“是”或“不是”)光源;白天从多个方面都能看到“本溪站”三个字是因为光射到字上发生了 (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无论是哪种光的反射都必须遵循光的 ;若甲、乙两动车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18.(4分)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冠肺炎病毒,该病毒在﹣60℃仍可存活,要测此时的环境温度应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 ;在100℃下,十分钟可消灭病毒,为测沸水的温度应用水银温度计而不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沸点较 ;油炸元宵焦黄,而水煮元宵怎么也不能使其发黄变焦,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冬天汽车防冻液之所以不冻是因为防冻液的凝固点较 (以上各空均填“高”或“低”)。
19.(3分)如图所示是大连海之韵广场的白钢雕塑。雕塑中的钢球相当于一个 (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它可以 (填“会聚光线”或“扩大视野”),把周围的景物尽收其中。生活中, (填“汽车后视镜”或“自行车尾灯”)也是它的应用。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运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案)
20.(7分)本溪市望溪公园是一个“观之有物、赏之有景”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市区较大的“草、花、湖”相互交融的氧吧。周末小予在望溪公园的盘山路健步走,路线全长约2.8km。小予先是以1m/s的速度行走了30min,求:
(1)小予30min行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2)剩下的路程,小予以5m/s的速度跑完,还需要多长时间?
(3)全程小予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7分)十一期间,家住沈阳的小轩和爸爸到本溪南芬大峡谷游玩。他们从家自驾到沈阳站,然后乘火车去南芬北站,8:20从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处开始计时。又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的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次
始发:沈阳站
终点:南芬北站
运行距离
K8101
07:18
08:07
80km
K7613
09:16
10:06
80km
K7755
15:46
16:29
80km
(1)他们以限定的最高时速行驶至沈阳站需要0.5小时,则交通标志牌到沈阳站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2)如果他们乘坐的是K7613次列车,那么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3)该趟列车长200m,中途以30m/s的速度运行,它完全穿过长度为1300m的一条隧道需要多少秒?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
22.(6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停表指针未超过一圈,每格1s)。
(1)该实验原理是 ;实验时,应使斜面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的误差。
(2)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3)该次实验中,测得sAC长为 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如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s﹣t图像,能大致描述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选填“①”、“②”或“③”)。
23.(7分)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对试管中的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对试管中的冰采用的加热方法是水浴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为达这一目的,还应选用颗粒 (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由图象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3)当实验进行到第10min时,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此时冰吸收热量,但温度 。
(4)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填“会”或“不会”)沸腾。
(5)小亮将图甲中的装置简化,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冰的温度升高较 (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4.(7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要完成图甲中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 。在安装器材时最后装的是 (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 ,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3)当水沸腾时,同学观察到水中出现大量上升、变大的气泡,水温 (填“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
(4)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持续吸热。
(5)图乙是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②两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组 (填“>”、“<”或“=”)b组。
25.(7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东将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纸板竖立在平面镜上,白色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缝ON翻折。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竖立在平面镜上,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与水平面成50°的角)射到镜面上0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线OF,请在图甲中画出反射光线OF,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若将一束光逆着反射光线OF射入,发现这束光会沿着OE射出,由此可以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3)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整体倾斜,让光仍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纸板B上 (填“会”或“不会”)显示反射光线。
(4)若将纸板B剪为两部分,如图丙所示,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绕ON向后翻折,让光仍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则纸板B (填“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不会显示出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ON在 内,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EO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填“改变”或“不变”)。
26.(8分)小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拿走蜡烛A′,将一块纸板放在蜡烛A像的位置, (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纸板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4)若小李实验时,不慎将竖立在水平桌面的玻璃板推到了如图乙所示的MN1位置时,请在图丙中画出此时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的位置,并完成小李在B点看到蜡烛A像的光路图。
(5)小李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结论后,推测若图丁中人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曲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上、向下竖直平移一段距离,则人的头部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本溪十二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8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总分2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9-12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
1.(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健康人的脉搏跳动频率约为75次/秒
B.成年人的手掌宽度约为10dm
C.自行车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8km/h
D.让人感到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健康人的脉搏跳动频率约为1次/秒,故A错误;
B、成年人的手掌宽度约为1dm,故B错误;
C、行车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8km/h=18×m/s=5m/s,故C正确;
D、让人感到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频率、长度、速度、温度的估测,注重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2分)“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传播时高音的速度比低音快
B.“呼麦”中的高低音都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的低音频率应该低于20Hz
D.“呼麦”中的高音一定比低音的响度大
【分析】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②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们已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③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解:A、“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故A错误。
B、“呼麦”中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呼麦”中高音和低音都不是超声波或次声波;故C错误。
D、“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如何用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属于基本应用。
3.(2分)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放热。此选项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放热。此选项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放热。此选项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放热。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类型及其吸放热的判断,是中考热学基本题型的考查,掌握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4.(2分)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
C.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D.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
【分析】前300m,小明和小王跑的总路程相同,小明用的时间多,小王用的时间少,根据公式v=比较他们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
400m全程,小明和小王跑的总路程相同,小明用的时间少,小王用的时间多,根据公式v=比较他们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由题知,跑到300m,两人跑的路程相同,
∵v=,小明用的时间多,小王用的时间少
∴小明的平均速度小;
跑完全程,两人跑的路程相同,
∵v=,小明用的时间少,小王用的时间多
∴小明的平均速度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比较总路程和总时间,在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少的平均速度大。
5.(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C.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分析】(1)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不认真造成的;
(2)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
(3)误差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改进测量方法、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的减小误差。
【解答】解:
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错误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而误差是正确测量的情况下也会存在的,故B错误;
C、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规律,故C错误;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6.(2分)图中所给的四个光现象,按其原理分组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池水看起来变浅,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海市蜃楼等现象,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解:
①地面上人的影子是由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②整理队列时应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
③看到皎洁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
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所以①②的原理相同,③④的原理相同。
故选:A。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7.(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要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A、用干手器将手上的水吹干,是通过增加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也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使蒸发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可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并控制上方空气流动,使蒸发减慢。故C符合题意;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使蒸发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8.(2分)如图所示甲、乙由起点同时匀速向前跑动,某一时刻两运动员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两运动员的距离会逐渐变小
B.以甲运动员为参照物,乙运动员是向前运动的
C.以乙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是向前运动的
D.由v=可知,随着运动员通过的路程增加,其速度逐渐变大
【分析】(1)比较甲乙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得出其速度大小,进而对A选项做出判断;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据此分析对BC选项做出判断;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不变的,据此分析对D选项做出判断。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所以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所以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两运动员的距离会越来越大,故A错误;
B、由A知,乙的速度比甲大,所以,以甲运动员为参照物,乙运动员是向前运动的,故B正确;
C、以乙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是向后运动的,故C错误;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不变的,与其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从图中得出甲乙速度的大小,并深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解答此题关键。
(多选)9.(3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扬声器发出声音传递的能量使旁边的烛焰晃动
B.乙图: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
C.丙图: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丁图: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与图丁中所示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
【分析】(1)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途径:一是在声源处,二是在传播过程中,三是在人耳处;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伸出桌边的钢尺振动发声,伸出桌边的钢尺越长,钢尺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解答】解:
A、扬声器发出声音使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C错误;
D、摩托车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图丁中禁止鸣笛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者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利用、减弱噪声的途径以及对音调和频率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多选)10.(3分)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吸、放热在甲、乙、丙三种
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液态,由甲到乙是凝固过程
B.由丙到乙是液化过程
C.乙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D.丙为气态,由甲到丙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液体表面
【分析】(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因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由图知:甲到丙吸热,甲到乙放热,所以甲为液态,乙为固态,丙为气态;
A.甲为液态,乙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固过程,故A正确;
B.乙为固态,丙为气态,由丙到乙是凝华过程,故B错误;
C.乙为固态,固态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故C正确;
D.甲为液态,丙为气态,由甲到丙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推断,确定甲的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多选)11.(3分)如图为小鹏和鹏爸并排站在一起照镜子的情景,有关这一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鹏爸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一个等大的虚像
B.他们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小鹏用凳子把自己踮起所成的像比他自己大
D.鹏爸的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小鹏到镜面的距离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A、鹏爸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
B、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他们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小鹏用凳子把自己踮起所成的像不会发生变化,依然与小鹏等大,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鹏爸与小鹏并排站在一起,所以鹏爸和小鹏到平面镜距离与鹏爸的像和小鹏的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多选)12.(3分)如图甲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在同一赛道赛跑的情景,图乙是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赛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判断谁运动得快
B.乌龟在比赛中始终做匀速运动
C.当乌龟追上兔子时,兔子的速度是
D.兔子在0~t1段的速度大于t3﹣t5段的速度
【分析】(1)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基本方法分析解答:
①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②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2)看清楚图象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再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进而判断乌龟和兔子在比赛中的运动状态。
(3)在s﹣t图象中,斜率大的直线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大。
【解答】解:A、龟兔在同一赛道赛跑,路程相同,乌龟用的时间较少,所以乌龟运动的快,这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判断谁运动得快,故A正确;
B、图象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该图象表示通过乌龟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乌龟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t1﹣t3时刻兔子运动的图象表示兔子通过的路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即兔子处于静止状态,故当乌龟追上兔子时,即t2时刻,兔子的速度为0m/s,故C错误;
D、图象可知,兔子在0~t1段和t3﹣t5段的运动图象都是一条直线,且在0~t1段的直线斜率较大,所以兔子在0~t1段的速度大于t3﹣t5段的速度,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读懂图象,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此题关键。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2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3.(3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 37.8 ℃,物体A的长度是 1.80 cm,秒表的读数是 289 s。
【分析】(1)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确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末端所对刻度垂直。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刻度所对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秒表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体温计每大格是1℃,每个格内有10小格,体温计分度值是0.1℃,液柱的末端在37.8℃的位置,故体温计的读数为37.8℃。
(2)刻度尺每一厘米中有10小格,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的左端与刻度尺的3.00cm刻度线对齐,物体的右侧与刻度尺的4.80刻度线对齐,则物体的长度L=4.80cm﹣3.00cm=1.80cm。
(3)秒表的中间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小表盘的读数为4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1s,因为小表盘偏向“5”一侧,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49s,停表的读数为4min49s=289s。
故答案为:37.8;1.80;289。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计、刻度尺和秒表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
14.(3分)如图所示是一只飞向水面捕食的海鸥,水中的“海鸥”和空中的海鸥相比是 等大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海鸥的像与海鸥到水面的距离 相等 ,在海鸥飞向水面的过程中,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 保持不变 (填“保持不变”、“逐渐变小”或“逐渐变大”)。
【分析】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与距离无关。
【解答】解:水中的“海鸥”是空中的海鸥的像,像的大小与海鸥大小相同;水面相当于是平面镜,像和物体关于水面是对称的;海鸥的像与海鸥到水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在海鸥飞向水面的过程中,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等大;相等;保持不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
15.(3分)如图所示,是纪念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在空警2000带领下飞机编队飞行,飞过天安门广场的壮观场面。若以空警2000为参照物,后面的每架飞机都是 静止 的;飞机飞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 空气 传到观礼者的耳中,所发出声音的波形应该是图中的 a (选填“a”或“b”)。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从物理学角度,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是噪音;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解答】解:若以空警2000为参照物,后面的每架飞机与空警2000之间均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后面的每架飞机都是静止的;
飞机飞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礼者的耳中的;
飞机飞行产生的轰鸣声属于噪声,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所以其发出声音的波形应该是图中的a。
故答案为:静止;空气;a。
【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其波形识别等。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6.(3分)倒车雷达利用 超声波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帮助司机倒车;高速路穿越人口密集区会竖起隔音墙,是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噪声;如图是科技馆的“声聚焦”装置,可以把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在其表面反射而会聚,从而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1)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声音的特征之一﹣﹣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将声聚焦就是使声音增大即改变响度。
【解答】解:(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2)高速路穿越人口密集区会竖起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强(大)了,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超声波;传播过程;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噪声的防治、超声和次声,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7.(4分)如图是小辉晚上候车时看到点亮的“本溪站”的站标,此时“本溪站”站标 是 (填“是”或“不是”)光源;白天从多个方面都能看到“本溪站”三个字是因为光射到字上发生了 漫 (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无论是哪种光的反射都必须遵循光的 反射定律 ;若甲、乙两动车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1,则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8:3 。
【分析】(1)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照射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已知甲、乙两动车运动时间之比和路程,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速度之比。
【解答】解:小明晚上候车时看到点亮的“本溪站”的站标,此时“本溪站”站标是光源。
白天能从多个方向都能看到“本溪站”三个字是因为光射到字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若甲、乙两无论是哪种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甲、乙两动车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s甲:s乙=4:1;根据速度的公式v=可得,甲、乙两动车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故答案为:是;漫;反射定律;8:3。
【点评】知道光源概念和漫反射概念,熟练运用速度的公式,可解答此题。
18.(4分)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冠肺炎病毒,该病毒在﹣60℃仍可存活,要测此时的环境温度应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 高 ;在100℃下,十分钟可消灭病毒,为测沸水的温度应用水银温度计而不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沸点较 低 ;油炸元宵焦黄,而水煮元宵怎么也不能使其发黄变焦,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 高 ;冬天汽车防冻液之所以不冻是因为防冻液的凝固点较 低 (以上各空均填“高”或“低”)。
【分析】物体达到凝固点时会凝固成固体;物体达到沸点时会沸腾,温度不变。
【解答】解: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是﹣40℃,到了﹣40℃,水银会凝固成固体,此时水银温度计就不能用了,而病毒在﹣60℃仍可存活,故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为测沸水的温度应用水银温度计而不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沸点较高;而水煮元宵时,水到了100℃就会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不能使其发黄变焦;冬天汽车防冻液之所以不冻是因为防冻液的凝固点较低,温度较低时还是液体。
故答案为:高;低;高;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凝固点和沸点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19.(3分)如图所示是大连海之韵广场的白钢雕塑。雕塑中的钢球相当于一个 凸面镜 (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它可以 扩大视野 (填“会聚光线”或“扩大视野”),把周围的景物尽收其中。生活中, 汽车后视镜 (填“汽车后视镜”或“自行车尾灯”)也是它的应用。
【分析】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应用汽车后视镜等。
【解答】解:雕塑中的钢球相当于一个凸面镜,它可以扩大视野,把周围的景物尽收其中;
生活中汽车后视镜也是它的应用。
故答案为:凸面镜;扩大视野;汽车后视镜。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面镜的特点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运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案)
20.(7分)本溪市望溪公园是一个“观之有物、赏之有景”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市区较大的“草、花、湖”相互交融的氧吧。周末小予在望溪公园的盘山路健步走,路线全长约2.8km。小予先是以1m/s的速度行走了30min,求:
(1)小予30min行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2)剩下的路程,小予以5m/s的速度跑完,还需要多长时间?
(3)全程小予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1)据前一段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的速度,计算出运动的路程即可;
(2)据后一段的运动速度和运动的路程,计算出运动的时间即可;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解:(1)开始时小予以1m/s的速度步行,
据v=可得,30min走的路程:
s=vt=1m/s×30×60s=1800m;
(2)以5m/s的速度跑完剩下的路程,所用时间是:
v′===200s;
(3)此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平===1.4m/s;
答:(1)小明在30min内步行的路程是1800m;
(2)小明在剩下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200s;
(3)全程小明的运动平均速度是1.4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切记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1.(7分)十一期间,家住沈阳的小轩和爸爸到本溪南芬大峡谷游玩。他们从家自驾到沈阳站,然后乘火车去南芬北站,8:20从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处开始计时。又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的时刻表,如表所示,求:
车次
始发:沈阳站
终点:南芬北站
运行距离
K8101
07:18
08:07
80km
K7613
09:16
10:06
80km
K7755
15:46
16:29
80km
(1)他们以限定的最高时速行驶至沈阳站需要0.5小时,则交通标志牌到沈阳站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2)如果他们乘坐的是K7613次列车,那么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3)该趟列车长200m,中途以30m/s的速度运行,它完全穿过长度为1300m的一条隧道需要多少秒?
【分析】(1)60表示汽车在该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60km/h,由速度公式计算出交通标志牌到沈阳站的路程;
(2)从列车时刻表中可知列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
(3)列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所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度加上列车长度,知道列车行驶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列车完全穿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由图可知,汽车在该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v=60km/h,
由v=可知,交通标志牌到沈阳站的路程:s=vt=60km/h×0.5h=30km;
(2)由图可知,K7613次列车运行的时间t1=09:16﹣10:06=h;
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v1===96km/h;
(3)列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所行驶的路程:s2=L隧+L车=1300m+200m=1500m;
由v=可知,列车完全穿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t2===50s。
答:(1)他们以限定的最高时速行驶至沈阳站需要0.5小时,则交通标志牌沈阳站的路程为30km。
(2)如果他们乘坐的是K7613次列车,那么该趟列车的平均速度是96km/h;
(3)该趟列车长200m,中途以30m/s的速度,完全穿过长度为1300m的一条隧道需要50秒。
【点评】本题通过列车时刻表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列车时刻表中找到相关有用的信息。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
22.(6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停表指针未超过一圈,每格1s)。
(1)该实验原理是 v= ;实验时,应使斜面保持较 小 (选填“大”或“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时间 的误差。
(2)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同一位置 由静止开始下滑。
(3)该次实验中,测得sAC长为 80.0 cm,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0.16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如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s﹣t图像,能大致描述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③ (选填“①”、“②”或“③”)。
【分析】(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
如果斜坡的坡度太大,小车运动会过快,运动时间过短,给计时带来不便。
(2)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可以计算出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判断速度变化。
(5)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结合s﹣t图像分析解答。
【解答】解:(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v=;
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2)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AB间的距离sAC=80.0cm=0.8m,小车在AB的运动时间tAC=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16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短,而路程不变,由v=可得,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5)s﹣t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只有③的斜率逐渐增大,说明③做加速运动,故图线③能正确的描述其规律。
故答案为:(1)v=;小;时间。(2)同一位置。(3)80.0;0.16。(4)偏大。(5)③。
【点评】本题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平均速度的理解以及计算、对运动图象的认识等,属于一道中等题。
23.(7分)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对试管中的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对试管中的冰采用的加热方法是水浴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受热均匀 ,为达这一目的,还应选用颗粒 较小 (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由图象可知:冰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
(3)当实验进行到第10min时,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此时冰吸收热量,但温度 不变 。
(4)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不会 (填“会”或“不会”)沸腾。
(5)小亮将图甲中的装置简化,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冰的温度升高较 慢 (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分析】(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被加热物质受热更加均匀。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可以使冰块受热更加均匀;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熔点,据此分析;
(3)图乙中,BC阶段冰处于熔化过程中,此阶段部分冰已经开始熔化,还有一部分正在熔化。晶体熔化过程中需不断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4)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收热量,据此分析即可;
(5)空气与冰的温差较小,所以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解答】解:(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可以使被加热物质受热更加均匀,减缓升温速度,便于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中,用较小颗粒的冰块可以使冰块受热更加均匀;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熔点,图乙所示的图像中显示冰在熔化时即BC阶段试管中的物质温度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3)图乙中,BC阶段冰处于熔化过程中,此阶段部分冰已经开始熔化,还有一部分正在熔化,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晶体熔化过程中需不断吸收热量,且温度不变;
(4)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温到达沸点,但是因为试管内外没有温差,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5)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故答案安为:(1)受热均匀;较小;(2)晶体;(3)固液共存;不变;(4)不会;(5)慢。
【点评】此题考查受热均匀的措施、晶体的判断、物质的状态、水沸腾的条件等知识,属于综合题目。
24.(7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要完成图甲中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 秒表 。在安装器材时最后装的是 温度计 (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 减少热量散失 ,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3)当水沸腾时,同学观察到水中出现大量上升、变大的气泡,水温 保持不变 (填“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
(4)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达到沸点 、持续吸热。
(5)图乙是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低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②两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a组 > (填“>”、“<”或“=”)b组。
【分析】(1)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时间,因此还需要秒表。为了保证温度计的液泡不碰到烧杯底部,温度计的位置根据烧杯的位置来确定,据此分析即可;
(2)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
(3)水沸腾后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5)①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且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②由图乙可知,a组初温高于b组,加热时间相同,说明a组水的质量大于b组。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时间,因此还需要秒表。为了保证温度计的液泡不碰到烧杯底部,温度计的位置根据烧杯的位置来确定。所以在安装器材时最后装的是温度计;
(2)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3)水沸腾后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5)①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且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实验中的沸点低于100℃,所以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②由图乙可知,a组初温高于b组,加热时间相同,说明a组水的质量大于b组。
故答案为:(1)秒表;温度计;(2)减少热量散失;(3)保持不变;(4)达到沸点;(5)①低于;②>。
【点评】此题考查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减少热量散失的措施、水沸腾后的特点等知识,属于综合题目。
25.(7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东将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纸板竖立在平面镜上,白色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缝ON翻折。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竖立在平面镜上,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与水平面成50°的角)射到镜面上0点,纸板B上会显示出反射光线OF,请在图甲中画出反射光线OF,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若将一束光逆着反射光线OF射入,发现这束光会沿着OE射出,由此可以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 。
(3)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整体倾斜,让光仍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纸板B上 不会 (填“会”或“不会”)显示反射光线。
(4)若将纸板B剪为两部分,如图丙所示,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绕ON向后翻折,让光仍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则纸板B 上半部分 (填“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不会显示出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ON在 同一平面 内,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EO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
【分析】(1)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2)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可做出解答。
【解答】解:(1)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为90°﹣50°=4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为40°;
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为40°,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纸板所在平面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在平面不是同一平面,所以此时纸板Q上没有反射光线;
(4)实验中,将纸板B的上半部分绕ON向后翻折,让光仍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则纸板B上半部分不会显示出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已经不在纸板上了,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绕ON向后翻折的过程中,EO的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故答案为:(1)如上图;(2)光路是可逆的;(3)不会;(4)上半部分;同一平面;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反射规律的总结与归纳等,属基础实验题。
26.(8分)小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拿走蜡烛A′,将一块纸板放在蜡烛A像的位置, 不透过 (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发现纸板上没有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虚 (填“实”或“虚”)像。
(4)若小李实验时,不慎将竖立在水平桌面的玻璃板推到了如图乙所示的MN1位置时,请在图丙中画出此时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的像的位置,并完成小李在B点看到蜡烛A像的光路图。
(5)小李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结论后,推测若图丁中人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曲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上、向下竖直平移一段距离,则人的头部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 C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晰;
(2)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3)平面镜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为虚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并且要知道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2)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时,不能让平面镜反射的光进入人眼,所以应该不透过玻璃板观察;
光屏上没有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做A关于镜面MN1的对称点A′,连接B与A′与镜面相交于一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与入射点、B与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
(5)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镜子分开后,人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1)较黑暗;(2)确定像的位置;(3)不透过;虚;(4)见解答图;(5)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共10页。
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第十二中集团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共10页。
淮安市开明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淮安市开明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