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选考“新课程、新知识”复习专题之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地理选考“新课程、新知识”复习专题之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解读,知识条目梳理,一海水的温度,对人类的影响,二海水的盐度,三海水的密度,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一波浪,归纳总结波浪与潮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一:1.8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基本的水文特征,许多海洋现象都与这些特征有关。关于这部分内容,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重点要抓住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例如,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其差异导致了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布规律;表层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此外,洋流、河川径流和海域轮廓等,也会对海水的盐度产生影响;海水密度的变化比较复杂,与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力有关系。例如,不同海区,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对渔业生产影响很大。
波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关于这个内容,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理解波浪、潮汐、洋流是海水的基本运动形式。波浪主要包括风浪和涌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潮汐按照周期可以半日潮型、全日潮型和混合潮型三类。洋流根据海水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根据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二是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波浪和潮汐有很大的能量,我国沿海一些省份利用波浪能和潮汐能发电;洋流调节了高低纬度间热量的平衡,影响了气候、航运,以及渔场分布等。
本知识点中地理分布的内容较多,应强化图表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水温分布图”和“同一经度上不同纬度观测站的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图”,掌握海水温度的水平和垂向分布规律。阅读图表“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和“不同纬度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图”,理解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和不同纬度海水盐度的垂向变化规律。阅读图表“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分布图”和“不同纬度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图”,掌握海水密度的水平和垂向分布规律。
选必一:1.8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知识点关注海气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全球的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海气相互作用中,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水汽源地与热量源地,它参与整个地表物质和能量平衡过程,并对全球天气和气候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相对比较抽象,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的地理意义,以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球圈层间物质能量流动等基本原理的领悟。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均打破了海气正常的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气象灾害的发生。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表,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于本知识点要求的把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海-气相互作用中,海洋是大气中水汽最主要的源地以及热量源地,参与整个地表物质和能量平衡过程,并对全球天气和气候形成深刻影响。海水不仅是地球巨大的贮热器,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而且在吸收太阳辐射能的同时,还在蒸发过程中发生能量及物质状态的转化。世界海洋每年约有45万立方千米海水被蒸发,海面蒸发产生的水汽91%直接进行海上内循环,以降水形式重返海洋;9%的水汽参与海陆大循环,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成雨雪后降落,成为陆地淡水的来源并最终注入海洋。第二,海-气相互作用中,大气主要以风的形式向海洋输送能量。教学时可以用风海流作为案例,加以分析说明,并和上一条要求“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相互呼应,引导学生加深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第三,要求学生能通过结合实际案例,领会海-气相互作用的地理意义,以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球圈层间物质能量流动等基本原理的认识。
本知识点要求中地理分布的内容较多,应强化图表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水温分布图”和“同一经度上不同纬度观测站的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图”,掌握海水温度的水平和垂向分布规律。阅读图表“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和“不同纬度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图”,理解全球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和不同纬度海水盐度的垂向变化规律。阅读图表“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分布图”和“不同纬度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图”,掌握海水密度的水平和垂向分布规律。
知识点一 海水的性质
1.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调节大气温度①夏季海水增温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升温变缓。②冬季海水降温慢于大气,会使沿海地区降温变缓。
(2)带来的负面影响①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②1999~2004年,全球范围内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归纳总结: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概念: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分布规律(1)水平方向:赤道附近盐度稍低;副热带海区盐度较高;高纬度海区盐度偏低。(2)垂直方向: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盐跃层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均匀分布。
3.影响因素: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洋流、河流等淡水注入。
4.对人类的影响:影响渔业生产;影响生态结构。
归纳总结:海水盐度影响因素及原因
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知识点二 海水的运动
1.类型①风浪: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风浪。②涌浪:风浪离开源地向远处继续传播的海浪,或风浪区域内的风已平息而继续存在的海浪。
2.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①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②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③影响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人类活动。④巨大波浪对防波堤、港口、码头等水工建筑物会造成严重破坏。
(1)潮汐的成因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3)潮汐能的特点潮汐能属于再生能源,蕴藏量大,利用成本低;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潮汐能发电对环境污染小;利用潮汐能发电的水库都是用河口或海湾建成的,基本不占用耕地;潮汐能是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能源,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小。
(1)图解波浪波浪能具有能量大,分布范围广等优点,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波浪能不稳定,开发难度大。
(2)波浪能特点波浪能具有能量大,分布范围广等优点,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波浪能不稳定,开发难度大。
(2)潮汐影响①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可用来发电。②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等,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
(4)潮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潮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人们对潮汐的利用主要是根据潮汐的周期性规律展开的。
1.影响因素:盛行风、密度差异、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
3.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①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②渔业资源丰富分析思路
知识点三 海—气相互作用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1)交换过程: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2)海洋对大气水分的影响: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分布。
2.海洋与大气间的热(能)量交换(1)海洋对大气的热量输送: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2)大气对海洋的能量输送: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大气环流的产生:不同纬度海区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环流;海陆间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
2.大洋环流的产生: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3.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的作用: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1)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2)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021·6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材料二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3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
(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___________。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_________(填方位)移动。(2分)
(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2分)
(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
参考答案: 原因: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 理由: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
【第1题解析】读图2可知,当吹西南风时,甲地最容易形成海雾。根据图3可知,145°E经线上,每年3~6月,成雾频次的等值线向低纬弯曲,即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南移动。
【第2题解析】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海雾都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雾。当风力过大时,水汽不易凝结;当风力过小时,输送的水汽量有限,不利于形成海雾。
【点睛】本题围绕雾的形成及影响展开。重点考查雾的形成条件:水汽、凝结条件。
【第3题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日本暖流影响,夏季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增大,水汽增多;且根据图中七月等压线可知,夏季多偏南风,利于暖湿空气向北输送,流经北侧较冷海面易形成海雾,因此甲地夏季海雾频发;北极航线主要通行时段为北半球夏季,所以甲地夏季航运更为繁忙,结合上题可知,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南界往低纬延伸,表明夏季海雾范围扩大。因此,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
【1】海水温度与太阳辐射知识关联密切,考查的方式可以以等温线为载体。海水温度、盐度是老知识点,后被删除,现在重新回归,需要引起重视。如海水等温线、等盐度线的判读,及其成因分析;盐场形成的原因分析等,需要重视。
【3】海水运动中波浪、潮汐是新增内容,其中风浪在海洋的分布规律算是常考点(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风浪较弱;西风带、东亚冬季风影响地区海上风浪大)。海水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为洋流,其中洋流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分类也是老考点回归。命题可围绕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展开,洋流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海雾以及海冰的分布状况。
【4】海---气相互作用是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增加的知识模块,是海水性质内容的延伸,与气候变化(波动)现象关联紧密,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考察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拉尼娜背景下,北半球大面积出现极端天气的现象,需要仔细梳理与海---气相互作用相关的知识点。
【2】海水盐度的垂直分布、海水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均是新增考点。温跃层、盐跃层、“海中断崖”等现象,需要有一定重视。
(2019·江苏地理)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面积约386万平方千米,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下图为“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简析阿拉伯海成为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的原因。(3分)
(2)说明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2分)
【参考答案】 (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受周边陆地影响大。(2)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形成一个低温中心。
【1】海水温度与太阳辐射知识关联密切,考查的方式可以以等温线为载体。海水温度、盐度是老知识点,后被删除,现在重新回归,需要引起重视。如海水等温线、等盐度线的判读,及其成因分析;盐场形成的原因分析等,需要重视。(示例)
本题以海水的等温线图为情景,考查考生海水温度的相关基本知识以及等温线图判读的基本技能,运用海水温度基本原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海水的性质——海水温度。
本题组考查考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同时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分析归纳能力。
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3分)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5分)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 水温降低;盐度降低(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3】海水运动中波浪、潮汐是新增内容,其中风浪在海洋的分布规律算是常考点(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风浪较弱;西风带、东亚冬季风影响地区海上风浪大)。海水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为洋流,其中洋流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分类也是老考点回归。命题可围绕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展开,洋流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海雾以及海冰的分布状况。(示例)
本题以海水的温度对盐度及海冰分布的影响,重点考查海水温度变化对冰山的影响。
海水的性质——海水温度盐度。
(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参考答案】 1.B 2.C
【4】海---气相互作用是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增加的知识模块,是海水性质内容的延伸,与气候变化(波动)现象关联紧密,是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考察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在拉尼娜背景下,北半球大面积出现极端天气的现象,需要仔细梳理与海---气相互作用相关的知识点。(示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3.4海气相互作用和海洋与人类(课件)-(新高考专用),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评价体系,素养目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与人类,海-气相互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99海气相互作用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自然地理之地球上的水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气物质交换,海-气的物质交换,海气能量交换,DBC,海-气间的能量交换,沃克环流,CDA,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的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三地理选考“新课程、新知识”复习专题之植被、土壤与环境 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解读,知识点一植被,知识条目梳理,二森林,三草原与荒漠,知识点二土壤,一土壤的组成,三土壤形成过程,六土壤的改良措施,一自然环境的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