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民族的内迁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部编版) 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历史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精品ppt课件
展开1、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2、北方地区的民实族交融等基本史实3、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分布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战前前秦的实力:强在的前秦,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东晋对峙
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1.背景:2.时间:3.交战双方:4.经过:5.兵力对比:6.成语典故:7.过程:8.特点:9.影响:
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著名战役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投鞭断流何雄壮,风声鹤唳究可哀。草木皆兵成一梦,东山再起新局开。
你知道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吗?
从前秦方面看从东晋方面看
分析淝水之战胜败的原因?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1)骄傲轻敌。(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太长,分散兵力。(3)军队内部有很多其他的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1)长江有天险,易守难攻。(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前秦拥兵80万,却不能统一江南,为什么?
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
噶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二、民族交流中的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2.建立: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
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建立后,逐步由放牧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社会制度也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特别是在北魏统一北方后,广大汉族臣服于北魏,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生产方式上的差距日益明显。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变落后的统治制度,吸纳接受汉人先进的文明,向汉人学习,成为必然选择。
(1)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状况,进入北朝时期;(2)是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内迁较晚,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改革迫在眉睫。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
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孝文帝登基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
5、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
6、措施:(1)、迁都洛阳;(2)、实行“胡汉融合”的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崇儒学
8、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7.实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
洛阳的自然条件优越;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能更好地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3)为什么要迁往洛阳?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下列材料反映了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内容?
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
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改鲜卑姓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缩句要求:1、每项措施浓缩为三个字; 2、而且中间有个“汉”字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一准南朝,以为永制。——选自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孝文帝还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让王肃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等。
汉人席地而坐——胡床、胡椅、胡凳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胡风汉韵续交融
1 、背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相互交融的过程,包括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经济生活等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以至民族差别缩小,趋向一致,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民族。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
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
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
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汉语的使用;西北乐器受欢迎。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①民族隔阂趋于消除,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北朝后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②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活习俗:就座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①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②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③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④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⑤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问 题 思 考: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鲜卑习俗治理国有困难重重
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莽改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1947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文内容ppt课件</a>,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兵戈声中看交融,前秦VS东晋,东晋大败前秦,以少胜多,淝水之战,前秦缺少民心,前秦骄傲自大,东晋团结一致策略得当,前秦战略失误,民族交融不够充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说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民族心理,相互学习,君主专制,民族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秀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淝水之战,北魏的统一,北魏孝文帝迁都,改汉姓,通汉婚,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民族交融,民族大交融的表现,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