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练08 易混易错50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专练08 易混易错50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有答案),共38页。
专练08 易混易错50题
一、 分子与细胞(12题)
1.近期,世界多地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肺炎,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经科学家对分离出的病毒进行研究,确定它的具体结构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9-nCOV与T2噬菌体一样,遗传物质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
B.刺突糖蛋白可能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的识别和介导病毒进入细胞有关
C.研究发现,2019-nCOV在体外环境中可存活5天,说明它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D.2019-nCOV与细胞膜上的特定位点结合进而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由RNA、刺突糖蛋白、包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组成。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详解】
A、2019-nCOV的遗传物质为RNA,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T2噬菌体为DNA病毒,不容易发生突变,A错误;
B、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故刺突糖蛋白可能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的识别和介导病毒进入细胞有关,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错误;
D、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2019-nCOV入侵细胞,并不能说明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结构,考查病毒的基础知识。
2.(2019·河北承德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mRNA→蛋白质 ④K+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③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属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所以①⑤错误;②③属基因表达,④K+主动运输进入细胞;⑥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都可正常进行;⑦是水的光解,在根尖细胞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
①核DNA→核DN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而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能分裂,不能进行DNA的复制,①错误;
②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基因的表达,能合成蛋白质类的酶,②正确;
③mRNA→蛋白质表示翻译,所有正常的活细胞都能进行,③正确;
④K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④错误;
⑤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而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⑤错误;
⑥[H]+O2→H2O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⑥正确;
⑦H2O→[H]+O2表示光反应阶段,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⑦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易错点:忽视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属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所以没有DNA复制或者染色质螺旋化变成染色体的过程。
3.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4.(2019·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三月考)如图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结构上看,大肠杆菌细胞与图中Ⅲ所示细胞同属于原核细胞
B.图中⑥是高尔基体,其在Ⅱ细胞中的功能是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C.图中的Ⅰ可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其合成的分泌蛋白有胰岛素
D.判断Ⅳ是低等植物细胞的标志结构是图中③中心体和④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从结构上看,大肠杆菌细胞与图中Ⅲ所示的蓝藻细胞同属于原核细胞,A正确;图中⑥是高尔基体,其在Ⅱ所示的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B错误;图中的Ⅰ为高等动物细胞,可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其合成的分泌蛋白有胰岛素,C正确;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判断Ⅳ是低等植物细胞的标志结构是图中③所示的中心体和④所示的叶绿体,D正确。
【点睛】
梳理常见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各种细胞器的分布,据此明辨图中①~⑦所示结构的名称,进而推知Ⅰ~Ⅳ所示的细胞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选项。
5.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错误;在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错误;在2〜3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①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②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6.(2020·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答案】C
【解析】
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7.(2020·河南省南阳中学高三月考)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 )
A.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纵坐标的含义是净光合速率,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在横坐标以下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在横坐标以上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与横坐标相交的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详解】
A、若横坐标是CO2浓度,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则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出较高温度下和较低温度下呼吸速率的大小,同理,也无法判断出较低和较高温度下光合速率的大小,所以无法判断甲和乙的关系,A错误;
B、若横坐标是温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都会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错误;
C、若横坐标是光波长,则净光合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与图中甲乙曲线变化不符,C错误;
D、若横坐标是光照强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明确纵坐标的含义,确定图中曲线不同段的生理意义,结合横坐标的不同含义进行分析答题。
8.(2019·洪洞县第一中学高三期中)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从生长旺盛的部位取材,包括茎尖、形成层、根尖等部分,均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A错误;解离时间一般在3-5min,时间过长,细胞过于酥软,不利于漂洗且染色体易被破环,因此解离的时间不宜过长,B错误;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滴加清水,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容易将盖玻片盖上,盖好盖玻片后实验材料会充盈在水环境中,处于比较舒展状态,便于使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弄碎根尖、压片可使细胞分离开,因此三者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正确;由于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因此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D错误。
9.(2019·河南省高三期中)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乳酸菌、青霉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②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③T2噬菌体(一种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因为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④细胞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有些细菌只含有RNA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答案】A
【解析】
乳酸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青霉菌为真核生物,①错误;乳酸菌、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二者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②正确;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核糖体,其繁殖只在宿主细胞中进行,③错误;蓝藻细胞没有叶绿体,但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⑤错误。综上分析, A正确,B、C、D均错误。
10.(2020·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月考)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
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
D.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1小于m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状态时,黑暗状况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此状态下,植物从外界吸收O2,并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到体外。②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用于光合作用,植物与外界不进行气体交换,即没有O2和CO2的吸收与释放。③状态时:较强光照时,植物同时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用于植物的有氧呼吸消耗之外,其余的氧气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除来自植物自身细胞呼吸外,不足的部分从外界吸收。
④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时,植物从外界吸收O2,并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到体外。
【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细胞①中仅有线粒体中有气体的消耗和生成,故应处在黑暗环境中,此时细胞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量可表示呼吸速率,A正确;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用于光合作用,植物与外界不进行气体交换,即没有O2和CO2的吸收与释放,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B正确;细胞③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CO2,并向细胞外释放O2,此时细胞所处环境的光照强度大于光补偿点,细胞所利用的CO2包括呼吸作用产生的N2和从环境中吸收的N1,C正确;细胞④中,线粒体利用的O2除来自叶绿体外,还要从细胞外吸收,说明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O2的净消耗量(吸收量)m2与CO2的净生成量N1相等,D错误。
11.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C.如果该植物原重X kg,置于暗处4h后重(X -l) 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1
D.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在25℃时,CO2吸收量最大,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A错误;
B、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30℃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50(净合成量)+3.00(呼吸消耗量)=6.50mg/h,35℃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00(净合成量)+3.50(呼吸消耗量)=6.50mg/h,二者相同,B正确;
C、该植物原重Xkg,置于暗处4h后重(X-1)kg,说明呼吸速率为1/4kg.h-1,然后光照4h后重(X+2)kg,说明净光合速率为3/4kg.h-1,则总光合速率为1kg.h-1,C错误;
D、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真正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在有光条件下,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2.(2019·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高三期中)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 丙酮酸 CO2,其中①②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中产生[H]较多的是②
B.①和②产生的[H]都用于生成 H2O
C.①和②是需氧呼吸中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D.①和②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目考查的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分解成 [H]和二氧化碳,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 [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
【详解】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均能产生[H],其中产生较多的是第二阶段,A正确;①和②产生的[H]都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正确;释放大量能量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题中①和②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C错误;①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溶胶,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D正确。
【点睛】
易错点: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水分子参与,第三阶段有水的生成,其中第二阶段水中的氧元素进入二氧化碳,氢元素进入[H]。
二、 遗传与进化(12题)
13.(2020·湖南省高三期末)下图是有关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内
B.甲、乙两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丙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
C.甲、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丙过程不需要
D.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表示的是DNA复制;图乙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表示的是转录;图丙以mRNA为模板,合成了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表示的是翻译。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表示DNA复制,乙表示转录,丙表示翻译,其中DNA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翻译只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A错误;
B、图示三个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B错误;
C、图示三个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所需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正确。
故选D。
14.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建构模型法、同位素标记法、荧光蛋白标记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等方法或技术。下列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或技术不相同的一组是( )
A.T2噬菌体侵染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C.制作生物膜模型和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现代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遗传学中常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有: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的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所用的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该方法,A符合题意;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不符合题意;
C、制作生物膜模型和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都用到了构建模型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现代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都运用了荧光标记技术,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科学实验的实验方法,掌握不同阶段各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2020·河南省高三月考)下图表示发生在某哺乳动物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a、b、c过程都能产生水.
B.b过程不需要专门的解旋酶,因为RNA聚合酶具有解旋作用
C.c过程所需的模板来自b过程,c过程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相同肽链
D.造血干细胞中a、b、c过程都能进行,胰岛B细胞中都不能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a是DNA的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过程。
【详解】
A、a是DNA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a、b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a、b、c过程都是小分子单体脱水形成大分子多聚体的过程,都能产生水,A正确;
B、转录过程不需要专门的解旋酶,因为RNA聚合酶具有解旋作用,B正确;
C、翻译的模板是mRNA,来自转录过程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C正确;
D、造血干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三个过程都能进行,胰岛B细胞不能分裂,但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心法则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较掌握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进行推理、判断。
16.(2020·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三期末)有关细胞内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种酶的合成均需3种RNA参与
B.一个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合成两种RNA
C.杂合子细胞中等位基因的碱基数目可能不同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酶的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中蛋白质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完成才能得到,而RNA只需通过转录得到。
2、两个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碱基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
3、DNA聚合酶在DNA复制时催化DNA单链的合成,而RNA聚合酶在转录时催化RNA单链的合成,但它们都是以DNA单链为模板,都需要识别并结合在DNA上才能发挥作用。
【详解】
每一种蛋白质的合成均需3种RNA参与,因为蛋白质都需要经过翻译过程,但是若合成的酶是RNA,不是蛋白质,则不需要三种RNA都参与,A错误;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三种RNA(mRNA、tRNA、rRNA),所以一个细胞中可能同时合成两种RNA,B错误;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而基因突变是原有基因中碱基对替换、增添或缺失所致,所以杂合子细胞中等位基因的碱基数目或者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D错误。
【点睛】
易错选项D,容易习惯性把RNA聚合酶的识别并结合的核酸链记为RNA链。
17.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下图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如下6种基因型的异常精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1
2
3
4
5
6
异常精子
ABCD
AbD
AbCd
AbCCD
AbDC
abCD
A.1和6属于同一变异类型,该变异发生的时期是减Ⅰ前的间期
B.5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但基因的种类和数目未改变,因此对性状无影响
C.2和3的变异类型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
D.2和4两种类型精子可能出现在同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图中1、6属于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3属于基因突变;2、4、5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分别是缺失、重复和倒位。
【详解】
A、1和6属于同一变异类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A错误;
B、5是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虽然图中基因的种类和数目未改变,但也会对生物性状造成影响,变异多数都是有害的,B错误;
C、3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改变的是碱基,显微镜下不可见,2是染色体的缺失,显微镜下可见,C错误;
D、2缺失了C基因,属于染色体的缺失,4增添了C基因,属于染色体的重复,两种类型精子可能出现在同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18.科研人员研究棉花细胞核中一个 DNA 分子中 a、b、c 三个连续基因,其分布状况如图所示,图中Ⅰ、Ⅱ为基因间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c 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可能同时得到执行
B.图中碱基对替换发生在 a 区段属于基因突变,发生在Ⅰ区段不属于基因突变
C.该 DNA 分子含 n 个碱基,其转录的 mRNA 分子的碱基数是 n/2 个
D.Ⅰ中插入一个抗虫基因以提高植物的抗虫性,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在细胞内的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
【详解】
A、基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a、b、c三个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同时得到执行,A错误;
B、a区段为基因,Ⅰ区段为基因序列,故碱基对替换发生在a区段属于基因突变,发生在Ⅰ区段不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
C、该DNA分子含n个碱基,但不一定所有碱基都参与转录,所以转录的mRNA分子碱基数最多是n/2个,C错误;
D、Ⅰ中插入一个抗虫基因以提高植物的抗虫性,这种变化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19.下列关于生物的相关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花生种子富含脂肪,小麦种子富含淀粉,淀粉和脂肪均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且等质量的淀粉和脂肪分别同时氧化分解,淀粉的耗氧量、产能量均低于脂肪
B.酵母菌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而病毒和蓝藻的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C.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的获得,两者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分别是染色体变异、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D.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肯定是DNA,无细胞结构的生物中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对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分布及功能、糖类与脂肪在运输组成上的特点、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多倍体育种、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糖类和脂质的分类分布及功能、糖类与脂肪在运输组成上的特点、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多倍体育种、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A、花生种子富含油脂,小麦种子富含淀粉,淀粉和油脂均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由于淀粉中H的含量较脂肪少,因此等质量的淀粉和油脂分别同时燃烧,淀粉的耗氧量低于油脂,A正确;
B、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因此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而病毒和蓝藻内没有染色体,因此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B正确;
C、无籽西瓜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生物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无子番茄的获得是用生长素处理为授粉的花蕾,生物学原理是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C正确;
D、无细胞结构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者RNA,D错误;
故选D。
20.(2020·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决定进化的方向
B.一个种群的基因库长期稳定不变
C.共同进化是生物之间通过捕食、竞争等种间斗争实现的
D.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
B、种群不断进化,基因库也不断发生改变,B错误;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捕食、寄生、或竞争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种间互助实现,C错误;
D、捕食者的存在避免了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故选D。
21.(2020·山东省高三月考)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
【详解】
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
22.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基因的概念,把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摩尔根和萨顿科学研究的方法及结论,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
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②正确;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存在一对相同的基因(如AA),也可能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如Aa),③错误;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④错误;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⑤正确;
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23.(2020·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高二月考)如图所示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②或⑥⑦都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但发生在不同细胞中
B.基因1和基因2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只能决定一种性状
D.⑦→⑥→⑤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A
【解析】
由图可知①和⑦表示转录,②和⑥表示翻译,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而图中的血红蛋白的形成只发生在红细胞中,酪氨酸酶在皮肤和眼睛等细胞中表达,A正确。基因1和基因2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不明确这两个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可以参与多种性状的控制,C错误。⑦→⑥→⑤过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点睛:在一个个体中除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所有个体都含有该个体的全部基因,但这些基因在细胞中不是全部都表达的,有的基因只在特定的细胞中表达,即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有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且基因和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4.(2019·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期中)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RNA),宿主细胞内病毒的增殖过程如下图,-RNA和+RNA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所需的嘌呤数和过程③所需的嘧啶数相同
B.据图推测,-RNA和+RNA均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C.过程②需要的tRNA、原料及场所都由宿主细胞提供
D.-RNA和+RNA均可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的模板
【答案】D
【解析】
由于-RNA和+RNA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故过程①所需的嘌呤数和过程③所需的嘧啶数相同,A正确;-RNA和+RNA之间可以相互合成,故二者均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B正确;过程②需要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tRNA、原料及场所都由宿主细胞提供,C正确;由图示可得,只有+RNA可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的模板,故答案D错误。
三、 内环境与生命活动的调节(10题)
25.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下列有关细胞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C.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都是细胞中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刻被分解
D.同一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线粒体内。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酶、激素等具有微量高效的特性。同种酶可能存在于不同分化时期的细胞中。
【详解】
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而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
B、包括病毒在内,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B正确;
C、酶发挥作用后没有被立即分解;激素被靶细胞接受,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神经递质能完成信息传递作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被相应的细胞回收,但神经递质不是微量高效物质;C错误;
D、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可能含有相同的酶,如ATP合成酶、呼吸酶,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组成、细胞呼吸场所、神经体液调节、特异性免疫、酶的特性等知识,答题关键在于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26.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a点对应图5
B.b点对应图3
C.c点对应图3
D.d点对应图4
【答案】D
【解析】在a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所以没有电位变化,A错误;在b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所以b点对应图5,B错误;在c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c点有突触间隔,所以图3中间在横轴的时间要长一点,C错误;在d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突触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位只发生一次变化,所以d点对应图4,D正确。
2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相关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系
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
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W区,B错误;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但是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是下丘脑,C错误;
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由于语言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因此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A。
28.(2019·河南省高三期末)甲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的曲线图,乙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示意图。下列对实验及图示的分析叙述中,正确的是
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
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生长素由④移向③,所以③处生长速度比④快
D.生长素由①移向③,由②移向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运输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甲图显示:在NAA浓度由a增大至c的范围内,插条平均生根数目随NAA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说明对插条生根均起促进作用,因缺少NAA浓度高于c的实验组,所以不能说明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A错误;侧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可发生横向运输,但不能在尖端下面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但不能由④移向③,C错误;生长素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即生长素由①移向③,由②移向④,D正确。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C、D选项的判断。解答此题需理解如下图所示的植物向光性的机理,从中挖掘出关键信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强于向光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据此结合题意和图示分析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29.下图为某学生构建的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模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c产生的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
B.若该图表示长期记忆形成过程,则c可能与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C.若该图表示水盐平衡的调节,只c可能是垂体
D.该图也可以用来表示部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答案】A
【解析】
如果该图表示激素的分级调节,那么a应是下丘脑,b是其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c是垂体,分泌的是促激素,其作用于腺体,而不是全身的细胞,A错误。如果该图表示长期记忆形成过程,长期记忆需要短期记忆反复重复,而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所以c可能就是此区域,B正确。如果表示水盐平衡的调节,a应是下丘脑,c应是垂体,e应是肾小管集合管,C正确。该图可以用来表示DNA转录形成RNA,RNA翻译形成蛋白质,D正确。
点睛:激素的分级调节最典型的是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作用于腺体,腺体会分泌相应激素,一般的分级调节还会存在负反馈调节,即腺体分泌的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30.如图一为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二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分别刺激图一中的①、②,不会都引起肌肉收缩
B.刺激图一中②能检测到电流计指针有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不偏转,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
D.刺激图二中c点,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
【答案】C
【解析】
刺激图一中的①时,神经纤维能将兴奋传到肌肉使肌肉收缩,直接刺激肌肉(②)也能引起肌肉收缩,A错误;刺激图一中的②时,兴奋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不偏转,B错误;刺激图二中c点时,兴奋不能在突触处向左传递,电流计①指针不偏转,而兴奋向右传导时,能引起电流计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刺激图二中c点,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兴奋不能从突触后膜向突触前膜传递,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的,从而判断不同情况下的指针偏转情况。
31.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Ⅰ中,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血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A液增多
C.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与图Ⅱ中Y激素分泌过量有关
D.图Ⅱ中甲既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又能分泌激素,还能受激素调节
【答案】A
【解析】分析图示I: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图Ⅱ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①②为促进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
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CO2,A错误;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B正确;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缺碘导致图II中甲状腺激素无法合成,导致③④是抑制作用减弱,X、Y激素分泌过量而促进甲状腺代偿性肿大,C正确;图II中下丘脑甲既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又能分泌激素,还能受激素调节,D正确。
32.2017年,三个美国科学家因揭秘生命的“生物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生物钟实质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器官局部生物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
B.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存在于脑干中
C.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不存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
D.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会出现低血糖,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将增加
【答案】D
【解析】
依题意可知:胰腺中存在局部生物钟,而胰岛属于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由此推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胰腺生物钟失调有关,A错误;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存在于下丘脑中,B错误;人体各组织细胞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因此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存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C错误;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会出现低血糖,此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对胰岛A细胞的刺激增强,进而导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D正确。
【点睛】本题以“生物钟”为情境,考查学生能否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 “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器官局部生物钟”这一前提,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血糖平衡调节、脑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33.(2019·福建省高三期末)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饮用大量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尿液量会增加
B.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产热量
C.静脉注射250mL生理盐水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外液
D.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有关细胞的免疫效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在这三种调节方式作用下,人体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但人体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详解】
人一次性饮用大量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细胞不能对过多的葡萄糖进行存储、利用和转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使尿液量增加,A正确;在寒冷环境下机体的体温仍处于37℃左右,机体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错误;静脉注射250mL生理盐水,大量进入血浆中,但不会改变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细胞内液Na+的量远与细胞外液Na+的量变化不大,C错误;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加强了体液的免疫效应,D错误。
【点睛】
不论内外环境如何,只要机体的温度维持在正常水平,则机体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但会在机体改变环境后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由神经-体液共同参与的体温调节过程。
34.(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答案】A
【解析】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A正确;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是倒置的,C错误;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
故选A。
四、生物与环境(12题)
35.(2020·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三月考)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栖息、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子的关系。下列有关生态位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
B.机体或生态系统超负荷运转稳态不会失调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不变的状态
D.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可能导致物种生态位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A、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地可能一样,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A错误;
B、机体或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负荷运转稳态就会失调,B错误;
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C错误;
D、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时,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据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使处于竞争劣势的物种生态位发生变化,这种竞争通常发生在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位和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6.(2020·山西省高三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B.生物个体数量越多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就越复杂
C.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
【答案】C
【解析】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但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其渠道不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般越复杂,但生物个体数量多,其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大,B错误;
C、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指的是其生态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
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而能量却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中考的重点内容,考生要熟练掌握。
37.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B.三北防护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
C.流入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彩云湖湿地公园近岸区与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D
【解析】
A、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才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A错误;
B、三北防护林是人工林业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弱于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态系统,B错误;
C、流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饲料中有机物的能量,C错误;
D、彩云湖湿地公园近岸区与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D。
【点睛】
人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外,还有人工输入的能量。人工输入的能量易被忽略,是本题的易错点一。易错点二是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的分布易被认为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38.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L~Q时段,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N~Q时段,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P~Q时段,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答案】D
【解析】
A、L~Q时段,种群数量一直增加,A错误;
B、N~Q时段,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
C、该种群的数量变化为S型,故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错误;
D、P~Q时段,该种群数量增加,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
故选D。
39.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
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点睛】
理清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
40.根据已学的知识,分析下列曲线或柱状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3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
B.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C.丙图表示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随时间变化短期内小狗血液中三种激素的相对含量变化,分析可知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丁图表示在抗体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S增长曲线,细胞呼吸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并利用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详解】
由分析可知,甲是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3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A正确。
哺乳动物个体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功能,但是离体细胞的温度只能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从而酶的活性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B正确。
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都下降,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会升高,即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
如果丁图表示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根据过程中膜面积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及高尔基体面积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可知,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错误。
【点睛】
种群数量增长快慢根据曲线斜率变化;即使恒温动物,个体有体温调节机制,其细胞离体后也不能保持温度的恒定。
41.(2020·天津四十三中高三月考)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的演替分为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图示为某处沙丘处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其中阶段Ⅰ表示草本植物阶段、Ⅱ表示灌木阶段、Ⅲ表示森林(乔木)阶段。
【详解】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
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
阶段Ⅲ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过程以及种类,明确两者的起点和过程都不相同,且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之前的种群不一定灭绝了。
42.(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 输出(散失);B错误。
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还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由此可知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
43.(2020·天津四十三中高三月考)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D.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明辨图示中的数字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Ⅰ~Ⅳ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图中Ⅱ、Ⅲ和Ⅳ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由生产者、Ⅱ和Ⅲ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A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过程固定的能量,B错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①过程,C错误;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①和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⑦⑧均以CO2的形式进行,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②③④⑤⑥都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
44.(2020·山西省高三月考)常规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如下,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调査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
C.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D.e中包括未利用的能量,能被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c表示捕食关系、d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e和f表示动植物的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详解】
A. 调査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
B. 水稻在生长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多余消耗, B正确。
C. 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C正确。
D. e中不包括未利用的能量,D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5.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
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大,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详解】
A、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原状所需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差,乙抵抗力稳定性强,正确;
B、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由于乙生态系统恢复自身原状的周期不变,所以B点也会提前,正确;
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甲生态系统恢复自身原状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C点右移,正确;
D、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受到相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距离越小,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可以体现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错误。
故选D。
46.(2019·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的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B.消费者的作用有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植物传播花粉、种子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D.食物网中不存在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生态系统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详解】
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A正确;
消费者的作用有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植物传播花粉、种子,B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C正确;
食物网中包含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存在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生物成分,D错误。
【点睛】
易错选项D,忽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只有三种(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是生物成分。
五、跨模块综合性题(4题)
47.(2019·四川省高三一模)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
B.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实验表明,超矮生型突变体细胞表面一定缺乏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受体
D.实验表明,该种超矮生型突变体对赤霉素和生长素不敏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乙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拟南芥的生长,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体现正常拟南芥对其敏感性更高。如果激素对拟南芥作用后,拟南芥有所改变,说明拟南芥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果拟南芥没有任何改变,说明拟南芥是激素不敏感型。
【详解】
图甲表明,赤霉素可以促进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而对于超矮生型突变体作用不大,并不能说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A错误;与生长素浓度为0相比,图乙较高浓度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B错误;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后均不起作用,故该超矮生拟南芥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C错误;D正确。
【点睛】
关键:激素对作用于拟南芥后,拟南芥有所改变,说明拟南芥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果拟南芥没有任何改变,说明拟南芥是激素不敏感型。
4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包括: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
A、a-生产者包括d-蓝藻和其他自养原核生物,分解者包含e-腐生细菌,d-蓝藻和e-腐生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c-原核生物不全是生产者和分解者,还有消费者,d-蓝藻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e-腐生细菌全是分解者,B错误;
C、b-分解者与a-生产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d-蓝藻是自养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不是腐生细菌,腐生细菌均属于c-原核生物,且属于b-分解者,C错误;
D、e-腐生细菌是b-分解者,不是a-生产者,d-蓝藻属于a-生产者,不属于b-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49.列关于生物科学技术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基本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B.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脱分化,还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制备人工种子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则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试管婴儿实质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能使不产生精子或者卵细胞的夫妇得到自己的孩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中,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详解】
A、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完全相同,动物细胞融合只能形成杂种细胞,而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形成杂种个体,A错误;
B、由根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脱分化,但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在有丝分裂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期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人工种子,就是将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即制备人工种子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将这样的种子或幼苗培养成多倍体植株,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
D、“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的“产物”,夫妇要能提供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无法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得到自己的孩子,D错误。
故选C。
50.利用葡萄汁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高压蒸汽灭菌,其他杂菌也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为碳源
C.在无氧的条件下,其他杂菌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D.在缺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代谢产生酒精抑制其他杂菌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葡萄汁制备果酒利用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流程为: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在果酒制作过程的前期通入空气或在发酵瓶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大约1/3),可以给酵母菌提供氧气,使其进行有氧呼吸,为酵母菌的生长、增殖提供能量,酵母菌迅速增殖;在生产酒精的阶段要求严格的无氧环境,此阶段如果有氧,则会抑制酒精发酵。
【详解】
A. 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A错误;
B. 其他杂菌也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为碳源,B错误;
C. 在无氧的条件下,其他杂菌有的也能进行细胞呼吸,C错误;
D. 在缺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代谢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缺氧、富含酒精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08 易混易错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共38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08 易混易错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共15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练08 易混易错 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原卷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