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1卷两部分,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7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对所学知识总结是一种好习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学情调研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1-8小题2分,9-16小题3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蜡烛熔化 C.植物光合作用 D.干冰升华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检验O2是否集满
C.收集H2 D.量取液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紧密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可用于制作烟花
B.活性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净化饮用水
C.溶液有成味,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常温下N2很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5.镓元素的单质是半导体材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镓的核电荷数是31 B.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
C.镓属于金属元素 D.镓原子中子数是31
6.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水电解实验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C.电解水产生O2和H2的质量比为1:2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7.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B.洗涤剂能清洁油污,因为其具有溶解油污的功能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
8.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9.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0.对所学知识总结是一种好习惯。某同学总结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11.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12.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
B.单质:氢气、臭氧、水
C.混合物:空气、石油、高锰酸钾
D.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洁净的自来水、天然水
13.人类的日常生活需要洁净的水,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下列关于高铁酸钾说法正确的是()
A.高铁酸钾中钾、铁、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4
B.高铁酸钾中含有氧气
C.高铁酸钾是混合物
D.高铁酸钾是由钾、铁、氧元素组成的
14.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一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一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一一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一一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催化剂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16.(2021秋·利通区期末)两份质量相等的过氧化氢,在其中一份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放出氧气的质量(纵坐标)与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理解与填空: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7.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氧原子 。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 。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4)可作为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 。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 种元素。
②A、B、C、E中属于稳定结构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③若D为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
19.2021年5月21日至22日在云南大理州漾濞县、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分别发生6.4级与7.4级地震。灾情给当地群众用水带来危害。“群众利益无小事”,关注生命健康义不容辞。为防止水质污染,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灾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
(1)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填字母)
(3)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要求写出一个方面的原因)。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0.下图所示是小梅配刺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1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 。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
(3)配制时应选择 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
(5)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器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若用加热高猛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3)若要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4)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
(5)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发生装置可以选择 收集装置可以选择 (填字母序号一种即可)。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共2个小题,23题4分,24题6分,共10分。
22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3.分别对100g20%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操作,请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加入100g水:(写出计算过程)
(2)加入20g硝酸钾:(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学情调研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1~8小题2分,9~16小题3分,共40分。
1、【答案】B
2. 【答案】A
3.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紧密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正电,故选项错误;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用于制作烟花,利用的是镁的强还原性,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用于净化饮用水,利用的是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故选项错误;
C、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不是所有具有咸味的溶液都可配制生理盐水,故选项错误;
D、常温下N2很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故选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镓的核电荷数是31,故选项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镓,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D、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为39,故选项错误。
故选:D。
6.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水的组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
B、在水中加入少许稀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正确;
C、电解水产生O2和H2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故选项错误;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应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故选项正确。
故选:C。
7. 【答案】B
8.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造成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红磷不足,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诜:A。
9.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2H:2个氢原子。
②2NH3:2个氨气分子。
③SO2:每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④ :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
⑤Mg2+ :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⑥2OH-:2个氢氧根离子。
⑦H2O: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详解】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选项说法错误。
B.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选项说法正确
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选项说法错误。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发出白光,说法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说法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所以溶液温度降低,说法正确;
答案:B。
11.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逐渐降低,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氧气体积分数降到16%时,故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熄灭后,容器中氧气含量占16%,其它气体占84%,其它气体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故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不可能为84%,符合题意。
故选D。
1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干冰、二氧化锰、氧化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正确;
B、氢气和臭氧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物质,属于单质,而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化合物。错误;
C、空气存在氧气、氮气,属于混合物,石油成分复杂的液态混合物,碳酸钙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
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洁净的自来水存在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天然水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
13. 【答案】D
【解析】
【详解】A、高铁酸钾中钾、铁、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2):56:(16×4)=39:28:32,A错。
B、高铁酸钾是纯净物,其中不含有氧气,B错。
C、高铁酸钾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C错。
D、高铁酸钾(K2FeO4)是由钾、铁、氧元素组成的,D正确。
故选:D。
14.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详解】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氢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A不正确;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品红分子在水中不停地运动,故B正确;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说明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故C正确;
D、气体分子间隔大于液体,则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D正确。故选A。
15. 【答案】B
16. 【答案】C
【分析】这一反应中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据此分析并完成解答.
【详解】解:这一反应中二氧化锰充当的是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以知道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没加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即a分解的速率慢,而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即b分解速率快,所需时间较短。而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理解与填空: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7. 【答案】(1)4O (2)O2 (3) (4)H2
【解析】
【小问1详解】
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和离子的个数;4个氧原子表示为4O;故填:4O;
【小问2详解】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粒子是氧气分子,故填:O2;
【小问3详解】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故填:;
【小问4详解】
可作为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是氢气,故填:H2;
18. 【答案】(1) ①. 4 ②. S2- ③. NaCl
(2) ①. 分子 ②. 原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在E中,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是硫离子,符号为:S2-。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若D为离子,应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B为钠离子,化合价为+1价,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4;S2-;NaCl;
【小问2详解】
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填:分子;原子;2H2O2。
19. (1)吸附悬浮物,使杂质沉降
(2)D (3)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明矾溶于水后会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降。
【小问2详解】
漂白粉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则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D。
【小问3详解】
过滤两次仍然浑浊,说明滤纸可能破损或漏斗不干净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0. 【答案】(1)玻璃棒 (2)图②中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
(3)100 (4)④②①⑤③ (5)偏小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玻璃仪器分别是烧杯、玻璃棒、量筒、广口瓶;
【小问2详解】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的错误是图②中氯化钠和砝码位置颠倒了;
【小问3详解】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2%=12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12g=88g,即88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择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小问4详解】
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小问5详解】
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21. 【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A或B ②.A (3)BC (4)
(5) ①. A ②. C(或者D) ③. 催化作用
四、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23题4分,24题6分,共10分。
22. 【答案】(1)89 (2)2:1
【解析】
【小问1详解】
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填:89;
【小问2详解】
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填:2:1。
23. 【答案】(1)10% (2)33.3%
【解析】
【小问1详解】
,故填:10%。
【小问2详解】
,故填:33.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