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后复习题
展开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原卷版)
考点1 时间的估测与测量
1、时间的估测: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世纪、1年、1月、1天、1h、1min、1s是怎样的时间。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计时,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h=60min=3600s(1h=60min)。
※时间测量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按照时、分、秒顺序读数!(小圈一般表示分,大圈表示秒,大圈转一周,小圈转一格)(如图所示时间为4min7.5s)
【典例1】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5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
【典例2】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
【变式训练1】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 )
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C.用选项A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D.用选项B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变式训练2】小明上学路上用了15min,合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40min,合 S。
考点2 长度的估测与测量
1、长度的估测:
(1)正确的认识1m、1dm、1cm有多长;
(2)常见的物体长度有:①手臂长74cm;②某同学身高160cm;③手指宽1.5cm;④教室课桌高78cm;⑤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mm;⑥教室门的宽度是95cm;⑦一本物理书长26.7cm;
⑧一元硬币的直径18.0 mm。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
(3)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①积累求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h=(其中h是每张纸的厚度,n是纸张数目,注意不是书的页码数,纸张数目=,H是n页书总厚度);
②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③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④组合法:有些长度很难直接测量,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度等,这时可以使用辅助器材配合测量。
【典例3】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典例4】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 ,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
【变式训练1】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是( )
A.3.2cm B.3.30cm C.3.3cm D.3.5cm
【变式训练2】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 ,在世界身高排名中,我国处于第九十三位。一个人心跳的频率为1Hz,他的心脏跳动60次用时 秒。
考点3 刻度尺的使用
1、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1)会认: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
①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②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长度)
②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读数据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读出数值为39毫米。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典例5】下列是对测量物体长度时使用刻度尺的几种情况分析,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B.刻度尺没有放正
C.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面垂直
D.物体边缘没有对齐零刻度线
【典例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变式训练2】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考点4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1)误差的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2)误差产生原因: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的方法;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典例7】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绝对避免
B.使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认真进行测量,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就是测量中不慎产生的错误
【典例8】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设法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 。
【变式训练1】下列情况只中是由于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
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A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读数是 ;B尺的读数是 ,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是 。
一、选择题。
1.(2021秋•南关区月考)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2021秋•成都期末)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日晷是一种测量工具,它是测量( )
A.时间 B.长度 C.体积 D.声音的响度
3.(2022•天津模拟)“丈”是我国的传统长度单位,1丈≈3.33米,如图所示,一名普通初三学生站在灯杆旁边,则此灯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
A.1丈 B.2丈 C.4丈 D.10丈
4.(2021秋•平潭县期末)用塑料制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测量时用力拉伸塑料尺;①偏小、②偏大、③测量结果有误差、④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测得结果为(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5.(2021秋•蒙阴县期末)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6.(2021秋•来凤县期末)关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
7.(2021秋•长汀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8.(2020秋•抚州月考)如图,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其中甲表示石英钟,它的分度值是 ,它现在读数是 ;乙表叫 ,它的分度值是 ,它现在的读数是 .若体育课上要测量跑200m所用的时间,应用 表;要测一集电视连续剧的时间,应用 表.(后两空填“甲”或“乙”)
9.(2021秋•双辽市期中)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合 m;
(3)某校一节课45min= s。
10.(2021•镇江模拟)图中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 cm。
11.(2021•抚州一模)如图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
cm。
12.(2020秋•莲池区期末)测量值和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 的方法。
三、解答题。
13.(2021春•香坊区校级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 s.某同学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 cm。
14.(2021秋•平舆县期中)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中:
[实验目的]
(1)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
(2)会选用并会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3)学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初步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
(1)长度的测量
①拿到刻度尺后,首先观察它的刻度是否磨损、 、分度尺和单位;
②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尺的位置要 紧贴被测物体;
③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尺。
④如图1所示,圆筒的直径d为 cm。
(2)时间的测量
如图2所示,此时的时间为 min s。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解析版)
考点1 时间的估测与测量
1、时间的估测: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运用估测法计算的问题称为估测题必须要注意对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要有正确的认识1世纪、1年、1月、1天、1h、1min、1s是怎样的时间。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计时,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h=60min=3600s(1h=60min)。
※时间测量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按照时、分、秒顺序读数!(小圈一般表示分,大圈表示秒,大圈转一周,小圈转一格)(如图所示时间为4min7.5s)
【典例1】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5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
【答案】D。
【解答】解:A、课桌的高度不到1m,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故A不正确;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正确;
C、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C不正确;
D、认真工整的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在1s左右。故D正确。
故选:D。
【典例2】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337.5s 。
【答案】337.5s。
【解答】解:
由图知:秒表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由于偏向“6”一侧,所以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5s。
故答案为:337.5s。
【变式训练1】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 )
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C.用选项A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D.用选项B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答案】A。
【解答】解: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故A正确;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故B错误;
C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CD错误。
故选:A。
【变式训练2】小明上学路上用了15min,合 0.25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40min,合 2400 S。
【答案】0.25;2400。
【解答】解:
①∵1min=h,∴15min=15×h=0.25h;
②∵1min=60s,∴40min=40×60s=2400s。
故答案为:0.25;2400。
考点2 长度的估测与测量
1、长度的估测:
(1)正确的认识1m、1dm、1cm有多长;
(2)常见的物体长度有:①手臂长74cm;②某同学身高160cm;③手指宽1.5cm;④教室课桌高78cm;⑤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mm;⑥教室门的宽度是95cm;⑦一本物理书长26.7cm;
⑧一元硬币的直径18.0 mm。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
(3)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①积累求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h=(其中h是每张纸的厚度,n是纸张数目,注意不是书的页码数,纸张数目=,H是n页书总厚度);
②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③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④组合法:有些长度很难直接测量,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度等,这时可以使用辅助器材配合测量。
【典例3】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答案】C。
【解答】解:
A、4枚一角硬币叠放的高度约10mm,一枚硬币的厚度在2.5mm左右,一元硬币的厚度还要小一些。故A不符合实际;
B、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cm。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物理教科书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1.8d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典例4】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刻度尺 乙 ,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2.80 cm。
【答案】乙;2.80。
【解答】解:
甲刻度尺,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
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乙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cm对齐,估读为2.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80cm。
故答案为:乙;2.80。
【变式训练1】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是( )
A.3.2cm B.3.30cm C.3.3cm D.3.5cm
【答案】B。
【解答】解:由图知:
上面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5cm=5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mm;
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3cm.
下面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3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30cm.
因为下面刻度尺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木块的长度更接近于3.30cm.
故选:B.
【变式训练2】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 m ,在世界身高排名中,我国处于第九十三位。一个人心跳的频率为1Hz,他的心脏跳动60次用时 60 秒。
【答案】m;60。
【解答】解: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m。一个人心跳的频率为1Hz,指每秒跳动1次,所以他的心脏跳动60次用时60s。
故答案为:m;60。
考点3 刻度尺的使用
1、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1)会认: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
①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②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长度)
②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读数据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读出数值为39毫米。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典例5】下列是对测量物体长度时使用刻度尺的几种情况分析,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B.刻度尺没有放正
C.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面垂直
D.物体边缘没有对齐零刻度线
【答案】D。
【解答】解:
A、测量时,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故A错误;
B、使用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不要歪斜,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C错误;
D、如果0刻度线磨损,测量的始端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D正确。
故选:D。
【典例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2.75 cm。
【答案】B;2.75。
【解答】解:
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确;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1.7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1.75cm﹣9.00cm=2.75cm。
故答案为:B;2.75。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B错误;
C、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物体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方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训练2】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2.45 cm。
【答案】B;2.45。
【解答】解:B视线与尺面垂直,所以选B;尺的分度值是1m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作2.45cm,小数点后第二位是估读的,允许不同同学有不同的估读,2.45cm左右都算读数正确.
故选B;2.45.
考点4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1)误差的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2)误差产生原因: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的方法;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典例7】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绝对避免
B.使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认真进行测量,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就是测量中不慎产生的错误
【答案】A。
【解答】解: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再者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
所以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这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所以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
故选:A。
【典例8】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设法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
【答案】m;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解答】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m;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变式训练1】下列情况只中是由于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
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
【答案】B。
【解答】解:A、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也可以读出物体的长度,不会引起结果不准确。
B、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会产生误差,从而引起结果不准确。
C与D答案是刻度尺使用中的错误,不是误差。
故选:B。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A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1mm ,读数是 3.30cm ;B尺的读数是 3.3cm ,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是 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
【答案】1mm;3.30cm;3.3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解答】解:由图知:
①A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3.30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30cm。
B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11.0对齐,右侧在14cm和15cm之间偏向14cm一侧,估读为14.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3cm﹣11.0cm=3.3cm。
②造成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故答案为:1mm;3.30cm;3.3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一、选择题。
1.(2021秋•南关区月考)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答案】B。
【解答】解:A、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0.5s,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人做深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多,故C不符合题意;
D、打一次哈欠经历的时间在3s~5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1秋•成都期末)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日晷是一种测量工具,它是测量( )
A.时间 B.长度 C.体积 D.声音的响度
【答案】A。
【解答】解:日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影子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故选:A。
3.(2022•天津模拟)“丈”是我国的传统长度单位,1丈≈3.33米,如图所示,一名普通初三学生站在灯杆旁边,则此灯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
A.1丈 B.2丈 C.4丈 D.10丈
【答案】B。
【解答】解:初三学生身高在160cm左右,由图知,灯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学生身高的4倍,在160cm×4=640cm=6.4m左右。由1丈≈3.33米知,6.4m≈2丈。
故选:B。
4.(2021秋•平潭县期末)用塑料制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测量时用力拉伸塑料尺;①偏小、②偏大、③测量结果有误差、④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则测得结果为(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答】解:根据题意,作图说明:
由图可知,测量结果偏小;用力拉伸塑料尺的操作方法是错误的,所以测量结果也是错误的。
故选:B。
5.(2021秋•蒙阴县期末)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答案】B。
【解答】解: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故A正确;
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故C正确;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故D正确。
故选:B。
6.(2021秋•来凤县期末)关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C。
【解答】解:
AD、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而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会产生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AD错误;
B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7.(2021秋•长汀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
A、刻度尺的零刻线没有与桌面对齐,故A错误;
B、没把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无法确定直径的大小,故B错误;
CD、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需要用两只直角三角板把圆柱体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圆柱体的直径;C图中左边三角尺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8.(2020秋•抚州月考)如图,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其中甲表示石英钟,它的分度值是 1min ,它现在读数是 10h7min ;乙表叫 秒表 ,它的分度值是 0.1s ,它现在的读数是 200.0s .若体育课上要测量跑200m所用的时间,应用 乙 表;要测一集电视连续剧的时间,应用 甲 表.(后两空填“甲”或“乙”)
【答案】1min;10h7min;秒表;0.1s;200.0s;乙;甲。
【解答】解:甲表中,长针为分针,短针为时针;每个小格表示1min,所以分度值为1min;现在的时间是10h7min;
乙表为秒表,小圈表示的是分钟,大圈表示的是秒,由图可知,1s内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0.1s,分度值为0.1s;分针在3和4之间,靠近3,所以分针示数为3min=180s;秒针指在20.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0s,故秒表的时间为180s+20.0s=200.0s;
由于乙表的分度值小,测量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在体育课上要测量200m跑的时间,应用此表。
测一集电视连续剧的时间,不需要很精确,用甲表。
故答案为:1min;10h7min;秒表;0.1s;200.0s;乙;甲.
9.(2021秋•双辽市期中)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cm ;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mm,合 10﹣4 m;
(3)某校一节课45min= 2700 s。
【答案】(1)cm;(2)10﹣4;(3)2700。
【解答】解:(1)中学生的身高一般在165cm左右,个别同学身高可达175cm;
(2)0.1mm=0.1×1mm=0.1×10﹣3m=10﹣4m;
(3)45min=45×1min=45×60s=2700s。
故答案为:(1)cm;(2)10﹣4;(3)2700。
10.(2021•镇江模拟)图中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 5.80 cm。
【答案】5.80。
【解答】图丙中刻度尺的1大格表示1cm,里面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8cm对齐,估读为5.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80cm。
故答案为:5.80。
11.(2021•抚州一模)如图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 3.15 cm。
【答案】3.15。
【解答】解: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15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15cm﹣2.00cm=3.15cm。
故答案为:3.15。
12.(2020秋•莲池区期末)测量值和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的方法。
【答案】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解答】解: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三、解答题。
13.(2021春•香坊区校级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 ,物体的长度是 31.0 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 217.5 s.某同学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 1.85 cm。
【答案】1cm;31.0;217.5;1.85。
【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4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71.0cm,所以物体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71.0cm﹣40.0cm=31.0cm;
(2)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过中线,说明大表盘应该超过30秒;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37.5s;
(3)刻度尺每一大格代表1cm,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端从零开始,右端对的刻度是7.40cm,4个硬币直径的长度之和为7.40cm。所以硬币的直径D==1.85cm。
故答案为:1cm;31.0;217.5;1.85。
14.(2021秋•平舆县期中)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中:
[实验目的]
(1)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
(2)会选用并会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3)学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初步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
(1)长度的测量
①拿到刻度尺后,首先观察它的刻度是否磨损、 量程 、分度尺和单位;
②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尺的位置要 平行 紧贴被测物体;
③读数时,视线要 正对 刻度尺。
④如图1所示,圆筒的直径d为 1.20 cm。
(2)时间的测量
如图2所示,此时的时间为 5 min 37.5 s。
【答案】(1)①量程;②平行;③正对;④1.20;(2)5;37.5。
【解答】解:
(1)①使用刻度尺之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
②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注意: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放正;
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
④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筒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所以圆筒的直径为d=3.20cm﹣2.00cm=1.20cm;
(2)秒表中间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位0.5s;分针在5min与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秒表的指针在37.5s处,所以时间为5min37.5s。
故答案为:(1)①量程;②平行;③正对;④1.20;(2)5;37.5。
物理苏科版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试题: 这是一份物理苏科版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试题,共7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