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必修1 第一章 第2讲 (含解析)
展开知识排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eq \b\lc\ \rc\}(\a\vs4\al\c1(1.速度—时间关系:v=v0+at,2.位移—时间关系:x=v0t+\f(1,2)at2,3.速度—位移关系:v2-veq \\al(2,0)=2ax))eq \(――→,\s\up7(初速度为零),\s\d5(v0=0))eq \b\lc\{(\a\vs4\al\c1(v=at,x=\f(1,2)at2,v2=2ax))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
(1)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差:Δx=aT2,xm-xn=(m-n)aT2
(2)中间时刻速度:veq \f(t,2)=eq \f(v0+v,2)=eq \(v,\s\up6(-))
(3)位移中点速度veq \f(x,2)=eq \r(\f(veq \\al(2,0)+v2,2))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重要推论
(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2)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n=12∶22∶32∶…∶n2。
(3)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
xⅠ∶xⅡ∶xⅢ∶…∶xN=1∶3∶5∶…∶(2N-1)。
(4)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1∶t2∶t3∶…∶tn=1∶(eq \r(2)-1)∶(eq \r(3)-eq \r(2))∶…∶(eq \r(n)-eq \r(n-1))。
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eq \f(1,2)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v0-gt
(2)位移公式:h=v0t-eq \f(1,2)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eq \\al(2,0)=-2gh
小题速练
1.思考判断
(1)伽利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 )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2∶3。( )
(5)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与时间成正比。( )
(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 (1)√ (2)× (3)× (4)√ (5)× (6)√
2.某航母跑道长为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解析 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题意知,v=50 m/s,a=6 m/s2,x=200 m,根据v2-veq \\al(2,0)=2ax得,借助弹射系统飞机获得的最小初速度v0=eq \r(v2-2ax)=eq \r(502-2×6×200) m/s=10 m/s。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3.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 m,BC=1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
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
解析 根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B点的速度就是AC段的平均速度,vB=eq \f(AB+BC,2t)=4 m/s。又因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即Δx=at2,则由Δx=BC-AB=at2解得a=1 m/s2,再由速度公式v=v0+at,解得vA=2 m/s,vC=6 m/s,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4.(2018·福建六校联考)假设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
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大小是20 m/s
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6 m/s
C.物体在前2 s内的位移大小是20 m
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大小是50 m
解析 设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自由下落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可得eq \f(1,2)g×52-eq \f(1,2)g×42=18 m,得g=4 m/s2,所以2 s末的速度大小为v=gt2=8 m/s,选项A错误;第5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eq \(v,\s\up6(-))=eq \f(Δx5,Δt5)=18 m/s,选项B错误;物体在前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x=eq \f(1,2)gteq \\al(2,2)=8 m,选项C错误;物体在5 s内的位移大小为x5=eq \f(1,2)gteq \\al(2,5)=50 m,选项D正确。
答案 D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
1.常用公式的选择
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取正值,相反的取负值。
【例1】 (2019·湖北天门模拟)出租车载客后,从高速公路入口处驶入高速公路,并从10时10分55秒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s时,速度计显示速度为54 km/h。求:
(1)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的距离;
(2)出租车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计显示速度为108 km/h时,出租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10时12分35秒时计价器里程表示数应为多少千米?(车启动时,计价器里程表示数为零)
解题关键―→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呈现运动情景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经过10 s时,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为v1=15 m/s,
由速度公式v=v0+at
得a=eq \f(v-v0,t)=eq \f(v1,t1)=1.5 m/s2
由位移公式得
x1=eq \f(1,2)ateq \\al(2,1)=eq \f(1,2)×1.5×102 m=75 m
这时出租车离出发点的距离为75 m。
(2)当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为v2=108 km/h=30 m/s时,由veq \\al(2,2)=2ax2得x2=eq \f(veq \\al(2,2),2a)=300 m,这时出租车从静止载客开始,已经经历的时间为t2,可根据速度公式得t2=eq \f(v2,a)=eq \f(30,1.5 ) s=20 s,这时出租车时间表应显示10时11分15秒。出租车继续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时间t3为80 s,通过位移x3=v2t3=30×80 m=2 400 m,所以10时12分35秒时,计价器里程表应显示
x=x2+x3=(300+2 400) m=2 700 m=2.7 km。
答案 (1)75 m (2)2.7 km
解题的基本思路
eq \x(\a\al(画过程,示意图))→eq \x(\a\al(判断运,动性质))→eq \x(\a\al( 选取 ,正方向))→eq \x(\a\al(选用公式,列方程 ))→eq \x(\a\al(解方程并,加以讨论))
1.如图1所示,国产某品牌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 Hz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当车速v≤10 m/s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加速度大小约为5 m/s2,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则“全力自动刹车”系统设置的安全距离约为 ( )
图1
A.50 m B.20 m C.10 m D.1 m
解析 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则末速度v=0,a=-5m/s2,根据v2-veq \\al(2,0)=2ax得x=eq \f(-veq \\al(2,0),2a)=eq \f(-102,-2×5) m=10 m,选项C正确。
答案 C
2.如图2所示,高速公路一般情况下小汽车限速120 km/h,但由于施工等特殊情况会有临时限速。某货车正在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看到临时限速牌开始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1 m/s2,减速行驶了2 min,则减速后货车的速度为( )
图2
A.6.0 m/s B.8.0 m/sC.10.0 m/s D.12.0 m/s
解析 v0=72 km/h=20 m/s,t=2 min=120 s,a=-0.1 m/s2。由v=v0+at得v=(20-0.1×120) m/s=8.0 m/s,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3.[易错点——刹车类问题][人教版必修1·P40·T3改编]以18 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在3 s内前进36 m,则汽车在5 s内的位移为( )
A.50 m B.45 m C.40.5 m D.40 m
解析 根据x=v0t+eq \f(1,2)at2得36=18×3+eq \f(1,2)a×32,即a=-4 m/s2。汽车停止所需时间为t′=eq \f(-v0,a)=eq \f(-18,-4) s=4.5 s<5 s,所以4.5 s末汽车停止,5 s内的位移x=eq \f(-veq \\al(2,0),2a)=eq \f(-182,2×(-4)) m=40.5 m,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解决匀变速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例2】 [一题多解]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的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为零,如图3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斜面长度eq \f(3,4)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图3
解析 法一 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可看成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sBC=eq \f(1,2)ateq \\al(2,BC),sAC=eq \f(1,2)a(t+tBC)2。
又sBC=eq \f(1,4)sAC,解得tBC=t。
法二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s1∶s2∶s3∶…∶sn=1∶3∶5∶…∶(2n-1)。
现有sBC∶sBA=(eq \f(1,4)sAC)∶(eq \f(3,4)sAC)=1∶3,
通过sAB的时间为t,故通过sBC的时间tBC=t。
法三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教材中的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eq \(v,\s\up6(-))AC=eq \f(1,2)(v+v0)=eq \f(1,2)v0。
又veq \\al(2,0)=2asAC①
veq \\al(2,B)=2asBC②
sBC=eq \f(1,4)sAC③
解①②③得vB=eq \f(1,2)v0。
可以看出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中间时刻的位置,因此有tBC=t。
法四 图象面积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的方法,作出v-t图象,如图所示。
eq \f(S△AOC,S△BDC)=eq \f(CO2,CD2)。
且S△AOC=4S△BDC,
故eq \f(4,1)=eq \f((t+tBC)2,teq \\al(2,BC)),得tBC=t。
法五 推论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1∶t2∶t3∶…∶tn=1∶(eq \r(2)-1)∶(eq \r(3)-eq \r(2))∶(eq \r(4)-eq \r(3))∶…∶(eq \r(n)-eq \r(n-1))。
现将整个斜面分成相等的四段,如图所示。
设通过BC段的时间为tBC,那么通过BD、DE、EA的时间分别为
tBD=(eq \r(2)-1)tBC,tDE=(eq \r(3)-eq \r(2))tBC,
tEA=(eq \r(4)-eq \r(3))tBC,
又tBD+tDE+tEA=t,得tBC=t。
答案 t
【例3】 [易错点——双向可逆类]如图4,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前4 s的位移为1.6 m,随后4 s的位移为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图4
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题意知加速度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物体前4 s是减速运动,位移为1.6 m,所以有
x=v0t0-eq \f(1,2)ateq \\al(2,0),
代入数据1.6=v0×4-eq \f(1,2)a×42
随后4 s的位移为零,则物体滑到最高点所用总时间为
t=4 s+eq \f(4,2) s=6 s,
所以初速度v0=at=a×6
由以上两式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0.1 m/s2。
答案 0.1 m/s2
双向可逆类运动问题
(1)常见情景
①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返回。
②竖直上抛运动等。
(2)特点:以原加速度匀加速返回,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1.(多选)一物体以初速度v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 s内通过的位移x1=3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x2=2 m,又经过位移x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速度v0的大小为2.5 m/s
B.加速度a的大小为1 m/s2
C.位移x3的大小为1.125 m
D.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
解析 由Δx=aT2可得加速度a=-1 m/s2,选项B正确;第1 s末的速度v1=eq \f(x1+x2,2T)=2.5 m/s,得初速度v0=v1-at=3.5 m/s,选项A错误;物体速度由2.5 m/s减小到0所需时间t=eq \f(Δv,a)=2.5 s,则经过位移x3的时间t3为1.5 s,且x3=-eq \f(1,2)ateq \\al(2,3)=1.125 m,选项C正确;位移x3内的平均速度eq \(v,\s\up6(-))=eq \f(x3,t3)=0.75 m/s,选项D正确。
答案 BCD
2.(2018·安徽池州期末)2018年2月9日平昌冬奥会开赛,日前中国女子冰壶队已经顺利通过预选赛进军平昌奥运会。如图5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冰壶以初速度v0滑入O点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到C点时速度恰好为零,若OA=AB=BC,冰壶依次滑过O、A、B点时的速度之比为v0∶vA∶vB,滑过OA、AB、BC三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OA∶tAB∶tBC,则( )
图5
A.v0∶vA∶vB=eq \r(3)∶eq \r(2)∶1 tOA∶tAB∶tBC=1∶eq \r(2)∶eq \r(3)
B.v0∶vA∶vB=9∶4∶1 tOA∶tAB∶tBC=(eq \r(3)-eq \r(2))∶(eq \r(2)-1)∶1
C.v0∶vA∶vB=9∶4∶1 tOA∶tAB∶tBC=1∶eq \r(2)∶eq \r(3)
D.v0∶vA∶vB=eq \r(3)∶eq \r(2)∶1 tOA∶tAB∶tBC=(eq \r(3)-eq \r(2))∶(eq \r(2)-1)∶1
解析 由逆向思维匀减速运动可看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2=2ax可得,所求的速度之比v0∶vA∶vB=eq \r(3)∶eq \r(2)∶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三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eq \r(2)-1)∶(eq \r(3)-eq \r(2)),故所求时间之比tOA∶tAB∶tBC=(eq \r(3)-eq \r(2))∶(eq \r(2)-1)∶1,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 D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1.两种运动的特性
(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①对称性
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②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2.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例4】 如图6中高楼为上海中心大厦,建筑主体为118层,总高为632 m。现假设外墙清洁工人在320 m高处进行清洁时不慎掉落一瓶水,当他发现水瓶掉落时,水瓶已经下落了5 s,此时他大声向下方行人发出警告。已知声速为340 m/s,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正下方的行人先看见水瓶落地,再听见警告声,时间差超过2 s
B.正下方的行人先听见警告声,再看见水瓶落地,时间差超过2 s
C.正下方的行人先看见水瓶落地,再听见警告声,时间差不到1 s
D.正下方的行人先听见警告声,再看见水瓶落地,时间差不到1 s
解析 瓶子落地总时间t总=eq \r(\f(2h,g))=8 s,当瓶子下落5 s后才发现,还剩3 s落地,此时人喊出声音传到正下方时间t′=eq \f(x,v声)≈0.9 s,故行人先听到警告声,再看见水瓶落地,且时间差超过2 s。
答案 B
1.太空跳伞是一种挑战人类极限的运动,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乘氦气球到达3.9万米高空后纵身跳下,在平流层接近真空的环境里自由落体持续了60秒,在距离地面2.1万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减速。关于鲍姆加特纳在这段自由落体运动
时间里的位移或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且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
图7
A.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3.9×104 m
B.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是2.1×104 m
C.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是6.0×102 m/s
D.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6.0×102 m/s
解析 根据题意,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60 s,因此,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h=eq \f(1,2)gt2=1.8×104 m,选项A、B错误;运动员自由落体的末速度v=gt=6.0×102 m/s,C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平均速度eq \(v,\s\up6(-))=eq \f(1,2)v=3.0×102 m/s,D错误。
答案 C
2.(2018·山东临沂校级段考)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面高度h=175 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
解析 法一 分成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两个过程处理。绳子断裂后重物要继续上升的时间t1和上升的高度h1分别为t1=eq \f(v0,g)=1 s
h1=eq \f(veq \\al(2,0),2g)=5 m
故重物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H=h1+h=180 m
重物从最高处自由下落,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分别为
t2=eq \r(\f(2H,g))=6 s
v=gt2=60 m/s
所以从绳子突然断裂到重物落地共需时间为t=t1+t2=7 s。
法二 取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从绳子断裂开始计时,经时间t后重物落到地面,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重物在时间t内的位移h′=-175 m,
由位移公式有h′=v0t-eq \f(1,2)gt2
即-175=10t-eq \f(1,2)×10t2=10t-5t2
整理得t2-2t-35=0
解得t1=7 s,t2=-5 s(舍去)
所以重物落地速度为
v=v0-gt=10 m/s-10×7 m/s=-60 m/s
其中负号表示落地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7 s 60 m/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多过程问题eq \x(规范解题)
“四步”分析法巧解多过程问题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找出各段交接处的关联物理量,可按下列四个步骤解题
(1)画:分清各阶段运动过程,画出草图;
(2)列:列出各运动阶段的运动方程;
(3)找:找出交接处的速度与各段间的位移—时间关系;
(4)解:联立求解,算出结果。
【例5】 (12分)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大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v=21.6 km/h,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为v0=108 km/h,制动后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1=4 m/s2。试问:
(1)大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
(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a2=6 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则从减速开始至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3)在(1)(2)问中,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
解题关键 画草图(运动过程)
规范解答
(1)v=21.6 km/h=6 m/s,v0=108 km/h=30 m/s,小汽车进入收费站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在距收费站至少为
x1处开始制动,则有
v2-veq \\al(2,0)=-2a1x1(2分)
解得x1=108 m。(1分)
(2)小汽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设前、后两段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时间分别为t1和t2。
减速阶段,有v=v0-a1t1(1分)
解得t1=eq \f(v0-v,a1)=6 s(1分)
加速阶段,有
v0=v+a2t(1分)
解得t2=eq \f(v0-v,a2)=4 s
则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为t=t1+t2=10 s。(1分)
(3)加速阶段,有
veq \\al(2,0)-v2=2a2x2(2分)
解得x2=72 m
则总位移x=x1+x2=180 m(1分)
若不减速通过收费站,则所需时间
t′=eq \f(x,v0)=6 s(1分)
故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
Δt=t-t′=4 s(1分)
答案 (1)108 m (2)10 s (3)4 s
1.如图8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通道示意图。一汽车驶入ETC车道,到达O点的速度v0=30 m/s,此时开始减速,到达M点时速度减至v=6 m/s,并以6 m/s的速度匀速通过MN区。已知MN的长度d=36 m,汽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 m/s2,求:
图8
(1)O、M间的距离x;
(2)汽车从O点到N点所用的时间t。
解析 (1)根据v2-veq \\al(2,0)=-2ax得,x=eq \f(veq \\al(2,0)-v2,2a)=144 m。
(2)从O点到达M点所用的时间t1=eq \f(v0-v,a)=8 s,
匀速通过MN区所用的时间t2=eq \f(d,v)=6 s,
汽车从O点到N点所用的时间t=t1+t2=14 s。
答案 (1)144 m (2)14 s
2.如图9所示,在成都天府大道某处安装了一台500万像素的固定雷达测速仪,可以准确抓拍超速车辆以及测量运动车辆的加速度。一辆汽车正从A点迎面驶向测速仪B,若测速仪与汽车相距355 m,此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车由于紧急情况而急刹车,汽车运动到C处与超声波相遇,当测速仪接收到发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恰好停止于D点,且此时汽车与测速仪相距335 m,忽略测速仪安装高度的影响,可简化为图10所示分析(已知超声波速度为340 m/s)。
图9
图10
(1)求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a;
(2)此路段有80 km/h的限速标志,分析该汽车刹车时的行驶速度是否超速?
解析 (1)设超声波从B运动到C的时间为t0,那么在超声波从C返回B的t0时间内,汽车由C减速运动到D且
速度为零,应用逆向思维x2=eq \f(1,2)ateq \\al(2,0),超声波往返时间为2t0,汽车在2t0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为x1+x2=eq \f(1,2)a(2t0)2,x1+x2=x0-x=20 m,x2=5 m,x1=15 m,而超声波在t0内的距离为BC=x+x2=335 m+5 m=340 m,即v声t0=340 m,t0=1 s,代入x2=eq \f(1,2)ateq \\al(2,0)得a=10 m/s2。
(2)由x1+x2=eq \f(veq \\al(2,0),2a),得v0=20 m/s=72 km/h,汽车未超速。
答案 (1)10 m/s2 (2)不超速
课时作业
(时间:30分钟)
基础巩固练
1.如图1所示,屋檐上水滴下落的过程可以近似地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假设水滴从10 m高的屋檐上无初速度滴落,水滴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约为(g取10 m/s2)( )
图1
A.20 m/s B.14 m/s
C.2 m/s D.1.4 m/s
解析 根据公式v2=2gh得v=eq \r(2×10×10) m/s≈14 m/s,选项B正确。
答案 B
2.某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x(单位:m),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 )
A.eq \f(3x,2)(m/s2) B.eq \f(2x,3)(m/s2)C.eq \f(2x,5)(m/s2) D.eq \f(5x,2)(m/s2)
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第3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t=2.5 s时的瞬时速度v2.5=eq \f(x,1)(m/s)=x(m/s),得a=eq \f(v2.5,t)=eq \f(x,2.5)(m/s2)=eq \f(2x,5)(m/s2),C正确。
答案 C
3.如图2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xAB∶xBC等于( )
图2
A.1∶1 B.1∶2 C.1∶3 D.1∶4
答案 C
4.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抛出,1 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 m/s,则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 )
A.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
B.在A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
C.正在A点,速度方向向下
D.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
解析 物体的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若1 s后物体的速度方向向下,大小为10 m/s,则在此1 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Δv将大于10 m/s,这与Δv=gt=10 m/s不符,故1 s后物体的速度方向仍向上,物体在抛出点A上方,选项D正确。
答案 D
5.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g取10 m/s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
图3
A.1 m B.1.25 mC.0.4 m D.1.5 m
解析 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eq \f(d,Δt)=eq \f(0.5×10-2,1.00×10-3) m/s=5.0 m/s,由v2=2gh可得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h=eq \f(v2,2g)=1.25 m,故B项正确。
答案 B
6.(2019·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我国是一个消耗能源的大国,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设有一架直升飞机以加速度a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钟的耗油量V=pa+q(p、q均为常数),若直升飞机欲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 )
A.eq \f(p,q) B.eq \f(q,p) C.eq \f(p+q,p) D.eq \f(p+q,q)
解析 设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高度为h,由h=eq \f(1,2)at2得,t=eq \r(\f(2h,a)),则消耗的油量V′=(pa+q)t=(pa+q)eq \r(\f(2h,a))=eq \r(2h\b\lc\(\rc\)(\a\vs4\al\c1(p2a+\f(q2,a)+2pq))),知p2a=eq \f(q2,a)时,油量消耗最小,解得a=eq \f(q,p),故B正确。
答案 B
7.某列车离开车站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前1 s内的位移为10 m,前2 s内的位移为25 m,则前3秒内的位移为 ( )
A.40 m B.45 m C.50 m D.55 m
解析 第1 s内的位移x1=10 m,第2 s内的位移x2=(25-10) m=15 m,由x2-x1=x3-x2得第3秒内的位移x3=20 m,前3 s的位移x=x1+x2+x3=45 m,故B项正确。
答案 B
8.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及通过的距离。
解析 根据题意,在第1 s和第2 s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1 s和第2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由运动学规律得
x1=eq \f(1,2)ateq \\al(2,0),x1+x2=eq \f(1,2)a(2t0)2,其中t0=1 s,x2=7.5 m,联立解得a=5 m/s2。
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x,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
t=t1+t2,v=at1,x=eq \f(1,2)ateq \\al(2,1)+vt2,
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x′,则x′=eq \f(1,2)ateq \\al(2,1),
联立解得x′=10 m。
答案 5 m/s2 10 m
综合提能练
9.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片A、B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此时A、B间距为3L,A距地面为L,如图4所示。由静止释放A、B,不计空气阻力,且A、B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开始释放到A落地历时t1,A落地前的瞬时速率为v1,从A落地到B落在A上历时t2,B落在A上前的瞬时速率为v2,则 ( )
图4
A.t1>t2 B.t1<t2
C.v1∶v2=1∶2 D.v1∶v2=1∶3
解析 A垫片下落用时t1等于B垫片开始下落L用时,B垫片再下落3L用时t2,由于t1、t2时间内B下落的位移满足1∶3的关系,故t1=t2,v1∶v2=1∶2,所以只有C正确。
答案 C
10.如图5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xAB=2 m,xBC=3 m。若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图5
A.eq \f(9,8) m B.eq \f(8,9) m C.eq \f(3,4) m D.eq \f(4,3) m
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vA,由A点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t,则xAB=vAt+eq \f(1,2)at2=2 m,xAC=vA·2t+eq \f(1,2)a(2t)2=5 m,联立解得at2=1 m,vAt=1.5 m,xOA=eq \f(veq \\al(2,A),2a)=eq \f(9,8) m,选项A正确。
答案 A
11.(多选)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 m,由上述条件可知 ( )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 m/s2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3 m/s2
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1 m/s
D.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35 m/s
解析 由Δx=aT2和逐差法可得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eq \f(x3-x1,2T2)=0.3 m/s2,选项A错误,B正确;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中间时刻的速度v=0.2 m/s,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v1=v-a×eq \f(T,2)=0.2 m/s-0.3×0.5 m/s=0.05 m/s,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v2=v+a×eq \f(T,2)=0.2 m/s+0.3×0.5 m/s=0.35 m/s,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 BD
12.(多选)(2019·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联考)如图6所示,一滑块以5 m/s 的速度从固定斜面底端O点冲上斜面,经时间t1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3 m/s,在经时间t2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O、A间的距离与A、B间的距离之比为16∶9
B.O、A间的距离与A、B间的距离之比为3∶5
C.t1与t2之比为2∶3
D.t1与t2之比为3∶2
解析 滑块在斜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O、A之间距离为x1,A、B之间距离为x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veq \\al(2,0)-veq \\al(2,A)=2ax1,veq \\al(2,A)=2ax2,联立解得x1∶x2=16∶9,选项A正确,B错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v0-vA=at1,vA=at2,联立解得t1∶t2=2∶3,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AC
13.(2019·名师原创预测)由于私家车的数量剧增,堵车已成为现代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社会发展。如图7甲所示,在某平直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许多列车队,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为了使研究的问题简化,假设某一列的第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止线平齐,汽车长均为l=4.4 m,前面汽车的尾部与相邻的后一辆汽车的前端距离均为d1=2.0 m,如图乙所示。为了安全,前面汽车的尾部与相邻的后一辆汽车的前端距离至少为d2=6.0 m时,相邻的后一辆汽车才能开动,若汽车都以a=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绿灯亮起的瞬间,第一辆汽车立即开动,忽略人的反应时间。求:
图7
(1)第11辆汽车前端刚到达停止线时的速度大小v;
(2)从绿灯刚亮起到第11辆汽车前端与停止线平齐所需最短时间t。
解析 (1)第11辆汽车前端与停止线的距离
x1=10(l+d1)=64 m
由v2=2ax1
得v=16 m/s
(2)设后一辆汽车刚开动时,前—辆汽车至少已行驶的时间为t1,则后一辆汽车刚开动时,前—辆汽车至少行驶的距离x2=d2-d1=4.0 m
由x2=eq \f(1,2)ateq \\al(2,1)
得t1=2 s
从绿灯刚亮起到第11辆汽车刚开动至少需要的时间
t2=10t1=20 s
从第11辆汽车刚开动到前端与停止线平齐所需时间
t3=eq \f(v,a)=8 s
从绿灯刚亮起到第11辆汽车前端与停止线平齐所需最短时间t=t2+t3
解得t=28 s
答案 (1)16 m/s (2)28 s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
没有涉及的物理量
适宜选用公式
v0、v、a、t
x
v=v0+at
v0、a、t、x
v
x=v0t+eq \f(1,2)at2
v0、v、a、x
t
v2-veq \\al(2,0)=2ax
v0、v、t、x
a
x=eq \f(v+v0,2)t
分段法
上升阶段: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
全程法
初速度v0竖直向上,加速度g竖直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v0-gt,h=v0t-eq \f(1,2)gt2(规定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若v>0,物体上升,若v<0,物体下落
若h>0,物体在抛出点正上方,若h<0,物体在抛出点正下方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必修2 第五章 第1讲 (含解析): 这是一份(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必修2 第五章 第1讲 (含解析),共20页。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必修2 第四章 第2讲 (含解析): 这是一份(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必修2 第四章 第2讲 (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定义,6,cs 37°=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必修2 第四章 第1讲 (含解析): 这是一份(全国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必修2 第四章 第1讲 (含解析),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