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学案
展开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学习目标】1.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并能用公式表示光合作用。2.设计实验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并能用公式表示光合作用。难点:设计实验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知识链接】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V.Helmont,1579-1644)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浇灌。5年后,柳树质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不到100克。海尔蒙特认为这是因为柳树除吸收了土壤中少量无机盐外,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水是合成柳树体内有机物的原料。想一想,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呢?
学习过程 | 学习内容 | 学法指导 |
自 主 预 习 | 预习案:阅读书本121-126页的内容,将书上关键词和重点内容用横线划下来。 知识点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 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 。所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 和 ;产物是 和 。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 ,把 和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如淀粉),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公式: + + 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5.合理密植就是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_____,也不能_____。其道理是充分利用________,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______________,提高产量的措施。在大棚生产中,人们还通过增加棚内____________的浓度,提高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6.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产物是 、 ,条件是 ,场所是 。 | 通读本节课的内容完成此项内容。
光合作用 |
合 作 探 究 | 探究一:看课本121页的想一想议一议,思考海尔蒙特忽略什么因素的作用?
探究二:阅读教材中《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讨论问题1-3。 1.小白鼠死亡和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白鼠能够正常活着、蜡烛也没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___________或动物__________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_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供给了动物呼吸。 探究三:阅读教材P123《金鱼藻实验》以及分析P125的实验结果,讨论问题4-7。 4.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会放出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
5.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6.请归纳,金鱼藻实验说明了什么?
7.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四:教材126页的4题是某农场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什么?原理又是什么?
| 阅读课本P122-125,自行完成后再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此项内容。
|
课 堂 检 测 | 1.在做“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A.吸收氧气 B.吸收水 C.吸收二氧化碳 D.吸收碘液 2.在一片稻田里,禾苗在生长期间大部分叶子被虫子吃光了,造成减产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了 B.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少了 C.呼气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少了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少了 3.光合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变化是( ) A.氧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B.无机物的变化和有机物的变化 C.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D.白天的变化和夜晚的变化 4.根据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与该原理有关( ) A.施肥 B.及时松土 C.适时播种 D.合理密植 5.右图是模仿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注:玻璃罩是密闭的) (1)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甲中的小白鼠__________,乙中的小白鼠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 ,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_______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________。 (3)该实验是否是对照实验?_____,如果是,则变量是 。 (4)该实验要想成功应在什么条件下?____________。 6.据下图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 ) 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2)滴加碘液后,在 装置内剪下的叶片会变蓝。说明该植物进行了 。 (3)实验时先把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A.便于检验叶片内存在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D.为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 订正备注
|
总结反思 |
|
初中生物第五章 病毒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五章 病毒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二节 细菌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二节 细菌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