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蜻蜓点水是为了将卵产在水中,体现了生物( )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 D.能生长和繁殖
2.下列不属于调查活动的是( )
A.了解全市初中生的近视发病率
B.对全国人口进行普查
C.到医院化验血液
D.每五年清查一次全国森林资源
3.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池塘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与诗句中“草”和“豆苗”的关系相同的是( )
A.水稻和稗草 B.猎豹和羚羊
C.蜜蜂和油菜花 D.跳蚤和猫
5.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
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下面不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群鲤鱼 C.一块农田 D.一个湖泊
7.鹰和兔在食物链“草→兔→鹰”中的关系是( )
A.互利共生 B.种类斗争 C.捕食 D.寄生
8.新疆哈密瓜闻名全国,也有人将哈密瓜移至自己的家乡,却发现自己在家乡种的哈密瓜与新疆哈密瓜的口味相差很多。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9.下列生物中,通常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并以植物的叶和嫩芽为食的是( )
A.麻雀 B.珊瑚虫 C.蜗牛 D.骆驼
10.在“①→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①最可能是( )
A.太阳 B.榕树 C.细菌 D.岩石
11.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一定的水分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阳光 D.麦田中的杂草
1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能进行呼吸
B.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C.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能生长和繁殖
13.“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树、儿童、黄蝶、菜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作用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的是( )
A.机器人下棋 B.生石花开花 C.鲸鱼喷水 D.螳螂捕蝉
15.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酵母菌 B.菠菜
C.艾滋病病毒 D.蝗虫
16.下列现象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竹节虫身体似竹节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蚯蚓可改良土壤 D.大树底下好乘凉
17.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水 B.阳光 C.温度 D.空气
18.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的原因不包括( )
A.能增加降水 B.能涵养水源 C.能保持水土 D.能提供木材
19.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植物→鼠→蛇→鹰
B.水草→草鱼→水鸟→细菌
C.土壤→草→羊→狼
D.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20.学校生物园地中的部分生物构成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蟾蜍→蝗虫→玉米
B.食虫鸟和蜘蛛除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
C.油菜、玉米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生物,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1.如图所示植物的根系发达,推测该植物生存的环境是( )
A.干旱的荒漠 B.泥泞的沼泽 C.多水的农田 D.湿润的森林
2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D.使用一次性餐具
23.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图为东营市广利河中生态浮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浮床中的植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C.生态浮床中植物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来自水体
D.污水流入后该水域仍能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24.下列选项中,与“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25.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
A.具有繁殖特性 B.具有遗传特性
C.具有变异特性 D.具有致病特性
26.为了解海淀公园各草坪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27.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探究因素
组别
面包虫数量(只)
泥土
光线
温度
实验组
20
湿土
①
②
对照组
20
湿土
阴暗
30℃
A.明亮,20℃ B.阴暗,20℃ C.明亮,30℃ D.阴暗,30℃
28.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它不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装片上
29.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物像偏左上,为使物像放正中应将装片( )
A.往左上移 B.往右上移 C.往右下移 D.往左下移
30.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将物镜由低倍转换为高倍,则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变化和视野亮度变化分别是( )
A.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变大
B.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变大
C.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变小
D.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变小
二、非选择题(5大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0分)请将下列两种生物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
①狮子以羊为食物
A.合作关系
②人与生存在其肠道内的蛔虫
B.竞争关系
③一块农田里的水稻与稗草
C.捕食关系
④蜜蜂与其采集花蜜的油菜
D.寄生关系
⑤小丑鱼与海葵
E.共生关系
32.(10分)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1)在此材料中,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 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同时也能 环境。
(3)野兔与当地绵羊之间的关系是 ,与牧草之间的关系是 。
33.(10分)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两个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请分析回答:
(1)某同学在观察装片前首先进行对光,转动[⑧]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调整光圈,并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白亮的圈形视野为止。观察时,若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可转动图中的[⑦] 使物像更清晰。
(2)观察时,利用目镜10×,物镜40×,此时物像放大倍为 倍。
(3)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
(4)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若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尽可能地多,目镜与物镜的组合应为 。
34.(10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该实验的变量是 。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取它们的 值。
(5)做完实验,记得将鼠妇放归大自然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蜻蜓点水是为了将卵产在水中,体现了生物( )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适应环境 D.能生长和繁殖
【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新陈代谢、生殖发育、繁殖后代、遗传变异、应激性、适应并影响环境等。
【解答】解:蜻蜓点水是为了将卵产在水中,体现了生物的繁殖后代的特征。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的主要特征。
2.下列不属于调查活动的是( )
A.了解全市初中生的近视发病率
B.对全国人口进行普查
C.到医院化验血液
D.每五年清查一次全国森林资源
【分析】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
【解答】解: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
ABD、了解全市初中生的近视发病率、对全国人口进行普查、每五年清查一次全国森林资源。A、B、D不符合题意。
C、到医院化验血液属于实验法。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
3.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池塘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名句。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与诗句中“草”和“豆苗”的关系相同的是( )
A.水稻和稗草 B.猎豹和羚羊
C.蜜蜂和油菜花 D.跳蚤和猫
【分析】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解答】解: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水稻和稗草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猎豹和羚羊属于捕食关系,蜜蜂和油菜花属于互助关系,跳蚤和猫属于寄生关系。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生物能进行呼吸
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A、绿色植物利用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
B、鲸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B正确。
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错误。
D、猫妈妈一窝生出五只毛色不同的小猫,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6.下面不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群鲤鱼 C.一块农田 D.一个湖泊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解:ACD、一片森林、一个湖泊、一块农田,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
B、一群鲤鱼,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7.鹰和兔在食物链“草→兔→鹰”中的关系是( )
A.互利共生 B.种类斗争 C.捕食 D.寄生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在食物链草→兔→鹰中,鹰以兔为食物,二者存在捕食关系。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
8.新疆哈密瓜闻名全国,也有人将哈密瓜移至自己的家乡,却发现自己在家乡种的哈密瓜与新疆哈密瓜的口味相差很多。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分析】瓜果特别甜主要是因为瓜果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新疆瓜果甜的本质原因是这一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气温昼夜温差大,导致瓜果中糖分大幅增加。
【解答】解: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地区的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能促进光合作用,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新疆地区的夜间温度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剩余,提高了瓜果的甜度,而移植到山东,昼夜温差小,积累有机物少,因此甜度大减,这一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故选:A。
【点评】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
9.下列生物中,通常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并以植物的叶和嫩芽为食的是( )
A.麻雀 B.珊瑚虫 C.蜗牛 D.骆驼
【分析】蜗牛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解答】解:A、麻雀生活在陆地和空中,喜欢吃谷物和虫子,错误。
B、珊瑚虫生活在海水中,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食,错误。
C、蜗牛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通常以植物的叶和嫩芽为食,正确。
D、骆驼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主要以棱棱草、狼毒、芦苇、骆驼刺等各植物为食,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食性.
10.在“①→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①最可能是( )
A.太阳 B.榕树 C.细菌 D.岩石
【分析】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解答即可。
【解答】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植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太阳和岩石属于非生物成分,细菌属于分解者,所以在“①→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①最可能是榕树。
故选:B。
【点评】掌握食物链的写法是解题的关键。
11.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
A.一定的水分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阳光 D.麦田中的杂草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解答】解: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光、温度、水、空气等属于非生物因素;杂草与小麦共同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能进行呼吸
B.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C.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能生长和繁殖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3.“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的树、儿童、黄蝶、菜都是生物,下列不属于这些生物都具有的特征是( )
A.能进行呼吸作用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CD、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CD都属于生物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的是( )
A.机器人下棋 B.生石花开花 C.鲸鱼喷水 D.螳螂捕蝉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A、机器人不属于生物,不具有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的特征。符合题意。
B、生石花开花,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特征。不合题意。
C、鲸鱼喷水,体现了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的特征。不合题意。
D、螳螂捕蝉,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的特征。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5.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酵母菌 B.菠菜
C.艾滋病病毒 D.蝗虫
【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解答】解:ABD、酵母菌是真菌、菠菜是植物、蝗虫是动物,都有细胞结构,ABD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病毒是动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6.下列现象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竹节虫身体似竹节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蚯蚓可改良土壤 D.大树底下好乘凉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A、竹节虫身体似竹节,是一种拟态现象,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正确。
B、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因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
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
D、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7.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水 B.阳光 C.温度 D.空气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这种特点是受温度的影响的结果。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8.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的原因不包括( )
A.能增加降水 B.能涵养水源 C.能保持水土 D.能提供木材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解答即可。
【解答】解: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9.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植物→鼠→蛇→鹰
B.水草→草鱼→水鸟→细菌
C.土壤→草→羊→狼
D.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
B、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B错误;
C、土壤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C错误;
D、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的关系,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0.学校生物园地中的部分生物构成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蟾蜍→蝗虫→玉米
B.食虫鸟和蜘蛛除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
C.油菜、玉米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生物,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A、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油菜(或玉米)→蝗虫→食虫鸟;油菜(或玉米)→蝗虫→蜘蛛→食虫鸟;油菜(或玉米)→蝗虫→蜘蛛→蟾蜍;油菜(玉米)→蝗虫→蟾蜍;选项中的食物链起始点不是生产者,且食物链方向应该由被吃者指向吃者,A错误。
B、食虫鸟捕食蜘蛛,因此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蜘蛛都以蝗虫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又是竞争关系,B正确。
C、油菜、玉米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C正确。
D、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生物,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正确。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的流动、食物链的写法,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如图所示植物的根系发达,推测该植物生存的环境是( )
A.干旱的荒漠 B.泥泞的沼泽 C.多水的农田 D.湿润的森林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图中植物根系的入土深度、扩展范围比地上部分的主茎高度、扩展范围大几倍甚至几十倍,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A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D.使用一次性餐具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A、植树造林能改善空气条件,正确;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正确;
C、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改善环境条件,正确;
D、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了植物资源,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3.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图为东营市广利河中生态浮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浮床中的植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C.生态浮床中植物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来自水体
D.污水流入后该水域仍能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B、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错误,B正确。
C、生态浮床中植物的生长所需的有机物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而不是都来自水体,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D错误。
故选:B。
【点评】关键是把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24.下列选项中,与“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干旱使农作物减产,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分对生物的影响。ACD中说明生物对环境或对生物的影响,B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体现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25.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
A.具有繁殖特性 B.具有遗传特性
C.具有变异特性 D.具有致病特性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ABC、新冠病毒能寄生在肺部细胞中生活,能进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现象,都体现了生物的特征,能作为判断其为生物依据。不合题意。
D、具有致病特性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6.为了解海淀公园各草坪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分析】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解答】解: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研究了解海淀公园各草坪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故选:B。
【点评】掌握调查法的内容和要求,不同的题目要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调查方法。
27.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 )
探究因素
组别
面包虫数量(只)
泥土
光线
温度
实验组
20
湿土
①
②
对照组
20
湿土
阴暗
30℃
A.明亮,20℃ B.阴暗,20℃ C.明亮,30℃ D.阴暗,30℃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小强同学探究“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面包虫数量、土壤干湿度、光照等。因此表中实验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阴暗、20℃。
故选:B。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8.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它不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装片上
【分析】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可能在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如果反光镜被污染,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污点。
【解答】解:通过分析知道,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有污点出现,污点一般只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如果反光镜被污染,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污点。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29.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物像偏左上,为使物像放正中应将装片( )
A.往左上移 B.往右上移 C.往右下移 D.往左下移
【分析】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物像偏左上,为使物像放正中应将装片往左上移。
故选:A。
【点评】对于玻片的移动方向,可总结规律,即与物像的位置一致。
30.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将物镜由低倍转换为高倍,则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变化和视野亮度变化分别是( )
A.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变大
B.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变大
C.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变小
D.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变小
【分析】显微镜的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显微镜的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综上所述,如果将物镜由低倍转换为高倍时,则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变化和视野亮度变化分别是:细胞数量减少、视野变暗、细胞体积变大。
故选:B。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即可解答本题。
二、非选择题(5大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0分)请将下列两种生物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
①狮子以羊为食物
A.合作关系
②人与生存在其肠道内的蛔虫
B.竞争关系
③一块农田里的水稻与稗草
C.捕食关系
④蜜蜂与其采集花蜜的油菜
D.寄生关系
⑤小丑鱼与海葵
E.共生关系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解答】解:①狮子以羚羊为食,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C捕食关系。
②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从人体获取营养物质,属于D寄生关系。
③一片稻田里的水稻和稗草,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属于B竞争关系。
④蜜蜂在采集花蜜是蜜蜂在捕食,同时它也会帮助植物传粉,充分体现了动植物之间的A合作关系。
⑤小丑鱼与海葵互惠互利,海葵为小丑鱼提供有机物,小丑鱼为海葵提供了居所,并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小丑鱼与海葵属于E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2.(10分)请你根据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1)在此材料中,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 生物 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够 适应 环境,同时也能 影响 环境。
(3)野兔与当地绵羊之间的关系是 竞争 ,与牧草之间的关系是 捕食 。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解答】解:(1)野兔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野兔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
(2)家兔能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成为野兔,并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危害,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3)野兔与当地绵羊生活在一起时为争夺食物、水分、空间而竞争属于竞争关系;野兔吃牧草,因此引进的野兔与牧草之间是捕食关系。
故答案为:
(1)生物
(2)适应;影响
(3)竞争;捕食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3.(10分)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两个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请分析回答:
(1)某同学在观察装片前首先进行对光,转动[⑧] 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调整光圈,并转动反光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白亮的圈形视野为止。观察时,若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可转动图中的[⑦] 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清晰。
(2)观察时,利用目镜10×,物镜40×,此时物像放大倍为 400 倍。
(3)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d 。
(4)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若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尽可能地多,目镜与物镜的组合应为 ①④ 。
【分析】观图可知:①目镜、②镜筒、③高倍物镜、④低倍物镜、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⑧转换器,据此解答;
【解答】解:(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像;然后用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缓慢地升降,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时,利用目镜10×,物镜40×,此时物像放大倍为:10×40=400(倍)。
(3)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像,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是“d”。
(4)物镜越短放大的倍数越小,图中①目镜、③高倍物镜、④低倍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若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尽可能地多,目镜与物镜的组合应为①④。
故答案为:
(1)转换器;细准焦螺旋。
(2)400。
(3)d。
(4)①④。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以及作用
34.(10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鼠妇会(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该实验的变量是 光 。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不可以 ,为什么? 易造成偶然性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取它们的 平均 值。
(5)做完实验,记得将鼠妇放归大自然哟!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解答】解:(2)由于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可作出两种假设: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都可以。
(3)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体现了探究实验中实验变量的唯一原则。
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4)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故答案为:(2)鼠妇会(或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3)光;不可以;易造成偶然性
(4)平均
【点评】通过解答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页。
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3页。
湖南省衡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