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专题 (解析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的图象有,图象间的联系,图象的应用,解题策略,分析图象问题时常见的误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3 牛顿运动定律
核心考点
考纲要求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超重和失重
Ⅱ
Ⅰ
考点1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物理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题型,也是高考的重点及热点。
1.常见的图象有:v–t图象,a–t图象,F–t图象,F–x图象,F–a图象等。
2.图象间的联系:加速度是联系v–t图象与F–t图象的桥梁。
3.图象的应用
(1)已知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通过图象对物体的受力与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4.解题策略
(1)弄清图象斜率、截距、交点、拐点的物理意义。
(2)应用物理规律列出与图象对应的函数方程式,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关系,以便对有关物理问题作出准确判断。
5.分析图象问题时常见的误区
(1)没有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不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3)不清楚图线的点、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4)忽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
(2020·宿松县程集中学月考)一质点()正自东向西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4m/s,从某时刻起受到一个沿东西方向的力作用,如图,是该力随时间周期性的变化图像(从该时刻开始计时,规定向东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该时刻起,质点一直向东运动
B.从该时刻起,质点做往复运动
C.8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2m/s
D.8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4m/s
【答案】D
【详解】
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在0~2s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
加速度方向向东,因此质点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是4m/s,所以1s后质点开始向东做匀加速运动,A错误;
B.由以上计算分析知,1s~2s时间内质点向东做匀加速运动,t=2s时刻的速度是4m/s,2s~4s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
加速度方向向西,质点向东做匀减速运动,在t=4s时刻,质点的速度是零,t=4s后质点继续向东做匀加速运动,B错误;
CD.在4s~6s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
加速度方向向东,质点在t=6s时刻的速度是8m/s,在6s~8s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
加速度方向向西,质点向东做匀减速运动,t=8s时刻的速度是4m/s,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20·山东烟台·期中)在水平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已知该小球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平方成正比,则从抛出小球到小球落地的过程中,以竖直向上为矢量的正方向,小球运动的a-t和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
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由上式可以看出,上升过程中,随着速度的减小,加速度也减小;
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由上式可以看出,下降过程中,随着速度的增大,加速度也减小;综上所述,加速度在全程中一直减小,速度图像的斜率一直减小,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 m/s2)。则( )
A.0至6s的加速度为m/s2 B.水平推力F的大小为6N
C.0至10s的位移大小为48m 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
【答案】B
【详解】
A.0至6s的加速度为
选项A错误;
D.物体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
根据
a2=μg
可得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
选项D错误;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水平推力
F=6N
选项B正确;
C.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则0至10s的位移大小为
选项C错误。
故选B。
考点2 动力学中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1.方法概述
(1)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
(2)隔离法是指从整个系统中隔离出某一部分物体,进行单独研究的方法。
2.涉及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具体问题类型
(1)涉及滑轮的问题
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离法。例如,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的两个物体虽然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采用隔离法。
(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
①这类问题一般多是连接体(系统)中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
②建立坐标系时也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
(3)斜面体与上面物体组成的连接体问题
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解题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3.解题思路
(1)分析所研究的问题适合应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
(2)对整体或隔离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整体或隔离体的加速度。
(3)结合运动学方程解答所求解的未知物理量。
在一根绳上串着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1、2,已知两小球的质量关系m1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 μmg时,物块和木板一定发生相对滑动
B.当F = μmg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C.当F = 2μmg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D.不管力F多大,木板的加速度始终为0
【答案】B
【详解】
A.当物块相对于木板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物块和长木板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对整体
隔离木板得
得
只有物块和木板才一定发生相对滑动,选项A错误;
B.当F=μmg时,物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对整体有
得
选项B正确;
CD.当F=2μmg时,物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隔离木板得
得
选项CD错误。
故选B。
1. (2020·江苏卷)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若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3节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 )
A. F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因为每节车厢质量相等,阻力相同,故第2节对第3节车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设倒数第3节车厢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1,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解得。故选C。
2. (2020·山东卷)一质量为m的乘客乘坐竖直电梯下楼,其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乘客所受支持力的大小用FN表示,速度大小用v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0~t1时间内,v增大,FN>mg B. t1~t2 时间内,v减小,FNF3 D.F1=F3
【答案】A
【解析】由v–t图象可知,0~5 s内加速度a1=0.2 m/s2,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f–F1=ma1,F1=mgsin θ–f–0.2m;5~10 s内加速度a2=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f–F2=ma2,F2=mgsin θ–f;10~15 s内加速度a3=–0.2 m/s2,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f–F3=ma3,F3=mgsin θ–f+0.2m。故可得:F3>F2>F1,选项A正确。
9.(2016·上海卷)如图,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球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沿图中的
A.OA方向 B.OB方向
C.OC方向 D.OD方向
【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球固定在杆上,而杆固定在小车上,则三者属于同一整体,根据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关系分析可知,球和小车的加速度相同,所以球的加速度也应该向右,故选D。
10.(2016·海南卷)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其下滑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在0~5 s、5~10 s、10~15 s内F的大小分别为F1、F2和F3,则
A.F1F3
C.F1>F3 D.F1=F3
【答案】A
【解析】由v–t图象可知,0~5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0.2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f–F1=ma1,可得F1=mgsin θ–f–0.2m;5~10 s内物体的加速度a2=0,有mgsin θ–f–F2=ma2,可得F2=mgsin θ–f;10~15 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3=–0.2 m/s2,方向沿斜面向上,有mgsin θ–f–F3=ma3,可得F3=mgsin θ–f+0.2m。故有F3>F2>F1,A正确,BCD错误。
11.(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快,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n
1
2
3
4
5
0.20
0.58
0.78
1.00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答案】(3)0.39 (4)如图所示 (5)0.45 (6)BC
【解析】(3)因为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将(2,0.78)代入 可得。
(4)根据描点法可得如图所示图线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代入m=0.010 kg,n=1、2、3、4、5,以及相应的加速度求可得。
(6)因为如果不平衡摩擦力,则满足的形式,所以故直线不过原点,但仍是直线,A错误,B正确;随着n的增大,小车的总质量在减小,故直线的斜率变大,故C正确。
12.(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答案】(1)1 m/s (2)1.9 m
【解析】(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和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f1=μ1mAg,f2=μ1mBg,f3=μ2(mA+mB+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aA,f2=mBaB,f2–f1–f3=ma1
可得aA=aB=5 m/s2,a1=2.5 m/s2
设在t1时刻,B与木板共速,为v1
由运动学公式有v1=v0–aBt1=a1t1
解得t1=0.4 s,v1=1 m/s
(2)在t1时间内,B相对地面的位移
设B与木板共速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
假设B与木板相对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1+f3=(mB+m)a2
可得,假设成立
由aA=aB可知,B与木板共速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
设从B与木板共速到A和B相遇经过的时间为t2,A和B相遇且共速时,速度大小为v2
由运动学公式有v2=v1–a2t2=–v1+aAt2
解得t2=0.3 s,v2=0.5 m/s
在t2时间内,B及木板相对地面的位移
全过程A相对地面的位移
则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x=xB+x1+|xA|=1.9 m
(也可用如图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专题20 选修实验(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理,计算,分子大小,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数据处理,几点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专题18 光学(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的折射,全反射,光导纤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专题16 热学(解析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子间的作用力,热平衡与温度,物体的内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