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x
    • 学案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docx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1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2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3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4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5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6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7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8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1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2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03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文件包含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x、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新考纲: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核心素养定位

    1.综合思维:以环境问题的图文材料为载体,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产生危害及解决措施。

    2.人地协调观: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探寻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材整体感知

    命题趋势分析

    1.以全球频繁发生的环境问题为素材,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度高,主要为综合题。

    2.结合具体案例,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考查频度高,主要为综合题。

    3.深入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培养关注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频度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

    人地关系

    ________

    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________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________自然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____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_____,形成环境污染。

     

     

     

     

     

     

    3.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

    ________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海洋污染

    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

    ________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湿地破坏

    土地盐碱化

    全球变暖

    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________短缺

    能源短缺

    4.环境问题的分布

    (1)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异

     

    城市

    主要表现为________,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原因: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农村

    主要表现为________,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原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

    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原因:过分消耗资源

    发展中国家

    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原因:①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分布的全球性与局域性

    ①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__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

    ②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疑难辨析1】 环境问题是不是单指环境污染?

     

     

     

     

     

     

    三、可持续发展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图中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_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

    【疑难辨析2】 可持续发展单是指环境保护吗?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严峻挑战

    (2)行动: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手段

    ____________技术

    核心

    提高生态效益

    方式

    环境友好

    目的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实践

    工业

    发展________

    农业

    推行________

    公众

    提倡适度消费

    【疑难辨析3】 清洁生产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吗?

     

     

     

     

     

     

     

     

    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高考真题

    【例1】 [2015·全国卷Ⅱ,37(3)、(4),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2)指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

    [解题能力培养]

    [尝试自解] (1) 

     

    (2) 

     

    [对接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河套平原为著名的黄灌区/农业主产区。

    综合思维

    人类活动造成地理要素的变化。

    人地协调观

    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人为原因分析对策,通过调整(或改变)人的行为来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

     

    2.方法规律

    1.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全球变暖

    自然:气候的变化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

    全球

    臭氧层破坏

    自然:太阳活动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酸雨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世界:西欧、北美、日本

    中国:南方地区

    2.生态破坏问题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森林面积减少

    滥伐森林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森林破坏等

    3.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表现

    原因

    典例或分布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

    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4.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

    (1)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

    (3)我国土地的荒漠化、土地的盐碱化、土壤的侵蚀(水土流失)问题。

     

    最为严重的地区

    (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

    (5)我国三河(海河、辽河、淮河)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质恶化问题。

     

    3.题组精练

    考向1   环境污染

    1.[2021·福建漳州一模]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2000~2011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2000~2011年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变化趋势是(  )

    A.先快后慢并持续向东移动

    B.先快后慢并总体向东移动

    C.先慢后快并持续向东移动

    D.先慢后快并总体向东移动

    (2)造成2004年后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动趋缓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重化工业大力发展

    B.东部能源的消耗大幅度减少

    C.西部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D.东部产业发展环保门槛提高

     

    考向2 生态破坏

    2.[2021·皖江名校联考]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原名留镇,历史上种满柳树,又称为“柳村”。柳村曾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局面,故改名“河田”。如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柳村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局面的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不合理放牧

    (2)为解决河田镇的生态问题,当地政府可以(  )

    A.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

    B.禁止在东部地区进行耕作

    C.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D.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考向3   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3.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2)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

     

     

    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1.高考真题

    【例2】 [2018·天津卷,7]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A

     B

     

     

    C

     D

     

     

    [解题能力培养]

    [尝试自解]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关注循环经济,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根据不同经济活动经营环节的关联性,结合循环经济的含义,判断循环经济,体现了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判断选项中的经济活动是否属于循环经济,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2.方法规律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2.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置

    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3.题组精练

    考向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区分

    1.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有序性原则

    (2)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  D.减少污染物排放

     

    考向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

    2.[2021·济南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

    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2)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考向3   生态农业

    3.[2021·湖北联盟一模]“富碳农业”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如图为“富碳农业”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富碳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大

    B.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

    C.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低

    D.集约化程度高,受市场影响小

    (2)发展“富碳农业”,能够(  )

    A.消耗二氧化碳,缓解碳排放压力

    B.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价格

    C.减少农药使用量,保证土壤肥力

    D.增加农产品供给,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考向4   清洁生产

    4.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读图完成(1)~(2)题。

    (1)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减少产品种类 ④缩短生产工艺流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  )

    A.青海省  B.河南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

     

    考向5   循环经济模式

    5.[2021·安徽蚌埠质检]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为减少建筑热损失,建筑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等,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下图示意贝丁顿社区能源循环模式。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当地气候(  )

    A.冬季阴冷潮湿  B.夏季寒凉干燥

    C.气温年较差大  D.降水年际变化显著

    (2)符合社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有效措施是(  )

    A.屋顶种植景观植物  B.建筑设置隔热层

    C.控制居民生活用电  D.社区栽种速生林

    考点三 循环经济关联示意图的判读(常考类基础图示之十九)

     

    1.高考真题

    【例3】 [福建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析图能力培养]

    [尝试自解] (1)     (2)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循环农业实现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综合思维

    沼气生产条件和意义。

    区域认知

    沼气生产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地理实践力

    运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原理指导生产建设。

     

    2.方法规律

    [图表呈现]

    [读图指导]

    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突破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两种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突破法

    ①分析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上图主体为生态农业);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b为饲料、d为肥料),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作答。方法如下:

    ①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②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教材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和判断;③关联图中若有填空,可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的可采用试填法完成;④最后进行验证,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

     

    3.题组精练

    考向1   清洁生产

    1.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是一个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大的省份,近年来调整资源开发模式,减少初加工产品的外销。读贵州省产业开发模式关联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  )

    A.水能、有色冶金、钢铁

    B.有色冶金、水能、钢铁

    C.水能、钢铁、有色冶金

    D.钢铁、水能、有色冶金

    (2)贵州省若采用图中虚线右侧的开发战略,则会(  )

    A.加大矿产品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B.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C.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D.充分利用资源,延长产业链

     

    考向2   生态农业

    2.[2021·重庆模拟]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地区  D.四川盆地

    (2)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   B.棉花和纺织工业

    C.水稻和米皮加工    D.油菜和油料加工

     

     

     

     

     

     

    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板块一

    一、

    采集渔猎 对抗性 征服 

    二、

    1.物质 能量 

    2.(1)资源本身 (2)自净能力

    3.大气 水土流失 土地资源 

    4.(1)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3)臭氧层破坏

    【疑难辨析1】 提示:不是。环境问题除了环境污染外,还包括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三、

    1.(1)经济 社会 生态 (2)生态 经济 社会

    2.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疑难辨析2】 提示:不是。可持续发展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强调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寻求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故可持续发展并不单指环境保护。

    四、

    1.(1)人口压力 环境污染

    2.环境无害化 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

    【疑难辨析3】 提示:不是。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

    板块二

    考点一

    体验高考真题

    【例1】 农药 达标 慢

    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考向题组精练

    1.解析:第(1)题,由图示不同年份重心移动方向与距离,可判断2000~2004年间移动速度快,2004年以后移动速度慢;总体由西向东移动。第(2)题,重心向东快速移动,说明东部PM2.5污染物排放量快速增加;2004年后总体移动变慢,说明东部环保要求提高,排放量大的工业建设或扩产减慢,即D正确。

    答案:(1)B (2)D

    2.解析:第(1)题,“柳村无柳”说明森林被砍伐,农业社会人口增加,要砍伐森林来增加耕地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该地位于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由等高线可判断地势起伏较大,森林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出现“河比田高”,据此可判断人口增长过快是主因,故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第(2)题,由等高线可判断,该地多低山丘陵地形,当前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可缓解水土流失,故C正确。图示河流沿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并不适合大量人口居住和耕作,则A错误;东部地区等高线较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则B错误;喷灌和滴灌多用于气候干旱地区,来缓解水资源紧张,而该地气候湿润,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则D错误。

    答案:(1)A (2)C

    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M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N流域位于内蒙古的东北地区。M、N两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经济活动以及水资源使用不合理,产生了共同的环境问题——土地沙化。第(2)题,M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是过度开垦,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N流域环境问题源于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

    答案:(1)B (2)D

    考点二

    体验高考真题

    【例2】 答案:B

    考向题组精练

    1.解析:第(1)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故选C项。第(2)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故选D项。

    答案:(1)C (2)D

    2.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1985年到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在下降,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在降低,但数值仍较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经济发展指数上升;资源能源消耗的指数依然比较高,且经济发展指数较低,因此人地关系并没有协调发展。故选B项。第(2)题,从图中看,1985年到1990年之间,环境污染指数在下降,但是能源资源的消耗指数比较高;1990年到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比较低,能源资源消耗指数较高,经济发展指数较低;1995年到2000年,环境污染指数较低,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2000年到2005年,环境污染指数不断提高。故选C项。

    答案:(1)B (2)C

    3.解析:第(1)题,从图文看,富碳农业工厂是与排放二氧化碳的工厂紧密联系的,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故选B项。第(2)题,根据富碳农业的生产原理,主要是将工业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富集起来,进行农业生产,既能提高农业产出,又能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能为全球变暖问题做出贡献。故选A项。

    答案:(1)B (2)A

    4.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实施清洁生产后,利用沼气发酵后的沼渣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生产流程延长了,产品的种类增多了;但是该厂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质的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故选A项。第(2)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酒精生产需要大量的玉米作为原料,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湖南和广东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河南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是主要的玉米产区。故选B项。

    答案:(1)A (2)B

    5.解析:第(1)题,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年际变化小。故选A项。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图中建设生物燃料热电连产厂,为生活提供电力和热水,为此需要生物燃料,所以需要在社区栽种速生林。故选D项。

    答案:(1)A (2)D

    考点三

    体验高考真题

    【例3】 低 经济

    答案:(1)D (2)B

    考向题组精练

    1.解析:第(1)题,理清相互关系:甲和煤矿都用来发电,可判断甲为能源,对比选项可判断为水能;铝土矿和电力工业可以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故乙为有色冶金;煤矿和调入的铁矿可以发展钢铁工业,故丙为钢铁工业。第(2)题,尝试代入,重新理顺:联系这类事物的形成和演变,把判断出来的工业部门代入图中,重新理顺看是否符合相互关系。钢铁与冶金产品可发展机械及配件生产,废弃物回收生产化肥。虚线左侧注重初级产品外销,虚线右侧的开发战略主要体现了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延长产业链,而不是加大矿产品的出口,主要促进原料密集型工业的发展,但是废弃物就近堆埋、雨季倾倒会加大环境污染。

    答案:(1)A (2)D

    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判断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只有东北地区符合。故选C项。第(2)题,根据图中P作物有固氮作用,分析P作物是大豆,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大豆加工成豆制品Q,进入市场,获得资金,渣作为饲料。所以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大豆和豆制品加工。故选A项。

    答案:(1)C (2)A

     

    相关课件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学案: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学案,文件包含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pptx、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地理分区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学案: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学案,文件包含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pptx、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中国地理概况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0讲世界重要国家课件+学案: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0讲世界重要国家课件+学案,文件包含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0讲世界重要国家课件pptx、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0讲世界重要国家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