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课件+学案
展开第30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核心素养定位
1.综合思维:联系区域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人地协调观:通过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材整体感知
命题趋势分析
以文字材料、区域图、统计图等呈现信息,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从题型看,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一、荒漠化的含义
【疑难辨析1】 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二、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
【疑难辨析2】 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必要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植被覆盖率——植被稀疏,土壤发育差,缺乏保护。
⑤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条件
①
②具体如下表所示:
因素 | 分布地区 | 破坏原因 | 危害 |
过度樵采 | ______缺乏地区 |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 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______侵蚀 |
草原地区 | 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 ||
过度放牧 |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 加速了____退化和____进程 |
过度开垦 | 干旱、半干旱______土壤地区 |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 使______土地连片发展 |
水资源利用不当 | ________地区 |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 __________ |
灌溉农业区 | 大水漫灌 |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读下面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形成的景观图,回答问题。
(1)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______________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
(2)防治内容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__________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 措施 |
农作区 |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________________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
牧区草原 |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干旱的内陆地区 |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________,既要考虑上、中游的________,又要顾及下游__________________的保护 |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三、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为例
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
(2)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________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原则
①________、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②________、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③治理与________相结合→
(2)黄土高原①________综合治理措施
【疑难辨析3】 黄土塬、黄土峁和黄土梁有何区别?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1.高考真题
【例1】 [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
[解题能力培养]
(1)
(2)
(3)
[尝试自解] (1)
(2)
(3)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 风沙危害及风沙防治。 |
综合思维 | 获取图文信息、分析起沙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
区域认知 | 图示区域地形、河湖分布、风力、风向等自然环境特征。 |
地理实践力 | 风沙的防治措施。 |
2.方法规律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分析思路
主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多是由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合理,以区域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次生盐碱化最为典型。对其分析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问题判断
①湿润地区:植被破坏→产生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
②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资源减少、产生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2)原因分析
①自然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降水特征、气温、风力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植被覆盖率大小及地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乱采滥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要注意材料中的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等。
(3)防治措施
①组织管理措施:如颁布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与管理,提高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等。
②工程措施:因地制宜。
③生态措施: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3.题组精练
考向1 荒漠化成因分析
1.[2016·海南卷,16~18]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量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考向2 荒漠化的防治
2.[2015·山东卷,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考点二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1.高考真题
【例2】 [2018·全国卷Ⅱ,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降水序号 | 降水历时(天) | 降水量/mm | 汾川河洪峰情况 |
1 | 2 | 53.0 | 无明显洪峰 |
2 | 4 | 80.3 | 无明显洪峰 |
3 | 5 | 100.1 | 无明显洪峰 |
4 | 2 | 73.2 | 无明显洪峰 |
5 | 2 | 90.7 | 洪峰流量346 m3/s |
6 | 2 | 54.4 | 洪峰流量1 750 m3/s |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解题能力培养]
(1)
(2)
(3)
[尝试自解] (1) (2) (3)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 植被与河流水文特征(水位、含沙量)的关系。 |
人地协调观 | 通过不同时段的植被覆盖率对河流洪峰和含沙量影响的差异,以此提升人们认识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从而规范人类活动,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地协调发展的实施途径。 |
区域认知 |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认识水土流失,体现了区域认知。 |
地理实践力 | 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
2.方法规律
1.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下表为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对比:
水土流失 | 黄土高原 | 南方低山丘陵 |
自然原因 | 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 地形崎岖,多低山丘陵;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 |
人为原因 | 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 陡坡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 |
整治措施 | 黄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热条件好,又处于过渡地带,需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 |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热条件好,其有效措施是封山育林恢复植被,兴建小水电站,发展立体农业等 |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3.题组精练
考向1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1.[2019·江苏卷,17~18]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考向2 水土流失的治理
2.[2020·全国卷Ⅰ,1~3]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30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板块一
一、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耕地 草地 林地
【疑难辨析1】 提示: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次生盐渍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干旱地区灌溉不当造成的,石质荒漠化也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
二、
1.干旱 沙质
【疑难辨析2】 提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渍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2.(2)①激增 人类活动 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当 ②能源 风沙 草场 沙化 沙质 沙化 绿洲 次生盐渍化
3.(1)区域经济 生存环境 (2)生产力 (3)生态平衡 (4)推广节水 无序增长 水资源 开发 生态环境
三、
1.(1)日月山 沟谷发育 长城 太行山 秦岭 (2)耕地 农业单产 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地上悬河
2.人为
3.(1)①林草 ②经济 ③开发 水土保持 (2)①小流域 ②水平 ③林果 ④打坝建库 ⑤平整 ⑥护田林网 ⑦间作
【疑难辨析3】 提示:黄土高原形成初期,地面平坦沟壑少,地形类型称为黄土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地表形成许多沟壑,地面破碎,此时的地形称为黄土梁;随着水土流失的继续,更多的土壤被冲走,地面更加破碎,呈现出更多的沟壑和一块块馒头状的小丘,此时的地形称为黄土峁。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到黄土峁,其实质是黄土高原不断被破坏的过程。
板块二
考点一
体验高考真题
【例1】 西风 堆积 侵蚀 固沙
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考向题组精练
1.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2)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3)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
答案:(1)C (2)B (3)D
2.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1)C (2)D
考点二
体验高考真题
【例2】 夏季风 减少 ① ② ③ ④ 4
答案:(1)B (2)B (3)D
考向题组精练
1.解析:第(1)题,黄河干流流域内山地少,②错误;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不可能在1987~2015年变化很大,故④错误。B选项正确。第(2)题,从年输沙量比较图中可明显看出,从三门峡站到小浪底站2016年输沙量变化非常明显,黄河小浪底站向下游输沙量都比较小,而且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小浪底工程的排沙作用影响极大,故C选项正确。
答案:(1)B (2)C
2.解析:第(1)题,与传统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是一种综合整治模式,更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C正确,A、D错误;两种模式都注重防治水土流失,B错误。第(2)题,该地区的耕地以坡耕地为主,农民进行田间耕作的难度较大;该综合整治模式采取沟道覆土造地、复垦空废宅基地、坡面退耕还林等方式,可使该地平地占比增大,同时,采取支渠排水灌溉等方式,降低了该地区田间耕作的难度,故选项B正确。第(3)题,由材料可知,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为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该综合整治模式下,采取了复垦空废宅基地的方式来增加耕地面积,说明居住用地并不紧张,①错误;陕西省延安市属于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邻近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②正确;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平地少,坡耕地比例大,③正确;该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生产方式较为粗放,④错误。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答案:(1)C (2)B (3)C
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30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这是一份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课件:第30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荒漠化,考点二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合理用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具体如下表所示,5控制人口增长,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学案: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学案,文件包含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pptx、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地理分区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学案: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学案,文件包含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件pptx、统考版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1讲中国地理概况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