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7429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7429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第1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17 壶口瀑布教案设计
展开《壶口瀑布》
设 计 者:柳晓莉/郑州市第一二三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这几篇游记风格、写法各异,有助于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了解游记这一文体。《壶口瀑布》为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学习,这篇文章是典型的游记,作者以游踪结构全文框架,选取写景角度,但在景物描写上视角独特,层次分明,并自然地生发出感想和思考。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体物之细、绘景之精,从而提高自己文学欣赏、语言运用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课本第三单元已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一些游记类文,但因为都是文言文,学生感触不深,正好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对比《小石潭记》,更好的了解游记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和风格。之前学生写景不注意观察角度,更不知道抓住典型景点或景物的典型特征,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语言上更是单纯写景,不知道结合自己的观景体验和感受,通过本单元尤其是本课的学习给写作学生游记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不同时期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品味文中优美语言,赏析文中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壶口瀑布的妙处。
3.通过品读文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品析黄河的个性与民族的精神,感悟作者表达的人生思考。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通过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学生能够理清文章思路,会说出不同时期壶口瀑布的特点。
针对目标二:通过品味文中优美语言,依据赏析格式,在文中做批注,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用简洁、完整、准确的语言表达。
针对目标三:通过品读文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结合所学《黄河颂》一诗能简要表达黄河的个性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关系,并说出自己的阅读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最壮观的景象是壶口瀑布,这黄河第一瀑是什么样的呢,来让我们看个视频
插入视频播放《航拍中国之壶口瀑布》
今天让我们随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一同领略这“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二、课文学习
(一)识壶口——认地形
1.“壶口瀑布”,顾名思义,“壶口”是什么样的?
(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3)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二)观壶口——说特点
2.作者游览了几次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分别站在哪里看的?
两次,第一次 雨季;第二次 枯水季节
雨季:在半山腰、下到河滩 枯水季:走到河心
3.两次见到的壶口瀑布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圈画相关句子,完成表格)
季节 | 水之声 | 水之形 | 水之势 | 作者 之感 | 整体 印象 |
雨季 | 隐隐如雷 震耳欲聋 | 雾气弥漫 像一锅正沸腾的水 浪沫横溢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仿佛就要被洪峰吞没;匆匆逃离,心还在不住地跳 | 惊心 动魄 气势 磅礴 |
枯水季 | 隆隆冲去 轰然而下 汩汩如泉 潺潺成溪 哀哀打旋 | 形成一个“丁”字、平坦如席 拢成一束、一川大水…碎成点,碎成雾、如飞毯抖落、如钢板出轧、如泉、成溪、如丝如缕 |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 | 小小壶口,容纳千情万态,大千世界
| 雄伟 壮阔 刚柔 相济
|
(三)品壶口——析语言
4.如此壮美的景色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描写出来的?
请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视角,为他所看到的壶口瀑布,配上文中相应的文字。结合课文三、四、五段,边读边赏,并在文中做批注,梳理出作者观赏视线的变化,最后为同学们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我们随作者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仰观河面
河水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碎成堆堆白雪。
比喻、拟人——展雄伟壮阔之景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对偶——现壶口背景之美
我们的视线随河水由上而下跌入龙槽,看
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我们的视线随水雾由下而上直抵青山
从沟里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动词——描瀑布形态变化之美
我们随作者平视龙槽两边的水流,看
这边洪流沿着龙槽边沿轰然而下,看,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那样凝重,那样猛烈。
那边黄浪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比喻、排比、叠词——话河水千姿百态
我们随作者将视线收回脚下,看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侧面烘托——穿凿巨石,河水力量之大
(四)悟壶口瀑布——明品格
作者梁衡说:“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这才是高级。”
作者从这小小的壶口体会出什么“味”了?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水的千姿百态不正象征着人生百态么?
作者有从这壶口的黄河水中感悟出什么“理”了?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这就是黄河精神
这就是一个人最伟大的品格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魂
三、小结
希望我们都能拥有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当面对人生挫折时,永远保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把我们民族的精神永远传承发扬下去。
四、课外拓展
对比阅读莫伸的《壶口瀑布》,与本文进行比较,看看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五、板书
壶口瀑布
梁衡
初中语文17 壶口瀑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7 壶口瀑布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析语言,学会写赏析,体会情感与课文小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础夯实,整体感知,四自然段,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