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地球的公转 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 2.1 岩石圈物质循环 教案 教案 13 次下载
- 2.2 地表形态的变化 教案 教案 12 次下载
-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教案 教案 12 次下载
- 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教案 教案 12 次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至 月 日
课题 | 1.1 地球的自转 | 课型 | 新授课 | 第几 课时 | 1——3 |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地球仪演示,说出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 2.学会分析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学会计算计算地方时和区时。 3.掌握地转偏向力的规律。 4.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养成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解读地理问题的能力。
| ||||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 1.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的计算 2.不同地方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3.晨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判读
| ||||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 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读书指导法、读图分析法,地球仪
| ||||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 “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教材只着重分析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 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开篇第一节,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是较难的一节内容。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一是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这部分内容讲解了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速度。二是讲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也是三个方面,昼夜交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和时差的产生。第二部分是难点也是重点,是着重讲解的部分。
|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导入】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通常来说,在火箭升空后,火箭助推器和部分箭体会被剥离,形成残骸。火箭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000千米的范围内。 想一想: 1.火箭残骸坠落在发射点以东的原因是什么? 与酒泉、太原、西昌等较高纬度的发射基地相比,从文昌基地发射运载火箭,同型号火箭的推力会增加10%左右。 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地球的自转。 【自主学习一】自转定义、方向与周期
教师补充:在学生演示地球自转时,提醒学生换个角度,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
|
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即自西向东(请学生拨动地球仪演示)
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地球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
|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 学 生 行 为 |
绘图讲解侧视图和俯视图(标明赤道,经纬线以及自转方向)
【讲解】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一日。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和名称略有差别。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 以太阳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叫作一个太阳日; 以恒星为参考点则称为一个恒星日。
|
学生根据定义讲解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 模拟演示: 请第一排1名同学A假设为太阳,另一名同学B正对A同学,然后自西向东转动身体,在转动同时,自西向东移动自己的位置,转动一周后停顿下来,此时同学B并未正对同学A,只有再转动一个较小的角度后,才会再一次正对同学A。(太阳为参照) 请最后一排1名同学C假设为一颗遥远的恒星,同学B正对C同学,然后自西向东原地转动身体,转动一周后停下来,此时B同学再次正对C同学。(由于恒星距离非常遥远,从恒星上看,一日内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几乎不变,其移动距离可忽略不计) |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 学 生 行 为 |
思考:为什么说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探究二】地球自转速度 【讲解定义】 自转线速度:地球表面的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弧线长。 自转角速度:地球表面的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角度。
思考:
|
恒星日:地球自转360˚,时间23小时56分4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地球自转360˚59ʹ,时间24小时。太阳日是昼夜更替周期。
旋转360˚
1.角速度=360˚/24h 线速度=纬线弧长/24h 2.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3.角速度规律:都相等15˚/h。(极点为零) 线速度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
|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 学 生 行 为 |
假设地球是正球体(R=6371km),完成下表。
【补充提问】 在同一纬度,如果海拔不同,其线速度有什么规律?
【答疑解惑】利用本节课所学解释课堂导入。 1.火箭残骸坠落在发射点以东的原因是什么? 2.从文昌基地发射运载火箭,同型号火箭的推力会增加 10% 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1】 文昌发射基地东面是茫茫大海,即使有残骸坠落,也大可不必担心安全问题,它砸中船只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拓展2】 在地球上的人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在北半球观察,恒星似乎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地轴北端指向的星空位置)作圆周运动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
| 赤道线速度=1670Km/h 线速度=1670 cosθKm/h(θ纬度) 60度纬线为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所走弧长越长,其线速度越大。
结合所学回答:
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火箭随地球向东自转,有向东的初速度。发射后的火箭速度很大,火箭残骸的角速度、线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速度,会坠落在发射点以东。 2.文昌发射基地距离赤道近、 纬度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
|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 检测内容 |
当堂达标检测 | 1.下面图中,表示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2.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 A.船的最前端 B.船的最末端 C.船的底部 D.桅杆的顶端 3.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4.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相吻合的地点是( ) A.1°S,50°E B.60°N,60°E C.40°N,1°E D.30°N,120°E 5.某中学天文观测台,一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于9月20日晚9点看织女星正好位于天顶,当第二天织女星再次位于天顶时,应在何时观测( ) A.21点 B.9点 C.20时56分 D.21时04分 6.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同 B.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 C.受惯性离心力影响,地球成为两极稍鼓的旋转椭球体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自西向东流的河段,南岸受河水冲刷作用较强 二、综合题 1.读“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线速度相同的是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 (3)图中,A在B的________方向,C在B的________方向。 (4)若C点所在经线为60°W,则A点所在经线的度数为________。地球由C点所在经线转到A点所在经线需要________小时。 答案:(1)略(逆时针) (2)A B、D A、B、C、D (3)正南 西北 (4)15°W 3
|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 书 设 计 | |||||||||||||||||
作 业 设 计 应用地球自转相关知识解释“傅科摆”原理,并向同学介绍。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 |||||||||||||||||
教 学 后 记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本部分内容教材主文较少,在教学中结合了人教版、教材活动和网络的资源,使教材不在是干涩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在方法上不再是教师主宰的课堂,通过两个探究性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转和公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转和公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师引导、提问,老师总结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