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8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1.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疏通文意。
2. 品味描写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学习文章摹景状物的方法和运用对话、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品味描写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学习文章摹景状物的方法和运用对话、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资料助读法、自学与合作探究结合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了解《世说新语》吗?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让我们一起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去文中了解古代神童的故事。
二、走进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咏雪》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它的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3,参看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对本文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进行盘点梳理。
【明确】
⑴重点词语解释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讲解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不及。
⑵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⑶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与女儿。)
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⑷词类活用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⑸文言句式
倒装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宾语前置)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于)空中撒盐差可拟”,状语后置)
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省略句
(兄女)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子也。(省略句,“即”前省略了主语“兄女”)
⑹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4.同位对译课文。
(三)研读品味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讨论展示】涵盖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讨论展示】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 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
【讨论展示】(1)谢安认为第二个好,因为当谢道韫说出来答案之后,他大笑起来十分高兴。
(2)示例一: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二: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4.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种写法?
【讨论展示】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先领略了她的才华,已经暗示了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这是一种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的写作技巧,使谢道韫这个人物形象和她的才华展现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赞赏她的才气。
(四)深入理解
1.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你认为他大笑的内涵有哪些?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更好?
【明确】既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也有自己中途命题获得成功的得意;有对兄子的略含贬义的笑,更有对兄女的赞许之笑。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2.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色?
【明确】①叙事平实,语言简练。本文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写出,未加任何评价,但作者的意图一望而知,这也是本文叙事的优点。开篇短短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②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柳絮”一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令人想起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意蕴深刻。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古诗词中有不少咏雪的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明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六)课堂小结
《咏雪》一文,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显示了谢道韫的聪明才气。才女谢道韫的才华和想象力都值得我们学习。
(七)课堂板书
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撒盐空中
主要事件——咏雪 赞赏才女
柳絮因风起
补叙身份——暗示谢道韫有才气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参看注释和工具书,读同文意。
2.学习《咏雪》知识梳理的方法,参盘点本文语言现象。
要求:对本文语言现象,先自行梳理盘点,再全班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
(1)通假字
尊君在不(fǒu)(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⑵古今异义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②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③下车引之 (古义:拉;今义:引起,引导。)
④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任,派。)
⑶一词多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动词,约定)
期日中(名词,约定的时间)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名词,日子)
期日中(名词,太阳)
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过中不至(没有)
则是无信(名词,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形容词,真诚,诚实)
⑷词类活用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②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⑸文言句式
倒装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宾语前置)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倒装句,“(于)空中撒盐差可拟”,状语后置)
判断句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判断句)
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判断句)
省略句
①(太丘)去后(友)乃至(省略句,“去”前省略主语“太丘”,“乃”前省略主语“友”)
②(家君)待君久不至(省略句,“待”前省略“家君”)
③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省略句,“门”前省略介词“于”)
⑹重点句子翻译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三)研读品味
1. 元方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
【讨论展示】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感到惭愧。
2. “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讨论展示】“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言语,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讨论展示】这说明元方是一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的尊严,懂得为人之道的孩子。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朋友则是个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的人。
(四)深入理解
1.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明确】(1)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这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所以我觉得元方最后的举动略显失礼。
2.学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答案示例: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五)拓展演练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③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④?”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一:整个。④独止:一个人留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尊君在不( )(2)友人语巨伯曰( )
(3)子可去( )(4)不忍委之( )
【明确】(1)同“否” (2)告诉 (3)离开 (4)舍弃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明确】(1)正午时分还没有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入侵了一个讲仁义的国家。
3.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四处)
巨 伯 曰 远 来 相 视子 令 吾 去 败 义 以 求 生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
【明确】巨 伯 曰 / 远 来 相 视 / 子 令 吾 去 / 败 义 以 求 生 / 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
4.【甲】【乙】两文都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陈太丘之友______的性格;【乙】文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荀巨伯______的性格。
【明确】傲慢无礼 仁义诚挚
【参考译文乙】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六)课堂板书
对话背景——友人无信 太丘舍去
友人无礼 对子骂父 正直明理
对话内容 据理驳斥
元方责其无信无礼 聪慧善辩
对话结果——友人惭,元方入门不顾
(六)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记叙陈元方对失信并辱骂父亲的失礼之人的驳斥,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分性格,同时告诫读者为人处世一定要诚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三、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四、推荐阅读篇目
《世说新语》之《方正》篇。
五、教学反思
教读本课,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
1.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切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一理念,采用多种教法综合运用,辅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和课前预习。
2. 两篇短文,第一篇教给学生盘点知识的学习方法,第二篇放手给学生自行梳理,老师知识点拨。这样,学生在经历中对知识掌握会更牢固。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初中语文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课前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