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岩石的组成》课件+素材(送教案) 课件 27 次下载
-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课件(送教案) 课件 24 次下载
- 3.6《观察土壤》课件+素材(送教案) 课件 26 次下载
- 3.7《比较不同的土壤》课件+素材(送教案) 课件 25 次下载
- 3.8《岩石、土壤和我们》课件(送教案) 课件 24 次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5.岩石、沙和黏土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岩石、沙和黏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本单元的第5课,为从岩石的认识过渡到对土壤的学习做铺垫。土壤由什么物质组成?它和岩石之间有什么关系?虽然教材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从研讨部分的问题可以看到,教材是希望引导学生通过对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观察,分析推理,体会其中的联系,从而推测出土壤的可能形成原因。
同时,通过教材中的探索活动,观察了解岩石、沙和黏土在颜色、气味、颗粒大小、粘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接下来学习土壤的组成和土壤的不同类型做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沙和黏土并不陌生,通过观察不难得到它们在颜色、气味、颗粒大小、粘性等方面特征,但难以将它们关联在一起。因此在学生分析推理的过程中,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对于三者共同点的关注,从相同点中寻找不同,进而找出不同点中的联系。比如岩石、沙和黏土都是由颗粒组成的,但不同的是颗粒大小不同:岩石颗粒最大、沙次之,黏土最小。从而可以推测出大颗粒的岩石可能会碎裂形成小颗粒的沙和黏土。让学生对于岩石的变化趋势,岩石、沙和黏土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理性认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破裂会形成沙和黏土;观察并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是怎样变化的。
科学态度目标:
基于观察到的事实,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想法;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
难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特征,推测岩石变化的过程。
【材料准备】
岩石、沙、黏土、白纸、水、课件、探究记录单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1)跟着地质学家去旅行,寻找岩石、沙和黏土。
教师活动:播放西北地区风光视频,并提问,在视频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观看视频,寻找视频中出现的岩石、石块、植被等。
(2)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岩石、沙和黏土?
学生活动: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并完成探究记录单。
设计意图:学生对岩石、沙和黏土并不陌生,以地质学家带我们去旅行为导入,通过观看一段旅游风光视频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要探究、了解岩石、沙和黏土的学习兴趣。由发现地的不同,为接下来引导学生关注岩石、沙和黏土不同特征做铺垫
2.探索
(1)教师引导进入探索环节:我们回忆之前观察岩石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呢?
学生活动:调动回忆,初步思考,结合之前学习过的观察方法,联想到需要用到的器官:眼睛、鼻子、手摸等。
教师活动:凝练学生观点,总结观察方法,并注意强调规范操作。
(一)观察干燥的岩石、沙和黏土
a) 眼看:先肉眼观察,再使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颗粒大小等特征。
b) 鼻闻:闻一闻三者有无气味,注意强调扇闻的方式。
c) 手摸:摸一摸三者的粗糙程度。
教师活动:除了刚刚我们提到的眼看、鼻闻、手摸的观察方法去了解岩石、沙和黏土的外部特征以外,沙和黏土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具有黏性。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沙和黏土的黏性呢?
学生活动: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凝练学生观点,总结观察方法。
(二)观察湿润的沙和黏土,比较两者黏性。
a) 团一团:分别将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b) 涂一涂: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观察涂痕颜色的深浅以及是否容易掉落
(2)教师活动:播放探究指导微课视频,强化操作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活动:分组开展观察活动,边观察边记录,完成探究记录单。
设计意图:有了之前观察岩石的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观察方法,但由于沙和黏土有其与岩石不同的特质,它们的颗粒更小,遇水容易粘黏在一起,因此还需要比较它们的黏性。将观察结果汇总,更能清楚地展现岩石、沙和黏土的异同,为研讨部分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做铺垫。
3.研讨
教师提问引导:
(1)经过观察,你知道了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根据观察活动填写的探究记录单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观点,并填写班级记录单。
(2)通过观察结果,你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
学生思考并描述岩石的变化趋势。
教师活动:凝练学生观点并总结: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设计意图: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层层递进,在对岩石、沙和黏土有了外部认知以后,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共同点,思考其内部的联系。从而形成建立自然界不断变化的观念。
【板书设计(生成)】
岩石、沙和黏土
岩石 沙 黏土(土壤的一部分)
【学生记录单设计】
“比较岩石、沙和黏土”探究记录表
第 组
| 岩石 | 沙 | 黏土 |
发现地 |
|
|
|
看一看 | 颗粒大小: □大 □中 □小 | 颗粒大小: □大 □中 □小 | 颗粒大小: □大 □中 □小 |
闻一闻 | 有无气味: □有 □无 | 有无气味: □有 □无 | 有无气味: □有 □无 |
摸一摸 | □粗糙 □较粗糙 □细腻 | □粗糙 □较粗糙 □细腻 | □粗糙 □较粗糙 □细腻 |
团一团 |
| □容易散开 □不容易散开 | □容易散开 □不容易散开 |
涂一涂 |
| 涂痕的颜色: □深 □浅 | 涂痕的颜色: □深 □浅 |
我的发现 | 请将岩石、沙和黏土分别从以下方面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颗粒大小: 粗糙程度: 黏性大小: 根据观察结果,你推测自然界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
|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5.岩石、沙和黏土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69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5.岩石、沙和黏土精品课件ppt</a>,文件包含核心素养教科版科学四下35《岩石沙和黏士》课件pptx、35比较岩石沙和黏土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5.岩石、沙和黏土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5.岩石、沙和黏土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5课时岩石沙和黏土pptx、第5课时岩石沙和黏土doc、351比较岩石沙和黏土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5.岩石、沙和黏土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5.岩石、沙和黏土习题课件ppt,文件包含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5《岩石沙和黏土》课件ppt2pptx、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5《岩石沙和黏土》同步习题docx、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5《岩石沙和黏土》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