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鹤壁市高中2023届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每题2分 )
1.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O2和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光呼吸氧化的底物乙醇酸(C2H4O3)是从同化CO2过程的中间产物转变而来的。下图为某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O2含量环境中,C2和葡萄糖均可在线粒体内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2O
B.光呼吸释放的CO2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参与暗反应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
C.CO2/O2的值增大时,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利于进行光呼吸
D.光呼吸会减少叶绿体内C3的合成量,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2.如图是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因其诸多优点,脂质体在临床上可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药物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B.亲水性药物和疏水性药物在脂质体内的“储存”位置相同
C.脂质体用于运送药物需克服胃肠道多重生理屏障
D.在脂质体表面连接相关识别蛋白,可提高脂质体给药的靶向性
3.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引起肺炎的新冠病毒和肺炎链球菌都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整合了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可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人胰岛素
C.胡萝卜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利用根尖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株
D.硝化细菌等少数原核生物可以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4.图甲表示进行有丝分裂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乙表示细胞增殖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c→c或者a→a均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图甲中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是①,消失的时期是④
C.图乙中g组细胞全部处于图甲中的c→a,e组细胞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和④时期
5.实验人员利用下图甲、乙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反映了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量
B.若装置甲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乙中红色液滴不动,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C.该实验不能证明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完全是由酵母菌呼吸作用决定的
D.如果装置甲、乙弯管中红色液滴均不移动,可能是培养液中酵母菌已死亡
6.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才能发育成蜂王,大多数幼虫以一般的蜂蜜为食而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1所示,图2是被甲基化的DNA片段。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不取食蜂王浆也可直接发育成蜂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蜂王浆的作用可能是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
B.胞嘧啶甲基化可能会干扰RNA聚合酶与DNA结合,从而影响DNA复制
C.DNA甲基化后不会改变遗传信息,但可能会改变生物性状
D.敲除DNMT3基因与取食蜂王浆对幼虫发育有相同的作用
7.下图表示麻疹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三种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单链既含有遗传信息又含有遗传密码
B.艾滋病病毒的RNA逆转录所需的模板、原料、酶、能量来自宿主细胞
C.利用PCR技术对三种病毒进行检测时,均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D.三种病毒的繁殖过程体现了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8.研究发现,人体皮肤细胞中的p53蛋白可通过抑制Bcl2基因表达并促进Bax基因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神经细胞中也含有p53、Bcl2和Bax基因
B.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细胞凋亡促进剂
C.癌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含量较低
D.研发p53蛋白抑制剂有利于抑制皮肤癌细胞的增殖
9.下列与DNA相关实验的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方法/原理
A
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通过检测14N和15N的放射性强度区分不同的DNA分子
B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利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去除部分蛋白质
C
DNA片段的PCR扩增
PCR反应缓冲溶液中的Mg2+能够激活TaqDNA聚合酶
D
DNA片段的电泳鉴定
在凝胶溶液凝固前加入核酸染料以便对DNA进行染色
A.A B.B C.C D.D
10.2022年,在福建永安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种昆虫新物种——天宝岩肿腿迷甲。同时发现的还有云南常见的费雷肿腿迷甲、江西常见的椰子羊肿腿迷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形态学观察可确定三种昆虫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B.若三种昆虫的DNA存在差异,则说明三种昆虫不属于同一物种
C.若三种昆虫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则说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天宝岩肿腿迷甲的发现对于生态保护和生物进化研究具有间接价俏
1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关于病症或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次性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B.高原地区的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高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
C.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D.“风寒感冒”说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2.如图表示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检测子代噬菌体会出现一定量放射性
B.若实验1搅拌不充分,沉淀物的放射性会增强
C.若实验2保温时间太长,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增强
D.结合实验1和2的结果,说明DNA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13.指头受伤后,人们可以采用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以达到治疗效果。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给药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上述三种给药方式中,口服发挥作用的速度最快
B.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所经过的途径相同
C.静脉注射时,药物除了要通过血浆,还必须要通过组织液和淋巴液
D.无论是哪种给药方式,药物最终都要通过血浆才能到达靶细胞
14.对二甲苯(PX)是一种化工原料,会对生物的眼睛、生长、发育等产生不利影响。强光会对生物的视觉神经造成伤害,因此生物会对强光产生视觉逃避行为。某实验小组以爪蟾蝌蚪为研究对象,发现PX会影响蝌蚪的视觉逃避行为。葡萄糖醛酸内酯(简称GA)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GA本身对蝌蚪无影响)。为验证PX和GA的生理作用,该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表所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视觉逃避行为以视觉逃避指数为指标(每分钟视觉逃避的次数)。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步骤组别
1
2
3
A组
体外培养液+适量爪蟾蝌蚪
适量生理盐水
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每天同一时间用视觉逃避检测装置观察视觉逃避行为,计算视觉逃避指数平均值,并记录。
B组
等量的PX稀释
C组
①
A.爪蟾蝌蚪遇强光发生的视觉逃避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B.表中①处的实验处理为等量的GA稀释液
C.图中的②表示C组实验结果,③表示B组实验结果
D.PX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突触后膜无法形成动作电位
1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施用脱落酸能加速秋天银杏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B.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C.水稻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受粉受到影响,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
D.一定浓度的膨大素可使西瓜果实长势加快、个头变大,成熟加快,使其提前上市
16.某小组为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若干生理状况良好且一致的幼年小鼠进行了分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时间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时间
甲组
切除甲状腺
14天
乙组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Y
A.按照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乙组中的Y也应为14天
B.甲组小鼠的生长发育的速度可能明显慢于乙组小鼠的
C.可将各组小鼠单位时间内的氧平均消耗量作为因变量来记录实验数据
D.可设置丙组实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对小鼠灌胃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其他实验条件同乙组
17.黄瓜种子萌发时,下胚轴顶端形成弯钩(顶勾),在破土而出时起到保护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用,可通过测量植株顶勾弯曲处内外两侧的细胞长度来比较顶勾弯曲度。经研究表明,重力是触发幼苗顶端弯钩形成的起始信号,那么在下胚轴形成弯钩过程中,生长素来源及作用特点是( )
A.顶勾 促进细胞伸长 B.子叶 体现两重性
C.顶端 促进细胞伸长 D.顶端 体现两重性
18.瘦素是白色脂肪组织产生的一种蛋白类激素。其部分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为促进,“-”为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肥胖患者一般可以通过口服瘦素达到减肥的目的
B.健康人体内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通过反馈调节保持相对稳定
C.当体重增加时,健康人体内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增加促进摄食
D.当体内存在瘦素受体的抗体,会导致脂肪细胞分泌瘦素减少,促进摄食
19.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相符的是( )
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一定都有受体
B.①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②一定为载体蛋白
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
20.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厌氧细菌进行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C.班廷和贝斯特用结扎了胰管的狗进行实验证明胰岛素由胰岛分泌
D.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2.景观破碎化是指人为干扰等导致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是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的原因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受光照、地形变化的影响
B.景观破碎化的形成表明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增大
D.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3.2017年,科学家利用“人造子宫”抚育出了一只健康的小羊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以下不属于“人造子宫”必备条件的是( )
A.一定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等
B.适宜的温度、酸碱度,一定的液体环境
C.专门的营养物质输入和代谢废物输出的通道
D.以高浓度的NaC1溶液维持渗透压
24.在华南某地的防护林中,适度砍伐成树有利于林下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护林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
B.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了种间竞争
C.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增强
D.人工干扰可能会改变防护林中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5.许多农业谚语涉及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下列有关谚语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A.“肥料不下,稻子不大”: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肥料
B.“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犁地松土有利于根部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合理密植可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净光合速率
D.“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根系上的根瘤菌起到固氮肥田的效果
26.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与光合作用非常相似,都需要光合色素
B.该过程需要在具有NH3和O2存在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
C.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有类似叶绿体的结构
D.该过程合成有机物的原料是其它有机物
27.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结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B.f~g阶段细胞中会出现8个四分体结构
C.e时期的生理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
D.b~e阶段细胞中一般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
28.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有两对相对性状,圆形果( A)对长形果(a)为显性,单- -花序( B)对复状花序(b)为显性。选取- -圆形果复状花序(圆复)植株与一长形果单一花序(长单)植株杂交,F1全为圆单,F1自交,F2中圆单:圆复:长单:长复=51 :24:24: 1,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F1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C.F1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4/10
D.通过测交实验可以验证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
29.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下图1为某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患者家族遗传系谱图,己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中有5%的个体会患病。利用图中4位女性细胞中与此病有关的基因片段进行PCR,产物经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A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a基因新增了一个酶切位点,bp为碱基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患病的女性杂合子细胞内存在巴氏小体,正常女性细胞内不存在巴氏小体
B.II-3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患ALD的原因可能是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
C.若Ⅱ-1和一个基因型与Ⅱ-2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患ALD的概率为5%
D.a基因酶切后会出现3个大小不同的DNA片段,新增酶切位点位于310bp的片段中
30.发菜是生长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固氮蓝细菌,具有独特的耐旱机制和固氮能力。下列与发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菜细胞中的DNA双链上各存在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发菜染色体上的DNA与细胞质中的RNA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
C.发菜某基因表达时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且存在多聚核糖体现象
D.发菜独特的耐旱性可能是干旱导致抗旱基因出现的结果
31.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的菌体
D.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
32.图甲、乙、丙表示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等的变化模型,“J”型曲线增长t年后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可表示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的λ值
B.图乙中,d时刻的种群数量大概是c时刻的两倍
C.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时,在c时刻进行防治可达到较佳的防治效果
D.图丙可表示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3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生态系统除了图示成分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若乙数量明显减少,则丙的数量是减少的
C.除了戊以外的其他生物都在该食物网中占据多个营养级
D.丙的粪便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是丙或丁或乙固定同化的
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濒危物种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人类自身
B.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C.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适度利用生态系统,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35.生态浮床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对水华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存空间、改善景观等功能,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的水体污染,也用于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浮床影响水温、气温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生态浮床能遮蔽阳光,改变了水体群落中原有的空间结构
C.生态浮床中的植物能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抑制藻类生长
D.生态浮床的应用,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水体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二、非选择题( 每空2分 )
36.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如图表示4种生物的基本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和结构角度分析,图示4种生物的共性有______。
(2)若图2表示的是新冠病毒,该病毒含有囊膜。但自然界中,有些病毒不含囊膜,如______等。
(3)图1和图3的拟核区域内都有一个______。(填“环状”或“链状”)的双链DNA分子。
(4)图3中的“2”相当于叶肉细胞内的______。
(5)图4所示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作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7.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常、伴X、伴Y/显、隐)遗传病,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2)II-5 的基因型是_________,III-13 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_。
(3)假如III-10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她若与III-13 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38.间作是在同一田地、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研究人员选取绿肥品种针叶豌豆与玉米间作来提高农田土壤肥力。回答下列问题。
(1)针叶豌豆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该成分的作用是______。
(2)玉米田中间作针叶豌豆能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与单一种植玉米相比,间作针叶豌豆可增加______,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还有______。
鹤壁市高中2023届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答案
1.A
【分析】1、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故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
2、叶绿体和线粒体均是具有两层膜的细胞器,一层膜具有两层磷脂分子。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高O2含量环境中,光呼吸产生的C2在线粒体中被分解产生CO2,而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才可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A错误;
B、光呼吸释放的CO2(生成场所为线粒体基质)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叶绿体基质)参与暗反应至少需穿过4层生物膜(2层线粒体膜和2层叶绿体膜),即8层磷脂分子,B正确;
C、CO2/O2的值增大时,CO2与C5结合转化为C3,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同时C5与O2反应生成乙醇酸(C2)减少,不利于光呼吸的进行,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光呼吸会减少叶绿体内C3的合成量,降低光合作用效率,D正确。
故选A。
2.B
【分析】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详解】A、观察题图可知,脂质体的基本结构与细胞膜类似,可以与细胞膜相互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A正确;
B、分析脂质体的结构特点可推测,亲水性药物和疏水性药物在脂质体内的“储存”位置不同,亲水性药物应“储存”在内层磷脂分子层包围的空间内,疏水性药物应“储存”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B错误;
C、由于消化酶等因素的存在,脂质体用于运送药物需克服胃肠道多重生理屏障,C正确;
D、在脂质体表面连接相关识别蛋白,可提高脂质体给药的靶向性,D正确。
故选B。
3.C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长繁殖。
2、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
B、大肠杆菌细胞内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整合了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分泌的人胰岛素没有生物活性,B错误;
C、胡萝卜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细胞中含有合成叶绿体的基因,且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故可以利用根尖细胞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株,C正确;
D、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其合成有机物消耗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故a→a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详解】A、图甲中a→c表示分裂间期,c→a表示分裂期,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故a→a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c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错误;
B、图甲中染色单体形成的时间是⑤分裂间期,消失的时期是③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图乙中g组细胞所处时期为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DNA复制后的时期不属于图甲中的c→a;图乙中e组细胞数量最多,处于分裂间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机制和④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D正确。
故选D。
5.A
【分析】甲、乙两装置的自变量是NaOH与清水,装置甲内气压变化由O2引起,若液滴左移,说明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乙内气压变化由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引起,若液滴右移,说明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装置乙中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反映了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量,装置甲中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反映的是装置内O2体积的变化量,A错误;
B、若装置甲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乙中红色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吸收的O2量与释放的CO2量相等,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装置甲中红色液滴不动,装置乙中红色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不吸收O2但释放CO2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由于温度等因素也会引起浪演移动,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液滴移动的距离完全是由酵母菌呼吸作用决定的,C正确;
D、如果装置甲、乙弯管中红色液滴均不移动,可能是培养液中酵母菌已死亡,不发生呼吸作用所致,D正确。
故选A。
6.B
【分析】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详解】A、取食蜂王浆的幼虫和不含DNMT3基因的幼虫都会发育成蜂王,因此可推测蜂王浆可能会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A正确;
B、胞嘧啶甲基化影响了DNA分子的结构,可能会干扰DNA聚合酶的作用,从而影响DNA复制,B错误;
C、DNA甲基化后并没有改变碱基的序列,但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因此可能会改变生物的性状,C正确;
D、题干中敲除DNMT3基因与取食蜂王浆都能使幼虫发育成蜂王,推知它们对幼虫的发育具有相同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7.B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详解】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其RNA单链含有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是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故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单链含有遗传密码,A正确;
B、艾滋病病毒的RNA逆转录所需的模板来自其自身的RNA,B错误;
C、PCR是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而新三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利用PCR技术对三种病毒进行检测时,均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C正确;
D、三种病毒的繁殖过程涉及复制、组装等过程,故体现了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D正确。
故选B。
8.A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人体神经细胞中也含有p53、Bcl2和Bax基因,A正确;
BC、p53蛋白可通过抑制Bcl2基因表达并促进Bax基因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故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细胞凋亡抑制剂,Bax基因的表达产物可能是细胞凋亡促进剂,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Bcl2的表达产物含量较高抑制细胞凋亡,B、C错误;
D、p53蛋白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因此研发p53蛋白抑制剂会阻止细胞凋亡,不利于抑制皮肤癌细胞的增殖,D错误。
故选A。
9.A
【分析】1、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体外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参与PCR反应的物质主要为五种: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
【详解】A、15N不具有放射性。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用离心法通过观察15N标记的DNA在离心管中的位置来证实,A错误;
B、DNA不溶于酒精,因此可用体积分数为95%冷酒精析出DNA,静置2-3分钟,获得较纯净的DNA,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搅拌,卷起的丝状物是DNA,能够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B正确;
C、DNA片段的PCR扩增PCR反应缓冲溶液中的Mg2+能够激活TaqDNA聚合酶,但要注意加入的Mg2+浓度,C正确;
D、凝胶制备中加入的核酸染料能与DNA分子结合,在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下可以被检测出来,因此用于分离后DNA的检测,D正确。
故选A。
10.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生殖隔离是指两个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通过形态学观察不可确定三种昆虫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所含的DNA也有所差异,因此若三种昆虫的DNA存在差异,不能说明三种昆虫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细胞色素C的可用于判定亲缘关系远近,若三种昆虫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则说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正确;
D、天宝岩肿腿迷甲的发现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间接价值,但对于生物进化研究具有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11.D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催化水解后吸收,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血红蛋白为细胞内的物质,其含量高不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B错误;
C、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C错误;
D、“风寒感冒”的发生,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说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故选D。
12.A
【分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详解】A、据图可知,实验1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故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A错误;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若实验1搅拌不充分,部分含35S蛋白质外壳会黏附在大肠杆菌上,沉淀物的放射性会增强,B正确;
C、若实验2保温时间太长,大肠杆菌会裂解,释放出含32P的子代噬菌体,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正确;
D、实验1和实验2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DNA注入到大肠杆菌中,在大肠杆菌中繁殖出子代噬菌体,故实验1和2能说明DNA能指导蛋白质合成,D正确。
故选A。
13.D
【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的。
【详解】A、口服药物运输的途径为小肠上皮细胞→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肌肉注射药物运输的途径为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静脉注射药物运输的途径为血浆→组织液→靶细胞。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发挥作用的速度最快,A错误;
B、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所经过的途径不相同,B错误;
C、静脉注射时,药物可以不通过淋巴液到达靶细胞,C错误;
D、血浆作为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无论是哪种给药方式,药物最终都要通过血浆才能到达靶细胞,D正确。
故选D。
14.B
【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2、反射的类型: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3、本实验自变量为培养液的种类,因变量为视觉逃避指数。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
【详解】A、爪蟾蝌蚪遇强光发生的视觉逃避行为是一出生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实验是要验证PX和GA的生理作用,故题表中①处的实验处理为等量的GA与PX混合溶液,B错误;
C、由题意可知,PX 会影响蝌蚪对强光的视觉逃避行为,时间越长,抑制越明显,而GA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缓解PX的抑制作用,故图中的②表示C组(PX和GA处理)实验结果,③表示B组(PX处理)实验结果,C正确;
D、PX可能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能接受到信号,无法形成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B。
15.C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详解】A、脱落酸能够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故施用脱落酸能加速秋天银杏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A正确;
B、由于尿液中含有生长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B正确;
C、用一定浓度的2,4-D处理,可促进子房发育,形成无子果实,但水稻收获的是种子,不能避免减产,C错误;
D、对西瓜等水果使用一定浓度的膨大剂,会使水果个头变大,长势加快,但喷施膨大剂的西瓜口感较差,且不宜长时间储存,D正确。
故选C。
16.D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详解】A、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两组中的实验时间都是无关变量,两组应相同,因此乙组中的Y也应为14天,A正确;
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甲组小鼠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而乙组可以产生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组小鼠的生长发育的速度可能明显慢于乙组小鼠的,B正确;
C、本实验是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故可将各组小鼠单位时间内的氧平均消耗量作为因变量来记录实验数据,C正确;
D、可设置丙组实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对小鼠灌胃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其他实验条件同甲组,以证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7.D
【分析】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如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
【详解】A、在下胚轴形成弯钩过程中,生长素来源于下胚轴顶端分生组织,受重力影响在顶勾弯内侧生长素分布多,抑制内侧细胞生长,外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外侧细胞生长,导致下胚轴顶端形成弯钩(顶勾),A错误;
B、在下胚轴形成弯钩过程中,生长素来源于顶端分生组织而不是子叶,B错误;
CD、在下胚轴形成弯钩过程中,生长素来源于顶端分生组织,促进顶勾弯外侧细胞生长,抑制顶勾弯内侧细胞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B
【分析】分析图形:体重增加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抑制下丘脑分泌神经肽Y,神经肽Y通过一系列过程促进摄食,则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降低,减少摄食;神经肽Y分泌增多时,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从而减少神经肽Y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
【详解】A、瘦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口服瘦素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分解,失去作用效果,A错误;
B、据图可知,健康人体内瘦素和神经肽Y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即神经肽Y分泌增多时,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从而减少神经肽Y的分泌,B正确;
C、当体重增加时,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抑制下丘脑分泌神经肽Y,而神经肽Y促进摄食,故健康人血浆中瘦素增加导致神经肽Y含量减少,摄食减少,C错误;
D、若体内存在瘦素受体的抗体,和瘦素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作用,故会导致摄食增加,D错误。
故选B。
19.A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靶细胞。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
【详解】A、②为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信号细胞也要接受其他信号分子才能正常进行代谢活动,所以信号细胞的细胞膜上也有受体,A正确;
B、①如果是分泌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则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如果是性激素等物质,则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B错误;
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则神经细胞上有甲状腺激素受体,②不一定是载体蛋白,C错误;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也可以作用于其他细胞,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D错误。
故选A。
20.C
【分析】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恩格尔曼以水绵和好氧细菌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好氧型菌聚集的场所,说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半保留复制的假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错误;
C、班廷先将狗的胰管结扎,造成胰腺萎缩,再摘除另一只狗的胰腺,造成糖尿病,应用了减法原则,再从结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缩得只剩下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糖尿病的狗的血糖迅速下降,证实胰岛分泌胰岛素,这应用了加法原则,C正确;
D、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DNA是“转化因子”,D错误。
故选C。
21.C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 ①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详解】A、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
B、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可知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错误;
D、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D正确。
故选C。
22.B
【分析】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则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斑块镶嵌体描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受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的影响,A错误;
B、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导致景观破碎化,故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正确;
C、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地理环境,使物种生存空间减小,C错误;
D、景观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23.D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羊羔在“人造子宫”内能正常发育,人造子宫能为其提供必备的营养条件,因此其中含有如蛋白质、糖类等营养,A错误;
B、羊羔在“人造子宫”内能正常发育,人造子宫需要为胚胎提供适宜的温度、酸碱度,一定的液体环境,B错误;
C、由于人造子宫需要为胚胎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营养条件,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营养物质输入和代谢废物输出的通道,C错误;
D、为了维持稳态,“人造子宫”中的渗透压应该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高浓度的NaC1溶液不是培养胚胎所需要的,D正确。
故选D。
24.C
【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详解】A、防护林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
B、砍伐成树有助于林下植物的生长,主要是影响了林下植物和树的竞争关系,砍伐树后,林下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增强,更有利于林下阳生植物的生长,所以阳生植物会增多,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过度干扰会适得其反,重度干扰会降低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使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错误;
D、适度的人工干扰可以增加防护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因此适度人工干扰可以加速群落演替和速度,D正确。
故选C。
25.A
【分析】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详解】A、有机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之后转变为无机物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而植物不能利用其中的有机物,A错误;
B、犁地松土有利于增加根部细胞有氧呼吸,为根部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来源,进而促进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
C、稀三箩,密三箩,不稀不密收九箩”,说明合理密植可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净光合速率,原因是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等资源,C正确;
D、由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互利共生,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而根瘤菌具有固氮的作用,从而达到肥田的效果,D正确。
故选A。
26.B
【分析】硝化细菌是需氧自养型菌,其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硝化细菌能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详解】A、硝化细菌不需要光照,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形成有机物,不需要光合色素,A错误;
B、硝化细菌是需氧自养型菌,其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该过程需要在具有NH3和O2存在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B正确;
C、硝化细菌不需要光照,细胞内没有类似叶绿体的结构,C错误;
D、该过程合成有机物的原料是NH3和O2,是无机物,D错误。
故选B。
27.B
【分析】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DNA数目变化:在间期加倍,在MⅠ末期结束减半,在MⅡ末期结束再次减半;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在MⅠ末期结束减半,在MⅡ后期加倍,在MⅡ末期结束减半。
【详解】A、由f~g段可知,此时发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该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A正确;
B、B项e~h为有丝分裂,因此f-g不存在四分体,B错误;
C、e时期的生理过程为受精作用,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C正确;
D、b~e阶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一般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D正确。
故选B。
28.C
【分析】基因重组包括减数分裂中发生的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思路: 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上代基因型为双杂合。 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分离比为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分离比为15︰1,则为(9︰3︰3)︰1。
【详解】A、由圆复与长单个体杂交, F1 全为圆单可知,F1 的基因型为 AaBb,F1 自交所得F2 中圆单:圆复:长单:长复=51:24:24:1,不是典型的 9:3:3:1(或变式),因此,说明F1的A、a、B、b 四种基因均位于 1 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四种配子比例不同,A正确;
B、根据F2的分离比不是典型的 9:3:3:1(或变式),F1在产生配子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
C、F2 中长复(aabb)所占比例为1/100,说明F1 产生ab配子的概率为1/10,同时产生的重组型AB配子比例也是1/10,C错误;
D、选长复(aabb)的个体与实验中的 F1 个体进行测交,可以验证 F1 产生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D正确。
故选C。
29.D
【分析】1、分析电泳结果图: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电泳图可知,正常基因A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118bp的两种DNA片段,a基因新增了一个酶切位点后应该得到三个DNA片段,对照A可以判断另外的两个条带长度分别为217bp和93bp,长度之和为310bp,故基因突变a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种DNA片段。
2、由题干信息可知,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图2推测可知Ⅱ-2基因型为 XAXA。Ⅰ-1、Ⅱ-3、Ⅱ-4号都含有与4号相同的条带,故都含有A基因,故Ⅰ-1、Ⅱ-3、Ⅱ-4基因型均为XAXa。
【详解】A、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女性杂合子的基因型为XAXa,正常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浓缩形成染色较深的巴氏小体,所以杂合子患ALD的原因很可能是XA这条染色体失活,其上基因无法正常表达,Xa表达后表现为患病,A错误;
B、据电泳图分析可知,Ⅱ−3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其父方Ⅰ−2 基因型为XAY,故其XA来自其父亲,Xa来自母亲,但含XA的Ⅱ−3依然表现为患病,故推测其患ALD的原因可能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失活,Xa正常表达,B错误;
C、Ⅱ−1基因型为XaY,和一个与Ⅱ−2基因型(XAXA)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女儿基因型为XAXa,儿子基因型为XAY,可知所生男孩均不含致病基因,都正常,所生女孩均为杂合子,由于女性细胞核内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随机失活,故有一定概率会患病,C错误;
D、a基因新增了一个酶切位点后应该得到三个DNA片段,对照A可以判断另外的两个条带长度分别为217bp和93bp,长度之和为310bp,故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DNA片段中,D正确。
故选D。
30.C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无核膜,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核细胞有核膜,细胞质中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常见的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和衣原体。
【详解】A、发菜是原核生物,细胞中的DNA为环状,因此,发菜细胞中的DNA双链上不存在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发菜是原核生物,其DNA是裸露的,没有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发菜细胞中DNA与RNA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B错误;
C、发菜细胞中有核糖体结构,其基因表达时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且存在多聚核糖体现象,从而加快了蛋白质合成的速度,C正确;
D、发菜独特的耐旱性是干旱选择了抗旱性状导致抗旱基因被保留并传递到下一代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31.A
【分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详解】A、土壤中小动物个体一般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错误;
B、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正确;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需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上及其顶角的菌体,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C正确;
D、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来进行,D正确。
故选A。
32.C
【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
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J”型曲线增长t年后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λ值大于1且恒定不变,增长速率一直增加。
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速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速率为0。
【详解】A、λ值表示相邻两年(生物的两代)种群数量的倍数,理想环境中λ值大于1且恒定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因此图甲所示曲线可表示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的λ值,A正确;
B、图乙中,c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d时刻表示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因此d时刻的种群数量大概是c时刻的两倍,B正确;
C、控制农田有害生物时,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速率较低时,所以应在c点之前进行,C错误;
D、“J”型增长曲线随时间变化,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图丙符合“J”型曲线增长,D正确。
故选C。
33.A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共有六条食物链:戊→甲→丁→丙、戊→丁→丙、戊→庚→丁→丙、戊→庚→乙→丙、戊→己→庚→丁→丙、戊→己→庚→乙→丙。
【详解】A、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A正确;
B、若乙数量明显减少,则丙会捕食更多的丁,因此数量不一定会减少,B错误;
C、图中戊是生产者,占第一营养级,甲只占据第二营养级,C错误;
D、丙的粪便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丙同化的能量,而是上一个营养级丁或乙固定同化的能量,D错误。
故选A。
34.D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
【详解】A、濒危物种消失会使生态多样性减小,生态系统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下降,也不利于人类自身保护,A正确;
B、结构决定功能,生态系统越复杂越稳定,B正确;
C、适度干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错误。
故选D。
35.C
【分析】1、生物多样性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例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②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③潜在价值,指还没发现的对人类或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的价值。
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对于水生植物而言,阳光、氧气等会影响其垂直结构。
【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在生态方面的价值也叫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态浮床影响水温、气温,对环境有益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
B、浮床把阳光遮挡,导致水中生物的垂直结构改变,即改变了水体群落中原有的空间结构,B正确;
C、浮床中的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种,间接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抑制藻类植物的生长,C错误;
D、此现象说明人类活动能够改变水体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
36.(1)都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膜
(2)T2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等
(3) 环状 0
(4) (叶绿体的)类囊体 光合作用(光反应)
(5) 高等 该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而低等植物细胞内有中心体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是细菌,图2是病毒,图3是蓝藻,图4是植物细胞。
(1)
图中的原核生物、带囊膜的病毒、高等植物细胞都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膜。
(2)
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壳内DNA构成,不具有囊膜;烟草花叶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壳内RNA构成,不具有囊膜。
(3)
拟核内的DNA是一种大型环状DNA分子,该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
(4)
图3中的“2”是光合片层,叶肉细胞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膜结构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该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的场所。
(5)
该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而低等植物细胞内有中心体,故图4所示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
37.(1) 常染色体显性 患甲病的II-3和II-4生下的III-9正常
(2) aaXBXB或aaXBXb II-8
(3)2/3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I-3和II-4号均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1和I-2号均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
根据II-3和II-4号均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
II-7患有乙病,是XbY,因此其父母为XBY和XBXb,则II-5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III-13(XbY)的致病基因来自II-8(XBXb)。
(3)
假如III-10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基因型为1/3AAXBXB或2/3AaXBXB,她若与III-13(aaXbY)结婚,生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3×1/2=2/3。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系谱图,熟练运用口诀判断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及相应的个体的基因型,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38.(1) 生产者 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或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栖息地)
(2)与针叶豌豆共生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养料,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 物种多样性(或物种丰富度) 不断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或人工建造“生态屏障”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分析】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1)
针叶豌豆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
(2)
与针叶豌豆共生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养料,因此豌豆与玉米间作,能提高土壤肥力,
(3)
间作针叶豌豆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断施肥、灌溉、控制病虫害或人工建造“生态屏障”等,都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增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河南省鹤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鹤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鹤壁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鹤壁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10月)(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10月)(Word版附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