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社戏》课件PPT+教案 课件 12 次下载
- 2《回延安》课件PPT+教案 课件 19 次下载
- 4《灯笼》课件PPT+教案 课件 11 次下载
- 写作《学习仿写》课件PPT+教案 课件 12 次下载
- 《口语交际 应对》课件PPT+教案 课件 11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课文课件ppt
展开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文章恢宏气势和铿锵激越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特有的艺术魅力。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体悟腰鼓内涵,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难点:体悟腰鼓内涵,感受生命的律动、蓬勃想像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有着令人陶醉磅磺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被称为“天下第一鼓”。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安塞腰鼓》。感受一下,“天下第一鼓”在作者笔下是如何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背景及字词
- 作者介绍
刘成章,1937年生,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延安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等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为《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安塞腰鼓”对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刘成章影响相当大,当他远离家乡后,脑际里常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耳畔回旋的是“安塞腰鼓”爆发的鼓点。20世纪80年代,刘成章面对祖国在改革开放中体现出的蒸蒸日上的情况,心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决定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理解。于是,他用洒脱的文笔、淋漓的激情挥洒出了《安塞腰鼓》这篇激扬生命的浪漫散文。
- 预习检查
(1)生难字词
(2)多音字
(3)词语解释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回答: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
明确:壮阔 豪放 火烈
2.简单说说安塞腰鼓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话说)
示例:生命的强健刚劲、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力量、气势宏大、气势磅礴,等等。
目标导学三:精细研读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的?作者抑制不住自己飞扬的激情,不时地用同一句话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你能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明确:5-13 14-17 18-22 23-27
宏伟场面 雄壮声响 击鼓后生 绮丽舞姿
好一个安塞腰鼓!
- “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结合课文中具体的段落或语句,来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后生比作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既写出了百十个人捶鼓的场景,又突出了现场震天动地的声响和气势,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明确: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急促的鼓点比作骤雨,把飞扬的流苏比作旋风,把蹦跳的脚步比作乱蛙,把闪射的瞳仁比作火花,把强健的风姿比作斗虎,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火热与激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三组反义词形象地描绘出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它让世界有了热度、高度力度,也有了动感的节奏和抖擞的精神,展示了生命的活力。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明确:运用排比,高度概括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展示了黄土高原人的性格--粗犷豪迈。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明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腰鼓声音的强烈和力量的奔放
3."交织、旋转、 辐射 飞、升华” 这七个词语的好序能否调接?为什么?
明确:不能调换。因为这七个词的词义递进,语势也随之增强暗含着这舞姿和鼓点不仅是生命宣泄与升华的体现,更是崇高向上的生命境界的展现,
*什么是排比
1.什么是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文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我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2.考查形式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涨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答题模式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突出了...说明了...+对象+特性。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歌的前三章,感受到了“信天游"自由奔放的节奏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章,感受作者的深厚情感。
1.安塞腰鼓表演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明确: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呆呆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安静时的状态。“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与下文热烈的腰鼓表演场面形成对比,同时也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表演前:静静地积蓄着力量
2.作者开头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几个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将人物直接推到读者面前,兀立于天地之间令人为之震撼。描写人物的整体风貌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奠定了基调。
3.安塞腰鼓表演后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这里把“咝溜溜”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咝溜溜”是一个方言拟声词,形象地表现出风吹高粱叶子的速度很快,亲切而富有韵味。
4.“但是:”“看!--”在文中独立成段,有什么好处?
明确:(1)用转折连词过渡,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运用词语独立成段,巧妙地运用了标点符号,使语调铿锵有力,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且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5.安塞腰鼓表演后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明确:这是人们对鼓声的一种感受,当鼓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人们会感到特别静。这句话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鸡啼”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预示着新生活的希望。
6.在黄土地上贫穷地生活着的人们,为什么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
明确: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骨子里充满着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因此,当安塞腰鼓表演“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人们不由得用新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看待眼前的生活:落后是暂时的,贫穷也并不可怕,只要生命在有力地搏击,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
目标导学四:合作探究
- 课文最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开篇仿佛呈现一群高原后生的雕塑,安然不动,“神情沉稳而安静”。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热闹后突来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
再结合它前面一句“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情境突变,读来感觉异样陌生,正是作者追求的表达效果。
再联系全文看,开篇说一群后生,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现了一种“静”的氛围;接下来是文章的主体,一直写腰鼓激情喧响;到最后鼓声“戛然而止”,这样由静到响,再由响到静,文章起伏跌宕,结构回环完整。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把多水的江南比作易碎的玻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文中气势磅礴、震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只有黄土高原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才能承载安塞腰鼓雄伟、豪迈的气势。
3.中国西北相对贫穷落后,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明确: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三、课文小结
作者以激情四射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亢奋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高原上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催人奋进。
四、作业布置
文中运用大量排比句,增强了语气和语势,请你尝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示例:
军训是我踏入初中后最受益的一次历练。它增强了我的体魄,从柔弱到刚强;它锻炼了我的品性,从平凡到高尚;它磨炼了我的意志,从懦弱到坚强。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节课没有重在读,只强调要读出气势读出激情是不够的。可以从分析对声音和舞姿的描写来进入到生命的力量这一深层。所以,无论什么文章,无论时间多么地紧,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是不能忽略的。没有内容,一切情感都成了空中楼阁。而且也要引导学生,读写文章都要从文章的题目开始。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完整版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安塞腰鼓,严峻竣工,震撼遗憾,戛然而止嘎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享受朗读,大声读起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安塞腰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安塞腰鼓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刘成章,奏前热身,美镜捕摄,短镜聚焦,场面火烈豪放壮阔,惊心动魄奋力搏击,土浪滚滚鼓声隆隆,叹为观止舞姿变幻,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