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甲午殇,被侵略,甲午祭,魂归海,甲午危国运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通过两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马关条约》内容,更好地理解《马关条约》是如何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以及思考中国为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会落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观看《甲午大海战》和《走向共和》影视剧片段,学生切身感受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形成对比的清王朝腐败无能。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获取有效信息。课堂材料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习惯,提高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分析《马关条约》影响及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以及反思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理解“门户开放”政策
导入新课 日本新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的原因性质的表述:“清(政府)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并非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攻势”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事实真的如日本所说吗?
激发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热情
讲授新课
一、甲午起,溯缘由 日本为什么要挑起中日战争?
学生看漫画,回答漫画反映了什么
学生分析漫画,以及思考问题,充分明确日本在明治维新后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必然性。
问题:
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在经济上会有什么需求?
你认为日本国内能不能满足自身的贸易需求?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演示:
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日本找到了什么契机发动战争?
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 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清政府对此持什么态度呢?
材料: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1、你猜列强会帮助清朝吗?
2、据此,你认为国家对外政策主要由什么决定的?
归根结底这场战争的起源就是我们弱,而日本强导致的。 在李鸿章每日奔走,寄希望于列强干涉期间,
通过演示讲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学生学会理性分析国家政策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日本却在寻找战机。它威胁朝鲜更改国政,骚扰中朝民众。在清政府增兵时突然袭击清兵。清政府被迫宣战。
二、甲午殇,被侵略
1、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地图依次为丰岛、平壤、黄海大东沟、旅顺、威海卫。)
2、清朝遭到了什么战争暴行?
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材料,揭露日军罪行。
三、甲午祭,魂归海
展示邓世昌的简介以及镇远舰沉没后的视频资料。
问题1.从邓世昌身上你能感受到这些爱国官兵的什么精神?
2. 那些不惜牺牲生命的官兵是为了守护什么?
过渡:很可惜这些爱国官兵没能扭转甲午中日战争的局势,从此国运急转直下。
四、甲午危国运转
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什么后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探究一】
从《马关条约》内容来看,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外国对中国各方面的控制加强)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主要战役,了解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通过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帮助学生体会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个人生命的信念。
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②增加四口通商(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③赔款:赔2亿两白银(甲午战争后中国赔款的白银,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富几乎都掏干了。)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教师讲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赔款大增使清政府大举外债,新增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允许设厂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从领土到经济等各个方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大大加深,所以我们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师引导:看到当时世界上一个二流的小国也能打败大清王朝,列强会有什么想法?
教师讲述: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契机是三国干涉还辽,因为割让辽东半岛损害到俄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益。这说明了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实质上体现了帝国主义(日俄)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分析《马关条约》内容,深刻理解《马关条约》是如何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给中国社会带来危害,从而突破难点。
列强不单加深经济侵略,还划分势力范围,当时有个中国人画了一幅时局图来描述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中国土地基本被列强瓜分完了,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课件展示情景:在东北,俄国控制了一条铁路,假如商人要通过这条铁路运输货物,俄国商人与美国商人交同等运费,但其他国家商人要交双倍。而要在英国控制的长江流域通航,则是英国商人和美国商人交同样的运费,其他国家商人要交双倍。
1.迟到的这只秃鹰是谁?
2.不吃残羹剩饭的它想出了什么办法实现他企图?
3.从上述情景中可以看出美国获得了什么有利的贸易机会?
所以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课件展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
教师讲述:甲午战败后亡国灭种的危机,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唤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之后救亡图存运动兴起,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道路.甲午战败也是戊戌变法的背景。
过渡:那么当时的中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五、甲午思,强国梦 为什么中国会失败?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门户开放”政策是一个难点,学生结合书本和课件的情景更好地理解门户开放政策。
学生体会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
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清朝舰队一度远远领先于日本,拥有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曾被美国的《美国海军年鉴》评价为世界第九。
而且在战争中,清军不少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抗争,为什么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呢?
【探究二】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自光绪十四年(1888)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三:
19世纪末最华美的艺术品 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
19世纪末航速最快的巡洋舰之一
明治天皇从宫廷费用中省出30万供海防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派代表回答
反思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反思:本课设计是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讲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教师的指导性作用。这节课主要突出情感教育,但授课过程中语言的表达以及情感的投入还有待加强。此外,在讲甲午战败原因时,当学生回答到北洋水师缺乏支援,可以顺带提及当时清朝因派系斗争严重导致船舰得不到及时修补,进而补充甲午战败是国家军政体制腐朽以及国民缺乏国家观念的综合体现。这样在后面反思如何避免甲午悲剧重演时可以强调要增强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升华主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巩固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