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六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三、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课文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接讲授法,通过展示图片材料,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在教学手段上,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图示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指导学生收集并分析历史信息,了解变法前中国社会形势和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促进新思想观念的产生,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巧妙提出,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索、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师】:春帆楼,是一家高级饭店;而一百多年前,作为以河豚料理闻名的一家日本料理旅馆,它却成为了中日关系史上一次巨变的见证者,不过这次端上餐桌的,不是河豚,是中国这块令日本垂涎的肥肉。 尽管72岁高龄的李鸿章用尽全身解数,仍无力阻挡清王朝的日薄西山,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中国国内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展开新课: 一、一封上书——时代先锋思国难 【师】:简要介绍何为公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并要求学生列表归纳。 过渡: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心中,对中国命运的思索、对民族未来的探寻并未停止,他们凭着一个共同的理想,为维新造势,成为了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二、一个信念——造势维新图国存 简要介绍维新的含义,引出变法维新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设问:为了推动维新思想,展开了那些活动? 【生】:1.组织学会;2.创办报刊 【师】:1.着重介绍强学会的成立。(维新派政治团体) 2.引导学生介绍上海《时务报》与天津的《国闻报》。(分别出示两份报刊的代表性作品) 设问: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变法图强的观点;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师】:然而,广泛传播的维新变法思想并未能延缓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情势危急,身处广州的康有为立即赶往北京,上述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急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出示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终于,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23岁的年轻皇帝不甘做亡国之君,决心变法。于是,19世纪末,一道天子诏令颁布天下,变法开始了。 三、一纸诏书——改头换面明国是 【师】: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师】:引导学生思考何为国是,并总结:国是指国家大计、指导方针、政策。 过渡:从6月到9月,清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因当年为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 【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总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师】:分析总结: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过渡:如此声势浩大的变法,维新派能否协调好各方,将改革的抱负落实呢? 材料研读:材料一: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百余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材料二: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 【师】:这两则材料说明维新派的施政存在什么问题? 【生】:变法急于求成,贪大求全。 过渡:这场变法,给生活于当时社会的人,又带来了什么呢? 角色体验:请学生自选当时的社会角色,谈谈对戊戌变法的看法。(实业家、清朝官员、准备科考的读书人、绿营士兵、普通百姓) 总结:戊戌变法的内容触及守旧势力的封建传统和切身利益,引起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他们决定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来破坏变法,打击维新派人士。 四、一声哀叹——舍生忘死唤国民 【师】: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求光绪帝于瀛台,并下令逮捕维新人士,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至此,变法彻底结束,因其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只留下一声哀叹,但在这哀叹中却饱含着对国家、民族的呐喊,首当其冲的谭嗣同用33岁的湖南汉子的刚毅,将信仰洒向青天。 出示谭嗣同的狱中绝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过渡:谭嗣同等六君子使中国近现代史在沉郁了58年之后,有了崭新的诠释,以炽热的血液浇灌富强与自尊的花蕾,也使得中国知识分子不再深锁于红墙大院的点缀,而重拾起浩然长存的气脉与风骨。 设问:那戊戌变法的三月之音对中国而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生】:1.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3.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给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为何会遭到失败呢? 【生】:1.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3.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设问:当历史的车轮碾过120余年的岁月,当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之际,这场变法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财富呢? 【生】: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的政策,全民族共同努力,要敢于向落后、守旧的思想作斗争。 【师总结】: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中国也并未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但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度,学情分析,教学课时,课前准备,组织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一等奖教案设计,文件包含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课件pptx、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docx、第6课戊戌变法综合训练docx、第6课戊戌变法基础演练docx、第6课戊戌变法能力提升docx、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导学docx等6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