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2018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的最后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单元的古代亚非文明也被称为“大河文明”,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独特的农耕环境孕育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印度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上承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下启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本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讲述了古代印度的基本历史沿革,包括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早期文明、雅利安人建立的奴隶制小国、孔雀王朝。“种姓制度”是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等级制度,保护了奴隶主贵族(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佛教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人民的一面。
【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来看,该班学生除少数学生扎实稳步前进外,多数学生学习状态不好,斗志不足,没有进入初三那种紧张而有序的学习状态,连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听课)都不能很好的参与。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措施是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趣味视频和情景剧表演等来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以简单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以课堂的及时反馈训练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课标要求】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图片、地图、视频和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森严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探究分析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排练剧本
【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提到印度这个国家,你们对它有哪些印象?用一些关键词来说一下。
生:……(佛教、文明古国、西游记、大象、印度舞等等)
师:我们都知道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很早就对印度有了解和接触,我国《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叫做印度。古代印度有哪些文明成就呢,我们先通过一个短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古代印度》)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设计意图】
本环节先以学生印象中的印度为切入点,设疑激发学生对古代印度的好奇心。然后以富有趣味性的短视频的形式介绍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新课教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位于南亚次大陆,古代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师:(出示古代印度和今天印度的地图)观察这两幅地图,你们来说一下,古代印度和今天的印度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生:……(不是)
师: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即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在这里有一条河流即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最后汇入阿拉伯海。印度河定期泛滥,给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师:我们之前还学过哪些文明像古印度文明一样诞生于大河流域的?
生:……(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其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地图的形式,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同时,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观感受古代印度与今天印度的区别,以及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过渡】
师:古埃及文明等三大文明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古印度
的文明历程,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完成表格。
2、古印度文明历程:鼎盛时期 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 佛像艺术
(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结合图片分别进行介绍)
师:(展示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城的图片)请看图片,这些今天看来并不起眼的
土城墙,土坑,在当时来说可不简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功能划分比较精细的城市之一,而且还设有完整的下水系统,不得不说展现了古印度人民的聪明才智。但是后来这个一度繁荣的文明衰亡了,原因不明。 师:(展示与孔雀王朝有关的图片)孔雀王朝时古印度文明达到鼎盛。它的第三
任国王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农业工商业也都得到发展,首都华氏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因此,阿育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居古印度帝王之首。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完成表格的形式,培养学生从教材中获取并归纳有效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掌握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过渡】
师: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这和雅利安人到印度后
建立的种姓制度有关,什么是种姓制度呢?我们先来看一个短剧。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学生根据剧本进行表演)(剧本附在最后一页)
师:请大家根据教材和短剧中的情境判断出A、B、C三人及祭司在种姓制度中所
处的等级。 生:…… (小组讨论)
师:之前我已经把我们班同学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下面我们各个小组分别负责介绍种姓制度中的一个等级,介绍的内容包括本等级的名称、由来、职业、权利和义务。(第一组——婆罗门;第二组——刹帝利;第三组——吠舍;第四组——首陀罗) 生:……(各组代表发言)
师:(教师补充)第一等级婆罗门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吠舍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贱民不在造物主造人的范畴,贱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即使是他们的影子触碰到了比自己高一等级的人,就会凭空招来一顿毒打;他们必须在自己的身上挂上铃铛,这样会提醒其他种姓的人们贱民的到来;他们还要随身携带铲子,以便将自己唾液或者是痰迹附着的泥土铲掉,这样才不会弄脏别人的脚;贱民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甚至不能坐在其他种姓人们的附近,因为这对别人而言是一种侵犯与侮辱。
师:请大家结合教材和刚刚的情景剧,思考种姓制度有哪些特点?
生:……(界限森严、职业世袭、实行内婚)
师:这种制度维护的是哪些人的利益?
生:……(奴隶主阶级)
师:因此,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一种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师: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结合种姓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生:……(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
种姓制度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这一子目主要采用了情景剧表演和小组合作探究两种方式来突破重难点。 “历史情景剧”不仅可以用简单的情节更直观的再现种姓制度的基本特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各组同学集思广益,拓宽思维、在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提高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在思维碰撞中进一步加深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理解。
【过渡】
师: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
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播放视频《佛教的产生和传播》)
师:请大家结合教材及视频思考以下问题:(问题4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为什么身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播佛教?
生:……(1.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代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2.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3.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 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4. 佛教宣扬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
师: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宗教、哲学、建筑等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你们能说出深受古代印度佛教艺术影响的中国石窟佛像么?
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
师: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有关佛教文化的词语,比如临时抱佛脚、口头禅、 普渡众生、四大皆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借花献佛等等。佛教出现后信仰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设计意图】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因为9年级学生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学过与佛教有关的内容,对佛教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本环节采取的是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引导补充即可。
【总结】
师: 古代印度在公元前23世纪出现早期文明后衰亡。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
于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板书设计】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2、古印度文明历程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学反思】
通过对印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它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佛教的教义因为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某种需要,受到统治者特别是刹帝利的保护。有时根据特定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体验、共同感受,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发展积极、健康的情感。
【课堂反馈】
1、“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 )
A.古埃及奴隶制度 B.《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 )
A.它是伊斯兰教 B.它的经典是《圣经》
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 D.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3、我们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的“0、1、2、3、4、5……”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
A. 古印度人 B. 古阿拉伯人 C. 古埃及人 D. 古希腊人
4、下列属于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文明遗址是( )
①哈拉帕遗址 ②殷墟遗址 ③二里头遗址 ④摩亨佐·达罗遗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选择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通过练习能让教师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了若指掌,有利于教师获取大量反馈信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一些盲点。
【课外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亚非文明有何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
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是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的最后一课,因此我要求学生课后分析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之处,既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个体中寻找共性的总结归纳能力。
【补充】剧本
场景: 时间:大约在3000年前;
地点:一个由雅利安人建立的位于印度恒河流域的小国的都城街道上 人物:A及A之子、B、C和士兵若干(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A:卖布了,物美价廉的棉布快来买哟……(叫卖完,自言自语) 哎!今年的生意
可真难做啊!钱没赚到,连下面的人也不省心,早该送到家里的粮食和陶器到现在也没送来!(越想越生气)来人,去把B给我叫来。 B:(卑躬屈膝地来到A面前,小声道)老爷
A:你今年本该上交的粮食怎么还没送来,你不送来,我怎么给上面的人纳贡? B:老爷,今年天神发怒,洪水泛滥,收成实在是不好…… (突然,C带着一群士兵来到B面前) C:来人,把B给我带走处死! A:大人,B犯了何罪需要被处死?
C:哼!他居然拐走了咱们最尊贵的大祭司的女儿,还妄想私奔成婚! B:大人,我们是真心相爱的。
C:真心相爱那也不行!你这种身份低贱的人只能娶跟你身份一样低贱的女子为
妻,带走!(C带人押着B退场) A:活该!(此时,A的儿子来到A面前)
A之子:爸爸,刚刚的C好威风啊!我长大了也想跟C一样拥有自己的军队,掌
握军权!
A:孩子啊!别痴心妄想了,你只能跟爸爸一样成为一名商人,世世代代如此。
咱们的职业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决定了,永远不能更改! (此时,街上传来“叮铃叮铃”的声音)
A:孩子,快走!贱民来了,他们是不可接触者。如果不小心碰到了他们的身体,
咱们还得洗澡祭祀去除秽气呢! (说完,匆忙拉着儿子退场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探究二 森严的种姓制度,探究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