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四)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7492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四)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7492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四)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37492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上学期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期末常考易错题汇编卷多套(WORD版,含答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三) 试卷 1 次下载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十) 试卷 0 次下载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五) 试卷 0 次下载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一) 试卷 0 次下载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八) 试卷 0 次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四)
展开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四),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复比较,精心选择,认真读题,谨慎填写,学会分析,判断正误,竖式计算题,图形计算题,连线题,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四)
一、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满分16分)
1.一个自动测温仪199元,学校买5个,全付一百元一张的人民币,至少要( )张。
A.9 B.10 C.11
2.下面的积大约是4000的算式是( )。
A.492×8 B.7×496 C.795×4
3.1筐梨子连筐重30千克,筐重2000克,两筐梨子净重( )千克。
A.28 B.60 C.56 D.58
4.如图,甲和乙的周长比较,甲的周长( )乙的周长。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5.用60元买一副羽毛球拍,剩下的钱最多还能买( )只羽毛球。
A.10 B.12 C.11 D.13
6.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根据信息,可以解决的问题是( )。
A.一共用了多少元? B.圆珠笔买了多少支? C.圆珠笔买了多少盒?
7.在下列图形中,有( )个是轴对称图形。
A.4 B.3 C.2 D.1
8.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打开后每一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 )。
A. B. C.
二、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满分16分)
9.玩具汽车每个298元,买5个玩具汽车大约需要( )元。
10.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一本数学书大约重250( );军军的身高大约是135( );
一袋盐大约重500( );电梯载重1000( )。
1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后,周长可能( )厘米或( )厘米。
12.要使256×□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6□5÷3商的中间0,□里有( )种填法。
13.水果店运来118个苹果,如果要平均装在6个筐里,至少要再添上( )个苹果。
14.一个皮球从32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个皮球第2次弹起的高度是( )米,第( )次弹起的高度是4米。
1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风车的运动是( )现象。打开推拉窗是( )现象。
16.里面有( )个,再加3个就是( )。
三、学会分析,判断正误。(满分8分)
17.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9厘米。( )
18.400×8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19.用竖式计算除法和计算乘法一样,都要从高位算起。( )
20.图形平移后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但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
四、竖式计算题(满分12分)
21.(12分)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59= 780×5= *249÷7=
4×608= 836÷4= *902÷6=
五、图形计算题(满分12分)
22.(12分)求如图图形的周长。
六、连线题(满分12分)
23.(6分)第一行的图形分别是第二行的哪张纸剪下来的?连一连。
24.(6分)连一连。
一袋食盐 一盒饼干 一支牙膏 一袋大米 一瓶牛奶
50克 500克 100 克 15千克 2000克
七、活用知识,解决问题。(满分24分)
25.(6分)水墨画是国面的代表。小明在一张长248厘米,宽129厘米(俗称“八尺熟宜”)的长方形宣纸上画了一幅水墨画,并用彩笔沿着四周画了一个长方形边框,这个边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6.(6分)一个影剧院有396个座位。光明小学1600名师生分4场观看一部电影,能都有座位吗?
27.(6分)学校里有2个花坛,一共种了186棵月季花。每个花坛里有红、黄、粉三种月季花,每种棵数同样多,平均每个花坛里红色月季花有多少棵?
28.(6分)丫丫用一张卡纸做贺卡。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的和第一次同样多,两次一共用去这张卡纸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1.B
【分析】因为199接近200,先用200乘5,再求出这个积里面有多少个100,即至少要付多少张一百元的人民币。
【详解】把199看作200,200×5=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所以至少要付10张一百元的人民币。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A
【分析】此题采用估算。
A.492×8中492比较接近500,把它看作500,再计算;
B.7×496中496比较接近500,把它看作500,再计算;
C.795×4中795比较接近800,把它看作800,再计算;
【详解】A.492×8≈500×8=4000;
B.7×496≈7×500=3500;
C.795×4≈800×4=3200
故答案为:A
【点睛】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把三位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数或整百数,再计算。
3.C
【分析】用这筐梨子连筐重量减去筐的重量,求出这筐梨子的净重。再乘2,求出两筐梨子净重。
【详解】2000克=2千克
(30-2)×2
=28×2
=56(千克)
则两筐梨子净重56千克。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关键是求出一筐梨子的净重,解决本题时要先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再进行计算。
4.B
【分析】
根据上图可知,甲和乙共用一条曲线,把甲右边较短的线段分别向上、向右平移,此时甲的周长里有长方形的长和宽,乙的周长里也有长方形的长和宽,据此可以判断甲的周长等于乙的周长。
【详解】由分析得:
甲的周长等于乙的周长。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周长是指一周的长度。通过对含义的理解从而比较出长短。
5.C
【分析】一副羽毛球拍37元,60减37求出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后剩下的钱,一只羽毛球2元,再用这个差除以2即可解答。
【详解】60-37=23(元)
23÷2=11(只)……1(元)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剩下的钱。注意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小于除数。
6.B
【分析】根据每个问题,再结合题文中的已知信息来计算;能计算的就是能解决的问题。
【详解】A.因为题文中没有金额信息,所以计算不了一共用了多少钱;
B.因为已知3盒钢笔,每盒10支,可以求出钢笔的总数量,另又知道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所以就可以求出圆珠笔买了3×10+18=48支;
C.因为题文中没有告诉圆珠笔几支一盒,也不知道买了几盒圆珠笔,所以不能计算出买了多少盒圆珠笔;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题文中的已知信息。
7.B
【分析】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能否找出对称轴,能找到对称轴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否则不是轴对称图形。
【详解】如下图,后面3个图形都能找到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判断方法的掌握。
8.C
【分析】把这张正方形纸的面积看作单位“1”,把它对折后打开,它被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它的。
【详解】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打开后每一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9.1500
【分析】把玩具汽车的价钱看作300元,再乘5即可解答。
【详解】298×5
≈300×5
=1500(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0.克##g 厘米##cm 克##g 千克##kg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
可知计量一本数学书的重量用“克”作单位,
计量军军的身高用“厘米”作单位,
计量一袋盐的重量用“克”作单位,
计量电梯载重用“千克”作单位。
【详解】一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军军的身高大约是135厘米;
一袋盐大约重500克;电梯载重1000千克。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1.26 22
【分析】将长方形的两个宽重合,拼成一个宽是3厘米,长是两个5厘米即10厘米的一个长方形;也可以将长方形的两个长重合,拼成一个宽是5厘米,长是两个3厘米即6厘米的一个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周长即可。
【详解】5×2=10(厘米)
(10+3)×2
=13×2
=26(厘米)
3×2=6(厘米)
(6+5)×2
=11×2
=22(厘米)
【点睛】长方形周长=(长+宽)×2,解答此题时注意有两种拼法,计算周长时根据周长公式计算,而不是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就是大长方形的周长。
12.4 3##三
【分析】256×3=768,256×4=1024,所以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4;6□5÷3,被除数百位上的6能被除数3整除,只要十位上的数小于3,6□5÷3商的中间0,所以□里可以填0、1、2,共有3种填法。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要使256×□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4;要使6□5÷3商的中间0,□里有3种填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3.15
【分析】用118除以6,求出商和余数,商表示每个筐装几个苹果,余数表示装不下的苹果个数,用商减去余数,求出至少要再添上几个苹果。
【详解】118÷6=19(个)……4(个)
19-4=15(个)
则至少要再添上15个苹果。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商和余数表示的意义,再进一步解答。
14.8 3##三
【分析】因为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则第一次下落高度是32米,第一次弹起高度是第一次下落高度的一半,即32÷2=16(米)。第二次下落高度为16米,则第二次弹起高度是16÷2=8(米)。第三次下落高度为8米,第三次弹起高度为8÷2=4(米)。
【详解】32÷2÷2
=16÷2
=8(米)
则第2次弹起8米。
8÷2=4(米)
则第3次弹起4米。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每一次下落高度和上一次弹起高度相等,每一次弹起高度均是这一次下落高度的一半。
15.旋转 平移
【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
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详解】风车的运动是旋转现象。打开推拉窗是平移现象。
【点睛】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区别在于,平移时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了变化。
16.5 1
【分析】把一个整体即单位“1”平均分成了8份,1份就是这个整体的,5个就是,3个就是,+=1。
【详解】里面有5个,+=1,再加3个就是1。
【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了分数的意义,掌握即可。
17.×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再根据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然后与9厘米进行比较。
【详解】(10+6)×2÷4
=16×2÷4
=32÷4
=8(厘米)
则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因此题干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8.×
【分析】400×8=3200,积的末尾有2个0,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400×8的积的末尾有2个0,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竖式计算除法从高位算起,计算乘法从低位算起。
【详解】用竖式计算除法和计算乘法一样,都要从高位算起,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
【点睛】乘法和除法竖式的计算顺序不一样。
20.√
【分析】平移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的运动,平移时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图形平移后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但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和性质。
21.413;3900;35……4
2432;209;150……2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有余数时,用商乘除数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详解】7×59=413 780×5=3900
*249÷7=35……4
验算:
4×608=2432 836÷4=209
*902÷6=150……2
验算:
22.48米;64分米
【分析】图1是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米,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计算即可;图2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18分米,宽是14分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正方形周长:12×4=48(米)
长方形周长:
(18+14)×2
=32×2
=64(分米)
23.见详解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连线如下:
【点睛】本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应用。
24.见详解
【分析】由题意可得,根据重量单位的认识进行连线即可。
【详解】
【点睛】此题考查了重量单位以的应用,关键是了解生活常识即可。
25.754厘米
【分析】根据长方形周长计算,(长+宽)×2,据此代入数据解答。
【详解】248+129=377(厘米)
377×2=754(厘米)
答:这个边框的周长是754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6.不能
【分析】因为影剧院有396个座位,即1场可以容纳396人,那么4场可以容纳的人数为396与4的积,再把这个积与1600比较即可。
【详解】396×4=1584(个)
1584<1600
答:不能都有座位。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三位数与一位数乘法的应用,计算之后要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27.31棵
【分析】三种月季花的数量是相同的,三种花的总数量是186,用186÷3即可求出每种花的数量,再用红色月季花的数量÷2,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花坛有多少棵红色月季花。
【详解】186÷3÷2
=62÷2
=31(棵)
答:平均每个花坛里红色月季花有31棵。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先读懂题意理清思路,再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8.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均用去它的。将第一次用去它的加上第二次用去它的,求出两次一共用去这张卡纸的几分之几。
【详解】+=
答:两次一共用去这张卡纸的。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同分母分数相加时,注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三),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复比较,精心选择,认真读题,谨慎填写,学会分析,判断正误,竖式计算题,图形计算题,连线题,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十),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竖式计算题,图形计算题,连线题,解答题,整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综合质量检测卷(五),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反复比较,精心选择,认真读题,谨慎填写,学会分析,判断正误,竖式计算题,图形计算题,连线题,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