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7510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7510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7510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 铁的冶炼
2.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NaCl溶液 B. 蔗糖溶液 C. Fe(OH)3胶体 D. CuSO4溶液
3. 下列气体中为黄绿色的是( )
A. O2 B. H2 C. Cl2 D. NO
4. 浓硫酸是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与稀硫酸性质相同 B. 具有吸水性 C. 能使蔗糖变黑 D. 具有腐蚀性
5. 下列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并放出气体的是( )
A. Na2O B. Na2O2 C. NaHCO3 D. Na2CO3
6. 配制0.4mol/L的NaCl溶液1000mL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7.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SO2 B. KOH C. FeO D. NaCl
8. 常温下,下列物质中难溶于水的是( )
A. MgSO4 B. Ba(OH)2 C. NH4Cl D. CaCO3
9. 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 )
A. BaSO4 B. Cu C. HCl D. Fe2O3
10. 关于物质的制备和收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制备NH3 B. 可制备Cl2
C. 可收集NO D. 可收集H2
11.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NH4NO3=NH4−+NO3+ B. KOH=K++OH−
C. FeCl3=Fe3++3Cl− D. NaClO=Na++ClO−
12. 下列反应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 2NaOH+CO2=Na2CO3+H2O
B. 2NaOH+CuCl2=Cu(OH)2↓+2NaCl
C. NaOH+HCl=NaCl+H2O
D. Mg(OH)2+H2SO4=MgSO4+2H2O
13.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2NaHCO3−△Na2CO3+H2O+CO2↑
B.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 2Na+2H2O=2NaOH+H2↑
D. Cl2+2NaOH=NaClO+NaCl+H2O
14.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Fe→Fe2+ B. CO2→CO C. N2O5→HNO3 D. NaClO3→Cl2
1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NaF属于盐 B. 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4
C. FeCl3是常见氧化剂 D. KI是常见的还原剂
16.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HCO3用作焙制糕点 B. Na2O2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C. NaCl用作游泳池消毒剂 D. Fe2O3用作红色涂料
17. 依据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以得出SO32−体现还原性这一结论的是( )
序号
操作
现象
A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盐酸
产生气泡
B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褪色
C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酸性Na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A. A B. B C. C D. D
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Fe的摩尔质量是56g⋅mol−1
B. 常温常压下,22.4LN2的物质的量为1mol
C. 1molC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D. 1L0.1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0.2molNa+
19. 为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SO42−、Ca2+和Mg2+,得到精制食盐水,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沉淀A是BaSO4
B. 溶液A中微粒主要有:Cl−、Ba2+、OH−、Na+、Ca2+
C. 试剂1既可以是Na2CO3也可以是Na2SO4
D. 加入试剂2的目的是除去OH−、CO32−、SO42−
20. 以废旧锌锰电池中的黑锰粉[含MnO2、MnO(OH)、NH4Cl、ZnCl2及C等]为原料制备MnCl2,实现锰的再利用。其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步骤②中MnO(OH)发生了反应4MnO(OH)+O2=4MnO2+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分离出NH4Cl、ZnCl2的试剂和操作为:水、过滤
B. 步骤②中还发生了反应:C+O2−△CO2
C. 步骤③中H2O2做氧化剂
D. 步骤④中发生的是盐与盐之间产生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21. 用如图装置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
步骤
操作
现象
①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使浓硝酸滴入试管
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②
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推动注射器活塞使部分水进入试管
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铜表面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变蓝,试管内气体逐渐变为无色
③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拉动注射器活塞吸取少量无色气体;拔下注射器,再拉动活塞吸入少量空气
注射器中无色气体变红棕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B. ②中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的原因可能是NO2与H2O反应导致压强减小
C. ②中铜表面产生的气体可能有H2
D. ③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②中反应生成了NO
22.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研究物质性质及转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化合价是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在括号中写出以下几种物质中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Cu______、Na2O 2______、ClO2−______、(NH4)2Fe(SO4)2______。
(2)制备氯气的一种反应是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填化学式,下同)______,被还原的物质是 ______。若反应中消耗了1molMnO2,则生成Cl2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mol。
(3)某含余氯废水(主要成分是NaClO)的处理流程如图。已知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Na2SO3+NaClO=Na2SO4+NaCl,若NaClO的含量是7.45×10−3g/L,则处理1000L含余氯废水,理论上需要0.5mol⋅L−1Na2SO3溶液 ______L。
23. 某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几种等浓度溶液:①AgNO3②HCl③Na2CO3,进行以下实验。
序号
操作
现象
离子方程式
i
向盛有2mL①的试管中加入1mL②
产生白色沉淀
a
ii
向盛有2mL②的试管(滴加酚酞)中加入1mL③
产生气体
b
(1)将表格补充完整。a.______;b.______。
(2)除以上试剂外,请任意选择一种能与③反应的试剂,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试剂: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
24. 如图所示,先在小烧杯中加入0.01mol/LBa(OH)2溶液50mL,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接通电源,可观察到小灯泡变亮。
(1)从物质类别看,Ba(OH)2属于 ______,它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是 ______;小灯泡变亮的原因是 ______。
(2)向小烧杯中滴加0.2mol/LH2SO4溶液,观察到以下现象,按要求填写产生对应现象的原因:
序号
现象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1
酚酞颜色变浅直至褪去
用化学用语表达:① ______ 。
2
产生白色沉淀
用化学用语表达:② ______ 。
3
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
文字表达:③ ______ 。
4
小灯泡又变亮
用化学用语表达:④ ______ 。
25. 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是合理利用硫元素的基本途径。
Ⅰ.图1是硫元素形成的部分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及相互转化的部分信息。
(1)A是一种钠盐,它的电离方程式是 ______。加入氯水,可完成从A→B的转化,氯水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2)D的化学式是 ______,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写出E→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Ⅱ.双碱法脱除烟气中SO2的过程如图2所示。
(4)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该反应中,含S元素物质发生了类别间的转化,具体来说是 ______类物质向 ______类物质的转化。
(5)过程Ⅱ中含硫元素物质发生了 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者“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 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6)该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26. 图1是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部分)。
(1)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实验室用NH4Cl和 ______反应(写化学式)也可以制备得到氨。
(2)N2在闪电、雨水等作用下转化为HNO3需经历多步反应,写出其中由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写出由氨转化为硝酸铵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处理含NH4+废水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NH4+→亚硝酸菌O2NO2−→厌氧氨硝化菌NH4+N2。
①该工艺中被氧化的微粒是 ______。
②在上述工艺中,若氧气浓度过高时,NO2−会被氧化成NO3−。可以通过图2工艺提高氮的脱除率。过程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27. 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FeCl2溶液、FeCl3溶液的性质。
Ⅰ.探究FeCl2溶液的性质。
(1)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FeCl2属于 ______,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
(2)预测FeCl2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Zn反应,此时Zn体现 ______性。
(3)预测FeCl2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 ______,因此可以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4)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序号
操作
i
滴加NaOH溶液
ii
加入少量锌粉
iii
滴加酸性KMnO4溶液
①i中的现象是 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
②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③iii中的现象是 ______。
(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
①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
②为证实该反应中Fe2+确实被氧化,需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试剂 ______,观察到现象 ______。
Ⅱ.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
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操作
现象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
(6)ⅳ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7)ⅵ中滴加氯水过程中,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Ⅲ.小组同学探究ⅵ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SCN−被转化。
(8)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0.1mol/L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各1滴,观察到 ______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
(9)进一步预测SCN−可能被转化为SO42−,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化学反应与生活、生产的考查,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化学反应的根本标志是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题中火药使用、粮食酿酒以及铁的冶炼都发生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
【解答】
A.火药使用涉及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选;
B.粮食酿酒为淀粉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选;
C.转轮排字为印刷操作,没有涉及化学反应,故C选;
D.铁的冶炼涉及3CO+Fe2O32Fe+3CO2,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2.【答案】C
【解析】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和浊液都不具有此性质,NaCl溶液、蔗糖溶液、CuSO4溶液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均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为胶体,所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故选:C。
3.【答案】C
【解析】解:氧气、氢气、一氧化氮都是无色气体,氯气为黄绿色气体,
故选:C。
依据各种气体的物理性质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侧重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明确常见气体的颜色即可解答,题目简单,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4.【答案】A
【解析】解:A.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具有酸性,但是浓硫酸还具有强的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与稀硫酸性质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蔗糖变黑,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属于腐蚀性危险品,故D正确;
故选:A。
依据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酸性解答。
本题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熟悉浓硫酸的特性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产物判断,明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与水反应产物,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产生气体,故A不选;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碱并放出气体,故B选;
C.碳酸氢钠溶于水,不会产生气体,故C不选;
D.碳酸钠溶于水,不会产生气体,故D不选;
故选:B。
6.【答案】A
【解析】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一般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用到的仪器依次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配制0.4mol/L的NaCl溶液1000mL,应选择1000mL容量瓶,用不到的仪器:圆底烧瓶,
故选: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一般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据此选择需要的仪器。
本题考查了化学仪器的使用,明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原理和操作步骤,熟悉相关化学仪器的用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A.SO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KOH是碱,故B错误;C.FeO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故C正确;D.NaCl是盐,故D错误;故选:C。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及碱性氧化物的概念,难度教学,侧重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硫酸镁、氯化镁、硝酸镁都易溶于水,故A错误;
B.氢氧化钡易溶于水,故B错误;
C.中学化学中所有铵盐都可溶,所以氯化铵易溶于水,故C错误;
D.碳酸钙属于难溶物,难溶于水,故D正确;
故选:D。
A.硫酸镁易溶于水;
B.氢氧化钡易溶;
C.中学化学中所有铵盐都易溶;
D.碳酸钙属于难溶物。
本题考查物质的溶解性,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明确物质溶解性表并熟记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物质的溶解性,题目大逆不道。
9.【答案】C
【解析】解:A.BaSO4难溶于水,虽溶解的完全电离,但主要以沉淀形式存在,故A错误;
B.铜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故B错误;
C.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易溶于水,溶解后完全电离,故C正确;
D.Fe2O3不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加入水中,若要以离子形式存在,需满足本身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或能和水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溶解性和电解质的电离,较易,掌握基础是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氨气,图中固固加热且大试管口向下倾斜,故A正确;
B.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可生成氯气,图中固液加热制气体,故B正确;
C.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故C错误;
D.H2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图中装置合理,故D正确;
故选:C。
A.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氨气;
B.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可生成氯气;
C.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D.氢气不溶于水。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A
【解析】解:A.硝酸铵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4NO3=NH4++NO3−,故A错误;
B.氢氧化钾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OH=K++OH−,故B正确;
C.氯化铁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铁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FeCl3=Fe3++3Cl−,故C正确;
D.次氯酸钠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ClO=Na++ClO−,故D正确;
故选:A。
A.铵根离子带有1个单位正电荷,硝酸根离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
B.氢氧化钾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氯化铁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D.次氯酸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
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明确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C
【解析】解:A.2NaOH+CO2=Na2CO3+H2O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O2=CO32−+H2O,不能用H++OH−=H2O表示,故A错误;
B.2NaOH+CuCl2=Cu(OH)2↓+2NaCl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u2+=Cu(OH)2↓,不能用H++OH−=H2O表示,故B错误;
C.NaOH+HCl=NaCl+H2O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C正确;
D.Mg(OH)2+H2SO4=MgSO4+2H2O的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不能用H++OH−=H2O表示,故D错误;
故选:C。
离子方程式H++OH−=H2O不是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一类反应,以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A
【解析】解:A.该反应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中Cu、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该反应中Na、H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化合价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则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明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特征,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A
【解析】解:A.Fe→Fe2+,Fe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Fe失电子作还原剂,需要氧化剂才能实现,如HCl、CuCl2等,故A正确;
B.CO2→CO,C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CO2得电子作氧化剂,需要还原剂才能实现,如C等,故B错误;
C.N2O5→HNO3,N元素的化合价都是+5,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NaClO3→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NaClO3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说明给予的物质作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且给予的物质不能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明确氧化剂、还原剂与元素化合价升降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如果自身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B
【解析】解:A.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NaF是由钠离子和氟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A正确;
B.SO2是H2SO3的酸酐,则SO2和H2O反应生成H2SO3,SO3和H2O反应生成H2SO4,故B错误;
C.FeCl3中Fe元素为+3价,具有氧化性,FeCl3是常见的氧化剂,故C正确;
D.KI中I−具有强还原性,所以KI常作还原剂,故D正确;
故选:B。
A.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
B.SO2是H2SO3的酸酐;
C.FeCl3中Fe元素为+3价,具有氧化性;
D.KI中I−具有强还原性。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明确基本概念内涵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C
【解析】解:A.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故A正确;
B.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故B正确;
C.NaCl不能用作游泳池消毒剂,故C错误;
D.Fe2O3俗称铁红,用作红色涂料,故D正确;
故选:C。
A.依据碳酸氢钠不稳定性解答;
B.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C.NaCl没有强氧化性;
D.Fe2O3俗称铁红,可以作颜料。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考查物质的用途,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B
【解析】解:A.向Na2SO3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气泡,说明盐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的酸性,故A错误;
B.SO3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硫酸,SO32−体现还原性,故B正确;
C.Na2SO3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与SO32−体现还原性无关,故C错误;
D.SO32−具有氧化性,能被还原剂酸性Na2S溶液还原生成S,SO32−体现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B。
A.盐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的酸性;
B.SO3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C.Na2SO3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
D.SO32−具有氧化性,能被还原剂还原。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B
【解析】解:A.铁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Fe的摩尔质量是56g⋅mol−1,故A正确;
B.常温常压下,Vm大于22.4L/mol,则常温常压下,22.4LN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B错误;
C.1molC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物质的量3mol,个数为3NA,故C正确;
D.1L0.1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物质的量为:1L×0.1mol/L×2=0.2mol,故D正确;
故选:B。
A.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
B.常温常压下,Vm大于22.4L/mol;
C.二氧化碳为三原子分子;
D.硫酸钠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1mol硫酸钠电离产生2mol钠离子。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为高频考点,把握质量、物质的量、体积、浓度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B
【解析】解: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A为氢氧化镁、硫酸钡,除去Mg2+、SO42−离子,故A错误;
B.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为SO42−、Ca2+和 Mg2+,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A为氢氧化镁、硫酸钡,除去Mg2+、SO42−离子,溶液A中微粒主要有:Cl−、Ba2+、OH−、Na+、Ca2+,故B正确;
C.试剂1只能为Na2CO3,不可以是Na2SO4,否则容易带入新的杂质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加入试剂2为盐酸,除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流程,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SO42−、Ca2+和Mg2+,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A为氢氧化镁、硫酸钡,除去Mg2+、SO42−离子,溶液A加入碳酸钠除钡离子和钙离子,沉淀B为碳酸钙、碳酸钡;溶液B中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入试剂2为盐酸,除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通过蒸发得到精盐,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根据实验流程明确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粗盐提纯操作方法及试剂加入顺序,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20.【答案】C
【解析】解:A.步骤①将黑锰粉分离为溶液和MnO2粗品,可知步骤①为水洗、过滤分离出NH4Cl、ZnCl2,得到MnO2粗品,故A正确;
B.步骤②中MnO(OH)发生了反应4MnO(OH)+O2=4MnO2+2H2O,还发生了反应:C+O2−△CO2,故B正确;
C.步骤③是向MnO2粗产品中加入稀H2SO4、H2O2溶液,并加热得到MnSO4溶液,Mn元素化合价从+4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H2O2被氧化,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故C错误;
D.步骤④是向MnSO4溶液中加入CaCl2,MnSO4和CaCl2反应生成MnCl2和微溶于水的CaSO4,所以步骤④中发生的是盐与盐之间产生沉淀的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黑锰粉含MnO2、MnO(OH)、NH4Cl、ZnCl2及炭黑等,步骤①将黑锰粉分离为溶液和MnO2粗品,可知步骤①为水洗、过滤分离出NH4Cl、ZnCl2,所得MnO2粗品中含有MnO2、MnO(OH)及炭黑等,步骤②是将MnO2粗品在空气中加热,MnO(OH)、炭黑(主要成分为C单质)被O2氧化,C被氧化为CO2,MnO(OH)被氧化为MnO2,发生反应为C+O2−△CO2、4MnO(OH)+O2−△4MnO2+2H2O,此时MnO2粗产品中含有MnO2;步骤③是向MnO2粗产品中加入稀H2SO4、H2O2溶液,并加热得到MnSO4溶液;步骤④是向MnSO4溶液中加入CaCl2,二者反应生成MnCl2和微溶于水的CaSO4,再利用过滤操作得到MnCl2溶液,以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中等。
21.【答案】C
【解析】解:A.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①中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故A正确;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则②中注射器内剩余的水被“吸入”试管的原因可能是NO2与H2O反应导致压强减小,故B正确;
C.铜在金属的顺序表中排在H后面,②中铜表面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有H2,故C错误;
D.NO遇空气变红棕色,③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②中反应生成了NO,故D正确;
故选:C。
A.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
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使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
C.铜在金属的顺序表中排在H后面;
D.NO遇空气变红棕色。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2.【答案】0−1+3+2浓盐酸 MnO2 10.2
【解析】解:(1)单质的化合价是0价,Cu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Na2O2中Na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lO2−中O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Cl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NH4)2Fe(SO4)2中铵根离子为+1价、硫酸根离子为−2价,F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故答案为:0;−1;+3;+2;
(2)该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部分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氧化剂被还原,所以该反应中MnO2是氧化剂、浓盐酸是还原剂,HCl被氧化;根据方程式知,反应中消耗MnO2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故答案为:浓盐酸;MnO2;1;
(3)n(NaClO)=7.45×10−3g/L×1000L74.5g/mol=0.1mol,根据方程式知n(Na2SO3)=n(NaClO)=0.1mol,V=nc=0.1mol0.5mol/L=0.2L,
故答案为:0.2。
(1)单质的化合价是0价;Na2O2中Na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ClO2−中O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NH4)2Fe(SO4)2中铵根离子为+1价、硫酸根离子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其电荷数;
(2)该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部分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氧化剂被还原;根据方程式知,反应中消耗MnO2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
(3)n(NaClO)=7.45×10−3g/L×1000L74.5g/mol=0.1mol,根据方程式知n(Na2SO3)=n(NaClO)=0.1mol,V=nc。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明确基本概念内涵、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3.【答案】Cl−+Ag+=AgCl↓CO32−+2H+=CO2↑+H2OCaCl2 CO32−+Ca2+=CaCO3↓
【解析】解:(1)AgNO3和H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HCl和Na2CO3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故答案为:Cl−+Ag+=AgCl↓;CO32−+2H+=CO2↑+H2O;
(2)Na2CO3能和CaCl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
故答案为:CaCl2;CO32−+Ca2+=CaCO3↓。
(1)AgNO3和H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HCl和Na2CO3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
(2)Na2CO3能和CaCl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明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4.【答案】碱 Ba(OH)2=Ba2++2OH− Ba(OH)2为强碱,电离出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具有了导电性 H++OH−=H2OBa2++SO42−=BaSO4↓溶液中离子发生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难溶于水,水为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减弱 H2SO4=2H++SO42−
【解析】解:(1)从物质类别看,Ba(OH)2属于碱,Ba(OH)2为强碱,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它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是:Ba(OH)2=Ba2++2OH−,小灯泡变亮的原因是:Ba(OH)2为强碱,电离出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具有了导电性,
故答案为:碱;Ba(OH)2=Ba2++2OH−;Ba(OH)2为强碱,电离出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具有了导电性;
(2)向小烧杯中滴加0.2mol/LH2SO4溶液,酚酞颜色变浅直至褪去,说明氢氧化钡和滴入的硫酸完全反应,溶液pH<8,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H++OH−=H2O,产生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小灯泡变暗直至熄灭的原因是:溶液中离子发生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难溶于水,水为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减弱,随稀硫酸滴加,小灯泡又变亮,滴入的硫酸为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①H++OH−=H2O;②Ba2++SO42−=BaSO4↓;③溶液中离子发生的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难溶于水,水为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减弱;④H2SO4=2H++SO42−。
氢氧化钡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通电源后,逐渐滴加稀硫酸,发生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红色消失,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导电性减弱,前后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及导电性实验,注意发生的离子反应及溶液中离子浓度与导电性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5.【答案】Na2S=2Na++S2− 氧化剂 H2SO3 SO2+H2O⇌H2SO3 Cu+2H2SO4(浓)=CuSO4+SO2↑+2H2OSO2+2NaOH=Na2SO3+H2O酸性氧化物 盐 氧化 氧气 2Ca(OH)2+O2+2Na2SO3=4NaOH+2CaSO4 氢氧化钠
【解析】解:(1)结合化合价可知,A为Na2S,电离方程式为Na2S=2Na++S2−,加入氯水,可完成从A→B的转化,氯水被还原,作用为氧化剂,
故答案为:Na2S=2Na++S2−;氧化剂;
(2)D为+4价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2SO3,C→D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方程式为SO2+H2O⇌H2SO3,
故答案为:H2SO3;SO2+H2O⇌H2SO3;
(3)E为硫酸,C为二氧化硫,可以通过Cu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4)分析反应图2可知,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亚硫酸钠为盐,
故答案为:SO2+2NaOH=Na2SO3+H2O;酸性氧化物;盐;
(5)过程II中含硫元素被氧化,反应中氧化剂是氧气,方程式为2Ca(OH)2+O2+2Na2SO3=4NaOH+2CaSO4,
故答案为:氧化;氧气;2Ca(OH)2+O2+2Na2SO3=4NaOH+2CaSO4;
(6)分析图2可知,氢氧化钠最终生成,可以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
(1)结合化合价可知,A为Na2S,电离方程式为Na2S=2Na++S2−,加入氯水,可完成从A→B的转化,氯水被还原;
(2)D为+4价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2SO3,C→D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3)E为硫酸,C为二氧化硫,可以通过Cu反应;
(4)分析反应图2可知,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分析物质类别进行判断;
(5)过程II中含硫元素被氧化,反应中氧化剂是氧气,据此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6)分析图2可知,氢氧化钠最终生成。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明确发生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26.【答案】 Ca(OH)2 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 NH4+ NO2−+3Fe+8H+=NH4++3Fe2++2H2O
【解析】解:(1)工业合成氨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Ca(OH)2;
(2)NO2转化为HNO3,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
(3)氨转化为硝酸铵,反应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
故答案为:NH3+HNO3=NH4NO3;
(4)①分析图2可知,该工艺中被氧化的微粒是NH4+,
故答案为:NH4+;
②分析图片2可知,该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NO2−+3Fe+8H+=NH4++3Fe2++2H2O,
故答案为:NO2−+3Fe+8H+=NH4++3Fe2++2H2O。
(1)工业合成氨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
(2)NO2转化为HNO3,产生硝酸和NO;
(3)氨与硝酸发生化合反应,转化为硝酸铵;
(4)①分析图2可知,该工艺中被氧化的微粒是NH4+;
②分析图片2,结合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书写方程式。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明确发生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27.【答案】盐 还原 FeCl2中铁元素为+2价,可以升高 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 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Zn+Fe2+=Zn2++Fe酸性KMnO4溶液褪色 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2Fe3++Fe=3Fe2+ 2Fe2++Cl2=2Fe3++2Cl− 滴加KSCN的溶液变红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解:Ⅰ.(1)FeCl2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
故答案为:盐;
(2)Zn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氯化锌,锌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化合价升高,锌体现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
(3)FeCl2 和高锰酸钾反应体现高锰酸钾的氧化性,FeCl2中铁元素为+2价,可以升高,
故答案为:FeCl2中铁元素为+2价,可以升高;
(4)①i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二价铁离子和氢氧根形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②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Fe2+=Zn2++Fe,
故答案为:Zn+Fe2+=Zn2++Fe;
③iii中的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故答案为: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①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②因为FeCl2中氯元素为−1价,也可能升高,具有还原性:2Fe3++Fe=3Fe2+,Fe2+被氧化生成Fe3+,Fe3+的检验一般需要试剂硫氰化钾,会出现血红色,需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试剂KSCN溶液,观察到现象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6)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中的铁离子被铁还原为亚铁离子,iv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Fe=3Fe2+,
故答案为:2Fe3++Fe=3Fe2+;
(7)vi溶液变为红色,氯气将亚铁氧化铁离子,vi中滴加氯水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
Ⅱ.(8)根据反应Fe3++3SCN−=Fe(SCN)3,假设b成立,SCN−被转化,则溶液中缺少SCN−,所以滴加KSCN溶液各1滴,溶液变成血红色,
故答案为:滴加KSCN的溶液变红;
(9)SCN−可能被转化为SO42−,需要对硫酸离子进行检验,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被氧化为了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Ⅰ.(1)FeCl2属于盐;
(2)Zn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氯化锌;
(3)FeCl2 和高锰酸钾反应体现高锰酸钾的氧化性,FeCl2中铁元素为+2价;
(4)①i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二价铁离子和氢氧根形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②ii中反应的锌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单质和锌离子;
③酸性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具有强氧化性;
(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①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②因为FeCl2中氯元素为−1价,也可能升高,具有还原性:2Fe3++Fe=3Fe2+,Fe2+被氧化生成Fe3+,Fe3+的检验一般需要试剂硫氰化钾,会出现血红色;
(6)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中的铁离子被铁还原为亚铁离子;
(7)vi溶液变为红色,氯气将亚铁氧化铁离子;
Ⅱ.(8)根据反应Fe3++3SCN−=Fe(SCN)3,假设b成立,SCN−被转化,则溶液中缺少SCN−;
(9)SCN−可能被转化为SO42−,需要对硫酸离子进行检验,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本题采用实验的方法探究FeCl2溶液、FeCl3溶液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同时考查学生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4%、98,3kJ/ml,【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ml,3ml⋅L−1⋅min−1,3kJ/ml,【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8米处,02×1023,2L,2LH2,【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