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唐山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表示火星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和地球相比,火星( )
A. 与太阳距离更近 B. 体积质量更大 C. 存在更多液态水 D. 表面温度更低
【答案】1. B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火星是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第4颗行星,图中②为火星,B正确。①为金星,③为土星,④为海王星。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和地球相比,火星与太阳距离更远,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少,所以表面温度更低。同时,火星的体积质量更小,AB错,D正确。地球存在更多的液态水,C错。故选D。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远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黑色斑点,其数量多少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数量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下图为第22-24个太阳活动周期黑子数量的变化观测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的时间最接近( )
A. 2025年 B. 2035年 C. 2045年 D. 2055年
4. 在太阳活动峰年( )
A. 太阳风活动增强 B. 地球两极难见极光 C. 日地距离会缩短 D. 空间通信更加畅通
【答案】3. A 4. A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图中显示第24个太阳活动峰年约为2014年,所以推测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的时间最接近2025年,故选A。
4题详解】
太阳活动峰值年,太阳活动剧烈,太阳风活动增强,A正确。地球两极极光现象增多,B错。太阳活动对日地距离无影响,C错。太阳活动增多,对地球无线通讯的干扰增强,空间通信受到影响,D错。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科学家通过研究地层中的信息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判断图示各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主要依据( )
①地层中的化石②地层的走向③地层的厚度④地层中的岩石年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可能形成于( )
A. 寒武纪 B. 泥盆纪 C. 白垩纪 D. 第四纪
【答案】5. C 6.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地层形成具有后来者居上的特点,地层中的岩石年龄可以判断图示各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生物进化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而且生物进化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能推知古地理环境,了解地球的历史。①④正确;地层的走向和地层的厚度属于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运动会引起岩层的弯曲变形,甚至发生倒置或者缺失,因此地层的走向和厚度不能推知地层形成年代的早晚。②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的年代是中生代的白垩纪,C正确;寒武纪时主要生物是三叶虫等,A错误;泥盆纪时主要是鱼类,B错误;第四纪是恐龙灭绝,主要是哺乳动物和人类时代,D错误;故选C。
【点睛】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下图为1941年抗日军政大学的学生一起在陕西延安宝塔山下打排球的历史照片。延安当地土层深厚,地表崎岖不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延安当地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
A. 黄土地貌 B. 丹霞地貌 C. 雅丹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8 延安当地地表崎岖不平主要受制于(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 C. 流水沉积 D. 风力侵蚀
【答案】7. A 8.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其黄土地貌广布,A正确。丹霞地貌是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黄土高原丹霞地貌少,B错。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雅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在黄土高原分布均较少,CD错。故选A。
【8题详解】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流水侵蚀严重,导致地表崎岖不平,千沟万壑,A正确。沉积作用一般不会导致其地表崎岖不平,BC错。风力侵蚀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故选A。
【点睛】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分为塬、梁、峁、川等微地形,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影响,黄土高原流水侵蚀显著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等因素均有关系。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地处内华达山脉西麓,其标志性的U形峡谷(下图)形成于距今约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盛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公园内U形峡谷的形成源自( )
A. 海水作用 B. 冰川作用 C. 流水作用 D. 风力作用
10. 该公园内与U形峡谷相伴生的地貌景观可能还有( )
A. 溶洞、峰林 B. 沙丘、风蚀柱 C. 冰斗、刃脊 D. 海滩、海蚀崖
【答案】9. B 10.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其标志性的U形峡谷形成于距今约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盛期,表明其形成主要受冰川侵蚀作用,B正确。与海水作用、流水作用以及风力作用等无关。故选B。
【1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其形成受冰川侵蚀影响,冰斗、刃脊等也是典型的冰川地貌,C正确。溶洞、峰林多是流水侵蚀形成,沙丘、风蚀柱受风力作用形成,海滩、海蚀崖受海水作用形成。故选C。
【点睛】冰川侵蚀地貌:冰斗——山岳冰川源头由雪蚀和冰川挖掘共同营造的围椅状盆地;角峰——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U形谷——称冰蚀谷,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的U形谷或槽谷;冰蚀湖——冰水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游移动,同时侵蚀地表使其成为洼地,冰川融化后洼地内积水成湖;峡湾——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
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下图为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地球大气臭氧层( )
A. 位于对流层内 B. 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辐射
C. 位于平流层内 D. 其内的臭氧浓度分布均匀
12. 地球大气平流层的主要特点包括( )
①空气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②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③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多④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1. C 12.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臭氧层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C正确,A错。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不是大量吸收红外线,B错。臭氧层其内部的臭氧浓度分布并不均匀,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D错。故选C。
【12题详解】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气温下冷上热,空气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少。平流层并未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①④正确,②③错。故选B。
【点睛】平流层的特点:(1) 气温的垂直分布除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外,在 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3)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要比地球表面剧烈的多,其赤道附近中午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可达-183℃。下图为月球和地球表面的辐射过程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和月球相比,地球表面的辐射过程要复杂的多,主要原因是地球( )
A. 存在大气层 B. 存在高级生命 C. 存在液态水 D. 地表形态复杂
14. 和地球相比,月球表面白天温度要高很多,原因包括月球上在白天基本不存在( )
①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③太阳辐射④大气反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3. A 14.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地球由于有大气层的存在,存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等相关过程,地球表面的辐射过程要比月球复杂的多,A正确。与地球存在高级生命、地球存在液态水以及地表形态复杂等关系不大。故选A。
【14题详解】
由于月球无大气层,所以月球白天不存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到达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多,所以月球表面白天温度要高很多,①④正确。月球不存在大气逆辐射,但与题干信息“月球表面白天温度要高很多”关系不大,排除②。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剧烈,③错。故选D。
【点睛】太阳、地面、大气之间的能量传输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一地理兴趣小组设计的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实验最可能模拟的是( )
A. 水的三相变化 B. 大气受热过程 C. 地球内部结构 D. 热力环流原理
16. 该模拟实验选择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箱体内进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
A. 避免外界气流干扰 B. 保持相对恒温环境 C. 减慢冰块融化速度 D. 减缓热水降温速度
【答案】15. D 16. A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热水上空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冰块上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水平气压高低和“上空”同一高度气压高低出现略微差异,香烟气流运动反映了密闭箱中的气流运动状况,模拟的是热力环流原理,D正确。该实验并不是为了模拟水的三相变化,A错。也无法模拟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地球内部结构,BC错。故选D。
【16题详解】
实验选择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箱体内进行,箱体隔绝了内外热量的交换,从而避免外界气流干扰,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并不是为了减慢冰块融化速度或减缓热水降温速度,A正确,CD错。保持相对恒温环境则箱内温差差异不大,不利于热力环流的发生,B错。故选A。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①地面受热不均,导致近地面气温出现差异;②近地面气温出现差异,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③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差异;④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下图为北大西洋洋流示意。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为(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8. 纽芬兰岛附近海域能够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主要得益于( )
A. 海水盐度高 B. 海水密度小 C. 海岸线曲折 D. 寒暖流交汇
【答案】17. B 18.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①②③④分别为加纳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为②③,故选B。
【18题详解】
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受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的影响,海水扰动大,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D正确。盐度过高不利于鱼类的生存,A错。该海域鱼类丰富与密度以及海岸线曲折情况关系不大,BC错。故选D。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下图所示板状根现象常见的植被分布区,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在( )
A. 常绿阔叶林 B. 亚寒带针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热带(季)雨林
20. 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的植被分布区( )
A. 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B.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C. 夏季短促,冬季漫长 D. 终年温和,气候湿润
【答案】19. D 20. B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该区域板状根现象多,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区,D正确。板状根现象不是常绿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以及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常见的现象。故选D。
【2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区,气候类型多为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全年皆夏,降水丰沛,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土壤剖面是指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下图为森林土壤典型剖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丙土层为( )
A. 母岩层 B. 淋溶层 C. 淀积层 D. 母质层
22. 丙土层的显著特点是( )
A. 有机质含量高且呈灰黑色 B. 由分解的植物残体堆积而成
C. 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 D. 有机质含量低而且色泽较淡
23.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土壤多为红壤,与当地红壤发育最为密切的成土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岩石 D. 微生物
【答案】21. D 22. C 23. B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剖面由地面垂直向下分为有机质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母岩层。因此丙为成土母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甲层为淋溶层、乙层为淀积层、丙层为成土母质层。有机质含量高且呈灰黑色的是腐殖质层的特点,A错误;由分解的植物残体堆积而成的是有机层,B错误;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的是母质层的特点,C正确;有机质含量低而且色泽较淡的是淋溶层,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对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尤其是植物。而植物是在相应的水热条件下形成的。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是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枯枝落叶少,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有机会含量少;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岩石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高温多雨条件下,钠、钾、钙、镁元素淋溶作用也强,土壤中铁镁硅酸盐的比例高,土壤呈酸性红壤。因此与当地红壤发育最为密切的成土因素是气候,B正确;地形对土壤发育影响是多方面的,不是形成红壤的主要成土因素,A错误;岩石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所有土壤形成都是在岩石风化的成土母质上形成的,C错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但微生物的活跃程度也要受到气候影响。因此微生物不是影响成土的最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一是实现有机质的积累;二是养分元素在地表的富集。
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种自然灾害路径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路径图示意自然灾害为( )
A. 寒潮 B. 海啸 C. 台风 D. 沙尘暴
25. 应对该自然灾害,合理的做法包括( )
A. 及时收听查阅相关预警信息 B. 停靠在岸的船只尽快驶向外海
C. 到海拔较高处搭建临时住所 D. 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地带躲避
【答案】24. C 25. A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该灾害自西北太平洋向西北方向运动,之后向东北方向偏移,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应为台风,C正确。寒潮应大致自北向南对我国产生影响,A错。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与图示路径相关性不明显,B错。沙尘暴主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D错。故选C。
【25题详解】
为应对台风灾害,应及时收听查阅相关预警信息,提高防灾意识,A正确。停靠在岸的船只不能驶向外海,以免发生危险,B错。台风多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灾害,临时住所稳固性差,室外空旷地带更易受狂风暴雨的影响,CD做法均不合理,CD错。故选A。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模型。
(1)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据图指出岩石圈的范围。
(2)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由多个圈层构成,据图指出这些圈层的名称。
【答案】(1)地壳、(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之上的地幔)。
(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的构成,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与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坚硬的岩石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小问2详解】
人类本身属于生物圈的范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主要由地球的外部圈层构成,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同时,人类生活于地球表面,与岩石圈关系也十分密切。
【点睛】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滨浴场是爱好游泳的人们喜爱的去处,通常表层海水温度超过20℃时才适宜人们游泳。我国海岸线绵长,海滨浴场众多。下图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芦岛(40°42′N)、西沙海域(16°49′N)的表层海水月均温度统计。
(1)描述葫芦岛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2)描述西沙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3)比较葫芦岛和西沙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案】(1)夏季海水温度较高;冬季海水温度较低;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大。
(2)全年海水温度都较高;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小。
(3)时间长短差异:葫芦岛海域适宜游泳的时间较短(或西沙海域适宜游泳的时间较长)。
原因:葫芦岛海域纬度高,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或西沙海域纬度低,接受的太阳辐射多)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像的判读,水温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整体而言,葫芦岛海域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较大,具体来说,夏季海水温度相对较高,6~9月海水温度高于20℃,冬季海水温度较低,部分月份海水温度低于0℃。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沙海域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小,全年各月海水均温均高于25℃,全年海水温度均较高。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表层含水温度超过20℃时,才适宜人们游泳,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葫芦岛海域适合游泳的时间更短,而西沙海域适合游泳的时间更长。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葫芦岛海域和西沙海域所处的纬度不同,葫芦的海域所处纬度较高,接受的太阳辐射总体较少,夏季接收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多,夏季适合人们游泳,而西沙海域纬度低,全年接收的太阳辐射均较多,适合人们游泳的时间更长。
【点睛】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陆地与海洋之间因昼夜温度差异导致的海风和陆风,再如北京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常有“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语句,则为山谷风效应所致。下图是热力环流形成示意。
(1)依据图示信息,指出以下两地间的大气物理状况差异。
①近地面A、B两地接受热量的差异。
②上空A′、B′两地的空气密度差异
③近地面B地、上空B′地的气压差异。
(2)指出“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中的风向变化周期,并据此推测北京市区与北京北部的地势差异。
【答案】(1)①A地接受热量较多(或B地接受热量较少)。
②A′地空气密度较大(或B′地空气密度较小)。
③B地气压较高(或B′地气压较低)。
(2)大约1天(或约24小时);北京北部地势高(或北京市区地势低)。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A地盛行上升气流,表明近地面接受的热量较多,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B地盛行下沉气流,表明B地接受的热量较少,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 A地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A′附近聚集,A′空气密度较大,B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B′处空气密度减小,B′处由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较低,B地空气聚集,空气密度增大,气压较高。
【小问2详解】
“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表示的是山谷风效应,山谷风的变化周期约为一天,即24小时。白天风向北转南,表明白天盛行偏南风,夜间风向南转北,表明夜间盛行偏北风。从而表明北京北部地势更高,市区地势更低。白天北部地势相对偏高,接受太阳辐射更强,气温升温更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南部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高压,近地面风由南吹向北,为偏南风。同理,夜间,北部地势较高,降温较快,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高压,南部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近地面空气由北吹向南,为偏北风。
【点睛】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明同学暑假在宁夏中卫研学旅行期间看到,当地农田表层常常铺盖一层10-15cm厚的砂石层。小明同学通过农民了解到,这是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抗旱耕作方式一砂田。砂田种植的作物产量较高,品质优良。下图为当地砂田种植的西瓜,下表为小明通过互联网查到的当地裸田和砂田多年平均蒸发量、4月末种植前裸田和砂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统计。
土壤深度 | 裸田土壤含 | 砂田土壤含 | 裸田多年平均蒸 | 砂田多年平均蒸 |
(cm) | 水量(%) | 水量(%) | 发量(mm) | 发量(mm) |
10 | 7.2 | 12.5 | 502 | 38.3 |
20 | 11.1 | 13.7 | ||
30 | 13.2 | 15.8 | ||
40 | 14.0 | 16.2 |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分下渗的影响。
(2)指出砂石覆盖层对水分蒸发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3)比较4月末当地裸田和农田土壤含水量差异,归纳农田增加砂石覆盖层后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答案】(1)空隙大,渗透性好;增加地表粗糙度,阻滞地表径流;增加水分下渗量。
(2)减少水分蒸发,可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农田土壤。
(3)砂田含水量高于裸田(或裸田含水量低于砂田)。影响的环节:地表径流;下渗;蒸发;地下径流。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表格信息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首先,砂石覆盖层由砂石组成,砂石的孔隙较大,渗透性较好,有利于水分的下渗,同时,砂石覆盖在地表,有效增大了地表的粗糙度,从而减缓地表径流,促进地表径流下渗,增加水分的下渗量。总体而言,砂石覆盖层对水分下渗起促进作用。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砂田多年平均蒸发量相对较小,表明砂石覆盖层对水分蒸发起抑制作用。地表由于砂石覆盖,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在农田土壤上,从而有效减小了土壤的温度,减小水分蒸发。
【小问3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相比于裸田土壤而言,不同深度的土壤层,均是砂田土壤的含水量更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砂石覆盖层能够阻缓地表径流,增加水分下渗,同时降低地温,减少水分蒸发。由于水分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大。所以农田增加砂石覆盖层可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地表径流、下渗、蒸发、地下径流等环节。
【点睛】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属于流水侵蚀地貌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德宏州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德宏州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